全线锚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8049发布日期:2019-03-02 01:31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全线锚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线锚钉。



背景技术:

由于用力过度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人体内的韧带、肌腱和/或其它软组织从与其相关联的骨的完全或部分地脱离是相对常见的损伤,为了能够尽快的帮助脱离的部分与骨骼尽快的结合,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来将受损组织重新附接于与其相关联的骨骼上。

目前常见的组织修复方法是先通过螺钉、缝钉、缝合锚钉和平头钉等锚固件在相应的骨骼上进行钻孔固定,在通过与锚固件关联的缝合线将受损组织固定在骨骼上,从而保证受损组织的快速修复。由于在骨骼上进行钻孔操作,会对骨骼造成一定的损害,为了尽可能的降低钻孔操作对骨骼的伤害,应该将钻孔的面积降低到最小。然而,太小的钻孔会导致锚固件的体积变小,进而影响锚固件的强度,同时由于锚固件要通过缝合线,也导致锚固件的体积无法做的太小。

因此,亟需一种全新的锚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全线锚钉,至少部分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线锚钉,包括:

第一缝合线,所述第一缝合线具有第一长度;

与所述第一缝合线平行设置的第二缝合线,所述第二缝合线具有第二长度;

收缩形变部,所述收缩形变部具有与所述第一缝合线及所述第二缝合线结合的容纳部,在与第一缝合线及所述第二缝合线平行的方向,所述收缩形变部具有非收缩状态下的第三长度及收缩状态下的第四长度,所述第四长度小于所述第三长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收缩形变部位为具有第一编织图案的圆柱形编织物,所述圆柱形编织物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形成容纳部,所述第一缝合线及所述第二缝合线平行通过所述内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收缩形变部位为具有第二编织图案的长条形编织物,所述长条形编织物上具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形成容纳部,所述第一缝合线及所述第二缝合线平行通过所述多个通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长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缝合线具有第一横截面,所述第二缝合线具有第二横截面,所述第一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二横截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缝合线包括与所述容纳部结合的第一部分及用于缝合的第二部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三横截面,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四横截面,所述第三横截面小于所述第四横截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不同朝向的倒刺结构,所述倒刺结构用于防止所述收缩形变部从收缩状态向非收缩状态形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部分具有垂直朝向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用于防止所述收缩形变部从收缩状态向非收缩状态形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一样式,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样式,所述第一样式与所述第二样式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线锚钉,通过将缝合线与收缩形变部进行有效结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全线锚钉,能够有效的降低骨骼开孔时对于骨骼的损害,提高了全线锚钉的易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线锚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全线锚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线锚钉缝合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全线锚钉缝合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全线锚钉缝合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线锚钉,包括:

第一缝合线1,所述第一缝合线1具有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一缝合线1平行设置的第二缝合线2,所述第二缝合线2具有第二长度;收缩形变部3,所述收缩形变部3具有与所述第一缝合线1及所述第二缝合线2结合的容纳部,在与第一缝合线1及所述第二缝合线2平行的方向,所述收缩形变部3具有非收缩状态下的第三长度及收缩状态下的第四长度,所述第四长度小于所述第三长度。

通过设置2条缝合线,能够有效的对受损的组织进行缝合和绑定,根据需要缝合的组织的不同,第一缝合线1和第二缝合线2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以便于对组织进行有效的缝合。收缩形变部3在使用之前处于非收缩状态,此时其展开长度为第三长度。当将收缩形变部3通过工具放置到打孔的骨骼进入骨骼腔中后,用户拉伸第一缝合线1和第二缝合线2,由于骨骼通孔足够小,能够对收缩形变部3形成阻碍,导致收缩形变部3收缩成一团,形成收缩状态,此时收缩形变部3的长度由第三长度缩小为第四长度。收缩形变部3缩成一团后,便牢牢的固定在骨骼上,此时,可以通过第一缝合线1和第二缝合线2对受损的组织进行缝合和绑定,从而使受损组织依附到相应的骨骼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收缩形变部3位为具有第一编织图案的圆柱形编织物,所述圆柱形编织物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形成容纳部,所述第一缝合线1及所述第二缝合线2平行通过所述内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收缩形变部3位为具有第二编织图案的长条形编织物,所述长条形编织物上具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形成容纳部,所述第一缝合线1及所述第二缝合线2平行通过所述多个通孔。

由于人体不同部位的骨骼形状各不相同,根据实际骨骼的大小及形状,可以选择圆柱形编织物的收缩形变部,也可以选择具有长条形编织物的收缩形变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缝合线1的第一长度大于第二缝合线2的第二长度,这样,用户可以选择不同长度的缝合线,对受损组织进行缝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第一缝合线1和第二缝合线2除了长度不同之外,还可以粗细不同。例如,所述第一缝合线1具有第一横截面,所述第二缝合线2具有第二横截面,所述第一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二横截面,即,第一缝合线1比第二缝合线2要粗一些。在一个全线锚钉中,设置不同粗细的缝合线,可以根据受损组织的大小或受力强度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粗细的缝合线进行缝合或绑定。

参见图3-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缝合线1包括与所述容纳部结合的第一部分11及用于缝合的第二部分12,通过将第一缝合线1设置成不同的部分,便于有效的将收缩形变部3固定在第一缝合线1的第一部分11所对应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参见图3,所述第一部分11具有第三横截面,所述第二部分12具有第四横截面,所述第三横截面小于所述第四横截面。此时,第一部分11相比于第二部分12较粗,能够较好的固定收缩形变部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参见图4,所述第一部分11具有垂直朝向的凸起结构111,所述凸起结构111用于防止所述收缩形变部3从收缩状态向非收缩状态形变,凸起结构111可以通过编织物编织的方式固定到第一部分11上面,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类似方式形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参见图5,所述第一部分11具有不同朝向的倒刺结构112,所述倒刺结构112用于防止所述收缩形变部从收缩状态向非收缩状态形变。倒刺结构112可以通过编织物编织的方式固定到第一部分11上面,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类似方式形成。

为了便于用户对第一部分11及第二部分进行分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部分11具有第一样式,所述第二部分12具有第二样式,所述第一样式与所述第二样式不同。具体的,第一样式及第二样式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编制条纹等样式来实现。

除了第一缝合线1具有上述设置之外,第二缝合线也可以具有类似的设置。同时,根据实际的需要,除了2条缝合线之外,全线锚钉还可以设置更多的缝合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