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7808发布日期:2019-02-15 22:47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射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注射笔。



背景技术:

随着心脑血管等突发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长,针对突发疾病的自我管理用注射笔逐渐得到应用。

这种急救式的注射笔通常预先安装有卡式瓶和注射针,并具有制动装置,能够实现一键式自动注射的功能。同时,为了降低使用者对针的恐惧感和心理压力,注射笔通常包括用于隐藏注射针的隐针件。

现有技术中的隐针件的端部通常设有四个卡扣,四个卡扣与设于壳体内的四个卡槽一一对应的可卡接且可分离,从而可实现隐针件与壳体的可结合且可分离。初始状态时,隐针件与壳体结合,当拔掉保险帽后注射时,将隐针件与注射位置碰撞,并对隐针件施加压力,使隐针件相对壳体移动,触发制动装置动作,最终完成注射;同时,当隐针件相对壳体移动时,四个卡扣向隐针件的轴心收拢,从而与壳体上的卡槽分离,实现隐针件与壳体的分离,使隐针件被释放。当松开对隐针件施加的压力时,在与隐针件相连的弹性件的作用下,驱使隐针件相对壳体朝相反的方向弹出一定的距离,以将注射针隐藏。

然而,这种结构的注射笔,在外力作用下,隐针件很容易与壳体分离而得到释放,也即,隐针件很难始终保持注射前的位置不变,因此,容易导致误触发,使得注射笔在运输、存储以及使用时的完整性及安全性难以保证。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误触发隐针件的注射笔,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射笔,可以解决注射前触发针罩的误操作问题,以确保注射笔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射笔,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卡式瓶药针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卡式瓶药针组件向注射方向移动的制动装置;

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用于防止误触发所述制动装置的保险帽;

用于在注射时与注射位置碰撞以触发所述制动装置且在注射后将所述卡式瓶药针组件的注射针隐藏的触发针罩,所述触发针罩套设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制动装置之间,所述触发针罩和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用于在注射后驱使所述触发针罩移动以将所述注射针隐藏的弹性件;所述触发针罩在注射前与所述制动装置卡接,以避免所述触发针罩在注射前被所述弹性件弹出;所述触发针罩和所述制动装置在所述卡式瓶药针组件移动的过程中分离。

优选地,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套设于所述触发针罩内且用于容纳所述卡式瓶药针组件的卡式瓶支架,所述触发针罩的内壁沿周向设有至少一个内凸的第一卡扣,所述卡式瓶支架的侧壁设有:

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扣一一对应卡接的卡槽;

悬设于所述卡槽内且具有弹性的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在所述第一卡扣的挤压下可径向摆入所述卡式瓶支架内,且在所述卡式瓶药针组件移动至所述卡槽时可径向摆出所述卡式瓶支架,以使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卡槽分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片的自由端设有用于方便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卡槽脱离的凸起部,所述的凸起部凸出于所述卡式瓶支架的内壁。

优选地,还包括:

设于所述触发针罩与所述壳体之间、用于当所述触发针罩隐藏所述注射针后防止所述触发针罩后退的自锁机构。

优选地,所述自锁机构包括:

设于所述触发针罩的外周部的至少一个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设有用于与所述壳体的端部卡接的卡沟,所述第二卡扣具有弹性,在所述壳体端部的挤压下可径向向内收缩,以使所述壳体端部最终能够与所述卡沟配合卡接。

优选地,所述触发针罩的外周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扣一一对应的让位槽,所述第二卡扣包括:

与所述让位槽的第一槽壁相连、且倾斜凸出于所述让位槽的槽口的第二弹片,所述卡沟设于所述第二弹片远离所述第一槽壁的一端,且所述卡沟与所述让位槽的第二槽壁相连,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第一槽壁相对;所述第二弹片在所述壳体端部的挤压下可向所述让位槽内收缩,且在解除所述壳体端部的挤压力时可恢复弹性形变,以使所述壳体的端部卡入所述卡沟。

优选地,所述卡式瓶药针组件包括卡式瓶和注射针,所述卡式瓶与所述注射针相互独立的设于所述壳体内。

优选地,所述注射针包括:

针座和设于所述针座的双刃针体;

设于所述针座朝向所述卡式瓶的瓶口部的一端、用于密封所述双刃针体的一端的密封膜;

与所述针座的另一端相连且套设于所述双刃针体另一端的裸露外周部的针护帽,所述针护帽可压缩。

本发明提供的注射笔,由于注射前触发针罩与制动装置相连,而壳体远离触发针罩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误触发制动装置的保险帽,因此,在保险帽的作用下,即便是触发针罩被误触发,也不会导致制动装置动作,触发针罩也就无法与制动装置分离,因此,弹性件无法将触发针罩弹出,从而能够保证注射笔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完整性及安全性;在注射时,将保险帽拔出,使触发针罩碰撞注射位置即可触发制动装置,并在制动装置的作用下,完成注射,而触发针罩在注射过程中卡式瓶药针组件移动时能够与制动装置分离,得到释放,因此,在注射完成后,触发针罩脱离注射位置时,弹性件能够驱动触发针罩朝注射方向弹出,以在注射后将注射针隐藏,避免注射针裸露造成的意外刺伤等问题。

也就是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触发针罩与壳体可结合且可分离的连接方式,本发明中的触发针罩与制动装置可结合且可分离,利用防误触制动装置的保险帽来防止触发针罩被误触发而被释放,从而可以解决注射前触发针罩被弹出的问题,以确保注射笔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注射笔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注射笔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第一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第二局部示意图。

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为壳体、11为前壳、12为后壳、2为卡式瓶、3为注射针、31为针座、4为保险帽、5为触发针罩、51为第一卡扣、52为让位槽、53为第二卡扣、6为弹性件、71为卡式瓶支架、711为卡槽、712为第一弹片、713为凸起部、72为套筒、73为推杆、74为动力弹簧、8为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注射笔,可以解决注射前触发针罩的误操作问题,以确保注射笔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请参考图1-图4,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注射笔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注射笔的爆炸图;图3为图1的第一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1的第二局部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射笔,包括壳体1和设于壳体1内的卡式瓶药针组件以及制动装置,卡式瓶药针组件能够相对壳体1移动,以在制动装置的作用下,朝着注射方向移动,并最终完成注射。

壳体1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误触发制动装置的保险帽4,也即,只有当拔掉保险帽4时,制动装置才能被触发,当未拔掉保险帽4时,制动装置将无法被触发。

壳体1的另一端套设有可相对壳体1移动的触发针罩5,触发针罩5与制动装置可结合且可分离,在初始状态下,也即,在注射笔装配完成至注射前,触发针罩5与制动装置始终保持结合状态,注射时,可通过使触发针罩5碰撞注射位置来触发制动装置,在注射过程中,随着卡式瓶药针组件的移动,触发针罩5可与制动装置分离,以释放触发针罩5,使注射完成后触发针罩5在与之相连的弹性件6的作用下能够相对壳体1向外弹出,以遮挡卡式瓶药针组件的注射针3,将注射针3隐藏。

可以理解的是,在触发针罩5与制动装置相结合时,也即,在触发针罩5与制动装置分离之前,弹性件6一直处于压缩状态,从而使弹性件6具有一定的弹性恢复力,以当触发针罩5与制动装置分离后,在弹性件6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驱动触发针罩5移动,从而将注射完成后的注射针3完全罩住,以避免注射针3裸露,造成误刺伤等意外发生。

考虑到弹性件6的具体结构的简单及便于实现性,优选地,弹性件6为弹簧,触发针罩5的外周部设有用于与弹簧的一端相抵的挡肩,壳体1的内周部设有用于与弹簧的另一端相抵的抵挡件。

本发明对制动装置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不做限定,可参见现有技术。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注射笔,由于注射前触发针罩5与制动装置相连,而壳体1远离触发针罩5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误触发制动装置的保险帽4,因此,在保险帽4的作用下,即便是触发针罩5被误触发,也不会导致制动装置动作,触发针罩5也就无法与制动装置分离,因此,弹性件6无法将触发针罩5弹出,从而能够保证注射笔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完整性及安全性;在注射时,将保险帽4拔出,使触发针罩5碰撞注射位置即可触发制动装置,并在制动装置的作用下,完成注射,而触发针罩5在注射过程中卡式瓶药针组件移动时能够与制动装置分离,得到释放,因此,在注射完成后,触发针罩5脱离注射位置时,弹性件6能够驱动触发针罩5朝注射方向弹出,以在注射后将注射针3隐藏,避免注射针3裸露造成的意外刺伤等问题。

也就是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触发针罩5与壳体1可结合且可分离的连接方式,本发明中的触发针罩5与制动装置可结合且可分离,利用防误触制动装置的保险帽4来防止触发针罩5被误触发而被释放,从而可以解决注射前触发针罩5被弹出的问题,以确保注射笔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触发针罩5的端部设有注射孔,壳体1朝向触发针罩5的一端设有密封圈8。

考虑到装配的方便性,壳体1包括前壳11和后壳12。

考虑到制动装置具体结构的简单及便于实现性,优选地,制动装置包括用于容纳卡式瓶药针组件的卡式瓶支架71及套筒72,优选地,卡式瓶支架71和套筒72分别用于容纳卡式瓶药针组件的注射针3和卡式瓶2,以方便装配;制动装置还包括可移动地设于套筒72内且与卡式瓶2相连的推杆73、以及一端与推杆73相连且另一端与套筒72相连的动力弹簧74。卡式瓶支架71套设于触发针罩5内,卡式瓶支架71伸出触发针罩5的一端与套筒72相连,套筒72的另一端与推杆73可卡接且可分离,推杆73与套筒72相连的一端设有插槽,用于插设保险帽4的插柱,当保险帽4的插柱插入插槽内后,在插柱的径向挤压作用下,推杆73与套筒72卡接,此时,动力弹簧74处于压缩状态被锁死在推杆73和套筒72之间,制动装置将无法被触发;当拔出保险帽4后,插柱与插槽分离,这时,在触发针罩5与注射位置碰撞后,将推动卡式瓶支架71向与注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进而推动套筒72联动,使套筒72与推杆73的卡接部位分离,从而使推杆73被彻底释放,推杆73在动力弹簧74的作用下沿注射方向移动,推动卡式瓶2及注射针3向注射位置移动,最终完成注射。

考虑到触发针罩5与制动装置可结合且可分离的具体实现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触发针罩5的内壁沿周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扣51,卡式瓶支架71的侧壁设有用于与第一卡扣51一一对应卡接的卡槽711和具有弹性的第一弹片712,第一弹片712设于卡槽711内,第一弹片712在第一卡扣51的挤压作用下可径向伸入卡式瓶支架71内,当注射针3的针座31移动至卡槽711处,第一弹片712在针座31的挤压作用下可使第一卡扣51脱离卡槽711。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卡扣51与卡槽711的卡接实现触发针罩5与卡式瓶支架71的卡接结合,并通过第一弹片712实现第一卡扣51与卡槽711的脱离。

具体地,第一弹片712为卡槽711内的悬臂件,第一弹片712的一端优选与卡槽711的槽壁为一体结构,第一弹片712的另一端与其对应的卡槽711的另一槽壁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干涉第一弹片712的摆动。第一弹片712具有弹性,以在第一卡扣51卡入卡槽711时,在第一卡扣51的挤压作用下径向摆入卡式瓶支架71的内部,以让位第一卡扣51,使第一卡扣51与卡槽711卡接。

在注射过程中,随着针座31的移动,当针座31移动至卡槽711处时,由于针座31与卡式瓶支架71的内壁可滑动的配合连接,因此,在针座31的径向挤压作用下,使第一弹片712径向向外弹出,以在第一弹片712的强制径向力的作用下,使第一卡扣51从卡槽711内脱离,实现触发针罩5与卡式瓶支架71的分离。

可以理解的是,卡槽711、第一弹片712和第一卡扣51三者的数量相等,且三者一一对应,也即,单个第一卡扣51、卡槽711和第一弹片712组成一个可卡接且可分离的卡扣组,触发针罩5与卡式瓶支架71之间可以设置多组这样的卡扣组,多组卡扣组可沿周向均匀分布。

考虑到第一弹片712的作用效果,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弹片712的自由端设有用于方便第一卡扣51与卡槽711脱离且凸出于卡式瓶支架71的内壁的凸起部713。

可以理解的是,凸起部713可以实现第一卡扣51与卡槽711的快速脱离,以提高两者分离的灵敏性。凸起部713远离第一弹片712的端部的一侧设有倒角,以沿注射针3的移动方向导向,便于注射针3顺畅移动。

另外,为了避免触发针罩5将注射针3隐藏后因误操作导致触发针罩5后退使注射针3再次外露,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包括:设于触发针罩5与壳体1之间、用于当触发针罩5隐藏注射针3后防止触发针罩5后退的自锁机构。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自锁机构使触发针罩5与壳体1锁死,以避免触发针罩5在外力作用下退回至壳体1内。

考虑到自锁机构的实现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自锁机构包括设于触发针罩5的外周部的至少一个第二卡扣53,第二卡扣53设有用于与壳体1的端部卡接的卡沟,第二卡扣53具有弹性,在受到壳体1端部的挤压作用下可径向向内收缩,以使壳体1端部最终能够与卡沟配合卡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触发针罩5与制动装置卡接时,第二卡扣53位于壳体1内部,当触发针罩5与制动装置分离后,且在注射后触发针罩5被弹性件6弹出时,壳体1端部挤压第二卡扣53使第二卡扣53能够被弹出至壳体1外部,当第二卡扣53脱离壳体1端部的瞬间,由于弹性恢复力恢复形变,使壳体1端部与卡沟卡接,实现触发针罩5与壳体1的自锁,使触发针罩5无法在外力作用下退回至壳体1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自锁机构还包括设于触发针罩5的外周部且与第二卡扣53一一对应的让位槽52,让位槽52用于当第二卡扣53径向向内收缩时让位第二卡扣53。

第二卡扣53包括与让位槽52的第一槽壁相连的第二弹片,第二弹片自第一槽壁向外倾斜的凸出于让位槽52的槽口,卡沟设于第二弹片远离第一槽壁的一端,且卡沟与让位槽52的第二槽壁相连,第二槽壁与第一槽壁相对设置;第二弹片在壳体1端部的挤压作用下可向让位槽52内收缩,当壳体1端部解除对第二弹片的挤压力后,第二弹片可弹出让位槽52,恢复弹性形变,以使壳体1的端部卡入卡沟内。由于壳体1端部卡入卡沟内后,壳体1的端面与第二弹片的端部相抵,因此,当误操作触发针罩5时,在壳体1端面与第二弹片的抵接作用下,触发针罩5无法后退,与壳体1形成锁死状态。

考虑到注射针3的无菌安全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卡式瓶药针组件包括卡式瓶2和注射针3,卡式瓶2与注射针3相互独立的设于壳体1内。

也就是说,卡式瓶2和注射针3预先装入注射笔内后,卡式瓶2和注射针3保持各自的独立性以及包装完整性,避免注射针3在卡式瓶2的药液内浸泡,造成污染等。

考虑到注射针3的具体结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注射针3包括针座31和设置在针座31上的双刃针体,为了确保注射针3的安全无菌,针座311的一端与套设于注射针3一端的裸露外周部的针护帽相连,针座3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密封注射针3的另一端的密封膜,以将注射针3完全密封。密封膜朝向卡式瓶2的瓶口部。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针护帽和密封膜分别实现注射针3两端的密封,并结合着针座31达到注射针3全密封的效果。

注射时,在制动装置的作用下,卡式瓶2的瓶口部首先刺破密封膜,并继续移动,使双刃针体刺破瓶口部,当双刃针体刺破瓶口部与卡式瓶2实现完全卡接后,在制动装置的驱动力的作用下,瓶口部推动针座31继续移动,直至双刃针体的另一端刺穿针护帽并继续移动,由于针护帽可压缩,因此,在针座31继续移动的过程中针护帽堆叠,以使双刃针体远离卡式瓶2的一端伸出,最终完成注射。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注射笔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