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织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6678发布日期:2019-02-19 18:2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织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织撑开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内窥镜手术的组织撑开器。



背景技术:

内窥镜诞生50多年来,经历了从疾病诊断到疾病治疗的阶段,对一些消化疾病的治疗已经十分有效和可靠,甚至成为一些疾病的首选疗法。近年来,随着内镜活检术、emr(内镜粘膜切除术)、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技术的发展,在消化道息肉和早癌症方面,内镜下治疗已然成为首选诊疗手段,尤其是在早癌的发现、诊断和切除上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已研发出一些内镜下的专用器械,然而,与其它内镜下治疗技术相比,其操作难度相对较大。

esd手术过程中,随手术的进行,常常会出现组织下榻的情况,下榻组织严重影响手术视野,干扰手术位置的准确性。现有的操作方法是在内镜前端附加透明帽,通过透明帽对下榻组织进行支撑,从而获得清晰的展示视野,然后将高频切割刀具对准粘膜下层,进行后续手术操作;然而,内镜前端附加透明帽会造成内镜整体视野的缩小,为了防止术中误操作,需要不断的进、退内镜来确认位置,同时,esd过程中,附加的透明帽前端容易积液,对手术视野有严重的影响,需要反复的冲洗和吸引才能继续手术,虽然现有透明帽技术已经出现带有引流侧孔或沟槽,但临床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织撑开器,该组织撑开器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支撑下榻组织,为施术者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组织撑开器,包括相互套设的外管和中管,该中管内穿设有内杆,该内杆的前端和后端均可伸出中管外;所述内杆的前端连接有撑开部件,该撑杆部件包括沿中管周向间隔分布的柔性撑开臂,任一柔性撑开臂的前端与内杆前端固定,后端连接有弹性圈,该柔性撑开臂的中部通过支撑臂与中管前端固定连接;初始状态下,柔性撑开臂与中管外壁相贴合,后拉内杆,内杆相对于中管后撤,支撑臂支撑柔性撑开臂展开并撑大弹性圈;前推内杆,柔性撑开臂恢复初始状态。

其中,所述外管后端套设有抓握手柄。

优选的,所述中管后端套设有推送手柄。

再者,所述内杆后端设有拉环。

进一步,所述支撑臂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的前端与柔性撑开臂的中部相连接,第二连杆的后端与中管前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圈的截面为圆形或带型。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本发明的组织撑开器通过后拉内杆,内杆相对于中管后撤,支撑臂支撑柔性撑开臂展开并撑大弹性圈,利用弹性圈和展开的柔性撑开臂固定支撑肠壁防止组织下榻,给施术者提供良好手术视野的同时不影响内窥镜的观测,手术位置精确可控;前推内杆,柔性撑开臂重新贴合中管前端,不会产生积液,避免了积液对手术视野的影响;另外,本发明的组织撑开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大大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撑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撑杆部件在撑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中,将指靠近手术部位的一端称为前端,靠近手术操作者的一端称为后端。

如图1~3,本发明的一种组织撑开器,包括外管1、中管2和内杆3,中管2套设在内杆3外部,外管1套设在中管2外部,中管2可为软管,如可由硅胶、乳胶、pvc、聚氨酯等柔性材料制成;内杆3的前端和后端均可伸出中管2外。

内杆3的前端连接有撑开部件4,该撑杆部件4包括沿中管2周向间隔分布的柔性撑开臂401,任一柔性撑开臂401的前端与内杆3前端固定,后端连接有弹性圈402,弹性圈402的截面为圆形或带型。柔性撑开臂401的中部通过支撑臂403与中管2前端固定连接;支撑臂403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404和第二连杆405,该第一连杆404的前端与柔性撑开臂401的中部相连接,第二连杆405的后端与中管2前端相连接。如图2所示,初始状态下,柔性撑开臂401与中管2外壁相贴合,后拉内杆3,内杆3相对于中管2后撤,支撑臂403支撑柔性撑开臂401展开并撑大弹性圈402。利用弹性圈和展开的柔性撑开臂固定支撑肠壁防止组织下榻;柔性撑开臂的展开面积可根据支撑面需要的支撑程度来设定;柔性撑开臂401可由镍钛合金材料制成,使其保持良好的形变恢复能力。支撑完成后,前推内杆3,内杆3向前运动,回到初始位置,柔性撑开臂401恢复初始状态。

外管1后端套设有抓握手柄5,方便施术者握持组织撑开器;中管2后端套设有推送手柄6,方便施术者推送中管;内杆3后端设有拉环7,操作者可通过推拉拉环7实现内杆1的前后移动。

实施例

如图3,本发明的一种组织撑开器,包括外管1、中管2和内杆3,中管2套设在内杆3外部,外管1套设在中管2外部,中管2可为软管,如可由硅胶、乳胶、pvc、聚氨酯等柔性材料制成;内杆3的前端和后端均可伸出中管2外。

内杆3的前端连接有撑开部件4,该撑杆部件4包括沿中管2周向间隔分布的6个柔性撑开臂401,任一柔性撑开臂401的前端与内杆3前端固定,后端连接有弹性圈402,弹性圈402的截面为圆形或带型。6个柔性撑开臂401的中部分别通过6个支撑臂403与中管2前端固定连接;支撑臂403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404和第二连杆405,该第一连杆404的前端与柔性撑开臂401的中部相连接,第二连杆405的后端与中管2前端相连接。柔性撑开臂401可由镍钛合金材料制成,使其保持良好的形变恢复能力。外管1后端套设有抓握手柄5,方便施术者握持组织撑开器;中管2后端套设有推送手柄6,方便施术者推送中管;内杆3后端设有拉环7,操作者可通过推拉拉环7实现内杆1的前后移动。

使用时,施术者手握抓握手柄5将组织撑开器推送到预定位置,一同推送推送手柄6和拉环7,使得中管2、内杆3和撑开部件4一同伸出外管1,到达预定的长度后,固定推送手柄6,后拉拉环7,使得内杆相对于中管2后撤,支撑臂403支撑柔性撑开臂401展开并撑大弹性圈402,固定支撑肠壁防止组织下榻;此时,施术者拥有良好的手术视野,可在内窥镜的观测下继续后续手术;手术完成后,将拉环7向前推动,柔性撑开臂401恢复初始状态,与中管2外壁贴合,握住抓握手柄5,将组织撑开器从相应通道中移出。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组织撑开器,包括相互套设的外管和中管,该中管内穿设有内杆,该内杆的前端和后端均可伸出中管外;所述内杆的前端连接有撑开部件,该撑杆部件包括沿中管周向间隔分布的柔性撑开臂,任一柔性撑开臂的前端与内杆前端固定,后端连接有弹性圈,该柔性撑开臂的中部通过支撑臂与中管前端固定连接;初始状态下,柔性撑开臂与中管外壁相贴合,后拉内杆,内杆相对于中管后撤,支撑臂支撑柔性撑开臂展开并撑大弹性圈;前推内杆,柔性撑开臂恢复初始状态。本发明的组织撑开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大大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俊;盛健;徐传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法迈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06
技术公布日:2019.0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