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静脉注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0751发布日期:2019-04-17 03:2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静脉注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医用静脉注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方法,也是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中反复操作,以期掌握静脉穿刺进针的技巧。经验丰富、技巧成熟的护士在扎针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手背静脉穿刺进针时,患者常常因过度紧张而出现手部或浑身发抖,甚至发生晕针情况,这给临床医护人员顺利进行静脉注射带来了困难。临床医护人员会先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评估病人心理情况,再花费些时间耐心地安抚患者,平复其紧张情绪。但部分患者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在打针时的疼痛上,内心的恐惧感反而越来越强,适当的采取措施来分散患者对输液部位的注意力,能够有效减少疼痛感,降低对扎针的恐惧,有利于患者康复。

每年进入流感流行期时,尤其是大型医院,排队等候输液的人数激增,再加上所述的患者紧张情况,临床护士们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身体上的不舒适再加上心理上对扎针的恐惧,孩子的哭闹也常常让家属和医护人员心疼,更让医护人员分心,一旦发生进针失败,家属们难免情绪上有所激动。亦有家属会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孩子接受进针,这样一来更是加剧了孩子对静脉注射输液的恐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静脉注射辅助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静脉注射辅助装置,包括手部支撑装置和通过连接件安装于手部支撑装置上的皮肤刺激装置,所述手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向上延伸有支撑板,支撑板上端水平安装一手部支撑杆;所述皮肤刺激装置为长方体状,其内部包括多个与皮肤接触产生刺激的按摩件,其下端有多个供按摩件的按摩头伸出的按摩孔。

该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方便医护人员携带用于临床使用。手部静脉注射时,患者可将手掌放在手部支撑杆上做伸开状或者握拳状,患者的手部得到有力支撑,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以不影响静脉穿刺进针为主,调整皮肤刺激装置使其按摩件的按摩头接触人体手腕部皮肤产生刺激,分散患者对注射部位的注意力,减轻痛感。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在所述支撑座上布置为单个,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在支撑座上的固定管和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管内的调节管,调节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皮肤刺激装置一侧的连接端插接。本技术方案中的该装置,可根据需要,调整调节管的角度,使皮肤刺激装置处于合适的位置上。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包括一弹性连接带和一与连接带相配合的锁钮,所述支撑板在支撑座上对称布置为两个,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支撑板上,锁钮固定在另一个支撑板上,连接带的另一端开有锁眼,锁钮包括两个t形的锁块,其中上锁块和下锁块转动连接,下锁块与相应的支撑板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带的锁眼从上锁块扣入并卡在两锁块中间的凹槽处,水平转动上锁块至其与下锁块垂直。本技术方案中的该装置,可根据需要,调整连接带与锁钮的锁紧位置,使皮肤刺激装置处于合适的位置上。

作为对上述一种或两种优选方案的改进,所述皮肤刺激干扰装置还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一开口状的容纳体和一与所述容纳体的开口相配合的用以封闭所述容纳体的封盖,所述按摩孔设在容纳体的下端;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为一安装在所述容纳体内的矩形板,所述支撑体的中心设有一限位槽,在支撑体的两端围绕限位槽均匀排布有用于安装所述按摩件的安装孔;所述按摩件包括一筒状硅胶体,筒状硅胶体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筒状硅胶体的空腔内穿过一按摩体,按摩体的下端固定有所述按摩头,按摩体的上端与一弹簧的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一按压盖连接,按压盖的上端周侧部与所述筒状硅胶体的上端胶合,所述按摩件设置为多个。

本技术方案中的该装置,按动皮肤刺激装置,对患者皮肤进行轻微点触式按压,这种点触式按压模式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分散其对注射部位的注意力,缓解扎针时的痛感。

作为对上述改进方案的第一种优化,所述皮肤刺激装置还包括动力件,所述动力件包括盘簧部件、凸轮盘,所述盘簧部件包括盘簧盒、盘簧、盘簧桩和盘簧轴,盘簧的内端固定在盘簧桩上,盘簧的外端固定在盘簧盒上,盘簧盒卡合在所述封盖上,盘簧轴与盘簧桩的中心孔过盈配合,盘簧轴的一端通过单向轴承与凸轮盘连接,另一端伸出盘簧盒和封盖与一蝶形上弦器套接,所述凸轮盘的下端面轴与所述轴承的内圈配合,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限位槽配合;所述容纳体的中间部位设有支撑所述轴承外圈端面的托盘;所述凸轮盘下端的曲线轮廓与所述按压盖的上端面接触,形成高副;凸轮盘同时作用于至少两个按压盖且将按压盖压下。

作为对上述改进方案的第二种优化,所述皮肤刺激装置还包括:动力件,所述动力件包括微型电机、齿轮副和凸轮盘,所述齿轮副包括与微型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主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所述凸轮盘与所述从动锥齿轮的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凸轮盘的端面轴与所述轴承的内圈配合,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限位槽配合;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侧板的上端卡接在顶板的两侧,顶板上设有固定所述微型电机的电机槽;顶板上还设有电池槽;充电电池和pcb板,所述充电电池卡在所述电池槽内,所述pcb板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所述容纳体上设有usb充电接口和按钮式开关,容纳体的下端设有支撑所述轴承外圈端面的减震托盘,容纳体的内周侧设有与所述支撑体搭接的边条,所述侧板的下端抵接在所述支撑体上;所述凸轮盘下端的曲线轮廓与所述按压盖的上端面接触,形成高副;凸轮盘同时作用于至少两个按压盖且将按压盖压下。

作为对上述改进方案的第三种优化,所述皮肤刺激装置还包括:动力件和固定板,所述动力件包括微型电机、半圆凸轮,微型电机的输出轴与半圆凸轮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还设有电池槽,固定板的下端与按压盖抵接;所述容纳体上设有固定所述微型电机的电机槽;充电电池卡在所述电池槽内;容纳体上还设有usb充电接口和按钮式开关,容纳体的下端设有金属盘。所述手部支撑杆外侧覆有金属壳,金属壳和金属盘连通时,金属壳、金属盘、充电电池、按钮式开关和微型电机通过导线形成供电回路。

以上三种技术方案中,皮肤刺激装置以一定节奏和动作来接触皮肤产生刺激干扰作用,间歇式地轻微点触皮肤,刺激到皮肤表皮神经,舒适的感觉使患者心态放松,分散患者对进针部位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感觉。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座的底部粘有防滑垫。扎针时部分患者可能会由于痛感有向后抽手的趋势,可靠的辅助设施能够帮助患者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消除对扎针的恐惧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局部结构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皮肤刺激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5为图4中按摩件和支撑板的结构分解图。

图6为图4中按摩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固定件和动力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皮肤刺激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皮肤刺激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中,1、手部支撑装置,11、支撑座,12、支撑板,13、手部支撑杆,14、金属壳;

2、皮肤刺激装置,211、容纳体,212、封盖,213、usb充电接口,214、按钮式开关,215、托盘,216、按摩孔,217、金属盘,218、电机槽,22、支撑体,221、矩形板,222、限位槽,23、按摩件,231、硅胶体,232、按摩体,233、按摩头,234、弹簧,235、按压盖,24、动力件一,241、微型电机,242、主动锥齿轮,243、从动锥齿轮,244、凸轮盘,245、轴承,25、固定件,251、顶板,2511、电池槽,2512、电机槽,252、侧板,26、动力件二,261、微型电机,262、半圆凸轮,27、动力件三,271、盘簧,272、盘簧桩,273、盘簧轴,274、盘簧盒,275、凸轮盘,276、轴承,277、蝶形上弦器,28、固定板;

3、连接件一,31、调节管,32、固定管;

4、连接件二,41、连接带,411、卡槽,412、锁眼,413、胶套,42、锁钮,421、上锁块,422、下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的医用静脉注射辅助装置,包括手部支撑装置1和皮肤刺激装置2,两者通过连接件一3连接。其中,手部支撑装置1包括支撑座11,支撑座11上向上延伸有一个支撑板12,支撑板12的上端水平安装有手部支撑杆13,支撑座11的底部粘有防滑垫,连接件一3包括固定管32和调节管31,固定管32安装在支撑座11上,调节管3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管32内,调节管31的另一端与皮肤刺激装置2一侧的连接端插接,使皮肤刺激装置2固定在调节管31上。

参考图4至图7,本实施例中的皮肤刺激装置2为长方体状,其包括主体和位于主体内的支撑体22、动力件一24、多个按摩件23。具体地:

主体包括一个开口状的容纳体211和一个与容纳体211的开口相配合的用以封闭该容纳体211的封盖212,按摩孔216设在容纳体211的下端供按摩件23伸出。支撑体22为一个安装在容纳体211内的矩形板221,支撑体22的中心设有一个限位槽222,在支撑体22的两端围绕限位槽222均匀排布有用于安装按摩件23的安装孔。按摩件23包括一筒状硅胶体231,筒状硅胶体231固定在支撑体22的安装孔内,筒状硅胶体231具有弹性薄壁和空腔,筒状硅胶体231的空腔内穿过一按摩体232,按摩体232的下端固定有刺激皮肤的按摩头233,按摩体232的上端与一弹簧234的一端连接,弹簧234的另一端与一按压盖235连接,按压盖235的上端周侧部与筒状硅胶体231的上端胶合。

动力件一24包括微型电机241、齿轮副和凸轮盘244,齿轮副包括与微型电机241的输出轴连接的主动锥齿轮242、与主动锥齿轮242啮合的从动锥齿轮243,凸轮盘244与从动锥齿轮243的传动轴固定连接,凸轮盘244的端面轴与轴承245的内圈配合,轴承245的外圈与限位槽222配合。凸轮盘244下端的曲线轮廓与按压盖235的上端面接触,形成高副;凸轮盘244转动时能同时作用于至少两个按压盖235且将按压盖235压下。

固定件25包括顶板251和侧板252,侧板252的上端卡接在顶板251的两侧,顶板251上设有电机槽2512和电池槽2511;充电电池卡在电池槽2511内,pcb板设置在支撑体22上。

在容纳体211上相应位置设置usb充电接口213和按钮式开关214,容纳体211的下端中间部位设有支撑轴承245外圈端面的减震托盘215,容纳体211的内圈设有与支撑体22搭接的边条,侧板252的下端抵接在支撑体22上。

医护人员核对待进行手背静脉注射的患者信息及药液、输液器,与患者进行沟通,安排其体位,患者将手掌放置在手部支撑杆13上,患者根据医嘱手部保持平伸或者是握拳状态。医护人员调整皮肤刺激装置2至手背和手腕连接处,以不影响穿刺为主。按下按钮式开关214,启动微型电机241,齿轮副转动,带动凸轮盘244转动,凸轮盘244的曲线轮廓与部分按压盖235接触并将其压下,筒状硅胶体231被压缩,弹簧234被压缩蓄能,按摩体232向下移动,按摩头233与某处皮肤接触轻微按压;随着凸轮盘244的转动,凸轮盘244与这部分按压盖235逐渐脱离,在弹簧234作用下,按压盖235逐渐自动复位,筒状硅胶体231因其材料特性可自行复位;而另一部分按压盖235开始与凸轮盘244接触并被向下轻微按压,另一处皮肤得到轻微点触式按压,这种间歇点触式按压模式让患者感觉舒适,部分患者会有酥麻感觉,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凸轮盘244以一定节奏使按摩件23动作,按摩头233接触皮肤产生刺激作用,使患者心态放松,分散患者对进针部位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感觉,且间歇轻微点触式刺激方式不会使血管移动,因此不影响穿刺进针。

实施例二:

参考图2至图3,本实施例中的医用静脉注射辅助装置,包括手部支撑装置1和皮肤刺激装置2,两者通过连接件二4连接。其中,手部支撑装置1包括支撑座11,支撑座11上对称设置两个支撑板12,支撑板12的上端水平安装有手部支撑杆13,支撑座11的底部粘有防滑垫,连接件二4包括一个弹性连接带41和一个与连接带41相配合的锁钮42,连接带41的一端固定在支撑座11一侧的支撑板12上,连接带41的另一端开有锁眼412,锁钮42包括两个t形的锁块,其中上锁块421和下锁块422转动连接,下锁块422与相应的支撑板12螺纹连接;连接带41的锁眼412从上锁块421扣入并卡在两锁块中间的凹槽处,水平转动上锁块421至其与下锁块422垂直可将连接带41卡住。皮肤刺激装置2卡在连接带41的卡槽411中,为卡接牢固,两者之间有配套的胶套413。

参考图8,本实施例中的皮肤刺激装置2为长方体状,其包括主体和位于主体内的支撑体22、动力件二26、固定板28、多个按摩件23。具体地:

主体包括一开口状的容纳体211和一与所述容纳体211的开口相配合的用以封闭所述容纳体211的封盖212,按摩孔216设在容纳体211的下端供按摩件23伸出。支撑体22为一个安装在所述容纳体211内的矩形板221,支撑体22的中心设有一个用于限定金属盘217的限位槽222,在支撑体22的两端围绕限位槽222均匀排布有用于安装按摩件23的安装孔。按摩件23包括一个筒状硅胶体231,筒状硅胶体231固定在支撑体22的安装孔内,筒状硅胶体231的空腔内穿过一个按摩体232,按摩体232的下端固定有按摩头233,按摩体232的上端与一弹簧234的一端连接,弹簧234的另一端与一按压盖235连接,按压盖235的上端周侧部与所述筒状硅胶体211的上端胶合;按摩件23设置为六个。动力件二26包括微型电机261、半圆凸轮262,微型电机261的输出轴与半圆凸轮262连接形成偏心电机。固定板28上设有电池槽,固定板28的下端与按压盖235抵接,用以限制容纳体211内的其他部件上下移动。

容纳体211上设有固定微型电机261的电机槽218;充电电池卡在电池槽内;容纳体211上设有usb充电接口213和按钮式开关214,容纳体211的下端设有金属盘217。手部支撑杆13外侧覆有金属壳14,人体掌心握住手部支撑杆13,手背接触金属盘217,则金属壳14和金属盘217连通,金属壳14、金属盘217、充电电池、按钮式开关214和微型电机261通过导线形成供电回路。

医护人员核对患者信息及药液、输液器,与患者进行沟通,安排其体位,患者将手掌放置在手部支撑杆13上,患者根据医嘱保持手部平伸或者是握拳状态。医护人员调整皮肤刺激装置2至手背和手腕连接处,将连接带41上合适的锁眼412扣入上锁块421和下锁块422之间的凹槽内,然后水平转动上锁块421至其与下锁块422垂直,连接带41的两端得到固定。按下按钮式开关214,由于患者手掌握住手部支撑杆13上的金属壳14,手背上部皮肤接触容纳体211上的金属盘217,金属壳14和金属盘217被连通,此时金属壳14、金属盘217、电池和微型电机261经导线连接成供电回路,微型电机261启动,半圆凸轮262转动,微型电机261和半圆凸轮262二者一起组合成偏心电机,将带动皮肤刺激装置2作轻微振动,各按摩件23依据各自的频率和振幅振动。皮肤刺激装置2将振动直接通过按摩件23传递至手部皮肤,而且由于连接带41为弹性带,振动通过连接带41传递至支撑板12和支撑座11上的非常微弱。该装置中的电流和电压均在安全范围内,微型电机261和半圆凸轮262组合成的偏心电机振幅较小,频率较低,按摩件23内的弹簧234循环储能释能,按摩体232和按摩头233上下往复,对患者手部皮肤产生刺激,这种刺激让人体感觉舒适,能够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分散其注意力。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皮肤刺激装置2结构不同,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可参考实施例一。

参考图9,本实施例中的皮肤刺激装置2为长方体状,其包括主体和位于主体内的支撑体22、动力件三27、多个按摩件23。具体地:

主体包括一开口状的容纳体211和一与所述容纳体211的开口相配合的用以封闭所述容纳体211的封盖212,所述按摩孔216设在容纳体211的下端。支撑体22为一安装在所述容纳体211内的矩形板221,支撑体22的中心设有一限位槽222,在支撑体22的两端围绕限位槽222均匀排布有用于安装按摩件23的安装孔。按摩件23包括一筒状硅胶体231,筒状硅胶体231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筒状硅胶体231的空腔内穿过一按摩体232,按摩体232的下端固定有所述按摩头233,按摩体232的上端与一弹簧234的一端连接,弹簧234的另一端与一按压盖235连接,按压盖235的上端周侧部与所述筒状硅胶体231的上端胶合;按摩件23设置为多个。

动力件三27包括盘簧部件、凸轮盘275和轴承276,盘簧部件包括盘簧盒274、盘簧271、盘簧桩272和盘簧轴273,盘簧271的内端固定在盘簧桩272上,盘簧271的外端固定在盘簧盒274上,盘簧盒274卡合在封盖212上,盘簧轴273与盘簧桩272的中心孔过盈配合,盘簧轴273的一端通过单向轴承与凸轮盘275连接,另一端伸出盘簧盒274和封盖212与一蝶形上弦器277套接,所述凸轮盘275的下端面轴与所述轴承276的内圈配合,轴承276的外圈与限位槽222配合。容纳体211的中间部位设有支撑所述轴承276外圈端面的托盘215;所述凸轮盘275下端的曲线轮廓与所述按压盖235的上端面接触,形成高副;凸轮盘275同时作用于至少两个按压盖235且将按压盖235压下。

医护人员核对待进行手背静脉注射的患者信息及药液、输液器,与患者进行沟通,安排其体位,患者将手掌放置在手部支撑杆13上,患者根据医嘱手部保持平伸或者是握拳状态。医护人员调整皮肤刺激装置2至手背和手腕连接处,以不影响穿刺为主。转动蝶形上弦器277,盘簧轴273随之转动,由于单向轴承的作用,凸轮盘275不随盘簧轴273转动,而盘簧桩272随盘簧轴273转动,盘簧271蓄能。上弦完毕后,医护人员准备扎针,此时盘簧271缓慢释能,盘簧桩272和盘簧轴273均被带动,此时凸轮盘275随盘簧轴273转动,凸轮盘275的曲线轮廓与部分按压盖235接触并将其压下,筒状硅胶体231被压缩,弹簧234被压缩蓄能,按摩体232向下移动,按摩头233与某处皮肤接触轻微按压;随着凸轮盘275的转动,凸轮盘275与这部分按压盖235逐渐脱离,在弹簧234作用下,按压盖235逐渐自动复位,筒状硅胶体231因其材料特性可自行复位;而另一部分按压盖235开始与凸轮盘275接触并被向下轻微按压,另一处皮肤得到轻微点触式按压,这种间歇点触式按压模式让患者感觉舒适,部分患者会有酥麻感觉,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以上三个实施例中的医用静脉注射辅助装置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支撑座11可放置于静脉注射操作台上,临床护士也可携带至病房用来辅助扎针。该装置帮助患者缓解扎针紧张,也辅助临床护士扎针操作,尤其对于护理操作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因此可以考虑使用并推广该装置。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