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单人管道重建的磁牵线操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0837发布日期:2019-03-22 22:0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单人管道重建的磁牵线操作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单人管道重建的磁牵线操作系统。



背景技术:

管道重建是外科学领域常用的操作技术,涉及胃肠外科、肝胆外科、心胸外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的诸多手术,其中以器官移植术中的“血管吻合”与消化道重建中的“胃-肠吻合”及“肠-肠吻合”最为常见且复杂。管道重建过程中通常在吻合时对管壁进行连续缝合,而连续缝合存在两个明显不足:一方面连续缝合需要使用较长的缝线,容易导致缝合过程中出现缝线交错打结的情况;另一方面连续缝合仅在缝合开始前与结束后打结两次,缝合过程中缝线易松动导致吻合口漏。因此必须有一名助手在每缝一针后提起缝线尾端,理顺缝线同时给缝线施以张力从而解决上述问题。然而,在管道重建时助手多需要进行其他辅助操作,如术野暴露、淋洒冲洗水、持拿吸引器、打结、剪线、调节无影灯等一系列操作。仅由1-2名助手完成上述操作经常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但若增加助手则会增加人力成本同时由于手术空间有限术者之间容易相互干扰影响手术效率。另外,助手通常为低年资医师,手术经验相对缺乏,容易出现牵线过松或过紧的情况,最终导致缝线松脱或缝合部位撕裂,对患者预后不利。值得注意的是,牵线操作机械、重复、繁琐,完全可以由一种器械代替。“机械手臂”是近几十年来应在于工业领域,用来代替人力劳动,对物件进行抓取、搬运的装置。然而普通的机械手体积大,操作精度低,尚不能应用于外科手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吻合术中实现单人管道重建的磁牵线操作系统,该系统可以协助管道吻合术者进行连续缝合操作,其牵线力度适中,且方向可由管道吻合术者任意调整,用来牵拉连续缝合缝线末端,在减少手术所需人数实现单人缝合的同时,能够精确控制缝线的牵拉力及牵线角度,提高手术操作精度与效率,提高吻合效率及吻合效果。此外,该系统体积小,具有管道重建术前消毒方便,术中不占用手术操作空间,术后可回收重复使用等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实现单人管道重建的磁牵线操作系统,包括磁锚定牵线板1和可调节固定支架2,其中磁锚定牵线板1包括牵线板8,牵线板8上表面设置有若干牵线磁铁6,下表面设置有与牵线磁铁6一一对应且磁力相吸的锚定磁铁7,所述可调节固定支架2包括夹持在牵线板8一端的牵线板固定夹3,牵线板固定夹3通过金属定型软管4连接可安装于手术床上的支架固定底座5。

所述牵线板8上设置有若干圆形凹槽9,所述牵线磁铁6为球形永磁铁,所述锚定磁铁7为柱形永磁铁,每个圆形凹槽9中设置一个牵线磁铁6,圆形凹槽9可保证更好地接触及稳定牵线磁铁6。

所述牵线板8厚2mm,以保证其刚度,圆形凹槽9处厚1mm,以保证牵线磁铁6受力适中,相邻的牵线磁铁6的间距为5cm,以防止相互干扰。

所述牵线板8被牵线板固定夹3夹持的一端为弧形端头,以防止割伤组织及割断缝线。

所述牵线磁铁6在牵线板8上沿其长度方向呈单排设置。

所述牵线板固定夹3通过球形关节11与金属定型软管4的上端连接,金属定型软管4的下端连接在支架固定底座5上。

所述牵线板固定夹3的头端有防滑垫10以保证牵线板牢固固定。

所述支架固定底座5侧方有可旋转螺杆12以适用不同种类手术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磁锚定牵线板可完全代替术中人工牵线,可由传统的两人甚至三人操作转变为单人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力。

2.可调节固定支架的固定底座通过螺杆牢固固定在手术床边,牵线板固定夹作为牵线板固定位点,可以根据术者所需牵拉位置与角度,调节金属定型软管及球形关节以调整牵线板在三维空间的位与角度。

3.牵线磁铁通过锚定磁铁定位于牵线板圆形凹槽内,圆形凹槽增加牵线磁铁与缝线的接触面积,从而精确控制对缝线的牵拉力在1.5n,在不导致缝合部位撕裂的前提下使缝线保持一定张力,使得缝线不发生交错或松动。

4.虽球形磁铁直径固定在5mm,但圆柱形磁铁大小可调节以适用不同材质与规格的缝线。

5.牵线板长18cm、宽2cm、厚2mm,体积小巧,对于深部连续缝合后期缝线较短助手牵线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实现牵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磁锚定牵线板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磁锚定牵线板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可调节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系统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一个磁锚定牵线板1和一个可调节固定支架2构成。

参考图2和图3,磁锚定牵线板1包括牵线板8,牵线板8长18cm、宽2cm、厚2mm,以保证其刚度和体积小巧。牵线板8上表面设置有四个圆形凹槽9,每个圆形凹槽9中设置一个直径5mm左右的牵线磁铁6,圆形凹槽9可保证更好地接触及稳定牵线磁铁6使其不易滑脱,同时可以增加牵线磁铁6与缝线的接触面积利于缝线固定。牵线板8下表面设置有与牵线磁铁6一一对应的四个锚定磁铁7,牵线磁铁6为球形永磁铁,锚定磁铁7为柱形永磁铁,二者磁极方向使得能够相互吸引。当牵线磁铁6置于圆形凹槽9后,牵线磁铁6与锚定磁铁7通过磁力固定于牵线板8的上下两侧。设置多个牵线磁铁6与锚定磁铁7的目的是,在开始缝合时,缝线较长,可将缝线固定在远段牵线磁铁下。随着缝合的进行,缝线缩短,可将缝线固定在近段牵线磁铁下。

圆形凹槽9处厚1mm,以保证牵线磁铁6受力适中,相邻的牵线磁铁6的间距为5cm,以防止相互干扰。

参考图4,可调节固定支架2包括夹持在牵线板8一端的牵线板固定夹3,牵线板8被牵线板固定夹3夹持的一端为弧形端头,以防止割伤组织及割断缝线。牵线板固定夹3的头端有防滑垫10以保证牵线板8牢固固定,术中不脱落。牵线板固定夹3的下部通过球形关节11与金属定型软管4的上端连接,金属定型软管4的下端连接在支架固定底座5上。支架固定底座5可安装于手术床上实现固定,其侧方可设置可旋转螺杆12,可调节螺杆12位置稳固固定在手术床边以适用不同种类手术床。

在连续缝合过程中,牵线板8放在手术操作区域,缝合部位旁边。外科医生可将缝线尾端固定在牵线磁铁6与圆形凹槽9之间,在锚定磁铁7磁力作用下,牵线磁铁6对缝线施加压力,从而起到牵线的作用,在完成一针的缝合后,使用1.5n左右的拉力即可抽出缝线,继续进行后续的缝合,从而实现在不导致缝合部位撕裂的前提下使缝线保持一定张力,使得缝线不发生交错或松动。同时牵线板8体积小巧占用空间少,可以进一步伸入术野深部,对深部组织连续缝合提供牵线。另外,虽牵线磁铁6直径固定在5mm左右,但圆柱形磁铁大小可调节以适用不同材质与规格的缝线。

牵线板固定夹3作为牵线板8的固定位点,可以根据术者所需牵拉位置,调节金属定型软管4以调整牵线板8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从而为牵线提供任意三维位置。同时,可以根据术者所需牵拉角度,调整球形关节11角度,从而实现任意角度牵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