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分离棒、手术缝合U型挡板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90829发布日期:2019-03-22 22:05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分离棒、手术缝合U型挡板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术分离棒、手术缝合u型挡板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是女性中十分普遍的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现已成为全球性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

压力性尿失禁(sui)作为一种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日常生活的非致命性疾病,发生率为12.8%~46.0%。中国成年女性sui总患病率高达18.9%,在50~59岁年龄段,sui患病率最高,为28.0%。

与压力性尿失禁相关结构:耻骨尿道韧带(pul)——悬吊结构;起源于耻骨联合背面的下端,呈扇形下降,其中间部分附着在尿道中段,侧方与耻骨尾骨肌和阴道壁附着,它的损伤或缺陷是出现压力性尿失禁主要原因。针对该组织结构的修复,国际上主要的压力性尿失禁微创手术以尿道悬吊带术(耻骨后路径tvt术和闭孔路径tvt-o术)和耻骨后库柏韧带悬吊术(burch)为代表,是处理sui的标准术式。这两种手术主要存在如下缺陷:

尿道悬吊带术手术效果较好,但是它的近期主要并发症为术中出血、术后血肿和膀胱尿道损伤,远期并发症有新发的急迫性尿失禁和压力性尿失禁、排尿困难、疼痛、网片侵蚀和暴露。目前网片相关的并发症在临床上处理颇为棘手;另外,网片为高质耗材,一般一个手术需要耗材为6000-10000人民币,患者医疗负担非常重。

耻骨后库柏韧带悬吊术(burch)分为经开腹手术及经腹腔镜手术两种途径,这两种手术虽然存在很久,但是推广比较缓慢。经腹手术创伤较大,手术并发症较多患者恢复慢;经腹腔镜手术难度较大,不易掌握。

然而,现代治疗观念是摒弃简单的切除脱垂的组织和器官的旧观念,突出微创,尽量通过会阴阴道和腹腔镜手术;以人为本,小切口、低风险、低疼痛、低不适,强调症状的改善;根据国情,改良或变通术式,达到有效诊疗、安全诊疗和经济诊疗的目的。基于此,申请人开发了一种新的能克服上述缺陷的手术方法。

然而,目前手术中常用的手术分离棒一般端部较尖,直径较细,整体呈直线型。由于新的术式经阴道进行操作,手术过程中需要分离耻骨后与膀胱之间的组织,使用现有的手术分离棒容易损伤膀胱和血管,并且由于对周围组织挤压不够,无法推开周围组织。此外,目前手术中常用的缝合挡板一般为平直设计,整体呈直线型。由于新的术式经阴道进行操作,手术过程中需要将膀胱等组织从耻骨后挡开,充分暴露耻骨后筋膜组织,但目前的挡板由于其结构缺陷无法较好地将膀胱等组织从耻骨后挡开,无法留出适当的空间用于缝合,无法挡住周围组织使其不被针扎伤,影响出针。前述手术分离棒和缝合挡板使得整个手术进行不顺利,大大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因此,急需开发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的手术分离棒和缝合挡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并发症少且经济的手术分离棒、配套使用的手术缝合u型挡板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手术分离棒,包括头段、中段和尾段,所述尾段的一端与所述中段的一端连接,所述中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头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头段的端部相对于所述头段的一端逐渐上翘,所述尾段为扁平状。

具体的,上述手术分离棒,所述中段与所述头段的连接处的外表面设置有环状的凹槽;所述中段和头段的横截面均为椭圆形;所述头段最宽的部分的宽度为1.0cm,所述手术分离棒由金属材料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与前述手术分离棒配合使用的手术缝合u型挡板,包括弧形段、工作段和手持段;所述弧形段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弧形段的另一端向下弯曲;所述弧形部的一端的端点为a,所述弧形部的另一端的端点为b,所述a的切线和b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γ;所述弧形段的一端的边缘为弧形;所述工作段的一端与弧形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工作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持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工作段的中段相对于所述工作段与所述手持段的连接处向下凹陷形成弧形中段。

具体的,上述手术缝合u型挡板,所述弧形段为u型,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臂、第三弧形部和第二臂,所述第二臂与所述中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臂向弧形部方向的延长线与第二臂向弧形部方向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γ;所述手术缝合u型挡板的宽度为2.0-2.5cm;所述手术缝合u型挡板由金属材料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前述手术分离棒和手术缝合u型挡板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患者截石位,暴露阴道会阴,消毒;

(2)阴道前壁粘膜下及耻骨后注射生理盐水打水垫;

(3)切开阴道壁粘膜,分离阴道壁;使用前述手术分离棒分离阴道壁直至耻骨后组织;

(4)使用前述手术缝合u型挡板挡住膀胱,暴露耻骨后组织,使用4号丝线先从左侧耻骨后从上往下缝住耻骨后筋膜组织,此组织较为坚韧;出针,使用手术缝合挡板暴露右侧耻骨后,使用该针线再从右侧从下往上缝住耻骨后筋膜组织,出针,形成一个闭合环,中间打结,形成吊床;注意吊床的高度(松紧度);

(5)如步骤(4)中所述反复缝合3针,后一针较前针更向耻骨后内或向内;

(6)止血,缝合阴道壁,手术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手术分离棒前端略尖、扁,可较好地分离耻骨后与膀胱之间的间隙,并将组织钝性挤压推开,不易损伤膀胱、血管,前端和中部具有弧度的手术缝合u型挡板可以较好地适应膀胱组织,便于在尿道手术过程中挡住前端组织,充分暴露耻骨后筋膜组织。本发明提供的前述两种器械的使用方法,经过阴道进行耻骨后筋膜,从左至右环形缝合形成“吊床”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操作简单、创伤小、无需高耗材,且减少了脏器损伤、血肿、疼痛、网片相关并发症等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手术分离棒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手术分离棒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手术分离棒的第二头段过渡部到端部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手术缝合u型挡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手术缝合u型挡板的侧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手术缝合u型挡板的弧形段的侧面示意图。

1-头段;11-第一头段过渡部;12-第二头段过渡部;13-第三头段过渡部;14-第四头段过渡部;15-端部;2-中段;21-凹槽;3-尾段;31-第二弧形部;32-方板;33-第一弧形部;4-弧形段;5-工作段;6-手持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释。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手术分离棒结构如下:

该手术分离棒由金属材料制成,包括依次连接的头段1、中段2和尾段3。中段2与头段1的横截面均为椭圆形,二者连接处的外表面设置有环状的凹槽21。后文所述厚度(d)和宽度(l)以图1所示方向为准。

如图3和4所示,沿头段1与中段2连接的一端到头段1远离中段2的一端的方向,头段1的轴线相对于中段2的轴线逐渐上翘一定角度,头段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头段过渡部11、第二头段过渡部12、第三头段过渡部13、第四头段过渡部14和端部15。

如图3所示,第一头段过渡部11的宽度和厚度分别为l1和d1、第二头段过渡部12的宽度和厚度分别为l2和d2,第三头段过渡部13的宽度和厚度分别为l3和d3,第四头段过渡部14的宽度和厚度分别为l4和d4,端部15的宽度和厚度分别为l5和d5。前述厚度或宽度均为该结构与下一结构连接处的厚度或宽度,如l3和d3分别为第三头段过渡部13与第四头段过渡部14的连接处第三头段过渡部13的宽度和厚度。

沿第二头段过渡部12与第一头段过渡部11连接处到第二头段过渡部12与第三头段过渡部13的连接处的方向,第二头段过渡部12的横截面的厚度(d)逐渐变小且宽度(l)逐渐变大(d2<d1,l2>l1);沿第三头段过渡部13与第二头段过渡部12连接处到第三头段过渡部13与第四头段过渡部14的连接处的方向,第三头段过渡部13的横截面的宽度逐渐变大且厚度不变(d3=d2,l3>l2);沿第四头段过渡部14与第三头段过渡部13连接处到第四头段过渡部14与端部15的连接处的方向,第四头段过渡部14的横截面的宽度逐渐变小且厚度不变(d4=d3,l4<l3);沿端部15与第四头段过渡部14连接处到端部15的末端的方向,端部15的横截面的宽度和厚度均逐渐变小(d5<d4,l5<l4)。整体而言,该手术分离棒的头段略尖、扁,从左往右逐渐变窄变薄,圆润光滑,从头往尾先尖后宽、先薄后厚。本发明提供的手术分离棒的头段最宽(l3)为1.0cm,第三头段过渡部13和第四头段过渡部14形成的头段平滑处的厚度(d3或d4)为0.5cm,该头段平滑处便于分离耻骨后与膀胱之间的间隙和将组织钝性挤压推开,不易损伤膀胱、血管。

如图2所示,尾段3由第一弧形部33、方板32和第二弧形部31依次连接组成;第一弧形部33和方板32的厚度均小于第二弧形部31与中段2的连接处的厚度;第一弧形部33和方板32的宽度均大于第二弧形部31与中段2的连接处的宽度;沿第二弧形部31与方板32的连接处到第二弧形部31与中段2的连接处的方向,第二弧形部31的厚度逐渐增大且宽度逐渐变小,第二弧形部31与中段2的连接处的第二弧形部31和中段2的横截面等大。

如图4-6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与手术分离棒配合使用的手术缝合u型挡板,该手术缝合u型挡板由金属材料制成,宽度为2.0-2.5cm,包括弧形段4、工作段5和手持段6;如图4所示,弧形段4的一端相对于弧形段4的另一端向下弯曲;弧形段4的一端的端点为a,弧形段4的另一端的端点为b,a的切线和b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γ,γ小于等于90°;弧形段4的一端的边缘为弧形;优选的,弧形段4为u型,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臂、第三弧形部和第二臂,第二臂与中段2的一端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前述两种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即一种经阴道尿道中段线性悬吊术(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术式),包括如下步骤:

(1)患者截石位,暴露阴道会阴,消毒;

(2)阴道前壁粘膜下及耻骨后注射生理盐水打水垫;

(3)切开阴道壁粘膜,分离阴道壁;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手术分离棒分离阴道壁直至耻骨后组织;

(4)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手术缝合u型挡板挡住膀胱,暴露耻骨后组织,使用4号丝线先从左侧耻骨后从上往下缝住耻骨后筋膜组织,此组织较为坚韧;出针,使用手术缝合挡板暴露右侧耻骨后,使用该针线再从右侧从下往上缝住耻骨后筋膜组织,出针。形成一个闭合环,中间打结,形成吊床;注意吊床的高度(松紧度);

(5)如此反复缝合3针,后一针较前针更向耻骨后内或向内;

(6)止血,缝合阴道壁,手术结束。

前述使用方法(经阴道尿道中段线性悬吊术(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术式))的优点在于:

一、该手术原理成熟,在尿道中段形成吊床,从而控制尿失禁,为国际公认理论。但是目前世界上,没有医生采取经过阴道进行耻骨后筋膜缝合形成“吊床”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报道,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为首次。

二、该手术方法与现有手术方法比较;

1.手术方法明显简单,经阴道手术是妇产科医生必备手术技能,与尿道吊带手术(耻骨后路径tvt术和闭孔路径tvt-o术)及开腹手术、腹腔镜(耻骨后库柏韧带悬吊术(burch))相比,该项手术简单,易于学习操作,便于向全国各地及世界其他地区快速推广。

2.安全,采用普通丝线,经阴道采用4号丝线平行缝合两侧耻骨后筋膜,中间打结,于尿道中段形成“吊床”,缝线坚固地挂在耻骨后筋膜上形成了一个人工“耻骨尿道韧带”或“吊床”,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由于不经过重要脏器、大血管等,该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无大出血、损伤膀胱等脏器风险;另外,网片、吊带产生的侵蚀并发症是目前全球医务人员较为棘手的问题,该手术没有使用网片、吊带,所以没有该类并发症的发生。

3.经济,目前网片、吊带均为高质医疗耗材,医疗管理部门严格控制,减轻老百姓医疗费用已经是国家大趋势,该手术不需要腹腔镜等高档设备、网片和吊带等高质医疗耗材,仅用普通丝线缝合,一个患者可以节省6000-10000元人民币的高质耗材,我国每年约有5万个手术患者,将为国家及患者节省3亿-5亿人民币。

4.手术效果好,手术成功率,远期治愈率比其他手术明显高。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