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酒精急性中毒的针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6825发布日期:2019-03-20 00:06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肝脏的酶系统中的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醉酒原因:人是否醉酒,取决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当血液中乙醇浓度在0.05%-0.1%时,人开始朦胧、畅快地微醉;而达到0.3%时,人就会口齿不清,步态蹒跚。不同的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含量差别很大,乙醛聚集导致脸部发红,搏动性头痛、心慌、恶心等症状。另外,以上两个转化过程,都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导致酒精性低血糖,出现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症状。现有治疗酒精急性中毒的针剂仅是为了能够快速降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主要着重保护胃、肠、肝和神经,需要使用多种药剂共同配合才能实现,如西咪替丁、胰岛素、可拉明或利他林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治疗酒精急性中毒时,需要使用多种药剂各自解决不同内脏对应症状,使得医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还需要前后校对已用药剂的分量以避免互相影响,加大了抢救难度。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治疗酒精急性中毒的针剂,其有效成分能够同时对体内多个脏器起效,既有治疗效果,又能实现保护预防的功能。

一种治疗酒精急性中毒的针剂,按重量份计包括:盐酸纳洛酮0.4~4份,右旋糖酐0.15~2份,亚硫酸氢钠0.5~8份,中草药提取物1.5~5.8份,冻干支持剂10~1200份;所述中草药按重量份计包括葛根0.3~1份,茯苓提取物0.2~0.8份,丹参1~4份。

进一步,该针剂按重量份计包括:盐酸纳洛酮1~2份,右旋糖酐0.3~1份,亚硫酸氢钠2~4份,中草药提取物2~4份,冻干支持剂100~800份;所述中草药按重量份计包括葛根0.5~0.7份,茯苓提取物0.4~0.6份,丹参1.1~2.7份。

其中,所述冻干支持剂为甘露醇、乳糖、蔗糖、葡萄糖或甘氨酸中的一种。所述中草药提取物是指将葛根、茯苓、丹参分别按比例粉碎后加水匀浆,加入20~100u/g的果胶酶,以ph3~5、温度30~65℃水解后经超滤得到。且,所述超滤所用的超滤膜选自二醋酸纤维素膜、三醋酸纤维素膜、聚砜膜、磺化聚砜膜、聚醚砜膜、磺化聚醚砜膜、聚砜酰胺膜,聚偏氟乙烯膜、聚丙烯腈膜;上述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10000~70000。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治疗酒精急性中毒的针剂,其内含的中药成分:葛根、茯苓和丹参。葛根含有葛根素、大豆黄酮苷、花生素;茯苓含有胡萝卜苷、茯苓酸、落新妇苷;丹参含有丹酚酸、丹参酮和原儿茶醛。新增的中药成分能够起到维护心脑血管、控制心率正常、降低血压、护肝、止泻(防止电解质失衡)等作用,能够有效稳定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体征,降低其血液中乙醇浓度,同时还能起到保护各脏器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一种治疗酒精急性中毒的针剂,按重量份计包括:盐酸纳洛酮1份,右旋糖酐1份,亚硫酸氢钠2份,中草药提取物4份,乳糖200份。所述中草药提取物是将葛根0.7份、茯苓提取物0.6份、丹参2.7份分别按比例粉碎后加水匀浆,加入60u/g的果胶酶,以ph5、温度55℃水解后经超滤得到。其中,超滤所用的超滤膜为聚砜膜,其截留分子量为30000。

实施例2:

一种治疗酒精急性中毒的针剂,按重量份计包括:盐酸纳洛酮2份,右旋糖酐0.3份,亚硫酸氢钠4份,中草药提取物2份,甘氨酸700份。所述中草药提取物是指将葛根0.5份、茯苓0.4份、丹参1.1份分别按比例粉碎后加水匀浆,加入30u/g的果胶酶,以ph4、温度50℃水解后经超滤得到。其中,超滤所用的超滤膜为磺化聚醚砜膜;上述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60000。

上述实施例所含组分均以水溶液配比制备,制成混悬液后定容,经冷冻干燥即可得到针剂,封存于西林瓶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酒精急性中毒的针剂,按重量份计包括:盐酸纳洛酮0.4~4份,右旋糖酐0.15~2份,亚硫酸氢钠0.5~8份,中草药提取物1.5~5.8份,冻干支持剂10~1200份;所述中草药按重量份计包括葛根0.3~1份,茯苓提取物0.2~0.8份,丹参1~4份。葛根含有葛根素、大豆黄酮苷、花生素;茯苓含有胡萝卜苷、茯苓酸、落新妇苷;丹参含有丹酚酸、丹参酮和原儿茶醛。新增的中药成分能够起到维护心脑血管、控制心率正常、降低血压、护肝、止泻(防止电解质失衡)等作用,能够有效稳定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体征,降低其血液中乙醇浓度,同时还能起到保护各脏器的功效。

技术研发人员:谢海青;谢君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8.12.25
技术公布日:2019.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