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6817发布日期:2019-03-20 00:0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药物。



背景技术:

通常将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统称头痛。头痛病因繁多,神经痛、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病变、脑血管疾病、颅外头面部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中毒等均可导致头痛。发病年龄常见于青年、中年和老年。其中神经性头痛和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头痛较为顽固且不易治愈。

头痛在中医学中属“头痛”“头风”范畴,认为它多与风、寒、痰、湿、火、瘀、虚等诸多因素有关。治疗上,多从上述病因着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药物,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和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头痛。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菊花15份、葛根15份、防风10份、白芷10份、蝉蜕10份、僵蚕10份、川穹10份、甘草6份,以上各组份的重量上下浮动3%;以1:16~18的比例加水浸泡2小时,大火煮开,文火煮至500ml,滤除渣,加入1%磷酸5ml,获取药液。

所述菊花、葛根、防风、白芷、蝉蜕、僵蚕、川穹、甘草的重量之和与水的比例为1:17。

用法:取上述药液10ml加500ml温水溶服,饭后一小时后服用,服用半小时后均匀揪下30根头发,每天服用2次,7天为一疗程。

菊花,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肝经。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甘、辛,凉。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

白芷,辛,温。入肺、脾、胃经。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蝉蜕,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川穹,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甘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菊花、葛根、防风、白芷、蝉蜕、僵蚕、川穹、甘草的药理作用,醒脑散热,清热解毒,祛风活血,除湿散淤达到治疗神经性头痛和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头痛的目的,副作用小,治疗快,一般1~3个疗程即可治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菊花15g、葛根15g、防风10g、白芷10g、蝉蜕10g、僵蚕10g、川穹10g、甘草6g,加水1500ml浸泡2小时,大火煮开,文火煮至500ml,滤除渣加入1%磷酸5ml,获取药液。

用法:取上述药液10ml加500ml温水溶服,饭后一小时后服用,服用半小时后均匀揪下30根头发,每天服用2次,7天为一疗程。

实施例2

取菊花10.5g、葛根10.5g、防风13g、白芷13g、蝉蜕13g、僵蚕13g、川穹13g、甘草4.5g,加水1600ml浸泡2小时,大火煮开,文火煮至500ml,滤除渣加入1%磷酸5ml,获取药液。

用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取菊花19.5g、葛根19.5g、防风7g、白芷7g、蝉蜕7g、僵蚕7g、川穹7g、甘草7.5g,加水1350ml浸泡2小时,大火煮开,文火煮至500ml,滤除渣加入1%磷酸5ml,获取药液。

用法同实施例1。

患者一吕xx,男,65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病15年,由于血管堵塞较为严重,虽然吃降压降脂药,最近5年经常性头痛,服用本药3个疗程症状得到极大缓解,头痛症状基本消失。

患者二王xx,女,33岁小学老师,由于工作原因,患有神经性头痛2年,服用本药两个疗程后,治愈。

患者三郭xx,男,45岁,有20年的饮酒史,近一年酒后头痛剧烈,服用本药2个疗程后治愈。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菊花15份、葛根15份、防风10份、白芷10份、蝉蜕10份、僵蚕10份、川穹10份、甘草6份,以上各组份的重量上下浮动3%;以1:16~18的比例加水浸泡2小时,大火煮开,文火煮至500ml,滤除渣,加入1%磷酸5ml,获取药液。利用菊花、葛根、防风、白芷、蝉蜕、僵蚕、川穹、甘草的药理作用,醒脑散热,清热解毒,祛风活血,除湿散淤达到治疗神经性头痛和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头痛的目的,副作用小,治疗快,一般1~3个疗程即可治愈。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新成
技术研发日:2018.06.26
技术公布日:2019.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