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益生菌包埋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23182发布日期:2019-03-16 00:02阅读:1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益生菌包埋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保持益生菌活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益生菌包埋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益生菌在人体健康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产品中,且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因益生菌制剂是用以对机体及其内环境提供有益的活菌,改善人体微生态平衡。因此,单位制剂所含活菌数是评价益生菌制剂的重要标准之一。而益生菌类产品中的益生菌原料的活菌稳定性就至关重要。益生菌制剂中活菌数及其存活时间除与菌种本身有关外,与剂型、储存条件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由于绝大部分益生菌是厌氧或偏厌氧活菌,一般光、温度、湿度和ph对益生菌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活菌生存时间越短。

此外,益生菌必须通过胃环境以大量的活菌到达肠道并定居于肠粘膜上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平衡而对人体产生有利影响。然而,有很多活性益生菌在进入肠道前就已经因胃酸和胆汁作用而死亡,因此在宿主体内存活增殖的能力较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益生效果。因此在肠道的存活率也就成为益生菌功效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常情况下各种益生菌制剂产品,在对人体产生有益功效前,都要经历制剂过程、储存过程以及经肠胃道过程。因此,益生菌类产品中的益生菌原料的活菌稳定性就至关重要。

为了最大限度的延长益生菌存活时间,特别是增加益生菌在肠道中的存活量,很多研究生产人员开展了包埋技术在微生态制剂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喷雾干燥法:将益生菌和和壁材混溶与溶液中,喷雾干燥。工艺简单,但益生菌包埋率低,且因干燥水溶液,干燥温度至少60℃以上,虽然时间较短,但喷雾干燥温度益生菌是不耐受的,且温度与产量(即喷雾流量)成正相关,60℃的喷雾干燥产量是不可能达到生产规模的,现在虽然有全密封喷雾干燥技术,可以低温循环喷雾干燥,可提高产量,但只是实验阶段,但也要60℃循环,且能耗大幅提高。

2.流化床包埋:益生菌(混合其他辅料)待包埋粉体,在流化床沸腾,包材水溶液喷雾包裹粉体,同时干燥,虽温度可降低至40℃左右,包埋率相对于喷雾干燥有提高,但包埋时间很长(防止粘结,喷雾流量不能大,且包埋后要干燥)。益生菌在长时间受热过程中,存活率也大大降低。

3.挤压法凝聚法:利用物理化学原理使不同相凝聚形成包埋,但包埋不完全致密,肠溶包材更是不可能(低ph胃液很容易渗入)。

4.高压静电法:使芯材与包材带不同电荷互相吸引形成包埋,但这种包埋也是不致密的,即与外界隔绝的密封性很差,相对益生菌要尽可能隔离外界空气和水分而言,基本没有意义,更不用说阻挡低ph的胃酸液。

综上所述,用包埋方法提高益生菌固体原料的稳定性,很多尚属试验阶段。即使有生产规模的(如挤压凝聚法),也不能兼具密封性的保存特性和耐酸的肠溶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益生菌包埋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益生菌包埋颗粒在货架期内能保证活菌含量,并且能够使一定数量的活菌进入肠道起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益生菌包埋颗粒,所述益生菌包埋颗粒包括益生菌核芯和所述益生菌核芯外的三个包埋层,所述包埋层从内到外依次为:淀粉保护层、薄膜包衣隔离层和肠溶包衣层。

优选的,所述益生菌核芯的直径为180~380μm;所述淀粉保护层的厚度为40~80μm;所述薄膜包衣隔离层的厚度为5~10μm;所述肠溶包衣层的厚度为6~12μm。

优选的,所述益生菌核芯的益生菌种类包括: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唾液乳杆菌、瑞士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格氏乳杆菌、卷曲乳杆菌、约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乳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菌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益生菌包埋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益生菌的菌粉作为核芯,用淀粉和水进行依次层层包埋,至所述菌粉增重1~3倍后,得淀粉包埋益生菌颗粒;

(2)将所述淀粉包埋益生菌颗粒用薄膜包衣预混料进行薄膜包衣,至所述淀粉包埋益生菌颗粒增重8~20%后,得薄膜包衣益生菌颗粒;

(3)将所述薄膜包衣益生菌颗粒用肠溶包衣液,进行肠溶包衣,至所述薄膜包衣益生菌颗粒增重8~30%后,干燥得益生菌包埋颗粒。

优选的,步骤(1)所述包埋时,淀粉与水包埋一层后,经干燥后再进行下一层淀粉与水的包埋。

优选的,经干燥后的包埋颗粒含水量≤3%。

优选的,淀粉的种类包括多孔淀粉或抗性淀粉。

优选的,步骤(2)所述薄膜包衣时的物料温度为30~37℃。

优选的,所述肠溶包衣液中包括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肠溶材料∶增塑剂∶抗结剂=1∶0.05~0.2∶0.25~0.5。

优选的,所述肠溶包衣时的物料温度为30~3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益生菌包埋颗粒,所述益生菌包埋颗粒包括益生菌核芯和所述益生菌核芯外的三个包埋层,所述包埋层从内到外依次为:淀粉保护层、薄膜包衣隔离层和肠溶包衣层。本发明所述淀粉保护层可起热保护作用,同时能尽量避免益生菌与水分直接接触,尽可能隔绝在包埋过程中的高温环境,保证益生菌生存环境;所述薄膜包衣隔离层具有密封性,既能提高货架期内的活菌稳定性,又能阻挡下步骤中肠溶包衣材料对益生菌活性影响;所述肠溶包衣层由于其肠溶作用,可使一定量的活性益生菌进入肠道从而发挥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益生菌包埋颗粒的制备方法,利用不同的包埋方法,使不同包埋层达到不同的增重要求,从而将益生菌核芯层层包埋,显著提高益生菌的活性和进入小肠的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益生菌包埋颗粒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益生菌包埋颗粒,所述益生菌包埋颗粒包括益生菌核芯和所述益生菌核芯外的三个包埋层,所述包埋层从内到外依次为:淀粉保护层、薄膜包衣隔离层和肠溶包衣层。

本发明所述益生菌包埋颗粒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益生菌核芯和所述益生菌核芯外的三个包埋层,所述包埋层从内到外依次为:淀粉保护层、薄膜包衣隔离层和肠溶包衣层。本发明所述益生菌核芯的直径优选为180~380μm。本发明所述淀粉保护层的厚度优选为40~80μm。本发明所述薄膜包衣隔离层的厚度优选为5~10μm。本发明所述肠溶包衣层的厚度优选为6~12μm。

本发明所述益生菌核芯的益生菌种类优选包括: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唾液乳杆菌、瑞士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格氏乳杆菌、卷曲乳杆菌、约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乳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菌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益生菌包埋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益生菌的菌粉作为核芯,用淀粉和水依次进行层层包埋,至所述菌粉增重1~3倍后,得淀粉包埋益生菌颗粒;

(2)将所述淀粉包埋益生菌颗粒用薄膜包衣预混料进行薄膜包衣,至所述淀粉包埋益生菌颗粒增重8~20%后,得薄膜包衣益生菌颗粒;

(3)将所述薄膜包衣益生菌颗粒用肠溶包衣液进行肠溶包衣,至所述薄膜包衣益生菌颗粒增重8~30%后,干燥得益生菌包埋颗粒。

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将所述益生菌的菌粉作为核芯,用淀粉和水依次进行层层包埋,至所述菌粉增重1~3倍后,得淀粉包埋益生菌颗粒。本发明所述菌粉的粒度优选为40~80目。本发明对所述包埋的方法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利用离心式制丸机或流化床包衣制粒机,更优选用离心式制丸机。本发明对利用所述离心式制丸机或流化床包衣制粒机进行包埋时的方法并没有特殊限定,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即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离心制丸机进行淀粉包埋操作,优选的包括:将菌粉,置于离心制丸机中,先在18~25℃下,调节转鼓旋转速度和挡板倾斜角度,使制丸机中的物料呈最大扇形旋转面稳定散开,然后一层淀粉,一层水,依次涂层,同时保持制丸机转鼓温度30±2℃。每次淀粉加量以能均匀附上颗粒旋转,尽量减少淀粉细粉为度。每次添加水量以能使颗粒松散旋转,不能有黏连,尽量减少淀粉细分掉落为度;且每包后一层时,必须待前一层干燥。连续层层包埋制粒,直至投料菌粉增重1~3倍。淀粉包埋制粒完成后,无需再干燥。可直接作为下一步操作投料。本发明所述淀粉层包埋后的颗粒含水量≤3%。本发明所述淀粉优选包括常规淀粉、抗性淀粉或多孔淀粉。本发明所述淀粉包埋后得到的淀粉保护层,可成为最后阻隔水分的保护层,同时淀粉热容量较大,能增加益生菌的耐热性,特别是多孔淀粉或抗性淀粉,更有利于后续步骤的制粒或包埋过程中对益生菌的受热保护;而且还可以避免其他包埋层对益生菌的不利影响。

本发明将所述淀粉包埋益生菌颗粒用薄膜包衣预混料进行薄膜包衣,至所述淀粉包埋益生菌颗粒增重8~20%后,得薄膜包衣益生菌颗粒。本发明所述薄膜包衣预混料优选为水溶性薄膜包衣预混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hpmc82~88份,聚乙二醇60005~10份,共聚维酮2~6份和滑石粉1~5份。本发明在进行所述薄膜包衣时,优选采用薄膜包衣预混液,所述薄膜包衣预混液优选为将纯水和薄膜包衣预混料按照1︰5~20的重量比配制包衣浆液,搅拌即得。本发明所述搅拌优选包括第一搅拌(稍快速搅拌)和第二搅拌(慢速搅拌),在配置所述薄膜包衣预混液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搅拌的速度优选为100~150rpm,所述第一搅拌的时间优选为3~5min(在此时间内将薄膜包衣预混料全部加完)。本发明优选在所述薄膜包衣预混料全部溶解后,结束第一搅拌,进行第二搅拌,所述第二搅拌的速度优选为30~60rpm,所述第二搅拌的时间优选为45~60min。本发明对所述薄膜包衣的方法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利用流化床包衣制粒机或高效颗粒薄膜包衣机,更优选利用高效颗粒薄膜包衣机进行包衣。本发明对所述流化床包衣制粒机或高效颗粒薄膜包衣机的操作方法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的当采用高效颗粒薄膜包衣机时,纯水和薄膜包衣预混料的重量比优选为1:5~10;然后开启高效包衣机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设置进风温度为78~88℃,出风温度为38~42℃,倒入颗粒,将包衣锅转速调至2~3rpm,把喷枪位置调至离距离床约30~40cm处,开始预热物料。至物料温度32~38℃,喷雾空气压力在0.5~0.6mpa,开始包衣,包衣20~30min后逐渐提高包衣锅转速和加大流量(以颗粒间不黏连为度)。在包衣过程中,持续搅拌包衣液,尽快喷完全部浆液,至要求增重量,此时保持热风风机的运转状态,干燥几分钟后再关闭热风风机,开启冷却风冷至室温,出料。

当采用流化床包衣机制粒时,本发明所述纯水和薄膜包衣预混料的重量比优选为1:8~20;同时设置物料温度为30~35℃(进风温度根据物料温度调节);喷雾空气压力为0.05~0.2mpa;鼓风频率为25~45hz(以所有物料都能最低限度全部沸腾为度);喷液流量以不结块,床内颗粒持续流动为度。在包衣过程中,持续搅拌包衣液。隔离层薄膜喷雾包衣至要求增重量,停止喷雾,保持物料温度持续旋转干燥至颗粒含水量小于3%。

本发明所述薄膜包衣层可阻隔空气和水分,密封阻挡隔断空气和水分进入,维持低含水量,保持益生菌活性,同时也能增加对益生菌的热保护作用和肠溶包衣材料对益生菌活性影响。

本发明将所述薄膜包衣益生菌颗粒用肠溶包衣液进行肠溶包衣,至所述薄膜包衣益生菌颗粒增重8~30%后,干燥得益生菌包埋颗粒。本发明所述肠溶包衣液中优选包括以下重量比的原料,其中肠溶材料∶增塑剂∶抗结剂=1∶0.05~0.2∶0.25~0.5。本发明所述肠溶材料优选包括:eudragitl100-55(相当于国产ii树脂)、eudragitl30d-55(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1∶1共聚物)或kollicoatsr30d-55(聚乙酸乙烯酯)。本发明所述增塑剂包括檬酸三乙酯(tec)、聚乙二醇、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或癸二酸二丁酯(dbs)。本发明所述抗结剂包括滑石粉和单硬脂酸甘油酯。本发明对所述溶包衣液中的各种原料的来源并没有特殊限定,利用本领域的常规市售产品即可。本发明对所述肠溶包衣液的制备方法并没有特殊限定,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即可。

在本发明中,当利用流化床包衣制粒机进行肠溶包衣时,优选的设置为:物料温度30~35℃(进风温度根据物料温度调节);喷雾空气压力0.1~0.3mpa(根据喷雾流量调节);鼓风频率25~45hz(鼓风频率与生产批量大小有关,以所有物料都能最低限度全部沸腾为度);通过观察窗观察喷液流量,以不结块,床内颗粒持续流动为度。喷液包衣达到要求的增重量后,停止喷雾,保持物料温度及鼓风频率,流化干燥至已包衣颗粒含水量小于3%。

在本发明中,当利用离心式制丸机进行所述肠溶包衣操作时,优选的设置为:将所述薄膜包衣益生菌颗粒,置离心制丸机中,先室温调节转鼓速度和挡板倾斜角度,使制丸机中的物料呈最大扇形旋转面稳定散开,同时保持制丸机转鼓温度35±2℃。开始喷雾旋转制丸,喷雾量以能使颗粒松散旋转,不能有黏连为度。包衣过程包衣液保持匀速搅拌,本发明对所述匀速搅拌的速度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不产生沉淀即可。本发明所述制丸时,对喷雾和干燥的操作顺序并没有特殊限定,可以在连续喷雾时,伴随干燥,也可以间歇喷雾,待干燥后再喷雾,预防黏连。喷雾制丸达到要求的增重量后停止喷雾,持续干燥至含水量小于3%;出料。

本发明所述肠溶包衣得到的肠溶包衣层,可使益生菌在低ph的胃液中不被失活,而在到达小肠后逐全部释放,以充分发挥益生菌的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作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益生菌包膜颗粒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各层包埋增重比例:淀粉保护层增重2倍;薄膜包衣隔离层增重18%;肠溶包衣层增重10%。

配比:

益生菌500g:为植物乳杆菌(lp)、鼠李糖乳杆菌(lr)和发酵乳杆菌(lf)三种益生菌的混合,活菌指标含量:1000亿/g;

淀粉1000g:为多孔淀粉;

隔离层薄膜包衣预混料270g:以hpmc、共聚维酮、聚乙二醇6000、滑石粉为主要材料组成水性透明薄膜包衣预混剂;

肠溶包衣材料177g:其中eudragitl100-55:102g,tec:25g,滑石粉:50g。

1.保护层淀粉包层颗粒操作(离心制丸机):

将混合益生菌lp、lr和lf置离心制丸机内,将40~80菌粉,置离心制丸机中,先室温调节转鼓旋转速度和挡板倾斜角度,使制丸机中的物料呈最大扇形旋转面稳定散开,然后一层淀粉,一层水,依次涂层,同时保持制丸机转鼓温度30±2℃。每次淀粉加量以能均匀附上颗粒旋转,尽量减少淀粉细分为度。每次添加水量以能使颗粒松散旋转,不能有黏连,尽量减少淀粉细分掉落为度。每包后一层,必须待前一层干燥。连续层层包埋制粒,直至颗粒重量为投料益生菌的2倍,即颗粒总重量达到1500g。停止包层,旋转干燥至颗粒含水量3%以下。出料。

2.隔离层薄膜包衣操作(流化床包衣制粒机):

按薄膜包衣预混剂∶水=1kg∶10l的比例配制包衣浆液,按18%的包衣增重量,将水置配料桶中,再边将薄膜包衣预混剂逐渐倒入配料桶,边稍快速搅拌,待5min内薄膜包衣预混剂全部加完后,再慢速搅拌45min,配制薄膜包衣液。

用流化床包衣制粒机进行隔离层薄膜包衣,设置:物料温度:32±2℃;

鼓风频率:25~45hz;根据流化床内物料比重(因含水量不同),随时调节。

喷液流量:通过观察窗观察,以不结块,床内颗粒持续流动为度。

隔离层薄膜喷雾包衣至要求增重量,停止喷雾,保持物料温度持续旋转干燥是颗粒含水量小于3%。

3.肠溶材包衣操作(离心制丸机)

称取25g增塑剂溶解于中水,备用。另将称取102geudragitl100-55慢慢加入水中,搅拌7min混悬于水中,搅拌状态下加入预先配制的增塑剂溶液,缓慢滴加1mol/lnaoh溶液(naoh用量为肠溶包材的1.4%),并持续搅拌30min,再加滑石粉并水搅拌稀释至包衣材料30%的含固量,过80目筛,配制肠溶包衣材料为总溶液体积的18%。

将隔离层包衣中间体,置离心制丸机中,先室温调节转鼓速度和挡板倾斜角度,使制丸机中的物料呈最大扇形旋转面稳定散开,同时保持制丸机转鼓温度35±2℃。开始喷雾旋转制丸,边喷雾,边干燥,喷雾量以能使颗粒松散旋转,不能有黏连为度。包衣过程包衣液保持匀速搅拌,预防沉淀。期间包衣液不一定连续喷雾,可间歇喷雾,待干燥后再喷雾,预防黏连。喷雾制丸达到10%的增重量后。停止喷雾后,持续干燥至含水量小于3%;出料。

实施例2

各层包埋增重比例:保护层增重1.5倍;隔离层增重18%;肠溶材料包衣层增重28%。

配比:

益生菌500g:为乳双歧杆菌(bla)、鼠李糖乳杆菌(lr)和副干酪乳杆菌(lpc)三种益生菌的混合,活菌指标含量:1000亿/g;

淀粉750g:为多孔淀粉;

隔离层包埋预混料225g:是以hpmc、共聚维酮、聚乙二醇6000、滑石粉为主要材料组成水性透明薄膜包衣预混剂;

肠溶包衣材料295g:其中eudragitl100-55:195g,tec:30g,滑石粉:70g。

制备:

1.保护层淀粉包层颗粒操作(离心制丸机):

将混合益生菌bla、lr和lpc置离心制丸机内,将40~80菌粉,置离心制丸机中,先室温调节转鼓旋转速度和挡板倾斜角度,使制丸机中的物料呈最大扇形旋转面稳定散开,然后一层淀粉,一层水,依次涂层,同时保持制丸机转鼓温度30±2℃。每次淀粉加量以能均匀附上颗粒旋转,尽量减少淀粉细分为度。每次添加水量以能使颗粒松散旋转,不能有黏连,尽量减少淀粉细分掉落为度。每包后一层,必须待前一层干燥。层层包埋,直至颗粒重量为投料益生菌的1.5倍,即颗粒总重量达到1250g。停止包层,旋转干燥至颗粒含水量3%以下。出料。

2.隔离层薄膜包衣操作(高效颗粒薄膜包衣机):

按薄膜包衣预混剂∶水=1∶8,按包衣增重18%的比例,将水置配料桶中,再边将薄膜包衣预混剂逐渐倒入配料桶,边稍快速搅拌,待4min内薄膜包衣预混剂全部加完后,再慢速搅拌60min即成,待用。

开启高效包衣锅检查机器是否良好,然后设置进风温度和进排风风门开度以调整合适的负压,倒入颗粒,将包衣锅转速调至2转/min,把喷枪位置调至离距离床约30cm处,开始预热物料。至物料温度35℃±2℃℃左右,喷雾空气压力在0.5mpa左右,开始包衣,包衣20min后逐渐提高包衣锅转速和加大流量(以颗粒间不黏连为度)。在包衣过程中,持续搅拌包衣液,尽快喷完全部浆液,至要求增重量。保持热风风机运转干燥几分钟后关闭,开启冷却风冷至室温,出料。包衣操作参数:

出风温度:设置为40℃;进风温度:80℃;

物料温度:设置为35℃±2℃。

3.肠溶包衣操作(流化床包衣制粒机)

称取按配比的增塑剂溶解于中水,备用。另将按配比称取的eudragitl100-55慢慢加入水中,搅拌5~10min混悬于水中,搅拌状态下加入预先配制的增塑剂溶液,缓慢滴加1mol/lnaoh溶液(naoh用量为肠溶包材的1.4%),并持续搅拌30min,再加滑石粉并水搅拌稀释至包衣材料的含固量为30%,过80目筛,配制浓度为肠溶包衣材料占总溶液15%。

用流化床包衣制粒机进行肠溶包衣

物料温度:32℃±2℃(进风温度根据物料温度调节)

喷雾空气压力:0.2mpa(根据喷雾流量调节)

鼓风频率:一般为:25~45hz,根据流化床内物料比重(因含水量不同),随时调节。

喷液流量:通过观察窗观察,以不结块,床内颗粒持续流动为度。在包衣过程中,持续搅拌肠溶包衣液。

喷液包衣达到28%的增重量后,停止喷雾,保持物料温度及鼓风频率,流化干燥至已包衣颗粒含水量小于3%。出料。

实施例3

各层包埋增重比例:保护层增重3倍;隔离层增重10%;肠溶材料包衣层增重12%。

配比:

益生菌500g:为乳双歧杆菌(bla)、干酪乳杆菌(lc)和植物乳杆菌(lp)三种益生菌的混合,活菌指标含量:1000亿/g;

淀粉1500g:为多孔淀粉;

隔离层包埋预混料200g:是以hpmc、共聚维酮、聚乙二醇6000、滑石粉为主要材料组成水性透明薄膜包衣预混剂;

肠溶包衣材料264g:其中eudragitl30d-55水分散体510g和kollicoatsr30d-55水分散体170g(含固量都为30%);tec:10g;滑石粉:50g。

制备:

1.保护层淀粉包层颗粒操作(离心制丸机):

将混合益生菌bla、lc和lp置离心制丸机内,将40~80菌粉,置离心制丸机中,先室温调节转鼓旋转速度和挡板倾斜角度,使制丸机中的物料呈最大扇形旋转面稳定散开,然后一层淀粉,一层水,依次涂层,同时保持制丸机转鼓温度30±2℃。每次淀粉加量以能均匀附上颗粒旋转,尽量减少淀粉细分为度。每次添加水量以能使颗粒松散旋转,不能有黏连,尽量减少淀粉细分掉落为度。每包后一层,必须待前一层干燥。层层包埋,直至颗粒重量为投料益生菌的3倍,即颗粒总重量达到2000g。停止包层,旋转干燥至颗粒含水量3%以下。出料。

2.隔离层薄膜包衣操作(高效颗粒薄膜包衣机):

按薄膜包衣预混剂∶水=1∶8,按包衣增重10%的比例,将水置配料桶中,再边将薄膜包衣预混剂逐渐倒入配料桶,边稍快速搅拌,待4min内薄膜包衣预混剂全部加完后,再慢速搅拌60min即成,待用。

开启高效包衣锅检查机器是否良好,然后设置进风温度和进排风风门开度以调整合适的负压,倒入颗粒,将包衣锅转速调至2转/min,把喷枪位置调至离距离床约30cm处,开始预热物料。至物料温度35℃±2℃,喷雾空气压力在0.5mpa左右,开始包衣,包衣20min后逐渐提高包衣锅转速和加大流量(以颗粒间不黏连为度)。在包衣过程中,持续搅拌包衣液,尽快喷完全部浆液,至要求增重量。保持热风风机运转干燥几分钟后关闭,开启冷却风冷至室温,出料。包衣操作参数:

出风温度:设置为38℃;进风温度:80℃;

物料温度:设置为35℃±2℃。

3.肠溶包衣操作(离心制丸机)

分别按配比称取eudragitl30d-55水分散体(含固量30%)和kollicoatsr30d-55水分散体,分别加水适量稀释搅拌,再将两种分散体混合,搅拌均匀。另将按配比称取的增塑剂tec和滑石粉加入适量水,用高剪切均浆机均化10min,得混悬液,将该混悬液倒入上述混合水分散体稀释液中,并稀释至肠溶包材要求的含固量,搅拌30min,80目筛网过滤,配制肠溶包衣液,配制浓度为肠溶包衣材料占总溶液15%。

将隔离层包衣中间体,置离心制丸机中,先室温调节转鼓速度和挡板倾斜角度,使制丸机中的物料呈最大扇形旋转面稳定散开,同时保持制丸机转鼓温度35±2℃。开始喷雾旋转制丸,边喷雾,边干燥,喷雾量以能使颗粒松散旋转,不能有黏连为度。包衣过程包衣液保持匀速搅拌,预防沉淀。期间包衣液不一定连续喷雾,可间歇喷雾,待干燥后再喷雾,预防黏连。喷雾制丸达到12%的增重量后。停止喷雾后,持续干燥至含水量小于3%。出料。

对上述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益生菌包埋颗粒进行实验:

分别测定实施例1~3的包埋后理论活菌数、损失率、加速试验活菌数以及胃液环境中的活菌数,具体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与对比实验的活菌数统计

注:[1]:包埋后,指经本专利三重包埋制备后的产品;

[2]:相对于包埋材料稀释后理论活菌数;

[3]:37℃环境,2个月后检测活菌数结果;

[4]:相对于包埋后活菌数;

[5]:在37℃的人工胃液环境,60min后检测活菌数结果。人工胃液按药典方法配制,ph为2左右。

由表1可知,本发明三个实施例的存活率为39~49%;37℃环境下贮藏2个月,存活率为18~4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益生菌包埋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包埋后活菌存活率为39~49%;在37℃加速贮藏2个月后的存活率为18~42%;而在人工胃液中60min的存活率为77~85%,可显著提高益生菌在货架期的活菌含量,同时还能使大部分益生菌在肠道内释放,从而发挥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