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监护设备及移动监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02649发布日期:2020-07-07 14:3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移动监护设备及移动监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理参数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监护设备及具有所述移动监护设备的移动监护系统。



背景技术:

当下各大医院致力于康复科的建设,目的在于衔接重症病房和普通病房的中间环节,也就是所谓的亚重症过渡病房。针对亚重症过渡病房中的病人需要比普通病房的病人有更多的关注度,而比重症病房的病人少一些关注度,目的在于能加速病人的康复,并保证病人在康复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生理监护系统来满足亚重症过渡病房的需求,移动监护设备因此而产生。移动监护设备是一种可以佩戴在病人身上,可使病人离开病床后继续实时监护的移动监护仪。现有的移动监护设备一般都由显示屏/触摸屏、电池和印刷电路板堆叠设置而成。然而,显示屏/触摸屏、电池和印刷电路板之间的堆叠设置使得移动监护设备很难做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监护设备及移动监护系统,使移动监护设备的整机厚度减小,以解决所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监护设备,包括屏组件、电池和参数测量电路板,所述屏组件和所述电池堆叠设置,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与所述电池并列平铺设置,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至少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监护系统,包括心电/呼吸导联线缆、抗除颤装置和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的一端用于连接一移动监护设备,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从靠近所述移动监护设备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移动监护设备的一端上依次串设有所述抗除颤装置和所述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所述电极片连接器用于夹持电极片。

本申请的移动监护设备及移动监护系统,参数测量电路板的至少两块电路板堆叠设置并与所述电池并列平铺设置,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小移动监护设备的整机厚度,使得移动监护设备更加小巧轻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移动监护系统的拆解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在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去掉腕带之后在又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的腕带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在第二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极片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极片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移动监护设备的立体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的截面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参数测量电路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参数测量电路板的元件布局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参数测量电路板在展开后的元件布局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的截面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参数测量电路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参数测量电路板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然上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移动监护系统100包括移动监护设备10、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抗除颤装置50、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70、血氧电缆60和血氧探头90。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连接于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的一端。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从靠近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的一端上依次串设有所述抗除颤装置50和所述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70。所述电极片连接器70用于夹持电极片8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80为一次性电极片。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80为一次性心电极片。所述血氧线缆60的一端连接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另一端连接所述血氧探头90。

具体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为穿戴式生理数据监测装置,用于绑在病人腕部以监测病人的生理数据信号。在其中一些变形实施例中,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可以采用一根电缆结构依次串设有所述抗除颤装置50和所述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70构成的一线式心电/呼吸导联线缆,也可以采用分叉式线缆结构构成。若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采用分叉式线缆结构,则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包含主干部和至少三个分叉部,主干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主干部的另一端连接至少三个分叉部,每个分叉部设置至少一个电极片连接器70,在主干部上的任意位置设置所述抗除颤装置50。每个电极片连接器70用于夹持一片电极片80,每个电极片80用来贴到病人身体的某一部位以测量所述部位的生理数据信号或阻抗信号。所述抗除颤装置50容置有除颤防护电路,除颤防护电路用于在必要时为病人心脏除颤以恢复正常的心脏跳动时避免ecg检测系统受损的保护电路。本申请中,所述抗除颤装置50与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独立设置,使得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的体积减小,便于携带,同时也避免了施加在所述抗除颤装置50的强电流对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内的信号造成干扰。

请一并参考图2,为了方便将所述移动监护系统100固定在病人身体上,所述移动监护系统100被分为可拆卸连接的两部分,具体为将所述抗除颤装置50分为第一抗除颤部51和第二抗除颤部53。所述第一抗除颤部51和所述第二抗除颤部53相互连接而形成所述抗除颤装置5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抗除颤部51和第二抗除颤部53之间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抗除颤部51还通过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与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连接。所述第二抗除颤部53还通过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与所述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70连接。从而,将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安装在病人腕部时,与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连接的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和第一抗除颤部51从病人的袖子内部穿到病人的颈部,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70分别夹持电极片80并贴在病人身体的指定部位上时,与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70连接的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和第二抗除颤部53从病人的衣服内部穿至病人的颈部,并与所述第一抗除颤部51连接在一起后,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抗除颤部51和/或所述第二抗除颤部53的夹子将所述抗除颤装置50夹在病人的衣领上。

请一并参考图3,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包括主机11。所述主机11包括主机壳111和设置在所述主机壳111内的参数测量电路板112。可以理解的是,图3所示的参数测量电路板112只是示意。所述主机11还包括连接器115。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通过所述连接器115与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连接。从而,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能够通过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与外置的抗除颤装置50电性连接。

具体地,所述主机11还包括耳朵部117。所述耳朵部117设置在所述主机壳111的侧部。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115设置在所述耳朵部117内。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中一些变形实施例中,所述耳朵部117为内部呈中空的收容仓,所述连接器115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收容仓内。

进一步地,所述耳朵部117设置在主机壳111的一端。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设置在所述主机壳311邻近所述耳朵部117的一端。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还包括电池119。所述电池119设置在所述主机壳111远离所述耳朵部117的一端。所述电池119与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之间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耳朵部117包括第一耳朵部1171和第二耳朵部1173。所述第一耳朵部1171和所述第二耳朵部1173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机壳111的两侧。所述连接器115包括第一连接器1151和第二连接器1153。所述第一连接器1151设置在所述第一耳朵部1171内并与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1151还通过血氧线缆60与所述血氧探头9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1153设置在所述第二耳朵部1173内并与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1153还通过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与所述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70连接。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考图3,所述第一耳朵部117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口1175。所述第一连接口1175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151连接。从而,所述第一连接器115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口1175与所述血氧探头90连接。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考图4,所述第二耳朵部1173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口1177。所述第二连接口1177与所述第二连接器1153连接。从而,所述第二连接器1153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口1177与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血氧线缆60能够通过最短路径与主机11相连而不需要线缆缠绕,也使得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能够通过最短路径与主机11相连,则主机11上的第一连接口1175朝向人手指设置,主机11上的第二连接口1177朝向人体设置;具体地,主机11上的第一连接口1175的朝向与主机11上的第二连接口1177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一连接口1175位于所述第一耳朵部1171靠近所述主机壳111的底端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口1177设置在所述第二耳朵部1173靠近所述主机壳111的顶端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顶端是指主机壳111在使用状态下的前侧,具体地,当主机11佩戴在手腕上时朝向人体,所述底端117是指主体壳111在使用状态的后侧,具体地,当主机11佩戴在手腕上时朝向手指。

在其中一些变形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耳朵部1171为内部呈中空的第一收容仓,所述第一连接器1151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第一收容仓内。在其中一些变形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耳朵部1173为内部呈中空的第二收容仓,所述第二连接器1153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第二收容仓内。从而,所述移动监护系统100的血氧附件,例如,包括第一连接器1151及与第一连接器1151相连的血氧线缆和血氧探头90,和心电附件,例如,包括第二连接器1153及与第二连接器1153相连的心电线缆30、抗除颤装置50及电极连接器70等,可以插拔,从而使得医护人员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需要的监护参数,例如,是否监护血氧、选择三导心电监护还是五导心电监护等,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生理监护对病人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监护舒适性,同时方便医护人员更换监护附件,延长整机使用寿命。

请一并参考图5,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还包括腕带模组13。其中,图5仅示出了一实施例中的所述腕带模组13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所述腕带模组13设置在所述主机11的一侧。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腕带模组13设置在所述主机11的背面上。所述腕带模组13用于将所述主机11固定至病人的腕部。

请一并参考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腕带模组13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腕带模组13包括固定架131和腕带133。所述固定架131设置在所述主机11的一侧。所述固定架131将所述电池119固定在所述主机壳111与所述固定架131之间。所述腕带133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31背离所述主机11的一侧。所述腕带133用于将所述主机11固定至病人的腕部。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壳111内具有用于容置参数测量电路板112的封闭式腔体。所述电池119设置在主机壳111的外壁上且位于主机壳111的封闭式腔体之外;通过固定架131与主机壳111连接将电池119加持在主机10与固定架131之间。通过固定架131将电池119可拆卸的固定在主机11上,能够方便拆卸安装,非常方便。

具体地,所述固定架131面向所述主机11的一侧上设置有导向槽1311。所述导向槽1311用于引导所述主机11安装于所述固定架131上。所述固定架131背离所述主机11的一侧对称设置有至少一个穿孔1313。所述腕带133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穿孔1313而固定在所述固定架131上。优选地,所述腕带133为柔性腕带。所述腕带133可以是但不限于硅胶带、布带等。

所述腕带模组13还包括柔性胶垫135。所述柔性胶垫135设置在所述腕带133背离所述固定架131的一侧。所述柔性胶垫135用于直接与病人的皮肤接触,以保护病人的皮肤。

请一并参考图7和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a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a的腕带模组13a与所述腕带模组13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腕带模组13a与所述主机11一体式设置。所述腕带模组13a直接自所述主机11的耳朵部117垂直伸出。所述第一连接器1151和所述第二连接器1153分别设置在所述腕带模组13a内。

具体地,所述腕带模组13a包括两条腕带133a。所述两条腕带133a分别自所述主机11的第一耳朵部1171和第二耳朵部1173垂直伸出后,相互扣合或粘合而形成一圈状的带子。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151设置在邻近所述第一耳朵部1171的所述腕带133a上。所述第二连接器1153设置在邻近所述第二耳朵部1173的所述腕带133a上。邻近所述第一耳朵部1171的所述腕带133a上还设置有第一连接口1331a。所述第一连接口1331a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151连接,从而,所述第一连接器115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口1331a与所述血氧探头90连接。邻近所述第二耳朵部1173的所述腕带133a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口1333a。所述第二连接口1333a与所述第二连接器1153连接,从而,所述第二连接器1153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口1333a与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口1331a位于所述腕带133a靠近所述主机11的底端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口1333a位于所述腕带133a靠近所述主机11的顶端的一侧。

请一并参考图9,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极片连接器7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极片连接器70包括外框主机71以及设置在所述外框主机71内部的两个夹持片73。所述外框主机71用于与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连接。所述两个夹持片73用于夹持电极片8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80为一次性电极片。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80为一次性心电极片。

具体地,所述外框主机71由柔性材料制成且呈口字状。

进一步地,所述外框主机7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711和第二侧部713。所述两个夹持片7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711和所述第二侧部713相对的一侧上。所述两个夹持片73相向设置而形成一收容空间731。所述收容空间731用于收容并夹持所述电极片80。在所述外框主机71被捏持而减小所述第一侧部711和所述第二侧部713之间的距离时,所述收容空间731增大以释放所述电极片80。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夹持片73均呈l形钩状,所述两个夹持片73之间形成o字状的收容空间731。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片73呈台阶状。所述电极片80上对应设置有倒台阶。从而,所述电极片80被所述夹持片73夹持时,所述电极片80的倒台阶与所述夹持片73的台阶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电极片80稳定的夹持在所述两个夹持片73之间。

具体地,所述电极片连接器7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框主机71外侧的两端的连接柱75。所述连接柱75用于与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连接。

请一并参考图10,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电极片连接器70a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极片连接器70a与所述电极片连接器70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电极片连接器70a只有一个连接柱75。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所述电极片连接器70a只有一端需要与所述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连接时,所述连接柱7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

本申请的移动监护设备10及移动监护系统100,抗除颤装置50独立于移动监护设备10,抗除颤装置50的高电流不会影响移动监护设备10的功能,且移动监护设备10可以做的更轻薄,便携性更好。

此外,为了方便将移动监护系统100安置在病人身体上,移动监护系统100被分为可插接在一起的两部分,即将抗除颤装置50分为第一抗除颤部51和第二抗除颤部53。第一抗除颤部51和第二抗除颤部53相互连接而形成所述抗除颤装置50。第一抗除颤部51还通过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与移动监护设备10连接。第二抗除颤部53还通过心电/呼吸导联线缆30与至少三个电极片连接器70连接。移动监护设备10有至少两种不同的腕带模组,选择性更多。电极片连接器70的边框主体71呈柔性,可以通过夹持边框主体实现电极片80的夹持或释放,操作性更好。

请一并参考图11和图12,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10的立体拆解示意图。其中,主机壳111呈中空状,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其外部至少为塑料壳体,可以抗腐蚀、抗电击。具体地,所述主机壳111包括前壳1111和后壳1112。前壳1111和后壳1112相互扣合而形成所述主机壳111。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为了增强所述主机壳111的整体强度,避免被折弯,所述后壳1112包括塑胶边框和钣金件。所述钣金件固定在所述塑胶边框的中间位置而形成所述后壳1112,用于增强所述塑胶边框的整体强度。

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还包括参数测量电路板112和电池119。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设置在所述后壳1112朝向所述前壳1111一侧的底端。所述电池119设置在所述后壳1112背离所述前壳1111一侧的顶端。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邻近所述电池119的一侧上设置有电性搭接部2110。所述后壳1112对应所述电性搭接部2110的位置设置有导连部11121。所述电性搭接部2110通过所述导连部11121与所述电池119电性连接。所述屏组件113设置在所述前壳1111上。

具体地,后壳1112朝向前壳1111的一侧并在邻近底端的位置上凹陷而形成用于收容参数测量电路板112的收容槽1113,所述收容槽1113朝向所述前壳1111。参数测量电路板112收容在所述收容槽1113中。

后壳1112朝向前壳1111的一侧还设置有密封条1114。前壳1111与后壳1112相互扣合时,前壳1111与后壳1112之间通过所述密封条1114进行密封。

具体地,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还包括屏组件113,屏组件113设置在前壳1111上。屏组件113可以是显示屏、触摸屏或触控显示屏。本实施例中,屏组件113包括堆叠设置的显示屏和触摸屏。

请一并参考图13,屏组件113和电池119堆叠设置。参数测量电路板112与所述电池119并列平铺设置,参数测量电路板112包括至少两块堆叠设置的电路板21。从而,能够减小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的整机厚度。

进一步地,电路板21为普通印刷电路板,所述至少两块电路板21之间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请参考图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块电路板21之间通过柔性电路板22a电性连接。也就是说,相邻两块电路板21之间通过一块柔性电路板22a电性连接。

请一并参考图1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块电路板21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电路板211、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三电路板213。其中,第一电路板211位于最上层、第三电路板213位于最下层,第二电路板212位于中间层,即,第一电路板211位于第二电路板212的上方,第三电路板213位于第二电路板212的下方,第二电路板212位于第一电路板211和第三电路板213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上方是指主机壳111在使用状态下的顶侧,具体地,当主机11佩戴在手腕上时背离手腕,所述下方是指主机壳111在使用状态下的底侧,具体地,当主机11佩戴在手腕上时朝向手腕。

所述第一电路板211上设置有电池接口2111和屏接口2112。所述电池接口2111与所述电池119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池接口2111与所述电池119电性连接,可以是所述电池接口2111与所述电池119之间直接电性连接,或者,所述电池接口2111与所述电池119之间通过电池转接板电性连接,在此不做限定。所述屏接口2112与所述屏组件113电性连接。其中,屏接口2112可以是显示屏接口、触摸屏接口或触摸显示屏接口。本实施例中,屏接口2112包括并排设置的显示屏接口和触摸屏接口。屏组件113包括显示屏和触摸屏,显示屏接口与显示屏电性连接,触摸屏接口与触摸屏电性连接。由于电池接口2111和屏接口2112设置在位于顶层的第一电路板211上,可以大大降低装配难度。

所述第二电路板2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处理器2121。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2121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212上。具体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2121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21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2121包括第一处理器21211和第二处理器21212。其中,第一处理器21211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212的上表面上,第二处理器21212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212的下表面上,从而同时实现第一处理器21211和第二处理器21212与第一电路板211和第二电路板212上元器件的最短信号流交互路径。

其中,为了给移动监护设备10的其他部件留出更多空间,请一并参考图15,所述第一电路板211、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三电路板213均为双面可安装电路板,且所述第一电路板211、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三电路板213之间的堆叠高度越小越好。因此,在处理第一电路板211、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三电路板213上的元器件布局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元器件之间的高度,较高的元器件和较矮的元器件位于不同的收容空间内,例如,较高的元器件放置在第二电路板212朝向第一电路板211的上表面上,较矮的元器件放置在第一电路板211背离第二电路板212的上表面上,或,如图15所示,两个较矮的元器件对应一个较高的元器件,例如,较高的元器件5对应两个相对设置的较矮的元器件4和元器件3,即,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211、第二电路板212或第三电路板213上的较高的元器件具有第一高度值,与所述较高的元器件位于同一收容空间中的分别设置于两个相对电路板上的相对设置的较矮的元器件的高度之和具有第二高度值,所述第一高度值和所述第二高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第一电路板211、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三电路板213之间的收容空间,避免第一电路板211、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三电路板213上的元器件在堆叠之后发生碰撞,从而实现最小的板卡堆叠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较高和较矮,是个相对概念,由于设置在第一电路板211、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三电路板213上的元器件的高度不同,其中必然存在高度相对较高的元器件和高度相对较低的元器件。

请一并参考图16,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参数测量电路板112的平面布局示意图。所述第一电路板211上还设置有按键插座21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211上还设置有通讯接口2118和血氧接口2119,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还包括心电/呼吸侧板214和血氧侧板217,所述通讯接口2118与所述心电/呼吸侧板214连接,所述血氧接口2119与所述血氧侧板217电性连接。

具体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11具有邻近屏组件113的第一侧边2113,与第一侧边2113相对的第二侧边2114、连接第一侧边2113和第二侧边2114并且邻近第一连接口1175的第三侧边2115,以及与第三侧边2115相对的第四侧边2116。其中,电池接口2111和屏接口2112并排设置在第一侧边2113上。按键插座2117与电池接口2111和屏接口2112并排设置在第一侧边2113上。进一步地,请一并参考图11,所述主机壳111的顶端上还设置有电源按键1115。所述电源按键1115与所述参数测量电路板112上的按键插座2117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按键1115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监护设备10的整机电源的开关。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考图1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讯接口2118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211的第三侧边2115上。所述通讯接口2118与心电/呼吸侧板214连接。其中,所述心电/呼吸侧板214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1151中。所述心电/呼吸侧板214还与设置在抗除颤装置50中的抗除颤板215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讯接口2118与所述心电/呼吸侧板214之间通过第一电连接件216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血氧接口2119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211的第四侧边2116上。所述血氧接口2119用于与血氧侧板217电性连接。所述血氧侧板217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1153中。所述血氧侧板217还通过血氧电缆60与血氧探头90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接口2111、屏接口2112、按键插座2117、通讯接口2118和血氧接口2119在所述第一电路板211上的位置不受上述描述的限定,还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211的其它位置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211的血氧接口2119与所述血氧侧板217之间通过第二电连接件218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件216和第二电连接件218分别为刚柔板和柔性电路板中的其中一种,且所述第一电连接件216和第二电连接件218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11、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三电路板213之间相互平行,如图12至15所示,心电/呼吸侧板214和血氧侧板217分别与第一电路板211、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三电路板213之间垂直设置,也就是说,心电/呼吸侧板214垂直的设置在第一电路板211、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三电路板213的一侧,血氧侧板217垂直的设置在第一电路板211、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三电路板213的另一侧上,从而,可以降低板卡叠层数量,降低移动监护设备10的整体厚度和装配难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211上还设置有nfc电路21110和nfc天线插座。所述nfc电路21110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211的上表面大致中央位置上。所述nfc天线插座21111位于所述nfc电路21110和所述血氧接口2119之间。所述nfc电路21110通过所述nfc天线插座21111与nfc天线(图未示)电性连接,以形成nfc模块。其中,所述nfc天线设置在屏组件113下方。因此,nfc天线可以做的相对较大尺寸。nfc天线可以透过屏组件113直接通向外界,这样,可以很好的利用nfc天线的磁场耦合特性,即,nfc天线要求面积大,但对厚度和金属敏感性要求不够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211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遥测天线电路21112和遥测天线插座21113。所述遥测天线电路21112位于所述nfc电路21110和所述通讯接口2118之间。所述遥测天线插座21113位于所述wmts电路21112和所述第二侧边2114之间。所述wmts电路21112通过所述遥测天线插座21113与遥测天线连接。其中,所述遥测天线的工作频段在1ghz及以下,本实施例中,遥测天线是指wmts(wirelessmedicaltelemetryservices,无线医疗遥测服务)天线。所述遥测天线设置在主机壳111靠近底端的部分,并沿着主机壳111的底端延伸至第一耳朵部1171和第二耳朵部1173中而呈翼状。具体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遥测天线包括天线基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天线基片两侧的第一翼翅和第二翼翅。其中,天线基片设置在主机壳111的底端。第一翼翅设置在第一耳朵部1171中,第二翼翅设置在第二耳朵部1173中,第一耳朵部1171和第二耳朵部1173为遥测天线提供足够的净空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211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1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16邻近所述第二侧边2114设置,并位于所述nfc电路21110和所述血氧接口2119之间。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16用于感测移动监护设备10被用户佩戴之后的运动加速度。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16还可以设置在第二电路板212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路板212上还设置有蓝牙电路2122和蓝牙天线插座2123。其中,所述蓝牙天线插座2123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212的边缘处,以方便与蓝牙天线插接。优选地,所述蓝牙天线插座2123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212靠近屏组件113一侧的边上。所述蓝牙电路2122通过所述蓝牙天线插座2123与蓝牙天线连接。其中,所述蓝牙天线的工作频段在大约2.4ghz上。所述蓝牙天线设置在所述主机壳111的顶端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路板212上还设置有血氧模块2124。所述血氧模块2124与所述血氧接口2119之间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血氧模块2124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212靠近血氧侧板217的一侧上。从而,血氧模块2124与血氧接口2119之间实现最短信号流交互路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路板213上设置有与wifi天线连接的wifi电路2131以及wifi天线插座2132。所述wifi电路2131通过wifi天线插座2132与设置在主机壳111的底端的wifi天线连接。其中,wifi天线设置在主机壳111的底端上,wifi天线的工作频段大约在2.4ghz。从而,wifi电路2131与设置在主机壳111的底部的wifi天线之间实现最短信号流交互路径。由于wifi天线和蓝天天线都工作在2.4ghz,因此,wifi天线和蓝牙天线需要间隔预定距离,来避免两者之间的信号干扰。例如,wifi天线设置在主机壳111的底部,蓝牙天线设置在主机壳111的顶部。同时,wifi电路2131和蓝牙电路2122可以设置在不同电路板上或者设置在同一电路板上。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wifi电路2131设置在所述第三电路板213的大致中央位置上。所述wifi天线插座2132设置在所述第三电路板213的边缘处,方便插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中一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wifi天线和所述蓝牙天线可以通过一个公共天线实现。具体地,该公共天线可以设置在所述主机壳111的顶端或底端,该公共天线通过分时控制,即在不同时间段内分别实现蓝牙天线和wifi天线的功能。例如,第一时间段内关闭wifi功能,开启蓝牙功能,第二时间段内关闭蓝牙功能,开启wifi功能,如此往复,进行wifi功能和蓝牙功能的切换。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是毫秒级的,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完全不会感觉到wifi功能和蓝牙功能是分时控制的,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但可以省略掉一个天线,降低成本,增大主机壳111的内部空间,为主机壳111内的其它元件的布置提供更大的空间。此时,wifi电路2131和蓝牙电路2122通过一个天线插座引出并与所述公共天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路板213上还设置有存储模块2133,其中,所述存储模块2133可以是但不限于sd卡和闪存。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储模块2133包括sd卡21331和闪存21332。所述存储模块2133用于存储所述第一处理器21211和第二处理器21212在数据过程处理中的任何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路板213上还设置有蜂鸣器插座2134。移动监护设备10还包括一扬声器。所述蜂鸣器插座2134用于与所述扬声器之间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抗除颤板215上设置有心电/呼吸测量电路2151和第三处理器2152。心电/呼吸测量电路2151通过心电/呼吸侧板214与第一电路板211的通讯接口2118连接。其中,所述心电/呼吸侧板214上设置有模数转换电路2141。心电/呼吸测量电路2151电连接于电极片80。心电/呼吸测量电路2151用于通过电极片80采集心电/呼吸信号,并发送至第三处理器2152进行处理,以得到心电/呼吸数据,再由第三处理器2152将得到的心电/呼吸数据发送至心电/呼吸侧板214,心电/呼吸侧板214上的模数转换电路2141将心电/呼吸数据转换为数据信号,再发送至参数测量电路板112的处理器2121进行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心电/呼吸测量电路2151集成了参数滤波与放大功能、参数采集功能及参数预处理等功能的单元。

其中,所述抗除颤板215上设置有第二加速度传感器2153。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2153与所述第三处理器2152电性连接。由于所述抗除颤装置被夹在病人衣领上,因此,所述抗除颤装置中的第二加速度传感器2153可以更准确地测量出病人的运动数据,而不会受病人胳膊运动带来的干扰,从而能够准确地分析出病人的日常运动量和睡眠状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路板213上还设置有体温测量电路2154。所述体温测量电路2154与第三处理器2152电性连接。所述体温测量电路2154还与一体温测量探头电性连接。所述体温测量探头通过线缆与位于所述抗除颤装置50内的体温测量电路2154电性连接,所述体温测量探头用于伸至病人预定部位,例如,病人腋下,进行体温检测。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抗除颤装置50上设置有体温测量探头插接口,所述体温测量探头插接口与所述体温测量电路2154电性连接。所述体温测量探头通过所述体温测量探头插接口设置在所述抗除颤装置50上。从而,在不需要进行体温监测时,体温测量探头可以从抗除颤装置50上拔下来,为实际操作带来方便。

请一并参考图17,图1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监护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与所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移动监护设备10的屏组件113的尺寸大于电池119的尺寸时,参数测量电路板112与所述电池119并列平铺设置,屏组件113盖在电池119和参数测量电路板112上。从而,可以将屏组件113的尺寸做大,又可以实现更小的整机尺寸。

请参考图18,在其中另一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块电路板21之间通过板对板连接器22b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板对板连接器22b包括板对板插头和板对板插座,板对板插头和板对板插座对应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点电路板21之间的高度应该小于或等于板对板连接器22b的配合高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中又一个变形实施例中,抗除颤板215可以省略,抗除颤板215上的所有元器件可以优先排布在第一电路板211上。当然,如果第一电路板211的空间不够排布这些原先设置在抗除颤板215上的元器件时,可以允许一部分元器件排布在第二电路板212和/或第三电路板213上。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电路板211上已经设置有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16了,因此,当抗除颤板215省略以后,原先设置在抗除颤板215上的第二加速度传感器2153可以相应的省略。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中又一个变形实施例中,当所述至少两块电路板21仅包括第一电路板211和第二电路板212时,wifi电路2131和wifi天线插座2132设置在第二电路板212上。此时,第一处理器21211和第二处理器21212可以都设置在第一电路板211上,也可以都设置在第二电路板212上,还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电路板211和第二电路板212上,具体以实现最短信号流交互路径以及第一电路板211和第二电路板212的排布空间而决定。其中,存储模块2133、蜂鸣器插座2134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电路板212上,并与原来设置在第二电路板212上的血氧模块2124错开摆放,或设置在第一电路板211的空余位置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中另一个变形实施例中,当所述至少两块电路板21仅包括第一电路板211和第二电路板212时,蓝牙电路2122和蓝牙天线插座2123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电路板211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中另一个变形实施例中,当所述至少两块电路板21仅包括第一电路板211和第二电路板212时,wifi电路2131和wifi天线插座2132设置在第一电路板211上,且蓝牙电路2122和蓝牙天线插座2123设置在第二电路板212上。

为了进一步节约板卡厚度空间,减少板卡堆叠层数,请一并参考图19,所述第三电路板213竖直放置,并可与堆叠设置的所述第一电路板211和所述第二电路板212并列设置,且所述第三电路板213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11和所述第二电路板212垂直设置。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板卡堆叠层数,节约板卡厚度空间。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三电路板213竖直放置时,第三电路板213上可以优先设置一些连接器。此时,wifi电路2131与wifi天线插座2132、蓝牙电路2122与蓝牙天线插座2123、wmts电路21112与遥测天线插座21113、nfc电路21110与nfc天线插座21111在第一电路板211和第二电路板212上的排布同所述至少两块电路板21仅包括第一电路板211和第二电路板212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上下堆叠的第一电路板211、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三电路板213之间通过柔性电路板22a或板对板连接器22b,为了避免第一电路板211、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三电路板213由受压而导致相邻电路板之间的高度发生变化,因此,相邻的电路板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柱起到支撑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各个实施例中,参数测量电路板112包括的堆叠设置的电路板的层数不限于两层或三层,还可以是多层。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各个实施例中,参数测量电路板112包括的第一电路板211、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三电路板213的尺寸可以是任何需要的大小,在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的移动监护设备及移动监护系统,参数测量电路板的至少两块电路板与所述电池并列平铺设置,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小移动监护设备的整机厚度,使得移动监护设备更加小巧轻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例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例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