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式自动配药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0543发布日期:2019-05-24 21:3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轴式自动配药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式自动配药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静脉药物调配方式主要还是医护人员手工操作,由于医院各科室的静脉药物需求都比较大,手工操作不仅占用医院大量人力和物力,同时还增加了损害护理人员健康及药液污染的风险。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市面逐渐出现静脉药物调配机器人,可实现自动获取处方,自动进行药物调配,很大程度降低了上述风险。

中国专利201210323149.4公开了一种自动化配药系统的配药方法和自动化配药系统。配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药瓶放置于药液输入摇匀装置上;多轴机器人将药瓶移动至断瓶装置上,断瓶装置将药瓶折断;多轴机器人将药瓶移动至药液输入摇匀装置上,软管装填移载及药液分配装置将输液软管两端的针头插入药瓶或/和母液瓶,并泵送药液,药液输入摇匀装置将其上的药液摇匀。

中国专利申请201610795397.7公开了一种智能配药设备,其包括机架和药瓶抓取装置,药瓶抓取装置包括:机械臂大臂,其包括大臂升降组件、大臂旋转组件;大臂升降组件的底部固定设置于机架上;大臂升降组件包括纵向滑块,大臂旋转组件包括水平转盘;水平转盘直接或间接连接纵向滑块;机械臂小臂,其包括小臂伸缩组件、小臂旋转组件;小臂伸缩组件设置于水平转盘上;小臂伸缩组件包括横向滑块;小臂旋转组件连接于横向滑块上,小臂旋转组件包括竖直转盘;机械手,其包括瓶身夹持组件;瓶身夹持组件设置于竖直转盘上。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缺点:

1、设备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价格昂贵;

2、对于正压的西林瓶和药袋,不具备调节压力的能力;

3、对药瓶进行穿刺时容易漏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轴式自动配药机器人,其结构紧凑、体积小,对于正压的西林瓶和药袋可以调压,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穿刺时漏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轴式自动配药机器人,该自动配药机器人包括:机架、旋转式注射器移动装置、旋转式药袋升降装置、旋转式药瓶输送装置;机架包括转轴;旋转式注射器移动装置、旋转式药袋升降装置、旋转式药瓶输送装置均设置于机架的转轴上,三者的旋转轴线重合、且各自设有对应的驱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式注射器移动装置带动注射器在一竖直圆周内旋转。

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式药瓶输送装置包括药瓶高位和药瓶低位,旋转式药袋升降装置包括药袋高位和药袋低位,能够使得在特殊药物处理过程中,形成对药瓶和药袋内部进行空气置换的功能,从而调节药瓶和药袋内的空气压力。使用时,药袋(溶媒袋)设置于旋转式药袋升降装置上,当药袋内气压较大需要调节时,药袋位于药袋低位,注射器对药袋穿刺并抽吸空气;药瓶设置于旋转式药瓶输送装置上,当西林瓶内气压较大需要调节时,西林瓶位于药瓶低位,注射器对西林瓶穿刺并抽吸空气。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旋转式注射器移动装置、旋转式药袋升降装置、旋转式药瓶输送装置三者的旋转轴线重合,因而结构更加紧凑,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及移动。

漏液属于配药难题。一般漏液发生在瓶子高位有液体时的穿刺环节,如果瓶内压力过大,还会喷射。如果药瓶处于高位,药瓶内有液体,而且药瓶内压力较大,此时进行穿刺会很大几率漏液。本实用新型中,药瓶和注射器同轴旋转,可以在药瓶低位时进行穿刺,然后药瓶和注射器同步旋转到高位进行抽液。由于药瓶处于低位时,液位在针尖下面,此时穿刺不会漏液。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同轴方案可实现药瓶低位穿刺、高位抽液,避免了传统的高位穿刺,因而可有效避免漏液。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旋转式注射器移动装置包括注射器转板,旋转式药袋升降装置包括药袋转板,旋转式药瓶输送装置包括药瓶转盘;注射器转板、药袋转板、药瓶转盘三者叠置。

该方案中,注射器转板、药袋转板、药瓶转盘优选为竖直设置。

该方案中,注射器转板上设有针帽夹持机构、用于驱动注射器整体运动的穿刺机构、用于驱动注射器尾翼压块的升降机构、活塞驱动机构、注射器转板驱动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注射器转板、药袋转板、药瓶转盘均竖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注射器转板位于最前侧,药袋转板位于最后侧,药瓶转盘位于注射器转板和药袋转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旋转式药袋升降装置进一步包括药袋电机、药袋传动机构(例如皮带、齿轮组等)、药袋驱动轮、药袋轴承;药袋轴承的内圈套在转轴上;药袋电机设置于机架上;药袋转板、药袋驱动轮均与药袋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药袋电机通过药袋传动机构带动药袋驱动轮旋转;旋转式药瓶输送装置进一步包括药瓶电机、药瓶传动机构(例如皮带、齿轮组等)、药瓶驱动轮、药瓶轴承;药瓶轴承的内圈套在转轴上;药瓶电机设置于机架上;药瓶转盘、药瓶驱动轮均与药瓶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药瓶电机通过药瓶传动机构带动药瓶驱动轮旋转。

该方案中,药瓶转盘和药袋转板由各自的同步带轮带动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旋转式注射器移动装置进一步包括注射器电机、注射器传动机构(例如皮带、齿轮组等)、注射器驱动轮、注射器轴承;转轴包括内轴、管状外轴;管状外轴套在内轴之外;管状外轴固定,注射器轴承的内圈、药瓶轴承的内圈、药袋轴承的内圈均套在管状外轴上;注射器轴承的外圈、内轴均与注射器转板固定连接,注射器驱动轮与内轴固定连接;注射器电机设置于机架上,其通过注射器传动机构带动注射器驱动轮旋转;

旋转式药瓶输送装置包括若干药瓶夹具,药瓶转盘的边缘分为药瓶区和缺口,若干药瓶夹具在药瓶区均布。

该方案中,注射器电机带动注射器驱动轮旋转,进而通过内轴带动注射器转板旋转;内轴为注射器转板的传动部件。

该方案中,药瓶转盘的边缘设置缺口的目的是,使注射器从缺口穿过,以接触药袋。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过程中,无论药袋处于药袋高位还是药袋低位,在控制程序的控制下,药瓶转盘均旋转至合适的位置,使缺口正对药袋。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包括第二药瓶输送装置,第二药瓶输送装置包括药瓶传送带,药瓶传送带设置于药瓶转盘的前方;药瓶转盘上只设有一对药瓶夹具。需要的药瓶从传送带上输送至药瓶转盘的下方,然后药瓶夹具夹持该药瓶,进行穿刺、抽吸。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二药瓶输送装置进一步包括药瓶升降板、以及用于将药瓶从药瓶传送带推向药品升降板的药瓶推杆;药瓶升降板位于药瓶传送带的后方,且位于药瓶转盘的下方。需要的药瓶位于传送带上,药瓶推杆法向将药瓶推到药瓶升降板上,然后药瓶夹具夹持该药瓶,进行穿刺、抽吸。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包括卸瓶机构,卸瓶机构设置于机架上,其为可进给的斜面机构;每个药瓶夹具的后端均设有控制按钮。按压该控制按钮,可以使药瓶夹具张开,从而使原本被夹紧的药瓶掉落。根据需要,卸瓶机构可以为电磁控制,也可以为气缸或者齿轮齿条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同轴式自动配药机器人,不仅结构紧凑、体积小,而且对于正压的西林瓶和药袋可以调压;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穿刺时漏液。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同轴式自动配药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旋转式注射器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旋转式药袋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旋转式药瓶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的同轴式自动配药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主要显示了卸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轴式自动配药机器人。如图1所示,该自动配药机器人包括:机架11、旋转式注射器移动装置12、旋转式药袋升降装置13、旋转式药瓶输送装置14;机架11包括转轴,旋转式注射器移动装置12、旋转式药袋升降装置13、旋转式药瓶输送装置14均设置于机架的转轴上,三者的旋转轴线重合、且各自设有对应的驱动电机。

旋转式注射器移动装置12包括注射器转板121,旋转式药袋升降装置13包括药袋转板131,旋转式药瓶输送装置14包括药瓶转盘141。使用时,注射器129设置于注射器转板121上,药袋139设置于药袋转板131上,药瓶转盘141的边缘设有若干用于夹持药瓶149的药瓶夹具146。

注射器转板121、药袋转板131、药瓶转盘141三者叠置,且竖直设置。注射器转板121位于最前侧,药袋转板131位于最后侧,药瓶转盘141位于注射器转板121和药袋转板131之间。

注射器转板121上设有针帽夹持机构128、用于驱动注射器整体运动的穿刺机构、用于驱动注射器尾翼压块的升降机构、活塞驱动机构、注射器转板驱动机构。旋转式注射器移动装置带动注射器129在一竖直圆周内旋转。

如图2所示,转轴包括内轴111、管状外轴112;管状外轴112套在内轴111之外。

如图3所示,旋转式药袋升降装置13进一步包括药袋电机132、药袋传动机构(例如包括:电机侧同步带轮133、皮带134)、药袋驱动轮(例如非电机侧同步带轮135)、药袋轴承;药袋轴承的内圈套在转轴上;药袋电机132设置于机架上;药袋转板131、药袋驱动轮135均与药袋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药袋电机132通过药袋传动机构带动药袋驱动轮135旋转。

如图4所示,旋转式药瓶输送装置14进一步包括药瓶电机142、药瓶传动机构(例如包括:电机侧同步带轮143、皮带144)、药瓶驱动轮(例如非电机侧同步带轮145)、药瓶轴承;药瓶轴承的内圈套在转轴上;药瓶电机设置于机架上;药瓶转盘141、药瓶驱动轮145均与药瓶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药瓶电机142通过药瓶传动机构带动药瓶驱动轮145旋转。

如图2所示,旋转式注射器移动装置12包括注射器转板驱动机构,注射器转板驱动机构包括注射器电机122、注射器传动机构(例如包括:电机侧同步带轮123、皮带124)、注射器驱动轮(例如非电机侧同步带轮125)、注射器轴承;管状外轴112固定,注射器轴承的内圈、药瓶轴承的内圈、药袋轴承的内圈均套在管状外轴112上;注射器轴承的外圈、内轴均与注射器转板固定连接,注射器驱动轮125与内轴111固定连接;注射器电机122设置于机架上,其通过注射器传动机构带动注射器驱动轮125旋转。

如图1所示,旋转式药瓶输送装置14包括若干用于夹持药瓶149的药瓶夹具146,药瓶转盘的边缘分为药瓶区和缺口,若干药瓶夹具146在药瓶区均布。本实施例中,药瓶转盘的边缘设置缺口的目的是,使注射器129从缺口穿过,以接触药袋139。

本实施例中,药瓶转盘和药袋转板由各自的非电机侧同步带轮带动旋转;注射器电机带动其非电机侧同步带轮旋转,进而通过内轴带动注射器转板旋转;内轴为注射器转板的传动部件。

机架上设有药瓶高度传感器、药瓶直径传感器,注射器活塞处设有力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药袋转板、药瓶转盘、注射器转板三者驱动方式的异同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药瓶输送装置,第二药瓶输送装置包括药瓶传送带、药瓶升降板、以及用于将药瓶从药瓶传送带推向药品升降板的药瓶推杆;药瓶传送带设置于药瓶转盘的前方,药瓶升降板位于药瓶传送带的后方,且位于药瓶转盘的下方。药瓶转盘上只设有一对药瓶夹具。需要的药瓶位于传送带上,药瓶推杆法向将药瓶推到药瓶升降板上,然后药瓶夹具夹持该药瓶,进行穿刺、抽吸。

实施例3(卸瓶机构)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包括电磁控制的卸瓶机构,如图5所示,卸瓶机构51设置于机架上,其为可进给的斜面机构;每个药瓶夹具的后端均设有控制按钮52。按压该控制按钮52,可以使药瓶夹具53张开,从而使原本被夹紧的药瓶54掉落。

虽然本实用新型结合优选实施例进行了公开,但这些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适当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等同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