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型可冲洗的三腔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0550发布日期:2019-03-08 18:01阅读:10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型可冲洗的三腔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医疗用品、危重患者抢救器材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型可冲洗的三腔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

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临床现在普遍使用的气管插管只是简单的一根管子和一个气囊,末端有两个开口,虽然可以短暂解决患者气管通畅的问题,但是后期维护成本特别高,对患者带来的痛苦和风险也特别大,因为它特别容易被痰液、血凝给堵死,严重的情况还会造成患者窒息,此时只能够通过不断的更换插管缓解患者呼吸的问题,此方式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治疗费用,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患者与医院之间的经济纠纷。

现有的气管插管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特别容易被痰液、血凝给堵死,需要反复插管防止患者窒息,给患者带来治疗痛苦和经济负担;

2.无法及时将患者气管的痰液、血液或者血垢进行湿化,不能及时进行稀释吸出,对气管插管的操作形成较大的阻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型可冲洗的三腔气管插管以达到减少或降低对患者反复插管带来的痛苦、减少因为插管堵塞发生窒息的几率以及减少患者治疗的经济负担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型可冲洗的三腔气管插管,包括气管插管导管和气囊管,所述气管插管导管的一端设有主孔,另一端设有导管接头,还包括湿化管,所述气管插管导管上靠近所述主孔的一端设有气囊,气囊与主孔之间的气管插管导管上开设有第一副孔和第二副孔;所述湿化管的一端穿入至气管插管导管的内部且该端部的端口为湿化冲洗出口,湿化冲洗出口靠近所述主孔且位于气管插管导管的内壁上,另一端设有湿化管接头;所述气管插管导管上活动套设有卡盘,卡盘上开设有分别与湿化管和气囊管相匹配的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管的一端穿入至所述气管插管导管的内部且该端部与所述气囊连通,另一端连接有监测气囊。

进一步地,所述湿化管和气囊管位于所述气管插管导管内部的一段分别与气管插管导管的内壁粘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副孔和第二副孔相对于所述气管插管导管呈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气管插管导管上设有分别与湿化管和气囊管相匹配的湿化管出口和气囊管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的内部均装配有缓冲套筒,缓冲套筒套于湿化管和气囊管上且缓冲套筒的侧壁上设有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套筒由弹性橡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安全型可冲洗的三腔气管插管中设置有湿化管,当气管插管导管插入至患者的气管深部时,通过湿化管的湿化冲洗出口可对患者进行直接湿化,将痰液、血液和血垢等分泌物进行有效的稀释并吸出,可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导管的堵塞,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供氧和气道的通畅,避免因患者的气管堵塞造成频繁更换气管插管导管,对患者产生额外的手术痛苦和经济负担,本申请的技术通过长期的临床工作实践证明,可对不同人群的患者进行良好适应,对于重症监护室的医疗技术具有重大意义;

2.在气管插管导管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副孔和第二副孔,由于第一副孔和第二副孔开设在气管插管导管的侧壁,不易堵塞,对气管插管导管的畅通提供可靠的保障;

3.在气管插管导管活动套设有卡盘,卡盘能够分别对湿化管和气囊管进行卡柱限位,达到收纳的效果,防止当气管插管导管插入至患者的气管内部时,湿化管和气囊管随意摆放,会对患者的面部造成不适,同时,也可方便医护人员对湿化管和气囊管进行相应的操作;

4.将缓冲套筒套于湿化管和气囊管上,缓冲套筒能够对湿化管和气囊管的折弯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可防止湿化管和气囊管分别在湿化管出口和气囊管出口处折弯,造成湿化管和气囊管的气路不顺畅,不利于气管插管的整个抢救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型可冲洗的三腔气管插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型可冲洗的三腔气管插管中卡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向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一种安全型可冲洗的三腔气管插管,包括气管插管导管1和气囊管2,所述气管插管导管1的一端设有主孔3,主孔3主要用于气管插管导管1向患者的气管进行供氧,另一端设有导管接头16,导管接头16用于外接供氧机或者供氧罐,还包括湿化管7,所述气管插管导管1上靠近所述主孔3的一端设有气囊4,气囊4位于气管插管导管1的外部且气囊4可填充于患者的气管内部,位于气囊4与主孔3之间的气管插管导管1上开设有第一副孔5和第二副孔6,第一副孔5和第二副孔6均位于所述气管插管导管1的侧壁上,以保证第一副孔5和第二副孔6不易堵塞,对患者的气管持续供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所述湿化管7的一端穿入至气管插管导管1的内部且该端部端口为湿化冲洗出口15,湿化冲洗出口15位于气管插管导管1的内侧壁上且湿化冲洗出口15相距所述主孔3的距离设为20mm,湿化冲洗出口15排出的湿化液可用于对患者的气管进行湿化冲洗,防止气管的痰液、血液和血垢等分泌物对主孔3造成堵塞,另一端设有湿化管接头14,湿化管接头14可外接输液器,用于持续输入湿化液,也可随时注入湿化液或者药物;所述气管插管导管1上活动套设有卡盘8,卡盘8的直径较大保证其不会落入至患者的口腔内,防止对患者的气管插管操作造成不适,卡盘8可在气管插管导管1上自由滑动(即在卡盘8上开设有滑孔,滑孔的直径大于气管插管导管1的外径,当气管插管导管1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插入至患者的气管内后,再将卡盘8套于所述气管插管导管1上,以解决后期对湿化管7和气囊管2的固定问题,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本申请的操作便捷度。),卡盘8上开设有分别与湿化管7和气囊管2相匹配的第一卡口9和第二卡口10,湿化管7和气囊管2分别能够轻松的卡入至第一卡口9和第二卡口10的内部,第一卡口9和第二卡口10可分别对湿化管7和气囊管2进行限位,以起到对湿化管7和气囊管2进行收纳的效果,防止当气管插管导管1插入至患者的气管内部时,湿化管7和气囊管2的随意摆放,对医疗人员的相关操作造成不利的影响。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口9和第二卡口10均为开设在卡盘8上的通孔,通孔上开设有用于卡入湿化管7或者气囊管2的开口;所述卡盘8可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卡盘8可用于气管插管导管1的固定,即卡盘8搭在患者的上下嘴唇表面上;另一方面,所述卡盘8用于对湿化管7和气囊管2进行固定作用。

所述气囊管2的一端穿入至所述气管插管导管1的内部且该端部与所述气囊4连通,另一端连接有监测气囊11,监测气囊11用于实时观察气囊4内部的气压是否正常,以保证气囊4能够填充在患者的气管内部。

所述湿化管7位于所述气管插管导管1内部的一段与气管插管导管1的内壁粘接连接,所述气囊管2位于所述气管插管导管1内部的一段也与气管插管导管1的内壁粘接连接,将上述的湿化管7和气囊管2均贴附在气管插管导管1的内壁上,能够实现气管插管导管1内部的气流通畅,对患者提供持续稳定的供氧。

所述第一副孔5和第二副孔6相对于所述气管插管导管1呈对称设置,采用此结构,第一副孔5和第二副孔6在所述气管插管导管1上能够起到对流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提升气管插管导管1的防堵塞效果,加速气管插管导管1端部的气体流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所述气管插管导管1上设有分别与湿化管7和气囊管2相匹配的湿化管7出口和气囊管2出口。

所述第一卡口9和第二卡口10的内部分别装配有第一缓冲套筒12和第二缓冲套筒13,第一缓冲套筒12和第二缓冲套筒13分别套于湿化管7和气囊管2上,且第一缓冲套筒12和第二缓冲套筒13的侧壁上均设有缺口,便于第一缓冲套筒12和第二缓冲套筒13的装配安装,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套筒12和第二缓冲套筒13均由弹性橡胶制成,医务人员通过压迫缓冲套筒,并使其装入至第一卡口9和第二卡口10的内部,所述第一缓冲套筒12的内孔大于湿化管7的外径,第二缓冲套筒13的内孔大于所述气囊管2的外径,当第一缓冲套筒12和第二缓冲套筒13分别装入至第一卡口9和第二卡口10内部时,此时,第一缓冲套筒12和第二缓冲套筒13的缺口分别与第一卡口9和第二卡口10的开口相互错开,这样对湿化管7和气囊管2的限位作用更加,防止湿化管7和气囊管2掉落出来。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