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输液用束缚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1663发布日期:2018-10-19 21:33阅读:8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设备领域,涉及婴幼儿输液,尤其涉及一种婴幼儿输液用束缚带。



背景技术:

临床上,因为婴幼儿血管较细,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通常采用在头皮上扎针的办法。婴幼儿头皮静脉扎针输液能否成功的关键,除了取决于医护人员的穿刺技术和血管是否通直,输液过程中留置针能否稳定固定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在头皮部位固定留置针通用的办法是用胶布粘贴固定,因为婴幼儿通常缺乏必要的自制力,同时输液过程中固定用的胶布难免会因为患儿的汗液而导致粘性降低而松脱,可能需要再次扎针。再次扎针不仅造成婴幼儿的疼痛增加,使其更容易挣扎,进而使穿刺效果降低,可能需要多次扎针才可以成功,这不仅对婴幼儿的身体造成伤害,还会引起家长的心疼,甚至个别冲动的家长会出现暴力行为,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在输液结束后拔掉留置针时,胶布也易与皮肤和毛发粘连,给患儿带来痛苦,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就公开了一种新型小儿头部输液安全束缚带{专利号:201220577274.3},包括弹性带体,定位环带,定位板和固定锁扣,所述弹性带体上设有定位环带,弹性带体两端分别设有左搭扣和右搭扣,所述左搭扣和右搭扣相互搭接后形成闭合的环状带。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婴幼儿头皮静脉扎针输液胶布使用的技术问题,但是,其在使用时,是将留置针贴合到定位板上并扣紧固定锁扣加以固定使用,这就导致在使用时需要将头部包裹,而长时间的包裹不仅使婴幼儿易活动,导致婴幼儿频繁活动,这样,就可能再次引起脱针或鼓包事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婴幼儿在输液时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束缚效果好,不会脱针的婴幼儿输液用束缚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幼儿输液用束缚带,包括用于将婴幼儿躯体和手臂包裹在内的带体以及设置在带体两侧的绑带,所述带体包括至少三层结构设置,所述带体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亲肤层、软垫层以及表层,所述带体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贯穿带体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带体的两侧至少设置有六个平行对称设置的绑带。

作为优选,所述带体包括上下可拆卸设置的第一带体、第二带体和第三带体,所述第一带体、第二带体和第三带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平行对称设置的绑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以及第二带体和第三带体之间通过拉链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带体、第二带体和第三带体的中部均设置有观察气囊。

作为优选,所述绑带上还套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可拆卸设置在绑带上。

作为优选,所述绑带上还设置有魔术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幼儿输液用束缚带,利用用于束缚婴幼儿躯体和手臂的带体以及设置在带体两侧的绑带,配合通气孔的结构设置,进而避免了婴幼儿在输液时,因手臂活动导致的脱针现象的发生,进而解决了现有婴幼儿输液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同时,将带体设置成上下可拆卸的结构设置,进而使本装置不仅可应用于头部输液,也可应用手背上的输液,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婴幼儿输液用束缚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婴幼儿输液用束缚带拆卸后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带体;11、第一带体;12、第二带体;13、第三带体;14、透气孔;15、拉链;2、绑带;21、魔术贴;3、观察气囊;4、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主要从避免婴幼儿手臂活动的角度来考虑如何避免扎针的问题,至于胶带的问题,目前,现有的医用胶带已经解决了粘贴的问题,因此,主要考虑手动导致的针脱落的问题,目前,家长都采用双手掐住小孩的方式,避免其活动,这样,不仅家长累,孩子可能会因为家长的用力,导致局部淤血的现象发生,为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婴幼儿输液用束缚带,来彻底解放家长双手的同时,又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幼儿输液用束缚带包括用于将婴幼儿躯体和手臂包裹在内的带体1以及设置在带体1两侧的绑带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带体对婴幼儿造成伤害,带体1包括至少三层结构设置,具体的说,带体1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亲肤层、软垫层以及表层,亲肤层就是内层,其材料为现有婴幼儿常用的贴身衣服的布料,在本实施例中,选用棉布,软垫层主要是提高带体的柔软性,其可以为羽绒、棉花等一些透气的软性的材料,表层就是最外层,其主要考虑的也是透气,在本实施例中,表层同样为棉布,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层数的设置,基于透气、柔软的结构设置,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通过上述设置,将利用带体1和绑带2将婴幼儿的手臂束缚在躯体的两侧,避免其乱动,当然,束缚力度不能过大,绑带2可以采用系的方式来进行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魔术贴21的方式来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采用魔术贴21的固定方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透气效果,避免长时间的包裹,导致婴幼儿出汗,在本实施例中,在带体1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透气孔,透气孔14贯穿带体设置,这样,通过透气孔14和透气布料的设置,使束缚过程不会对小孩产生任何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束缚效果,避免因束缚的较松,导致小孩的手臂脱离,在本实施了中,在带体1的两侧至少设置有六个平行对称设置的绑带2,即在带体1的一侧上下设置有三个绑带2,这样,可以将绑带2分为上、中、下三组绑带。这样,设置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束缚面积,避免婴幼儿的手臂脱离,同样,也能降低束缚力,避免对婴幼儿造成淤血。

考虑到有的婴幼儿可以在手臂上进行打针,为了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幼儿输液用束缚带也能都使用在手背输液中,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带体1包括上下可拆卸设置的第一带体11、第二带体12和第三带体13,第一带体11、第二带体12和第三带体13的两侧均设置有平行对称设置的绑带2,即第一带体11、第二带体12和第三带体13上均设置有一组绑带2。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实现第一带体11、第二带体12和第三带体13的可拆卸,在第一带体11和第二带体12以及第二带体12和第三带体13之间通过拉链15可拆卸连接,拉链15设置在靠外的一侧,在第一带体11和第三带体13上还设置有辅助带体,用于遮挡拉链,使从带体1的内侧看,无法看到拉链15,简单的来说,辅助带体就是厚度小于带体的布条,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带体12处于中间位置,这样,其上下都需设置拉链15,第一带体11的下端和第三带体13的上端设置了拉链15。

为了方便手背输液时,针口处的变化(鼓包或脱针),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带体11、第二带体12和第三带体13的中部均设置有观察气囊3,观察气囊3为透明材质,观察气囊3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方便观察针口处的情况,另一个作用就是按压,压紧针头,避免其因婴幼儿晃动手臂,所导致的脱针现象的发生。

为了避免婴幼儿手背进行输液时,握拳导致脱针,在本实施例中,在绑带2上还套装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材质就是现有常用的泡沫板,也可以为纸板,在其背部设置有套带(图中未示出),需要使用时,将绑带2穿过带体1即可,然后将支撑板4放在婴幼儿的手心里,避免其握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