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个刺激组件的视网膜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0307发布日期:2018-11-13 20:3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多个刺激组件的视网膜假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刺激组件的视网膜假体。



背景技术:

人们对微电极的应用,通常是将微电极植入到动物或者患者体内,通过加载电信号来刺激或抑制神经活动,或者利用微电极将神经活动转换为电信号记录下来加以研究。在人工视网膜中,经常需要将微电极植入到动物或者人体眼球组织内部对人体眼球组织进行刺激以帮助患者改善视力,但是由于人体视网膜覆盖在整个眼球上,整体存在一定弧度,如果只采用一个刺激电极去刺激,或单纯扩大单个刺激芯片的面积,依然很难很好的覆盖视网膜整个区域(边缘区域电极无法与视网膜神经充分接触),刺激效果会打折扣;同时传统的刺激电极一般只作用在视网膜黄斑区,没有对黄斑区以外区域进行电极刺激,这样患者恢复的视野角度也较小,无法实现恢复功能性视力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可覆盖整个视网膜区域,刺激效果好的视网膜假体,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多个刺激组件的视网膜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植入到眼球组织内部的刺激组件和设置在眼球组织外壁巩膜上的通讯组件,所述刺激组件为多个,多个刺激组件分布在人体眼球黄斑区及其附近区域,所述刺激组件包括基底和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刺激电极,所述通讯组件包括封装体和耦合线圈,所述多个刺激组件通过信号连接线穿过眼壁和眼球组织外壁上通讯组件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通讯组件内设置有第一处理芯片,在所述每个刺激组件上还设置有第二处理芯片,所述第二处理芯片和所述基底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处理芯片上还盖合有芯片封装盖,所述芯片封装盖将第二处理芯片密封。

优选的,在每个刺激组件上的刺激电极和第二处理芯片连接,第二处理芯片通过基底上的焊盘将信号连接线接出。

优选的,多个刺激组件上的信号连接线汇聚在一起形成一根排线,该排线从眼球内部连接到眼球组织外壁巩膜上的通讯组件上。

优选的,所述多个刺激组件根据人体眼球黄斑区及其附近区域的弧面构造分布。

优选的,所述多个刺激组件上的刺激电极的密度不完全相同。组件电极组件的密度可根据其具体覆盖的区域调整设置,同时刺激电机的尺寸大小也可发生变化。

优选的,所述通讯组件中的封装体和耦合线圈通过硅胶包裹在一起,硅胶形成连接带,通讯组件通过连接带形成一个闭环固定在人体眼球组织上。

优选的,在所述通讯组件或者连接带位置设置有缝合口,在植入时该缝合口用来将视网膜假体缝合在眼球组织上。

优选的,所述排线的横截面呈“扁平状”。

优选的,所述排线呈螺旋状旋转接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患者眼球组织内部的黄斑区及其附近上设置了多个刺激组件,多个刺激组件根据黄斑区及其附件区域的构造合理的分布,刺激组件的密度和尺寸大小可根据刺激区域不同设置成不相同,刺激效果好。同时,每个刺激组件上连接有芯片,通过信号连接线汇聚到一起然后连接到外部通讯组件上,接出连接线数量少,手术创伤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刺激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通讯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多个刺激组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刺激组件,2为通讯组件,21为封装体,22为耦合线圈,23为连接带,24为缝合口,3为基底,4为刺激电极,5为第二处理芯片,6为芯片封装盖,7为排线,71为信号连接线,8为眼球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其进行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多个刺激组件的视网膜假体,其包括植入到眼球组织内部的刺激组件1和设置在眼球组织外壁巩膜上的通讯组件2,刺激组件1为多个,多个刺激组件1分布在人体巩膜黄斑区及其附近区域,多个刺激组件1根据眼球黄斑区的形状分布。

一般来讲,在人体眼球组织黄斑区及附近区域会存在一定弧度,为了充分刺激眼球组织,多个视网膜刺激组件1可根据其构造特点呈弧面分布,刺激组件1不仅仅作用在黄斑区上,对黄斑区附近的区域也可进行刺激。

每个刺激组件1包括基底3和设置在基底上的多个刺激电极4,通讯组件2包括封装体21和耦合线圈22,多个刺激电极1通过信号连接线71穿过眼壁和眼球组织外壁上通讯组件2连接。

由于每次刺激电极1都需要接出信号连接线71,多个刺激电极意味着需要接出更多的信号连接线,当信号连接线71数量过多时,接出线路的直径就会变大,植入过程中对人体的创伤也会加大,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个刺激组件上还设置有第二处理芯片5,第二处理芯片5和基底3连接在一起,第二处理芯5片首先实现和刺激电极1的连接,然后通过第二处理芯片5上的焊盘结构将线路接出,最后和眼球外部通讯组件中的第一处理芯片(图中未标出)相连,不需要针对每根刺激电极接出连接线,极大的减少了连接线的数量。

多个刺激组件1上的信号连接线71汇聚在一起形成一根排线7,该排线7从眼球内部连接到眼球组织外壁巩膜上的通讯组件2上。

排线7的横截面可以呈“扁平状”,这样排线在穿过眼球壁时对其伤口也是“扁平状”,这种“扁平状”的伤口更容易愈合。除此之外,排线也可以通过螺旋旋转的方式成为一根“紧凑“的信号连接线,该信号连接线直径小,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手术时对伤口创伤小,且不易折断。

为了避免组织液渗入到刺激组件内部对第二芯片5造成损伤,在每个刺激组件上的第二处理芯片上还盖合有芯片封装盖6,该芯片封装盖6将第二处理芯片5密封,这样可避免组织液渗入到刺激组件内部对芯片造成损伤,一般来讲,在芯片封装盖上设置有金属馈通结构,该金属馈通结构内部和焊盘连接,外部通过连接线接出,密封效果好。

在刺激过程中,由于刺激区域不同,其作用部位人体组织神经存在差异,多个刺激组件上的刺激电极的密度设置成不完全相同,其具体的外观尺寸也可以根据实际作用区域调整。

在眼球外部的通讯组件上的封装体和耦合线圈外包裹有一层硅胶,通讯组件通过连接带23形成一个闭环固定在人体眼球组织上,在通讯组件2或者连接带23位置设置有缝合口24,在植入时该缝合口24用来将视网膜假体缝合在眼球组织上。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做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