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床病人用神经内科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0565发布日期:2019-10-22 20:2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床病人用神经内科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卧床病人用神经内科护理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内科患者需要长期的卧床修整,通过各方面的护理工作对病人进行护理。

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通常需要手动帮助患者进行翻身,以防止患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导致该处皮肤发生褥疮溃烂,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其次,由于现有的护理装置不具有按摩结构,故护理效果差,从而导致患者恢复所需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床病人用神经内科护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护理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卧床病人用神经内科护理装置,包括床板、翻身组件以及按摩组件,所述翻身组件固定在床板上端,所述按摩组件装配在床板上端,所述按摩组件设置在翻身组件内部,且延伸至翻身组件上端,所述翻身组件包括翻转板、U型板、气囊、支杆以及底板,所述翻转板设置在U型板外端,且延伸至U型板内部,所述翻转板下端固定有气囊,所述翻转板下端装配有支杆,所述气囊设置在支杆内端,所述U型板、气囊以及支杆均装配在底板上端,所述底板固定在床板上端,所述按摩组件包括软垫、按摩球、连接杆、支撑板以及电动缸,所述软垫设置在翻转板上端,所述翻转板下侧安装在按摩球,所述按摩球下端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装配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底板上端,所述按摩球、连接杆以及支撑板均安装在U型板外侧,所述按摩球、连接杆以及支撑板均安装在气囊内侧,所述床板下端装配有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穿过床板以及底板与支撑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板设有两个,所述翻转板对称设置在U型板内部,且延伸至U型板左右两端,所述翻转板内部均装配有转杆,且两个转杆对称固定在U型板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设有两个,所述气囊对称设置在底板上端,所述支杆设有四个,所述气囊外端均对称装配有两个支杆,所述气囊外端均固定有气管,且气管安装在两个支杆之间,且两个气管内部均装配有密封塞。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翻转板内部均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一,所述U型板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至少两个通孔一,所述软垫上端均匀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二,且通孔二装配在通孔一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设有两个,所述U型板安装在两个支撑板之间,所述底板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孔一,且安装孔一装配在支撑板下端,所述床板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孔二,且安装孔二设置在安装孔一下端,且两个安装孔二内部均设置有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穿过安装孔二以及安装孔一与支撑板相连接,所述床板通过螺栓分别与两个电动缸相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撑板上端均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杆,至少两个所述连接杆上端均固定有按摩球,所述按摩球安装在通孔一下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卧床病人用神经内科护理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翻转板、U型板、气囊、支杆以及底板,该设计可以帮助患者进行翻身,防止患者皮肤发生褥疮溃烂,同时有利于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负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防止患者皮肤发生褥疮溃烂,医护人员需要手动帮助患者翻身,从而增加医护人员劳动负担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软垫、按摩球、连接杆、支撑板以及电动缸,该设计可以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摩护理,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进而减小了患者恢复所需要的时间,解决了现有的护理装置不具有按摩结构,护理效果差,从而导致患者恢复所需时间长的问题。

因增加转杆,该设计便于翻转板转动,因增加气管以及密封塞,该设计便于向气囊内部充气,因增加通孔一以及通孔二,该设计便于对患者进行按摩,因增加安装孔一以及安装孔二,该设计便于对电动缸进行安装,因增加螺栓,该设计可以使电动缸与床板连接紧固,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护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床病人用神经内科护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床病人用神经内科护理装置中翻身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床病人用神经内科护理装置中按摩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1-床板、2-翻身组件、3-按摩组件、21-翻转板、22-U型板、23-气囊、24-支杆、25-底板、31-软垫、32-按摩球、33-连接杆、34-支撑板、35-电动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卧床病人用神经内科护理装置,包括床板1、翻身组件2以及按摩组件3,翻身组件2固定在床板1上端,按摩组件3装配在床板1上端,按摩组件3设置在翻身组件2内部,且延伸至翻身组件2上端。

翻身组件2包括翻转板21、U型板22、气囊23、支杆24以及底板25,翻转板21设置在U型板22外端,且延伸至U型板22内部,翻转板21下端固定有气囊23,翻转板21下端装配有支杆24,气囊23设置在支杆24内端,U型板22、气囊23以及支杆24均装配在底板25上端,底板25固定在床板1上端,该设计可帮助患者进行翻身。

按摩组件3包括软垫31、按摩球32、连接杆33、支撑板34以及电动缸35,软垫31设置在翻转板21上端,翻转板21下侧安装在按摩球32,按摩球32下端固定有连接杆33,连接杆33下端装配有支撑板34,支撑板34设置在底板25上端,按摩球32、连接杆33以及支撑板34均安装在U型板22外侧,按摩球32、连接杆33以及支撑板34均安装在气囊23内侧,床板1下端装配有电动缸35,电动缸35穿过床板1以及底板25与支撑板34相连接,该设计可实现按摩功能。

翻转板21设有两个,翻转板21对称设置在U型板22内部,且延伸至U型板22左右两端,翻转板21内部均装配有转杆,且两个转杆对称固定在U型板22内部,气囊23设有两个,气囊23对称设置在底板25上端,支杆24设有四个,气囊23外端均对称装配有两个支杆24,气囊23外端均固定有气管,且气管安装在两个支杆24之间,且两个气管内部均装配有密封塞,两个翻转板21内部均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一,U型板22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至少两个通孔一,软垫31上端均匀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二,且通孔二装配在通孔一上端,支撑板34设有两个,U型板22安装在两个支撑板34之间,底板25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孔一,且安装孔一装配在支撑板34下端,床板1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孔二,且安装孔二设置在安装孔一下端,且两个安装孔二内部均设置有电动缸35,电动缸35穿过安装孔二以及安装孔一与支撑板34相连接,床板1通过螺栓分别与两个电动缸35相连接,两个支撑板34上端均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杆33,至少两个连接杆33上端均固定有按摩球32,按摩球32安装在通孔一下侧。

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使用前,医护人员先将底板25安装到床板1上端,然后将电动缸35穿过安装孔二以及安装孔一与支撑板34相连接,然后利用螺栓将电动缸35与床板1进行固定,然后医护人员将患者放置到软垫31上端,然后启动电动缸35,电动缸35工作带动支撑板34向上运动,支撑板34向上运动带动连接杆33向上运动,连接杆33向上运动带动按摩球32向上运动,从而使按摩球32穿过通孔一以及通孔二与患者背部进行接触,实现对患者背部进行按摩,该设计解决了现有的护理装置不具有按摩结构,护理效果差,从而导致患者恢复所需时间长的弊端。

当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时,医护人员利用气管向单一的气囊23内部进行充气,从而使气囊23进行膨胀,由于翻转板21通过转杆与U型板22相连接,故气囊23膨胀带动翻转板21绕着转杆转动,翻转板21转动带动支杆24转动,同时翻转板21转动带动软垫31进行折弯,从而使患者身体向左侧进行翻转,实现对患者进行翻身操作,该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防止患者皮肤发生褥疮溃烂,医护人员需要手动帮助患者翻身,从而增加医护人员劳动负担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