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持续气道内吸引的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9586发布日期:2019-02-19 19:14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持续气道内吸引的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危重病人被抢救成功,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作为抢救危重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开展。吸痰技术对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来说必不可少,常规吸痰术要求将吸痰管尖端超过气管导管顶端,到达气管或主支气管,通常以感觉到阻力为标准,其目的是为了刺激患者咳嗽反射,促进深部痰液排除。吸痰管插入过深,吸痰管反复触及气管粘膜,导致气道黏膜受损发生率为45.83 %~60.00%。吸痰操作不当可导致呼吸道出血、感染、低氧血症、呼吸抑制、血压增高、心动过缓、颅内压增高、气管内膜损伤等并发症。有研究表明,吸痰时间、吸痰时机、吸痰方式、吸痰深度均可影响颅内压,进一步影响原发脑部疾病的恢复。

气管导管上设有气囊,气囊充气后达到尽量密闭气道、防止误吸的效果,同时也能对气管导管进行固定。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可有效减少气囊上方细菌及分泌物进入深部呼吸道,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气囊压力会因吸痰、患者咳嗽等因素而逐渐降低,气囊压力过低,气囊与气管粘膜存有空隙,声门下的分泌物虽有气囊阻挡,也不能完全阻止向下呼吸道吸入,机械通气患者中,至少有21%-50%的患者有误吸可能。

现有技术中,气管导管内给药,急救药物稀释后通过气管导管的开口直接注入,药物会在导管壁附着不易到达气管粘膜。

现有技术中,气管插管患者的吸氧是通过气管导管的开口进入,气道湿化也是通过微泵连接延长管通过气管导管开口进入,多根管道通过气管导管开口进入不易固定,并且增加气道阻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气管导管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少常规吸痰次数、减少吸痰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吸痰风险、减少误吸的可持续气道内吸引的气管导管。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予气道给药、气道湿化的气管导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持续气道内吸引的气管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前部设有气囊,所述的管体内设有声门下吸引导管、充气导管,所述的充气导管与所述的气囊联通,所述的管体外具有与所述的声门下吸引导管联通的声门外管、与所述的充气导管联通的充气外管,所述的管体内还设有吸痰导管,所述的管体外具有与所述的吸痰导管联通的吸痰外管,所述的管体上开设有吸痰开口,所述的吸痰开口位于所述气囊的前方且与所述的吸痰导管联通。

进一步,所述的吸痰外管的末端及声门外管的末端均设有盖子。

进一步,所述的声门下吸引导管、充气导管、吸痰导管均形成在所述管体的管壁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 吸痰导管可以通过吸痰外管连接低负压,持续进行无创吸痰,并可通过吸痰情况判断气道内痰液情况。在翻身拍背的时候也可以持续吸引。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使用方便,适用范围更广,可代替现有气管导管。2.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通过吸痰外管和吸痰导管进行气道给药,药物通过吸痰导管可迅速到达气管粘膜。3. 吸痰外管和吸痰导管可用于气道湿化,无需经过气管导管口,不增加气道阻力,并且便于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气管插管导管的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剖图。

图3是作为气管切开导管的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可持续气道内吸引的气管导管,可以是气管插管导管,如图1、图2所示;也可以是气管切开导管,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持续气道内吸引的气管导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的前部设有气囊2,所述的管体1内设有声门下吸引导管3、充气导管4,所述的充气导管4与所述的气囊2联通,用于对气囊2进行充气。所述的管体1外具有与所述的声门下吸引导管3联通的声门外管5、与所述的充气导管4联通的充气外管6。所述的管体1内还设有吸痰导管7,吸痰导管7的内径以2mm为宜,所述的管体外具有与所述的吸痰导管7联通的吸痰外管8,所述的管体上开设有吸痰开口9,所述的吸痰开口9位于所述气囊2的前方且与所述的吸痰导管7联通。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声门下吸引导管3、充气导管4、吸痰导管7均形成在所述管体1的管壁中,不凸出于表面,不侵占气管导管管腔。

吸痰导管7可以通过吸痰外管8连接低负压,持续进行无创吸痰,并可通过吸痰情况判断气道内痰液情况,是声门下吸引的一个补充。在翻身拍背的时候也可以持续吸引。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使用方便,适用范围更广,可代替现有气管导管。

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通过吸痰外管8和吸痰导管7进行气道给药,药物通过吸痰导管7可迅速到达气管粘膜。吸痰外管8和吸痰导管7可用于气道湿化,无需经过气管导管口,不增加气道阻力,并且便于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吸痰外管8的末端及声门外管5的末端均设有盖子10,应用呼吸机时也不受影响,只要吸痰外管末端盖上盖子10就为密闭腔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