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封式留置针的正压液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4887发布日期:2019-04-09 22:22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封式留置针的正压液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封式留置针的正压液囊。



背景技术:

留置针堵管是由于血液返流进导管腔内,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在导管内凝血形成血栓而造成堵管。为了保证留置针导管能重复使用,必须使用封管技术防止堵管,“封管”已经成为医疗和护理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

目前,标准方法中的“封管”是将生理盐水或肝素封管液注入导管内“正压封管”,这种“封管”是让生理盐水或其它封管液作为工作液质占据导管腔内空间,使血液及其凝血成分不能进入导管内;其次,导管内的生理盐水或其它封管液将这些凝血物质稀释,从而也能延缓凝血,形成血栓。

但是,人体静脉血压是随呼吸和心跳而波动的,在输液停止后,封管液逐渐流失,“正压封管”的正压很快消失,血液立刻返流进入导管内,甚至延续到针座和更远的输液管中。这些凝血物质会形成微血栓,除了堵塞导管影响输液外,在下次输液时这些微血栓被冲进血液循环,堵塞肺毛细血管,形成肺肉芽肿和肺泡梗死。

解决这类问题,除了频繁冲洗和封管之外,最好的办法是能够实现在导管尖端开口处关闭导管,或者减小留置导管死腔,封堵装置离导管开口越近越好。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囊位于在输液通道内。输液停止后,对外液囊加压,工作质液流向内液囊,内液囊可以保持持续的正压封堵输液通道,是距离留置导管开口最近的封堵办法。

但是,这种微型的,两端为液囊和通过导管连通的液囊导管如果使用常规的模具和吹塑方法制造非常困难。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存在这些技术缺陷,本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研究,终于完成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自封式留置针的正压液囊。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封式留置针的正压液囊,它包括内液囊4,它还包括内外液囊连通管5与外液囊6;在针座1一端设置留置导管2,留置导管2内为输液通道3;针座1另一端设置外液囊6;内液囊4位于针座1内,它通过内外液囊连通管5与外液囊6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正压液囊是采用下述方法获得的:

使用加热装置将具有热收缩性能的聚合物管中间段加热,使中间段的聚合物管内径缩小至原聚合物管内径的45~55%,而收缩部分管壁厚度比原聚合物管管壁厚度增加50~100%;

在收缩管材两端外侧,使用加热装置将未收缩聚合物管两端熔融封闭,其中一端熔融封闭处至收缩聚合物管端构成内液囊4,它的长度与针座1的长度相吻合;另一端熔融封闭处至收缩聚合物管端构成外液囊6,它的长度大于上述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具有热收缩性能的聚合物管是聚乙烯、聚氨酯、聚碳酸酯或聚氯乙烯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具有热收缩性能的聚合物管的内径是1.0~5.0mm;管壁厚度是0.1~1.5mm。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自封式留置针是在针座内设置可以反复充盈工作质液囊的留置针。工作质液囊在充盈时能够封闭输液通道并提供持续的正压。与生理盐水和肝素药物封管不同,本实用新型工作液囊利用流体物理特性和薄壁液囊方法封闭针座内输液通道,“工作质液体”不流失,能够保持“正压”状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封式留置针的正压液囊,它的具体结构参见附图1。

本实用新型用于自封式留置针的正压液囊包括内液囊4,它还包括内外液囊连通管5与外液囊6;在针座1一端设置留置导管2,留置导管2内为输液通道3;针座1另一端设置外液囊6;内液囊4位于针座1内,它通过内外液囊连通管5与外液囊6连通。

输液时正压液囊自封式血管内留置针具体结构参见附图2,工作质液囊管4未被充盈,待输液体通过输液通道3进入血管。停止输液时,对外液囊6加压,使工作质液体充盈工作质液囊4内并保持其压力,阻止血液返流到输液通道3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正压液囊是采用下述方法获得的:

使用加热装置将具有热收缩性能的聚合物管中间段加热,使中间段的聚合物管内径缩小至原聚合物管内径的45~55%,而收缩部分管壁厚度比原聚合物管管壁厚度增加50~100%;

如果中间段的聚合物管内径缩小至原聚合物管内径的45%以下,则连通管流速过小;如果中间段的聚合物管内径缩小至原聚合物管内径的55%以上,则不利于封闭针座尾端;因此,中间段的聚合物管内径缩小至原聚合物管内径的45~55%是合适的;

同样地,如果收缩部分管壁厚度比原聚合物管管壁厚度增加50%以下,则强度不足,对外液囊加压时会跟随膨胀;如果收缩部分管壁厚度比原聚合物管管壁厚度增加100%以上,则管壁僵硬,操作外力会传导至针座进而引起留置针导管在血管内移位;因此,收缩部分管壁厚度比原聚合物管管壁厚度增加50~100%是合理的;

在收缩管材两端外侧,使用加热装置将未收缩聚合物管两端熔融封闭,其中一端熔融封闭处至收缩聚合物管端构成内液囊4,它的长度与针座1的长度相吻合;另一端熔融封闭处至收缩聚合物管端构成外液囊6,它的长度大于上述长度,具体结构参见附图3。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有热收缩性能的聚合物管是聚乙烯、聚氨酯、聚碳酸酯或聚氯乙烯管。本实用新型使用的聚乙烯、聚氨酯、聚碳酸酯或聚氯乙烯管都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例如由德国拜耳公司以商品名MAKROLON或由马来西亚PETLIN公司以商品名PETLIN销售的产品。其它与聚乙烯、、聚氨酯、聚碳酸酯或聚氯乙烯管类似的材料,例如聚苯乙烯、聚丙烯、尼龙、涤纶、聚氨酯等也都可以用于本实用新型,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具有热收缩性能的聚合物管的内径是1.0~5.0mm;管壁厚度是0.1~1.5mm。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加热装置例如是高频加热器、烘箱与热风枪,这些设备都是塑料结构技术领域里通常使用的加热设备。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在留置针导管内侧开口处关闭导管,减小留置导管死腔,实现封堵装置离导管开口尖端越近越好的要求。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微型双液囊的制造问题,同时整合了注入工作质液体的工序,使用管线材有利于进行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压液囊在自封式留置针内液囊未充盈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压液囊在自封式留置针内液囊充盈后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内液囊4与外液囊6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针座、2-留置导管、3-输液通道、4-内液囊、5-内外液囊连通管、6-外液囊。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述实施例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用于自封式留置针的正压液囊

该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如下:

自封式留置针的正压液囊包括内液囊4,它还包括内外液囊连通管5与外液囊6;在针座1一端设置留置导管2,留置导管2内为输液通道3;针座1另一端设置外液囊6;内液囊4位于针座1内,它通过内外液囊连通管5与外液囊6连通。

所述的正压液囊采用下述方法获得的:

使用内径3.0mm、管壁厚度1.0mm的具有热收缩性能的聚乙烯聚合物管。

使用高频加热器加热装置将具有热收缩性能的聚合物管中间段加热,使中间段的聚合物管内径缩小至原聚合物管内径的45%,而收缩部分管壁厚度比原聚合物管管壁厚度增加50%;

在收缩管材两端外侧,使用热风枪加热装置将未收缩聚合物管两端熔融封闭,其中一端熔融封闭处至收缩聚合物管端构成内液囊4,它的长度与针座1的长度相吻合;在管材中注入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工作质液体后,另一端熔融封闭处至收缩聚合物管端构成外液囊6,它的长度是上述长度的120%。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用于自封式留置针的正压液囊

该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如下:

本实用新型用于自封式留置针的正压液囊包括内液囊4,它还包括内外液囊连通管5与外液囊6;在针座1一端设置留置导管2,留置导管2内为输液通道3;针座1另一端设置外液囊6;内液囊4位于针座1内,它通过内外液囊连通管5与外液囊6连通。

所述的正压液囊采用下述方法获得的:

使用内径5.0mm、管壁厚度1.5mm的具有热收缩性能的聚氨酯管聚合物管。

使用烘箱加热装置将具有热收缩性能的聚合物管中间段加热,使中间段的聚合物管内径缩小至原聚合物管内径的50%,而收缩部分管壁厚度比原聚合物管管壁厚度增加50%;

在收缩管材两端外侧,使用热风枪加热装置将未收缩聚合物管两端熔融封闭,其中一端熔融封闭处至收缩聚合物管端构成内液囊4,它的长度与针座1的长度相吻合;注入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工作质液体后,另一端熔融封闭处至收缩聚合物管端构成外液囊6,它的长度是上述长度150%。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用于自封式留置针的正压液囊

该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如下:

本实用新型用于自封式留置针的正压液囊包括内液囊4,它还包括内外液囊连通管5与外液囊6;在针座1一端设置留置导管2,留置导管2内为输液通道3;针座1另一端设置外液囊6;内液囊4位于针座1内,它通过内外液囊连通管5与外液囊6连通。

所述的正压液囊采用下述方法获得的:

使用内径1.0mm、管壁厚度0.1mm的具有热收缩性能的聚碳酸酯管聚合物管。

使用热风枪加热装置将具有热收缩性能的聚合物管中间段加热,使中间段的聚合物管内径缩小至原聚合物管内径的55%,而收缩部分管壁厚度比原聚合物管管壁厚度增加75%;

在收缩管材两端外侧,使用热风枪加热装置将未收缩聚合物管两端熔融封闭,其中一端熔融封闭处至收缩聚合物管端构成内液囊4,同时吹薄液囊壁至0.1mm使它相对其他部分更容易被膨胀;另一端熔融封闭处至收缩聚合物管端构成外液囊6,它的长度是上述长度13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