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专用火源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5606发布日期:2019-04-16 23:11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火针专用火源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针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火针专用火源发生器。



背景技术:

火针法是将特制的金属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寒痹、痈疽、瘰疬、某些皮肤病及各类痛症,治疗范围上有逐渐扩大的趋势,适应症逐渐加多。

实施火针疗法时,在将针刺入患者穴位之前,需要将针体置于火焰中灼烧,并根据针刺需要深度,决定针体烧红的长度,烧针以通红为度,针红则效力强,且针在烧的过程中要保持被烧针体受热均匀。

目前在进行火针治疗时,临床上多采用先用打火机点燃酒精灯或血管钳夹持酒精棉球,然后对针体进行灼烧,然后再灭焰、妥善置放酒精灯或外置燃用后的酒精棉球。操作过程要极为小心,否则酒精外溢极易发生烧伤及存在火灾隐患,操作流程较为繁琐。而目前市场在售的各类打火机,不论是单管还是多管直冲点火打火机,均存在火焰焰体太小或焰体分叉等问题无法满足临床烧针需要。

中国专利文献:CN200920201454.X,申请日2009.11.30,专利名称为:带点火针的燃烧器。公开了一种带点火针的燃烧器,包括炉头、设置在炉头上部的带燃气孔的炉盘和连接炉头的燃气管,在燃气管内固定设置有点火针,所述的点火针上部制有放电尖端,放电尖端穿过燃气孔,与炉盘壁间隔设置。

上述专利文献的一种带点火针的燃烧器,采用将点火针安装在燃气管内,既能有效保护点火针,又能缩小燃烧器的体积,简化燃烧器的结构,同时点火针主体位于炉盘上表面的下方,只有放电尖端略高于炉盘的上表面,可避免火焰直接灼烧点火针,延长点火针的使用寿命。在炉头内设置筛板,既能梳理燃气,防止爆鸣声,又能起到固定点火针的作用。但是关于一种能够均匀的对针体进行灼烧,且能够保证被灼烧处的针体受热均匀,使用方便,手感舒适,能够有效提高火针治疗疗效和临床操作安全性的一种火针专用火源发生器目前则没有先关的报道。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能够均匀的对针体进行灼烧,且能够保证被灼烧处的针体受热均匀,使用方便,手感舒适,能够有效提高火针治疗疗效和临床操作安全性的一种火针专用火源发生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均匀的对针体进行灼烧,且能够保证被灼烧处的针体受热均匀,使用方便,手感舒适,能够有效提高火针治疗疗效和临床操作安全性的一种火针专用火源发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火针专用火源发生器,所述的火针火源发生器包括手柄、底盖、连接部件、点火开关、点火口;所述的手柄、连接部件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的手柄底部连接设有底盖;所述的底盖上设有充气口、调节旋钮;所述的手柄内部设有气箱;所述的气箱与充气口连接;所述的气箱上设有气体出口、出气开关、通气管;所述的出气开关与调节旋钮连接;所述的连接部件内部设有压电装置;所述的点火开关设于连接部件上,且点火开关的末端与压电装置、出气开关相对;所述的点火开关表面上连接设有保护盖;所述的保护盖底部连接点火开关,顶端为弯曲状,且弯曲状顶端设于点火口上;所述的点火口外部周围设有引火孔;所述的点火口内部设有出火口;所述的压电装置与点火口相连接;所述的出火口呈椭圆形,且表面上设有出火孔;所述的出火口底部通过通气管与气箱的气体出口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手柄为贴合人体手握结构设计。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底盖与手柄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气箱与手柄大小相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点火开关与连接部件之间为弹性铰接方式。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通气管为金属可弯曲气管。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出火孔有多个,且呈有规律整齐的排布在出火口表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出火口表面设有多个呈向上内聚收的出火孔,设于出火口表面外围的出火孔为竖直向上结构。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通过按压点火开关使压电装置工作,且同时打开气箱的出气开关,使气体经过通气管到达出火口中,通过压电装置与点火口、引火孔的作用,便可使得出火口中的气体燃烧,产生火源,便可进行对针体的灼烧,使用非常的便捷。

2、出火口表面中间位置设有多个呈向上内聚收的出火孔,设于出火口表面外围的出火孔均为竖直向上结构,通过中间多个向上内聚收的出火孔可提高点火口点火的成功率,通过外围竖直向上的出火孔可使得火源从出火孔出来后,形成一个椭圆形柱状,且火源是通过电子打火的方式产生的,气体是从出火孔快速充足喷出,故火源会呈椭圆蓝色“实心”火焰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风性。

3、通过按压点火开关点燃气体,产生蓝色火焰,且火焰整体的形状为椭圆形柱状结构,将针体斜着放于火焰中,便可使得针体受热均匀,不会出现针体上温度不一或粗细不同的情况,提高针体加热时的效果和效率,从而大大提高火针疗法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火针专用火源发生器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火针专用火源发生器底部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火针专用火源发生器点火口内部是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火针专用火源发生器气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火针专用火源发生器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手柄 11.气箱

12.气体出口 13.出气开关

14.通气管 2.底盖

21.充气口 22.调节旋钮

3.连接部件 4.点火开关

41.保护盖 5.点火口

51.引火孔 52.出火口

521.出火孔

实施例1

请参看附图1、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火针火源发生器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火针专用火源发生器底部的示意图。一种火针专用火源发生器,所述的火针火源发生器包括手柄1、底盖2、连接部件3、点火开关4、点火口5;所述的手柄1、连接部件3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的手柄1底部连接设有底盖2;所述的底盖2上设有充气口21、调节旋钮22;所述的手柄1内部设有气箱11;所述的气箱11与充气口21连接;所述的气箱11上设有气体出口12、出气开关13、通气管14;所述的出气开关13与调节旋钮22连接;所述的连接部件3内部设有压电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的点火开关4设于连接部件3上,且点火开关4的末端与压电装置、出气开关13相对;所述的点火开关4表面上连接设有保护盖41;所述的保护盖41底部连接点火开关4,顶端为弯曲状,且弯曲状顶端设于点火口5上;所述的点火口5外部周围设有引火孔51;所述的点火口5内部设有出火口52;所述的压电装置与点火口5相连接;所述的出火口52呈椭圆形,且表面上设有出火孔521;所述的出火口52底部通过通气管14与气箱11的气体出口1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手柄1为贴合人体手握结构设计,提高使用者的手握舒适感;所述的底盖2与手柄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结构;所述的气箱11与手柄1大小相配合;所述的通气管14为金属可弯曲气管;所述的压电装置与点火口5之间通过电导丝连接;所述的通过设于底盖2上的充气口21可向设于手柄1中的气箱11中充入气体;所述的通过左右旋转设于底盖2上的调节旋钮22可调节气箱11上气体出气开关13的大小,便可控制气体出口12气体的排出量,从而控制出火口52处火源的大小;

所述的点火开关4与连接部件3之间为弹性铰接方式;所述的设于点火开关4表面的保护盖41,可随点火开关4的打开和关闭而打开或关闭,当按压点火开关4时,保护盖41便会随着按压而打开,当点火开关4关闭时,保护盖41便会合上;所述的利用在点火开关4上连接设有保护盖41,不但可以在火源刚关闭时,起到保护使用者安全的作用,且在常规状态下,保护盖41可以避免点火口5内部受到污染影响,而降低点火成功率;

所述的通过按压点火开关4便可按压压电装置使其工作,且可同时打开气箱11的出气开关13,使得气箱11中的气体通过气体出口12,经过通气管14最终到达出火口52中,通过压电装置与点火口5、引火孔51的作用,便可使得出火口52中的气体燃烧,产生火源,便可进行对针体的灼烧,使用非常的便捷;所述的通过松开点火开关4便可关闭火源,且同时保护盖41关闭,安全性高;所述的设于出火口52上的出火孔521有多个,且呈有规律整齐的排布在出火口52表面上;

所述的出火口52表面中间位置设有多个呈向上内聚收的出火孔521,设于出火口52表面外围的出火孔521均为竖直向上结构,通过中间多个向上内聚收的出火孔521可提高点火口52点火的成功率,通过外围竖直向上的出火孔521可使得火源从出火孔521出来后,形成一个椭圆形柱状,且火源是通过电子打火的方式产生的,气体是从出火孔快速充足喷出,故火源会呈椭圆蓝色“实心”火焰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风性;

所述的在进行火针疗法时,通过按压点火开关4点燃气体,产生蓝色火焰,且火焰整体的形状为椭圆形柱状结构,此时将针体斜着放于火焰中,便可使得针体受热均匀,不会出现针体上温度不一或粗细不同的情况,提高针体加热时的效果和效率,从而大大提高火针疗法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火针专用火源发生器,通过按压点火开关便可按压压电装置使其工作,且可同时打开气箱的出气开关,使得气箱中的气体通过气体出口,经过通气管最终到达出火口中,通过压电装置与点火口、引火孔的作用,便可使得出火口中的气体燃烧,产生火源,便可进行对针体的灼烧,使用非常的便捷;出火口表面中间位置设有多个呈向上内聚收的出火孔,设于出火口表面外围的出火孔均为竖直向上结构,通过中间多个向上内聚收的出火孔可提高点火口点火的成功率,通过外围竖直向上的出火孔可使得火源从出火孔出来后,形成一个椭圆形柱状,且火源是通过电子打火的方式产生的,气体是从出火孔快速充足喷出,故火源会呈椭圆蓝色“实心”火焰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风性;在进行火针疗法时,通过按压点火开关点燃气体,产生蓝色火焰,且火焰整体的形状为椭圆形柱状结构,此时将针体斜着放于火焰中,便可使得针体受热均匀,不会出现针体上温度不一或粗细不同的情况,提高针体加热时的效果和效率,从而大大提高火针疗法的效果;通过左右旋转设于底盖上的调节旋钮可调节气箱上气体出气开关的大小,便可控制气箱中气体的排放量,从而控制出火口出处火源的大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