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男性外导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6898发布日期:2019-04-24 00:07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男性外导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男性外导尿器。



背景技术:

小便自理障碍者主要包括高龄老人、偏瘫者、高位截瘫者等。目前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高龄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小便自理障碍者也越来越多,他们皮肤老化,对外界各种刺激的耐受性下降,伤口的愈合能力下降,当大小便失禁而未及时处理时时,皮肤长期暴露在潮湿的尿液、粪便中,易致周围皮肤发炎及溃疡,严重影响健康及生活质量。偏瘫者、高位截瘫者或卧床不起,或不能自知排尿者大多都会选择安置导尿器。留置尿管是导致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而泌尿道感染约占医院获得感染的40%,且其中80%与使用导尿管有关。故临床上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症,对通过其他途径也可达到排尿的患者,应尽量考虑到其他代替的方法,而外部接尿装置就成为非常重要的选择。

近年来已有多种外部接尿装置应用于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有避孕套式接尿袋、保鲜袋接尿、尿壶接尿,但都存在着不易固定、受体位影响、衔接不紧密等问题,易造成尿液的溢出,尿液浸泡阴茎或会阴部皮肤引发湿疹和压疮等并发症,同时床单污染导致护理工作量增加。

因此,实用新型专利201620808067.2提供了一种男性体外导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杯状套体和集尿袋,所述杯状套体底部设有导液口,所述导液口通过导管与集尿袋连通,所述导管上设有流速调节器;所述杯状套体上部设有两圈弹性区,两圈弹性区上均设有固定带,两圈弹性区之间为柔软区,所述杯状套体的底部为硬质区,所述导管与集尿袋顶部连接。

但现有技术提供的外导尿器易滑脱、尿液易返流,从而给使用者造成污染和麻烦。

因此,本领域亟需开发一种同时兼顾抗滑脱和抗返流效果的新型男性外导尿器。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领域客观存在的上述缺陷以及迫切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新结构的男性外导尿器,以满足稳定固定、使用方便、防止尿液返流、避免尿液污染等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返流的男性外导尿器,包括导尿套;所述导尿套包括套体和套体固定装置;所述套体为两端开口的套筒结构,其大小、形状与男性尿道相适配;套体开口较大的一端为可套接在男性尿道上的套接端,另一端为出口端;所述套体固定装置可将所述套体固定于男性身体上;所述出口端的内部和/或外部设置有薄膜状的抗返流结构。包含这种结构抗返流结构的导尿套,由于导尿套出口端因薄膜形式的抗返流结构的存在,当液体流经该薄膜状的抗返流结构时,使被液体流经的湿润薄膜之间相互贴合,形成了顺着液体流动方向的只出不进的液体通路,从而阻止已流出导尿套出口端并流出抗返流结构的尿液不能再逆向流回,进而有效避免了尿液返流现象产生。同时相比现有的导尿器,仅仅依靠导尿套的套体套接在男性尿道上,本实用新型的套体固定装置可将整个导尿套固定于男性身体之上,有效防止套体从男性尿道上滑脱。

在一些具体的方案中,所述抗返流结构为两头开放的筒状薄膜,所述筒状薄膜的一端为连接于所述导尿套的出口端的外壁的固定端,另一端为可供尿液流出的自由端。

进一步地,所述筒状薄膜的长度至少为所述导尿套的出口端的周长的2倍。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薄膜有足够的长度使至少一部分薄膜在内部流经液体后可以贴合,出口端的口径宽度不影响抗返流效果。

更进一步地,所述薄膜厚度为0.2mm-1.2mm。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返流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导尿套的出口端底部的2片薄膜引流片;所述薄膜引流片之间双侧闭合,顶部与底部均开放且可透过液体;所述薄膜引流片的顶部与所述导尿套的出口端底部密闭连接,且所述导尿套出口端与所述薄膜引流片顶部相通。同样地,这种形式的抗返流结构,两片双侧边闭合而顶部与底部均开放的薄膜引流片形成的 1个两头开放双侧闭合的液体流通道路,尿液从导尿套的出口端进入薄膜引流片之间的液体通路,并流经液体通路,这一过程可使两片薄膜引流片靠近底部的部分被液体流经浸湿之后相互之间贴合,从而有效避免返流。

进一步地,2片薄膜引流片通过双侧边缘闭合连接形成顶部和底部均开放的引流袋结构;所述引流袋结构上设置有至少2个闭合点;所述闭合点区域内的2片薄膜引流片紧密闭合,闭合点以外的区域仍开放可透过液体,闭合点两两之间以及闭合点与单侧边缘之间形成液体通路。通过闭合点的设置将2片薄膜引流片之间形成的较大空间的液体通路划分成较小的多条液体通路,这样使流经薄膜引流片之间的液体分散更均匀,贴合更紧密,抗返流效果更稳定。

优选地,所述薄膜引流片的长度至少为所述导尿套的出口端的周长的2倍。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薄膜有足够的长度使至少一部分薄膜在内部流经液体后可以贴合,出口端的口径宽度不影响抗返流效果。

更具体地,所述闭合点为3个;所述液体通路为4条。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男性外导尿器还包括可收集从导尿套的出口端流出的尿液的集尿袋。

具体地,所述集尿袋顶部设置有可与所述导尿套的出口端连接的尿液入口;所述集尿袋底部设有可释放集尿袋内部液体的开关。开关的设置便于护理人员控制集尿袋内部尿液的排出,或者方便医护人员获取尿液样品。

更具体地,所述集尿袋为柔性的透明或半透明袋,其外壁设置有刻度。设置成透明或半透明方便使用者或护理人员观察集尿袋内的集尿情况,刻度方便估算袋内尿液的多少。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尿套的套体和套体固定装置均由柔性弹力材料制成;所述套体设置在所述套体固定装置的中间位置;所述套体固定装置选自可固定于男性大腿根部或腰部的固定带;或可直接穿戴在男性下体上的内裤。导尿套做成柔性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增加舒适度;固定带或内裤形式的套体固定装置均能使套体稳定地固定在男性尿道上,不易滑脱。

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带末端设置有尼龙搭扣、暗扣等固定件,或直接采用捆绑方式实现固定于男性大腿根部或腰部;或者所述套体设置在所述内裤的裆部,与内裤内部相通。

优选地,所述导尿套的套体上靠近套接端的位置,套体壁上开设有可透气的通孔。这种设置可增加导尿套的透气性,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男性外导尿器,首先可以使导尿套十分稳定、不易滑脱地固定在使用者身体上,又能保证使用者的舒适体验;其次,集尿袋内部设置的特有的抗返流结构,通过在集尿袋内部形成1条或若干条液体通路,使进入尿液入口的尿液流经所述液体通路并进入集尿袋内部,从而使得在整个排尿过程中集尿袋内持续产生轻微的负压,有效防止尿液逆向流动,杜绝尿液返流现象产生。同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男性外导尿器还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方便、成本低廉、便于推广等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1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男性外导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1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男性外导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1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男性外导尿器的集尿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1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外导尿器的集尿袋内部抗返流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1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外导尿器的集尿袋内部抗返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列示如下:1-导尿套、11-套体、111-套接端、112-出口端、12-套体固定装置;13-通孔;14-抗返流结构、141-薄膜引流片、142-闭合点、143-液体通路;144-筒状薄膜;1441- 固定端、1442-自由端;2-集尿袋、21-尿液入口、22-开关、23-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需要声明的是,下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而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任何限制。下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操作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法,所使用的耗材与部件均可商购获得。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返流的男性外导尿器。在本实用新型所有的实施例中,所述男性外导尿器都具备如下共同特征: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男性外导尿器包括导尿套1;所述导尿套1包括套体11和套体固定装置12;所述套体11为两端开口的套筒结构,其大小、形状与男性尿道相适配;套体11开口较大的一端为可套接在男性尿道上的套接端111,另一端为出口端112;所述套体固定装置12可将所述套体11固定于男性身体上;所述出口端112 的内部和/或外部设置有薄膜状的抗返流结构14。包含这种结构抗返流结构的导尿套,由于导尿套出口端因薄膜形式的抗返流结构的存在,当液体流经该薄膜状的抗返流结构时,如图5 所示,由于液体流经的湿润薄膜之间相互贴合,形成了顺着液体流动方向的只出不进的液体通路,从而阻止已流出导尿套出口端并流出抗返流结构的尿液不能再逆向流回,进而有效避免了尿液返流现象产生。同时相比现有的导尿器,仅仅依靠导尿套的套体套接在男性尿道上,本实用新型的套体固定装置可将整个导尿套固定于男性身体之上,有效防止套体从男性尿道上滑脱。

在一些具体的方案中,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抗返流结构14为两头开放的筒状薄膜 144,所述筒状薄膜144的一端为连接于所述导尿套的出口端的外壁的固定端1441,另一端为可供尿液流出的自由端1442。如图5所示,由于液体流经的湿润薄膜之间相互贴合,筒状薄膜144的自由端1442被液体流经之后呈闭合之态,而其固定端1441由于与套体11的出口端112连接一直处于完全开放的状态,如果液体逆向流动从筒状薄膜144的自由端处1442是进不去的,因此形成了顺着液体流动方向的只出不进的液体通路,从而阻止已流出导尿套出口端并流出抗返流结构的尿液不能再逆向流回,进而有效避免了尿液返流现象产生。

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所述筒状薄膜144的固定端1441与所述导尿套1的套体11的出口端112密闭连接,且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选自熔接、粘接、压接等;所述可拆卸连接方式选自:卡接、套接、螺纹连接等。因此筒状薄膜144的固定端1441可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材质、硬度的固定端的具体形式。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筒状薄膜144的长度至少为所述导尿套1的套体11的出口端 112的周长的2倍。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薄膜有足够的长度使至少一部分薄膜在内部流经液体后可以贴合,出口端的口径宽度不影响抗返流效果。

在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薄膜厚度为0.2mm-1.2mm。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抗返流结构14为设置在所述导尿套 1的套体11的出口端112底部的2片薄膜引流片141;所述2片薄膜引流片141之间双侧闭合,顶部与底部均开放且可透过液体;所述薄膜引流片141的顶部与所述导尿套1的套体11 的出口端112底部密闭连接,且所述导尿套1的出口端112与所述薄膜引流片141顶部相通。同样地,这种形式的抗返流结构,两片双侧边闭合而顶部与底部均开放的薄膜引流片形成的 1个两头开放双侧闭合的液体流通道路,尿液从导尿套的出口端进入薄膜引流片之间的液体通路,并流经液体通路,这一过程可使两片薄膜引流片靠近底部的部分被液体流经浸湿之后相互之间贴合,从而有效避免返流。

薄膜引流片的大小、形状、数量不限,可以是图1、图2、图4所示的方形,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异形等;数量可以是2片、3片、4片或者更多片,只要各片薄膜引流片之间的双侧边缘闭合,使薄膜引流片两两之间形成液体通路即可。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2片薄膜引流片141通过双侧边缘闭合连接形成顶部和底部均开放的引流袋结构;所述引流袋结构上设置有至少2个闭合点142;所述闭合点142 区域内的2片薄膜引流片141紧密闭合,闭合点142以外的区域仍开放可透过液体,闭合点 142两两之间以及闭合点142与单侧边缘之间形成液体通路143。通过闭合点的设置将2片薄膜引流片之间形成的较大空间的液体通路划分成较小的多条液体通路,这样使流经薄膜引流片之间的液体分散更均匀,贴合更紧密,抗返流效果更稳定。(图3和图4中闭合点142之间的虚线之间的区域即液体通路143,同时,闭合点142与薄膜引流片141单侧边缘之间的虚线与边缘之间的空间也构成液体通路143)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液体在所述筒状薄膜和/或薄膜引流片的薄膜上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附着,才能使薄膜或薄膜引流片之间呈湿润状态产生湿润张力从而出现闭合状态,因此,所述筒状薄膜和/或薄膜引流片的薄膜的制作材料优选对液体有一定附着能力的材料,具体选自: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

所述闭合点可以是如图3、图4所示的圆形点状,也可以使其它形状,本实用新型中用作抗返流结构闭合薄膜引流片的闭合点的形状、大小不限,只要能使薄膜引流片部分区域闭合,形成液体通路即可。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薄膜引流片的长度至少为所述导尿套的出口端的周长的2倍。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薄膜有足够的长度使至少一部分薄膜在内部流经液体后可以贴合,出口端的口径宽度不影响抗返流效果。

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闭合点为3个;所述液体通路为4条。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男性外导尿器还包括可收集从导尿套的出口端流出的尿液的集尿袋。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集尿袋顶部设置有可与所述导尿套的出口端连接的尿液入口;所述集尿袋底部设有可释放集尿袋内部液体的开关。开关的设置便于护理人员控制集尿袋内部尿液的排出,或者方便医护人员获取尿液样品。

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集尿袋为柔性的透明或半透明袋,其外壁设置有刻度。设置成透明或半透明方便使用者或护理人员观察集尿袋内的集尿情况,刻度方便估算袋内尿液的多少。

在其它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尿套和集尿袋之间还可以通过导尿管连接(图中未示出);更具体地,所述导尿管为透明或半透明软管。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尿套的套体和套体固定装置均由柔性弹力材料制成;所述套体设置在所述套体固定装置的中间位置;所述套体固定装置选自可固定于男性大腿根部或腰部的固定带;或可直接穿戴在男性下体上的内裤。例如,其中1个实施例如图1 所示,套体固定装置12为固定带;另一个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套体固定装置12为内裤。

制成所述集尿袋、导尿套、导尿管的材料可以选自:硅胶、塑料、橡胶等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或其它本领域常见的柔性材料/弹性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产品的实际需求,例如舒适度、柔软度、产品成本、产品档次等因素,再结合考虑生产工艺的难易程度,对上述材质进行合理选择和常规调整。

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带末端设置有尼龙搭扣、暗扣等固定件,或直接采用捆绑方式实现固定于男性大腿根部或腰部;或者所述套体设置在所述内裤的裆部,与内裤内部相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文记载的上述两种套体固定装置,出于固定套体的目的,设置其他形式的套体固定装置,只要能实现将套体固定于人体上的所有固定装置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尿套1的套体11上靠近套接端的位置,套体壁上开设有可透气的通孔13。

应当指出,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例如外导尿器各组成部件:导尿套、导尿管和集尿袋的尺寸、大小形状、材质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操作需要和生产实践中的要求进行常规调整的,这些内容也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