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路操作中用于静脉插管术的穿刺辅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3867发布日期:2018-11-09 20:4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静脉插管领域,涉及血管通路操作中用于静脉插管术的穿刺辅助器。



背景技术:

静脉插管术适用于中心静脉压测定、血流动力学监测、临时及永久起搏、静脉高营养、电生理检查等。静脉插管术的方式和类型具有多种,根据不同的插管部位需要采取不同的插管角度和方式,但总体来说以下机构步骤是共同的,首先患者取平卧头后仰位,以伸展颈部,减少空气栓塞。肥胖、肌肉发达或颈部较短的患者,可在其肩下放置一小枕头以伸展颈部。患者头转向穿刺静脉对侧,其次为确定穿刺部位做好标记以及进行消毒麻醉,接着就是选择穿刺路径,在穿刺路径中均是按顺序通过定位,穿刺,引入导丝、引入鞘管和拔出导丝这几个步骤,在定位后进行穿刺时,在穿刺和引入导丝这两个步骤中,目前的方式和器具存在一定问题,在穿刺后引入导丝时,需要穿刺针与注射器分离,分离后将导丝从穿刺针的针座处穿入,由于医护人员的一只手需要同时扶持定位注射器和穿刺注射器,在穿刺针和注射器的分离过程中需要进行旋转操作,时常因为操作不当发生穿刺注射器整体转动,导致穿刺部位组织受到损伤,因此设计一种穿刺针和注射器无需进行分离便可实现导丝引入的注射器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血管通路操作中用于静脉插管术的穿刺辅助器,该血管通路操作中用于静脉插管术的穿刺辅助器有利于减少操作失误而引发穿刺部位组织受伤,无需进行穿刺针分离即可实现导丝引入,解决了目前穿刺后需进行注射器与穿刺针分离才可进行导丝引入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血管通路操作中用于静脉插管术的穿刺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辅助器包括:

注射筒,所述注射筒呈圆筒形且上端为开口,所述注射筒下端连通有凸出的呈圆筒形的连接部;

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块、活塞杆和活塞套,所述活塞块呈圆块形,所述活塞杆呈圆柱形,所述活塞套套设在所述活塞块的底面和外壁上,所述活塞杆的下端与所述活塞块的上端面为一体,所述活塞套的外壁贴合于所述注射筒的内壁上,所述活塞杆上开设有引入口,所述引入口沿所述活塞杆轴向开设,所述引入口的上端贯穿所述活塞杆的上端端部,所述引入口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活塞块和活塞套上且贯穿所述活塞套;

穿刺针组件,所述穿刺针组件包括针体和呈圆盖形的针座,所述针座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针体的一端固连在所述针座上。

上述的血管通路操作中用于静脉插管术的穿刺辅助器中,所述引入口呈圆形且与所述活塞杆同轴设置。

上述的血管通路操作中用于静脉插管术的穿刺辅助器中,所述连接部、引入口、活塞杆和活塞块均同轴设置。

上述的血管通路操作中用于静脉插管术的穿刺辅助器中,所述活塞块的底面上一体成型有呈筒形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上端与所述活塞块为一体,当所述活塞套的底面贴合在所述注射筒内底壁上时,所述导向部的下端面贴合在所述针座内底壁上。

上述的血管通路操作中用于静脉插管术的穿刺辅助器中,所述导向部从上至下呈缩口形,且缩口端内径与所述针体内径相同,所述导向部与针体同轴设置。

上述的血管通路操作中用于静脉插管术的穿刺辅助器中,所述连接部的外壁具有外螺纹,所述针座的内壁具有内螺纹。

上述的血管通路操作中用于静脉插管术的穿刺辅助器中,所述活塞杆的上端端部一体成型有呈圆块形的持拉块,所述引入口的上端贯穿所述持拉块。

上述的血管通路操作中用于静脉插管术的穿刺辅助器中,所述持拉块的上端面贴有一层尼龙薄膜。

上述的血管通路操作中用于静脉插管术的穿刺辅助器中,所述活塞套为硅胶套。

上述的血管通路操作中用于静脉插管术的穿刺辅助器中,所述注射筒的长度不大于5cm。

现有技术相比,本血管通路操作中用于静脉插管术的穿刺辅助器具有以下优点:

1、本血管通路操作中用于静脉插管术的穿刺辅助器有利于减少操作失误而引发穿刺部位组织受伤,无需进行穿刺针分离即可实现导丝引入。

2、本血管通路操作中用于静脉插管术的穿刺辅助器结构设计巧妙,通过注射器自身即可实现导丝引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血管通路操作中用于静脉插管术的穿刺辅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B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注射筒;1a、连接部;2、活塞块;2a、导向部;3、活塞杆;3a、引入口;3b、持拉块;4、活塞套;5、针体;6、针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血管通路操作中用于静脉插管术的穿刺辅助器包括注射筒1,注射筒1呈圆筒形且上端为开口,注射筒1下端连通有凸出的呈圆筒形的连接部1a;活塞组件,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块2、活塞杆3和活塞套4,活塞块2呈圆块形,活塞杆3呈圆柱形,活塞套4套设在活塞块2的底面和外壁上,活塞杆3的下端与活塞块2的上端面为一体,活塞套4的外壁贴合于注射筒1的内壁上,活塞杆3上开设有引入口3a,引入口3a沿活塞杆3轴向开设,引入口3a的上端贯穿活塞杆3的上端端部,引入口3a的下端延伸至活塞块2和活塞套4上且贯穿活塞套4;穿刺针组件,穿刺针组件包括针体5和呈圆盖形的针座6,针座6可拆卸连接在连接部1a上,针体5的一端固连在针座6上。本辅助器具体如下:定位成功后,将针体5沿定位方向在持续负压吸引下进针(即持续拉动活塞杆3),直至抽吸到通畅的静脉回血,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持续拉动活塞杆3时,需要将引入口3a的上端通过手指盖住(一般是通过大拇指),防止此处进气,否则无法实现回血,具体操作是在针体5穿刺过程中,单手扶持定位用的注射器和本辅助器的注射筒1,然后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盖住引入口3a的上端,再持续缓慢的将活塞杆3外拉即可。回血后,迅速将选定形状的导丝的一端通过引入口3a上端插入,导丝通过引入口3a进入针体5内最后从针体5穿出,继续穿入直至相关部位,导丝穿入至指定部位后,用手指按压皮肤穿口部位的导丝,将本辅助器一同拉出,即可 进行后续安装鞘管的操作。本辅助器结构设计巧妙,无需实现注射筒1和针体5的分离即可实现导丝的引入操作,操作方便,容错率高。

引入口3a呈圆形且与活塞杆3同轴设置。连接部1a、引入口3a、活塞杆3和活塞块2均同轴设置。多种同轴设置便于导丝的顺利引入。活塞块2的底面上一体成型有呈筒形的导向部2a,导向部2a的上端与活塞块2为一体,当活塞套4的底面贴合在注射筒1内底壁上时,导向部2a的下端面贴合在针座6内底壁上。导向部2a是为了防止导丝发生弯曲,使导丝能够顺利进入针体5内。导向部2a从上至下呈缩口形,且缩口端内径与针体5内径相同,导向部2a与针体5同轴设置。针体5的内径略大于导丝外径,多0.5mm-1mm。导向部2a的缩口结构进一步为导丝起到导向作用。连接部1a的外壁具有外螺纹,针座6的内壁具有内螺纹。活塞杆3的上端端部一体成型有呈圆块形的持拉块3b,引入口3a的上端贯穿持拉块3b。通过操作持拉块3b实现对活塞杆3的拉出。持拉块3b的上端面贴有一层尼龙薄膜。每个辅助器在未使用前均具有该尼龙薄膜,在回血形成负压过程中可暂时不撕掉尼龙薄膜,在穿入导丝时再将尼龙薄膜撕下。活塞套4为硅胶套。注射筒1的长度不大于5cm。现有的注射器体形大,除了穿刺针和内部活塞结构对插管术起到作用,且回血的活塞筒长度只需几厘米就够了,因此过长的长度为操作带来负担,本注射筒1长度短,操作方便,减少手部拿持负担。

本申请文件中未提及的细节结构,具体部件尺寸以及原理均为现有公知的常识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简单选择能够得出的,不做赘述。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