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调角的新型医用捶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7281发布日期:2019-01-25 17:11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调角的新型医用捶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调角的新型医用捶背机。



背景技术:

医院内部的病患由于久坐不运动会导致腰背酸痛,对病情的恢复由很大的影响,捶背是一种比较适合中老年人的养身保健方法,可以刺激背部组织与穴位,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传导,促进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病患的病情有很大的作用。

现有的捶背装置大多需要套在背部进行,在捶背时以振动的方式进行捶背,这种方式不适合久病卧床的病患,同时无法根据病患的姿势进行调节,捶背效率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自调角的新型医用捶背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的实现控制方便,可适应病患的姿势进行捶背,效率高,舒适安全的自调角的新型医用捶背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调角的新型医用捶背机,包括:底座;垂直转动机构,所述垂直转动机构设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气动滑轨,所述气动滑轨固定于所述垂直转动机构的底部;气动滑块,所述气动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气动滑轨;水平转动机构,所述水平转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气动滑块的底部;万向球头,所述万向球头固定于所述水平转动机构的底部;背板,所述背板转动连接于所述万向球头的底部;捶背机构,所述捶背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捶头、滑槽、限位杆、防护箱、第一转轴和摇杆,所述防护箱固定于所述背板的底部,且所述防护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摇杆,且所述摇杆的表面开设所述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且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摇杆的一端固定所述捶头;手持开关,所述手持开关电性连接所述垂直转动机构、气动滑块、所述水平转动机构及所述第一电机。

优选的,所述垂直转动机构包括支撑柱、集装盒、第一电动推杆和横杆,所述支撑柱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顶部,且所述支撑柱的侧部固定所述集装盒;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横杆,且所述横杆与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所述第一电动推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横杆之间的转动角度为0°-180°,且所述横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

优选的,所述集装盒的内部放置所述手持开关,且所述集装盒焊接于所述支撑柱的侧部。

优选的,所述水平转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连接块、第三电动推杆和第二转轴,所述连接块固定于所述气动滑块的底部,且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贯穿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所述连接块的侧部固定所述第三电动推杆。

优选的,所述第三电动推杆与所述连接块之间的夹角为60°,且所述第三电动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背板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处安装移动轮,且所述底座的顶表面中心处焊接所述支撑柱。

优选的,所述背板的底部设有按压机构,且所述按压机构包括第二电动推杆、压板和转轮,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固定于所述背板的底部,且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底部固定所述压板;所述压板的底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转轮。

优选的,所述捶背机构设有对称的两个,且所述捶背机构之间设有所述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手持开关。

优选的,所述捶头采用分段式的圆柱形结构,且所述捶头的内部通过弹簧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调角的新型医用捶背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调角的新型医用捶背机,自调角的新型医用捶背机利用所述垂直转动机构可随时改变所述捶背机构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启动所述水平转动机构可使所述捶背机构倾斜并可使所述捶背机构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对不同姿势的病患进行捶背,所述手持开关的控制方便安全,同时利用所述捶头模仿人手的捶背方式,舒适方便,提高捶背效率,有效缓解病患的背部酸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调角的新型医用捶背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捶背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按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集装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移动轮,2、底座,3、垂直转动机构,31、支撑柱,32、集装盒,33、第一电动推杆,34、横杆,4、背板,5、按压机构,51、第二电动推杆,52、压板,53、转轮,6、万向球头,7、捶背机构,71、第一电机,72、捶头,721、弹簧,73、滑槽,74、限位杆,75、防护箱,76、第一转轴,77、摇杆,8、水平转动机构,81、第二电机,82、连接块,83、第三电动推杆,84、第二转轴,9、气动滑块,9a、气动滑轨,9b、手持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及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调角的新型医用捶背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捶背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按压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集装盒内部结构示意图。自调角的新型医用捶背机包括:底座2;垂直转动机构3,所述垂直转动机构3设于所述底座2的顶部;气动滑轨9a,所述气动滑轨9a固定于所述垂直转动机构3的底部;气动滑块9,所述气动滑块9滑动连接所述气动滑轨91;水平转动机构8,所述水平转动机构8连接于所述气动滑块9的底部;万向球头6,所述万向球头6固定于所述水平转动机构8的底部;背板4,所述背板4转动连接于所述万向球头6的底部;捶背机构7,所述捶背机构7包括第一电机71、捶头72、滑槽73、限位杆74、防护箱75、第一转轴76和摇杆77,所述防护箱75固定于所述背板4的底部,且所述防护箱75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76;所述第一转轴76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摇杆77,且所述摇杆77的表面开设所述滑槽73;所述滑槽73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74,且所述限位杆74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71;所述摇杆77的一端固定所述捶头72;手持开关9b,所述手持开关9b电性连接所述垂直转动机构3、气动滑块9、所述水平转动机构8及所述第一电机7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实现捶背装置的水平角度的改变,所述垂直转动机构3包括支撑柱31、集装盒32、第一电动推杆33和横杆34,所述支撑柱31固定于所述底座2的顶部,且所述支撑柱31的侧部固定所述集装盒32;所述支撑柱31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横杆34,且所述横杆34与所述支撑柱31之间设有所述第一电动推杆3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实现高度的调节,所述支撑柱31与所述横杆34之间的转动角度为0°-180°,且所述横杆34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3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实现手动控制,所述集装盒32的内部放置所述手持开关9b,且所述集装盒32焊接于所述支撑柱31的侧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实现捶背装置水平角度的改变,所述水平转动机构8包括第二电机81、连接块82、第三电动推杆83和第二转轴84,所述连接块82固定于所述气动滑块9的底部,且所述连接块82的内部贯穿所述第二转轴84;所述第二转轴8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81,所述连接块82的侧部固定所述第三电动推杆8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改变所述背板4的倾斜角度,所述第三电动推杆83与所述连接块82之间的夹角为60°,且所述第三电动推杆83转动连接于所述背板4的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实现整体的移动,所述底座2的底部四角处安装移动轮1,且所述底座2的顶表面中心处焊接所述支撑柱3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实现对病患进行滚动按压,所述背板4的底部设有按压机构5,且所述按压机构5包括第二电动推杆51、压板52和转轮53,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1固定于所述背板4的底部,且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1的底部固定所述压板52;所述压板52的底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转轮5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抬高捶背效率,所述捶背机构7设有对称的两个,且所述捶背机构7之间设有所述按压机构5;所述按压机构7电性连接所述手持开关9b。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减少撞击,实现缓冲,所述捶头72采用分段式的圆柱形结构,且所述捶头72的内部通过弹簧721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调角的新型医用捶背机的使用原理为:首先将整体移动到需要使用的病患旁边,根据病患平躺的高度,利用所述手持开关9b操作所述第一电动推杆33改变所述横杆34与所述支撑柱31之间的角度,实现调整所述捶背机构7的高度,根据病患躺着的姿势调整所述水平转动机构8,若病患为侧睡则可驱动所述第三电动推杆83使所述背板4倾斜与病患的背部平行,而后启动所述第二电机81使所述捶背机构7转动到合适的位置,打开所述第一电机71即可使所述限位杆74旋转,而所述限位杆74的另一端在所述滑槽73内部移动,同时带动所述摇杆77转动利用所述捶头72对病患进行捶背,同时可驱动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1使所述压板52向前伸,利用所述滚轮53对病患进行按压捶背,必要时可启动所述气动滑块9实现移动式的按压。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调角的新型医用捶背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调角的新型医用捶背机,自调角的新型医用捶背机利用所述垂直转动机构3可随时改变所述捶背机构7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启动所述水平转动机构8可使所述捶背机构7倾斜并可使所述捶背机构7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对不同姿势的病患进行捶背,所述手持开关9b的控制方便安全,同时利用所述捶头72模仿人手的捶背方式,舒适方便,提高捶背效率,有效缓解病患的背部酸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