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镜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1008发布日期:2019-06-05 23:03阅读:9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镜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神经内镜鞘。



背景技术:

穿刺抽吸引流术因其创伤性小、操作简单、安全便捷、患者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而为医科专家所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颅腔内血肿清除手术中。手术前,通过CT机对患者头部进行扫描,以确定血肿具体位置及穿刺靶点于颅腔内三维空间的最佳位置;消毒、局麻后,借助颅钻钻透颅骨,刺破硬脑膜,拔出颅钻并将穿刺针缓慢地插入血肿中心,再退出针芯,外接注射器或血肿碎吸器并以负压抽吸。在穿刺针刺入血肿部位过程中,手术操作人员需要实时观看诸如CT等可视化辅助设备以把握穿刺针的刺入深度,而仅凭操作人员目视进行脑室穿刺时很难做到的。

目前颅内血肿穿刺吸引手术,用不同的内镜手术时,要根据内镜工作长度和宽度来调节导鞘长度和宽度,而且在手术时要多次调节,这给手术医生带来很多不便并增加了手术时间;此外,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可视内镜导鞘装置因其制造工艺复杂,价格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镜鞘,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要不能根据内镜工作长度和宽度来调节导鞘长度和宽度,而且在手术时要多次调节,这给手术医生带来很多不便并增加了手术时间;此外,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可视内镜导鞘装置因其制造工艺复杂,价格昂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神经内镜鞘,包括外鞘、内鞘、鞘芯体和固定装置;所述内鞘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外鞘;所述鞘芯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内鞘中,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鞘芯体的另一端;所述外鞘包括两个外壳和撑开器,两个所述外壳相互闭合并可在所述撑开器的作用下打开;所述内鞘包括导鞘管和导鞘头,所述导鞘头安装在所述导鞘管的一端,所述鞘芯体的一端和所述导鞘头的内壁相抵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鞘包括多个限位部,多个所述限位部均匀分布在所述外鞘的内壁上;所述内鞘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卡合件,所述卡合件和所述限位部一一对应,所述卡合件圆周向的宽度小于所述限位部之间间隔圆周向的宽度;所述卡合件旋转后进入所述限位部之间将所述内鞘限位在所述外鞘中。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撑开器包括两个调节臂和多个撑开器脚,多个所述撑开器脚分别对称固定在两个所述调节臂的一端,所述撑开器脚分别设置在所述限位部之间。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臂之间通过铰链连接,两个所述调节臂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固定在一个所述调节臂上,另一端穿过另一个所述调节臂,并通过调节钮调节两个所述调节臂的相对距离。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外壳的横截面为半径大小一样的半圆;两个所述外壳结合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凹槽,另一侧开设有定位凸起。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定位凹槽间隙配合,且所述定位凹槽的深度或所述定位凸起的高度大于两个所述调节臂的张开距离。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神经内镜鞘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固定架和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上设有中空的内螺纹孔;所述外鞘的外周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孔适配的外螺纹。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鞘管和所述导鞘头均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所述导鞘头为流线型椭圆球面。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神经内镜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能根据内镜工作长度和宽度来调节导鞘长度和宽度,而且能够快速调节,节省手术时间,而且结构简单,工艺简单,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神经内镜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的俯视图。

图3显示为图1中外壳的俯视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撑开器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外鞘

2 内鞘

3 鞘芯体

4 固定装置

11 外壳

12 撑开器

13 限位部

21 导鞘管

22 导鞘头

23 卡合件

111 定位凹槽

112 定位凸起

121 调节臂

122 撑开器脚

123 调节螺栓

124 调节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参见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4所示,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神经内镜鞘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图1的俯视图。图3显示为图1中外壳的俯视图。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撑开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内镜鞘,包括外鞘1、内鞘2、鞘芯体3和固定装置4;内鞘2可拆卸连接于外鞘1;鞘芯体3的一端设置在内鞘2中,固定装置4固定在鞘芯体3的另一端;外鞘1包括两个外壳11和撑开器12,两个外壳11相互闭合并可在撑开器12的作用下打开;内鞘2包括导鞘管21和导鞘头22,导鞘头22安装在导鞘管21的一端,鞘芯体3的一端和导鞘头22的内壁相抵接。使用时,先将鞘芯体3通过固定装置4固定在内鞘2中,鞘芯体3穿过导鞘管21,一端地接在导鞘头22的内壁上。然后再将内鞘2固定在外鞘1中,然后将内鞘2和外鞘1同步想病灶处延伸,通过内鞘2中的鞘芯体3确定病灶位置,并将外鞘1固定后,在将内鞘2抽出后进行手术、吸液等下一步操作。同时,如果操作空间足够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撑开器12将外鞘1的外壳11做一定程度的撑开,保证有足够的空间进行下一步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外鞘1包括多个限位部13,多个限位部13均匀分布在外鞘1的内壁上;内鞘2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卡合件23,卡合件23和限位部13一一对应,卡合件23圆周向的宽度小于限位部13之间间隔圆周向的宽度;卡合件23旋转后进入限位部13之间将内鞘2限位在外鞘1中。通常,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外鞘1内设置卡合件23,内鞘2外侧设置限位部13。将内鞘2锁进外鞘1时,先将卡合件23放入限位部13之间的间隙中,然后旋转内鞘2或者外鞘1,将卡合件23卡合进限位部13中,即可将内鞘2和外鞘1的相对位置固定。将内鞘2从外鞘1中取出时,反向操作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撑开器12包括两个调节臂121和多个撑开器脚122,多个撑开器脚122分别对称固定在两个调节臂121的一端,撑开器脚122分别设置在限位部13之间。多个撑开脚的设置,可以保证撑开效果,并且不占用外鞘1内的操作空间。通常一个外壳11上设有两个限位部13,二一个调节臂121上设有三个撑开器脚122,在将两个外壳11撑开时,每个外壳11内撑开器脚122和限位部13间隔设置。

通常,调节臂121之间通过铰链连接,两个调节臂121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栓123,调节螺栓123的一端固定在一个调节臂121上,另一端穿过另一个调节臂121,并通过调节钮124调节两个调节臂121的相对距离。通过旋转调节旋钮在调节螺栓123上的位置控制两个调节臂121打开或者闭合的程度,简单方便,且程度可控,不会出现过大的扩张损伤病人身体。

进一步地,两个外壳11的横截面为半径大小一样的半圆;两个外壳11结合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凹槽111,另一侧开设有定位凸起112。定位凹槽111和定位凸起112能够保证外壳11张开和闭合的效果,不会产生偏差。优选地,定位凸起112和定位凹槽111间隙配合,且定位凹槽111的深度或定位凸起112的高度大于两个调节臂121的张开距离。这种情况下,两个外壳11打开时,任然保证外鞘1圆周的完整性,不会使得人体结构进入外鞘1,避免造成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神经内镜鞘还包括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固定架和螺纹套筒,螺纹套筒上设有中空的内螺纹孔;外鞘1的外周设有与内螺纹孔适配的外螺纹。方便拆卸,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导鞘管21和导鞘头22均采用透明材料制作,导鞘头22为流线型椭圆球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神经内镜鞘,能根据内镜工作长度和宽度来调节导鞘长度和宽度,而且能够快速调节,节省手术时间,而且结构简单,工艺简单,价格低廉。

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