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部位加压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5491发布日期:2019-04-13 00:47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乳腺癌术后部位加压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护理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乳腺癌术后部位加压衣。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后,一般采用传统的腹带加压包扎方式来对患者乳房切除部位进行包扎,此种包扎方式虽然使用广泛,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具体来说,一方面,采用腹带进行包扎,操作过程繁琐,且使得费时费力,另一方面,大多数乳腺癌患者,一般均是单侧乳房患癌,而对于单侧乳房切除病患,在使用腹带围绕其胸部多圈进行包扎时,不论其未做切除手术的乳房的罩杯大小,其多多少少均会向外突出,如此一来,如若相应腹带包扎太紧,则会使得其未做切除手术的乳房被压迫过紧,使得患者相应未做切除手术的乳房会引发血液循环障碍而使患者产生胀痛感等不适,并且,对于乳房较大患者,因其未做切除手术的乳房过大,致使相应腹带在缠绕过程中,其内面与单侧乳房切除部位相抵时,达不到应有的包扎压力,从而,会致使包扎不紧,使得相应腹带显得不适用,为此,现有技术中则采用一垫块垫置于患者单侧乳房切除部位与相应腹带内面之间来提高加压效果,但是,此种做法也存在一定缺陷,患者身体在运动过程中,相应垫块则较容易移位或掉落,如此,则也起不到很好的加压包扎效果。

藉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乳腺癌术后部位加压衣。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乳腺癌术后部位加压衣,其特征在于:包括紧身背心及用以对乳腺癌术后部位进行加压的加压件;

其中,所述紧身背心的前端面左中部或右中部向外突出设有以使容置乳房的突出腔;所述加压件包括连接带、加压包、紧固件及连接件;所述连接带的连接端与所述紧身背心的背离所述突出腔一侧的侧边沿固定连接;所述加压包可拆卸的固设于所述连接带的内端面;所述紧固件固设于所述紧身背心前端面,与所述突出腔相齐平,且位于所述突出腔与所述连接带之间而与所述突出腔相邻近;所述连接件固设于所述连接带的内端面末端;

当将所述连接件连接至所述紧固件时,所述加压包与病人乳腺癌术后部位相抵压。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至少设有两组,所述至少两组连接件沿所述连接带的内端面末端从左至右间隔布设;

当任意一组所述连接件连接至所述紧固件时,所述加压包对乳腺癌术后部位加压力度可调。

优选地,每组所述连接件至少设有两个,所述至少两个连接件从上至下间隔布设;相对应的,所述紧固件也至少设有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紧固件从上至下间隔布设于所述紧身背心前端面,并与所述每组的至少两个连接件位置一一相对。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扣环、公按扣或扣子;相对应的,所述紧固件为扣勾、母按扣或扣眼。

优选地,所述连接带为棉布材质,且所述连接带的内端面设有一层公魔术贴;所述加压包的背面设有与所述公魔术贴相粘设的母魔术贴。

优选地,所述加压包内嵌入有锗石颗粒。

优选地,所述紧身背心包括后衣片及前衣片;所述前衣片包括与所述后衣片左侧相连接形成一体的左前衣片及与所述后衣片右侧相连接形成一体的右前衣片;

其中,所述左前衣片的右边沿竖向设有子拉链,所述右前衣片的左边沿竖向设有与所述子拉链相啮合的母拉链。

优选地,所述子拉链至少设有两根,所述至少两根子拉链从左至右间隔布设;

当任意一所述子拉链与所述母拉链相啮合时,所述紧身背心大小可调,所述突出腔左右位置可调。

优选地,所述后衣片的左上部具有一左后肩带,右上部具有一右后肩带;所述左前衣片的左上部具有一左前肩带;所述右前衣片的右上部具有一右前肩带;所述左后肩带与所述左前肩带相连接形成一体,所述右后肩带与所述右前肩带相连接形成一体;所述左前肩带外及所述右前肩带外均套固有一用以调节其长短的“目字型”调节件;

当通过两所述“目字型”调节件对应收卷所述左前肩带及所述右前肩带时,所述左前肩带及所述右前肩带长度可调,以使所述突出腔上下位置可调。

优选地,所述“目字型”调节件包括两竖连接杆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横连接杆、第二横连接杆、第三横连接杆、第四横连接杆;

其中,所述第一横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横连接杆之间形成第一过带槽;所述第二横连接杆与所述第三横连接杆之间形成第二过带槽;所述第三横连接杆与所述第四横连接杆之间形成第三过带槽;

所述左前肩带及所述右前肩带均由内而外穿过相应“目字型”调节件的所述第一过带槽并由外而内穿过相应“目字型”调节件的所述第二过带槽;

当自相应“目字型”调节件的所述第一过带槽抽出一定长度的所述左前肩带及抽出一定长度的所述右前肩带,并将所述左前肩带的抽出一定长度的部分及所述右前肩带的抽出的一定长度的部分卡置相应“目字型”调节件的所述第三过带槽时,所述左前肩带及所述右前肩带长度可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乳腺癌术后部位加压衣,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包括所述紧身背心及用以对乳腺癌术后部位进行加压的加压件,使用时,将所述紧身背心穿戴于患者身上,再利用所述加压件来对患者乳房切除部位进行加压即可,如此,则使得操作方便及省时省力,另一方面,所述紧身背心的前端面左中部或右中部向外突出设有以使容置乳房的突出腔,使得便于容置及托起病人没有得乳腺癌的乳房,并且,当将所述连接件连接至所述紧固件时,所述加压包与病人乳腺癌术后部位相抵压,即实现对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术后部位加压包扎,使得能有效解决传统腹带所存在的包扎不紧的问题及不能适用单侧乳房切除的病患的问题,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其二、在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所述连接件至少设有两组,所述至少两组连接件沿所述连接带内端面末端从左至右间隔布设,如此,当任意一组所述连接件连接至所述紧固件时,所述加压包对乳腺癌术后部位加压力度可调,使得包扎压紧度可调,使得适于不同患者使用,另一方面,因每组所述连接件至少设有两个,所述至少两个连接件从上至下间隔布设;相应的,所述紧固件也至少设有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紧固件从上至下间隔布设于所述紧身背心前端面,并与所述每组的至少两个连接件位置一一相对,如此,当任意一组的多个所述连接件对应连接至多个所述紧固件时,即使得所述加压件固定性好,使得包扎压紧度好而不易松脱,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其三、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在所述加压件中,因所述连接带内端面设有公魔术贴,所述加压包背面设有与所述公魔术贴相粘设的母魔术贴,如此,即使得所述加压包可拆卸,使得便于定期更换,且使得所述加压包的粘设位置可调,以使适于将其调至合适的位置来压紧患者乳腺癌术后部位,另一方面,因所述加压包内嵌入有锗石颗粒,如此,多颗所述锗石颗粒能释放出大量的远红外线,使得能有效被人体吸收,所释放的远红外线辐射可深深的侵入患者乳腺癌术后部位内,从而吸附患者乳腺癌术后部位内的有毒物质和重金属并将其分解,使得能达到排毒养颜的作用,且使得患者乳腺癌术后部位内微血管能得到扩张,使得促进血液循环及解除疲劳,继而使得能达到对患者乳腺癌术后部位的理疗,从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其四、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在拉合所述子拉链与所述母拉链时,即使得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的套筒式背心,更加便于穿戴,在拉开所述子拉链与所述母拉链时,即使得本实用新型对于传统的套筒式背心,更加便于脱下,使得方便患者穿脱,另一方面,所述子拉链至少设有两根,当任意一所述子拉链与所述母拉链相啮合时,所述紧身背心大小可调,所述突出腔左右位置可调,如此,即使得本实用新型适于体型胖瘦不同的患者穿戴及使得便于所述突出腔调节至正对患者未得乳腺癌的乳房来将其包合,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适应性强,另一方面,当通过两所述“目字型”调节件对应收卷所述左前肩带及所述右前肩带时,所述左前肩带及所述右前肩带长度可调,以使所述突出腔的上下位置可调,使得能更好的将其调节至正对患者未得乳腺癌的乳房来将其包合,进而,本实用新型适应性更强,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乳腺癌术后部位加压衣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另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乳腺癌术后部位加压衣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乳腺癌术后部位加压衣中,所述“目字型”调节件的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紧身背心10;

后衣片101;前衣片102;左前衣片10211;右前衣片10222;子拉链103;母拉链104;左后肩带105;右后肩带106;左前肩带107;右前肩带108;“目字型”调节件109;竖连接杆1091;第一横连接杆1092;第二横连接杆1093;第三横连接杆1094;第四横连接杆1095;

第一过带槽9293;

第二过带槽9394;

第三过带槽9495;

突出腔11;

加压件20;

连接带201;公魔术贴2011;加压包202;紧固件203;连接件20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图1是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乳腺癌术后部位加压衣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另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乳腺癌术后部位加压衣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乳腺癌术后部位加压衣中,所述“目字型”调节件的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图2及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乳腺癌术后部位加压衣,包括紧身背心10及用以对乳腺癌术后部位进行加压的加压件20;

其中,所述紧身背心10的前端面左中部或右中部向外突出设有以使容置乳房的突出腔11;所述加压件20包括连接带201、加压包202、紧固件203及连接件204;所述连接带201的连接端与所述紧身背心10的背离所述突出腔11一侧的侧边沿固定连接;所述加压包202可拆卸的固设于所述连接带201的内端面;所述紧固件203固设于所述紧身背心10前端面,与所述突出腔11相齐平,且位于所述突出腔11与所述连接带201之间而与所述突出腔11相邻近;所述连接件204固设于所述连接带201的内端面末端;

当将所述连接件204连接至所述紧固件203时,所述加压包202与病人乳腺癌术后部位相抵压。

基于上述所述,可以明确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乳腺癌术后部位加压衣,在具体实施时,则用以穿戴于患者身上,以使压固患者乳腺癌术后部位。

一方面,因本实用新型包括所述紧身背心10及用以对乳腺癌术后部位进行加压的加压件20,使用时,将所述紧身背心10穿戴于患者身上,再利用所述加压件20来对患者乳房切除部位进行加压即可,如此,则使得操作方便及操作省时省力。

另一方面,所述紧身背心10的前端面左中部或右中部向外突出设有以使容置乳房的突出腔11,使得便于容置及托起病人没有得乳腺癌的乳房。

并且,当将所述连接件204连接至所述紧固件203时,所述加压包202与病人乳腺癌术后部位相抵压,即实现对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术后部位加压包202扎,使得能有效解决传统腹带所存在的包扎不紧的问题及不能适用单侧乳房切除的病患的问题。

且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适于单侧乳房切除患者使用,患者在穿戴本实用新型后,即所述加压件20在压紧患者乳腺癌术后部位时,其外端面呈突出状态,与患者另一未做切除手术的乳房对称,使得患者在穿戴外衣后,看不出其做过乳房切除手术,其身体前部两侧依然呈现胸部前凸效果,使得不影响其外在美。

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204至少设有两组,所述至少两组连接件204沿所述连接带201的内端面末端从左至右间隔布设;

当任意一组所述连接件204连接至所述紧固件203时,所述加压包202对乳腺癌术后部位加压力度可调。

并且,在本技术方案中,每组所述连接件204至少设有两个,所述至少两个连接件204从上至下间隔布设,相对应的,所述紧固件203也至少设有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紧固件203从上至下间隔布设于所述紧身背心10前端面,并与所述每组的至少两个连接件204位置一一相对。

针对上文所述:

一方面,因所述连接件204至少设有两组,所述至少两组连接件204沿所述连接带201内端面末端从左至右间隔布设,如此,当任意一组所述连接件204连接至所述紧固件203时,所述加压包202对乳腺癌术后部位加压力度可调,使得包扎压紧度可调,使得适于不同患者使用。

另一方面,因每组所述连接件204至少设有两个,所述至少两个连接件204从上至下间隔布设;相应的,所述紧固件203也至少设有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紧固件203从上至下间隔布设于所述紧身背心10前端面,并与所述每组的至少两个连接件204位置一一相对,如此,当任意一组的多个所述连接件204对应连接至多个所述紧固件203时,即使得所述加压件20固定性好,使得包扎压紧度好而不易松脱。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需要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连接件204为扣环、公按扣或扣子;相对应的,所述紧固件203为扣勾、母按扣或扣眼。

优选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204为扣环;相对应的,所述紧固件203则为扣勾。

再者,在具体实施时,所述连接带201为棉布材质,且所述连接带201的内端面设有一层公魔术贴2011;所述加压包202的背面设有与所述公魔术贴2011相粘设的母魔术贴(未图示)。

如此,即使得所述加压包202可拆卸,使得便于定期更换,且使得所述加压包202的粘设位置可调,以使适于将其调至合适的位置来压紧患者乳腺癌术后部位。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压包202可为内置中草药、软体硅胶材质垫块或软体塑胶材质垫块的加压包202,

且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加压包202内嵌入有锗石颗粒。

因所述加压包202内嵌入有锗石颗粒,如此,多颗所述锗石颗粒能释放出大量的远红外线,使得能有效被人体吸收,所释放的远红外线辐射可深深的侵入患者乳腺癌术后部位内,从而吸附患者乳腺癌术后部位内的有毒物质和重金属并将其分解,使得能达到排毒养颜的作用,且使得患者乳腺癌术后部位内微血管能得到扩张,使得促进血液循环及解除疲劳,继而使得能达到对患者乳腺癌术后部位的理疗。

从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需要补充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紧身背心10包括后衣片101及前衣片102;所述前衣片102包括与所述后衣片101左侧相连接形成一体的左前衣片1021及与所述后衣片101右侧相连接形成一体的右前衣片1022;

其中,所述左前衣片1021的右边沿竖向设有子拉链103,所述右前衣片1022的左边沿竖向设有与所述子拉链103相啮合的母拉链104。

如此,在拉合所述子拉链103与所述母拉链104时,即使得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的套筒式背心,更加便于穿戴,在拉开所述子拉链103与所述母拉链104时,即使得本实用新型对于传统的套筒式背心,更加便于脱下,使得方便患者穿脱、

优选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子拉链103至少设有两根,所述至少两根子拉链103从左至右间隔布设;

当任意一所述子拉链103与所述母拉链104相啮合时,所述紧身背心10大小可调,所述突出腔11左右位置可调。

如此,即使得本实用新型适于体型胖瘦不同的患者穿戴及使得便于所述突出腔11调节至正对患者未得乳腺癌的乳房来将其包合,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适应性强。

并且,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后衣片101的左上部具有一左后肩带105,右上部具有一右后肩带106;所述左前衣片1021的左上部具有一左前肩带107;所述右前衣片1022的右上部具有一右前肩带108;所述左后肩带105与所述左前肩带107相连接形成一体,所述右后肩带106与所述右前肩带108相连接形成一体;所述左前肩带107外及所述右前肩带108外均套固有一用以调节其长短的”目字型”调节件109;

当通过两所述”目字型”调节件109对应收卷所述左前肩带107及所述右前肩带108时,所述左前肩带107及所述右前肩带108长度可调,以使所述突出腔11上下位置可调。

如此,因所述突出腔11上下位置可调,即使得能更好的将其调节至正对患者未得乳腺癌的乳房来将其包合。

进而,本实用新型适应性更强,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而在本方案中,所述”目字型”调节件109则包括两竖连接杆1091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横连接杆1092、第二横连接杆1093、第三横连接杆1094、第四横连接杆1095;

显然,其中一所述竖连接杆1091与所述第一横连接杆1092的第一端、第二横连接杆1093的第一端、第三横连接杆1094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四横连接杆1095的第一端相连接形成一体;另一所述竖连接杆1091与所述第一横连接杆1092的第二端、第二横连接杆1093的第二端、第三横连接杆1094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横连接杆1095的第二端相连接形成一体。

其中,所述第一横连接杆1092与所述第二横连接杆1093之间形成第一过带槽9293;所述第二横连接杆1093与所述第三横连接杆1094之间形成第二过带槽9394;所述第三横连接杆1094与所述第四横连接杆1095之间形成第三过带槽9495;

所述左前肩带107及所述右前肩带108均由内而外穿过相应”目字型”调节件109的所述第一过带槽9293并由外而内穿过相应”目字型”调节件109的所述第二过带槽9394;

当自相应”目字型”调节件109的所述第一过带槽9293抽出一定长度的所述左前肩带107及抽出一定长度的所述右前肩带108,并将所述左前肩带107的抽出一定长度的部分及所述右前肩带108的抽出的一定长度的部分卡置相应”目字型”调节件109的所述第三过带槽9495时,所述左前肩带107及所述右前肩带108长度可调。

如此,在所述左前肩带107及所述右前肩带108长度可调时,即实现所述突出腔11上下位置可调。

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紧身背心10为棉质材质,且所述紧身背心10具有一定弹性,所述紧身背心10下的下部内径小于所述紧身背心10上部内径;

并且,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左后肩带105、右后肩带106、左前肩带107及所述右前肩带108的顶部宽度均为D,

其中,所述D=3cm-6cm。优选的,所述D=4.5cm。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不作一一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制造成本低,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