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肾内科人工血管术后术肢吊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1931发布日期:2020-06-26 21:37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肾内科人工血管术后术肢吊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肾内科人工血管术后术肢吊带。



背景技术:

肾内科人工血管术-内瘘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将患者的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做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动-静脉内瘘,系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术后患者需抬高手术肢体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程度,以促进内瘘功能恢复,传统的内瘘手术后用普通绷带将术肢托付抬高,术肢受力面积小,易变性,并且绷带直接接触皮肤,患者感觉酸痛不适,不利于伤口恢复;目前的医疗产品中,还没有专门用于内瘘手术术后术肢的设备;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做出改进,针对进行肾内科人工血管术血液透析患者设计一种术后恢复设备,有效促进伤口恢复,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肾内科人工血管术后术肢吊带,有利于促进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肾内科人工血管手术后的术后伤口恢复,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肾内科人工血管术后术肢吊带,包括挂于脖颈的吊带、支撑托和设于支撑托内表面的软衬垫,所述支撑托包括开口向上的弧形支撑板及包裹所述支撑板的布垫,所述支撑托上方两侧沿纵向平行铰接设置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同一水平面对称设置矩形通孔,所述吊带两端与通孔上端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吊带于接触脖颈位置设置与吊带一体连接的弹性条,所述吊带于靠近通孔上方位置设置长度调节扣,所述软衬垫与术肢的接触面从后向前包括依次连接的弧形面、斜面和平面,所述的弧形面、斜面和平面与支撑托内表面的垂直距离依次递减。

优选的,所述弹性条为波形弹性条。

优选的,所述弹性条与脖颈接触一侧设置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上设置用于按摩的弹性凸起。

优选的,所述支撑托内部于软衬垫上方的两端设置固定带。

优选的,所述软衬垫与术肢的接触面沿纵向间隔设置条形气囊,所述气囊与设于连接板一侧的充气筒连接,气囊上设置出气孔。

优选的,所述支撑托底侧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设置与软衬垫底部连接的弹簧。

和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术肢与支撑托内部的软衬垫接触,增大了受力面积大,不易造成使用过程中支撑托的变形。

吊带两端与通孔上端内壁可拆卸连接,增加吊带相对于支撑托的移动幅度,提高患者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便于吊带与连接板的分离,从而根据需要对变形严重的吊带进行更换,提高术肢吊带的使用寿命。

弹性条防止患者长期佩戴所述吊带在脖颈位置产生勒痕。

长度调节扣便于调节吊带长度。

软衬垫与术肢的接触面根据人体的手臂,手腕和手掌的生理曲线设计从后向前包括依次连接的弧形面、斜面和平面,所述的弧形面、斜面和平面与支撑托上方的垂直距离依次递减,提高用户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肾内科人工血管术后术肢吊带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吊带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软衬垫的示意图;

其中,1-吊带,2-支撑托,3-软衬垫,4-连接板,5-矩形通孔,6-弹性条,7-长度调节扣,8-弧形面,9-斜面,10-平面,11-缓冲垫,12-弹性凸起,13-固定带,14-条形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肾内科人工血管术后术肢吊带,包括挂于脖颈的吊带1、支撑托2和设于支撑托2内表面的软衬垫3,所述支撑托2包括开口向上的弧形支撑板及包裹所述支撑板的布垫,所述支撑托2上方两侧沿纵向平行铰接设置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沿同一水平面对称设置矩形通孔5,所述吊带1两端与通孔上端内壁可拆卸连接(例如螺栓连接),所述吊带1于接触脖颈位置设置与吊带1一体连接的弹性条6,所述吊带1于靠近通孔上方位置设置长度调节扣7,所述软衬垫3与术肢的接触面从后向前包括依次连接的弧形面8、斜面9和平面10,所述的弧形面8、斜面9和平面10与支撑托内表面的垂直距离依次递减。

优选的,为了增减弹性条的弹力,所述弹性条6为波形弹性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提高患者脖颈佩戴所述术肢吊带的舒适性,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条6与脖颈接触一侧设置缓冲垫11,所述缓冲垫11上设置用于按摩的弹性凸起12。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防止术肢脱离支撑托2,所述支撑托2内部于软衬垫3上方的两端设置固定带13。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术肢的同一位置长期间收到软衬垫3的压迫而造成血液循环不畅的弊端,如图3所示,所述软衬垫3与术肢的接触面沿纵向间隔设置条形气囊14,所述气囊与设于连接板4一侧的充气筒连接,气囊上设置出气孔,可以每隔一段时间通过打气筒对气囊充气,充气后的气囊通过出气孔逐渐漏气,在气囊的形变过程中实现术肢的间歇活动,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防止术后吊带在使用过程中支撑托2碰到外物撞击,对术肢造成损害,所述支撑托2底侧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设置与软衬垫底部连接的弹簧,增强术肢的缓冲作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肾内科人工血管术后术肢吊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挂于脖颈的吊带、支撑托和设于支撑托内表面的软衬垫,所述支撑托包括开口向上的弧形支撑板及包裹所述支撑板的布垫,所述支撑托上方两侧沿纵向平行铰接设置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同一水平面对称设置矩形通孔,所述吊带两端与通孔上端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吊带于接触脖颈位置设置与吊带一体连接的弹性条,所述吊带于靠近通孔上方位置设置长度调节扣,所述软衬垫与术肢的接触面从后向前包括依次连接的弧形面、斜面和平面,所述的弧形面、斜面和平面与支撑托内表面的垂直距离依次递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肾内科人工血管术后术肢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条为波形弹性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肾内科人工血管术后术肢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条与脖颈接触一侧设置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上设置用于按摩的弹性凸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肾内科人工血管术后术肢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托内部于软衬垫上方的两端设置固定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肾内科人工血管术后术肢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衬垫与术肢的接触面沿纵向间隔设置条形气囊,所述气囊与设于连接板一侧的充气筒连接,气囊上设置出气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肾内科人工血管术后术肢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托底侧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设置与软衬垫底部连接的弹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肾内科人工血管术后术肢吊带,包括挂于脖颈的吊带、支撑托和设于支撑托内表面的软衬垫,所述支撑托包括弧形支撑板及包裹所述支撑板的布垫,所述支撑托上方两侧设置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对称设置矩形通孔,所述吊带两端与通孔上端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吊带设置与吊带一体连接的弹性条,所述吊带于靠近通孔上方位置设置长度调节扣,所述软衬垫与术肢的接触面从后向前包括依次连接的弧形面、斜面和平面,所述的弧形面、斜面和平面与支撑托内表面的垂直距离依次递减;所述肾内科人工血管术后术肢吊带,有利于促进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肾内科人工血管手术后的术后伤口恢复,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艳;陈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8.02.08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