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阻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1910发布日期:2020-06-26 21:37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运动阻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阻滞装置。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碍肘关节运动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实践中,存在着对于部分病患使用导管的需求,例如气管导管、空肠营养管、深静脉导管等。在病患存有认知障碍或睡眠时,对由于导管置入产生的异物感等不适感觉具有本能排斥,时常发生用上肢拉扯导管的情况。除了因导管意外拔除导致的治疗、支持的中断所产生的巨大风险之外,重新置入导管可能面临置入困难、二次伤害等问题。

基于此,通常通过固定躯体的方式来防止导管被拉扯。如图1所示,用于承载病患的床100在其两侧具有护栏102。在病患躺卧在床100上时,其上肢104的靠近护栏102的末端被通过束缚装置106固定在护栏102上。该束缚装置106通常是束缚带。从而,当病患的头部位置,例如口腔、鼻腔中置有导管时,由于上肢104被固定而无法运动,其无法触及或拉扯导管。

然而,由于病患的左右上肢104均需被固定,其整个躯体将既不能相对于床100上下或左右运动,也不能相对于其自身轴线而翻转运动,从而无法调整体位及进行适度的肢体活动,近乎处于完全静止状态,痛苦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运动阻滞装置,其包括:

第一支撑件及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第一束缚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第一枢转轴;

第二支撑件及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第二束缚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有第二枢转轴,所述第二枢转轴与所述第一枢转轴可枢转地相对固定,以使所述第二支撑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枢转;

第一限止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刚性固定;以及

第二限止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一端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刚性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限止件及所述第二限止件配置为使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在预定角度内枢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角度为钝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为半圆柱形并具有半圆形端面,所述第二支撑件为半圆柱形并具有半圆形端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在其一端的半圆形柱面的两个弧端各具有第一枢转轴,所述第二支撑件在其一端的半圆形柱面的两个弧端各具有第二枢转轴,各第一枢转轴分别与相应第二枢转轴可枢转地相对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件枢转以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成角度变小时,所述第一限止件与所述第二限止件彼此接近至互相抵触,以阻碍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件枢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第一限止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邻的一端,并具有开口;

第二限止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邻的一端,并穿过所述第一限止件的开口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止件的所述开口配置为以下形状之一:矩形、正方形、椭圆形、平行四边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限止件通过所述开口形成第一止挡部分,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件可枢转地固定时,所述第一止挡部分在垂直于其枢转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

所述第二限止件具有第二止挡部分,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可枢转地固定时,所述第二止挡部分在其枢转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止挡部分相对,且在垂直于其枢转方向上具有第二尺寸;以及

所述第二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尺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止件为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一端的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折弯,所述第一折弯配置为与所述第二限止件互相抵触以阻碍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件枢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限止件为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一端的第二折弯;所述第一折弯与所述第二折弯配置为互相抵触以阻碍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件枢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折弯、所述第二折弯的截面各配置为以下之一:l形、弧形、半圆形、螺旋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运动阻滞装置进一步包括衔接件,所述衔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可枢转地相对固定,并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限止件相邻的第三限止件,以及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限止件相邻的第四限止件;其中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件枢转以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成角度变小时:

所述第一限止件与所述第三限止件彼此接近至互相抵触;及/或

所述第二限止件与所述第四限止件彼此接近至互相抵触;

以阻碍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件枢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限止件与所述第三限止件中的一者具有第一止挡部分、另一者具有穿过所述开口设置的第二止挡部分;

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件可枢转地固定时,所述第一止挡部分在垂直于其枢转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所述第二止挡部分在其枢转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止挡部分相对,且在垂直于其枢转方向上具有第二尺寸;以及

所述第二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尺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限止件和所述第四限止件中的一者为相对于其所在的第二支撑件和/或衔接件的第一折弯,所述第一折弯配置为与所述第二限止件和所述第四限止件中的另一者互相抵触以阻碍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件枢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限止件和所述第四限止件中的另一者为相对于其所在的第二支撑件和/或衔接件的第二折弯,所述第一折弯与所述第二折弯配置为互相抵触以阻碍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件枢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运动阻滞装置进一步包括阻滞件,所述阻滞件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第一端与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第二端,所述阻滞件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件枢转以使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成角度变小时产生反向阻滞力以阻碍该方向的枢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滞件为弹簧或弹性织带。

附图说明

将参考图式仅借助于例子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细节、方面和实施例。为简单和清晰起见示出附图中的元件,并且这些元件未必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与已经描述的元件相对应的元件可以具有相同的参考标号。

图1为现有的病患约束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运动阻滞装置的侧面视图。

图3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运动阻滞装置的分解立体视图。

图4是图3中的第一限止件和第二限止件的放大示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运动阻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运动阻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运动阻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运动阻滞装置在装配后的组合侧面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的运动阻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方式的运动阻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衔接件的一种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方式的运动阻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运动阻滞装置200的侧面视图。该运动阻滞装置200包括第一支撑件202、第二支撑件204。第一支撑件202、第二支撑件204均为条形板状结构。在第一支撑件202的一端设有第一枢转轴206,在第二支撑件204的一端设有第二枢转轴208,第一枢转轴206与第二枢转轴208彼此可枢转地相对固定,从而使第一支撑件202和第二支撑件204之间可以彼此相对枢转。在图2中,以第一支撑件202为参照,第二支撑件204可以沿第一枢转方向210枢转而使其与第一支撑件202之间所成角度变小,亦可以沿第二枢转方向212枢转而使其与第一支撑件202之间所成角度变大。

运动阻滞装置200包括第一限止件214和第二限止件216。第一限止件214设于第一支撑件202的与第二支撑件204相邻的一端,并与第一支撑件202刚性固定。第二限止件设于第二支撑件204的与第一支撑件202相邻的一端,并与第二支撑件204刚性固定。尽管图2中示出第一限止件214相对于第一支撑件202、第二限止件216相对于第二支撑件204均呈一定角度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角度可以更大或更小,直至为零。在可选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限止件214可以与第一支撑件202一体地形成,或者是第一支撑件202的一部分;第二限止件216可以与第二支撑件204一体地形成,或者是第二支撑件204的一部分。如前所述地,由于第一限止件214与第一支撑件202刚性地相对固定、第二限止件216与第二支撑件204刚性地相对固定,以第一支撑件202为参照,当第二支撑件204沿枢转方向210枢转时,第一限止件214与第二限止件216彼此逐渐接近,直至图2中以虚线所示的位置218处时第一限止件214与第二限止件216互相抵触,以阻碍第二支撑件204与第一支撑件202之间沿该枢转方向210的进一步枢转。

第一支撑件202上设有第一束缚件220,第一束缚件220可以为弹性织物,其一端与第一支撑件202固定,另一自由端配置为绕卷被束缚物后与第一支撑件202固定,从而将被束缚物与第一支撑件202固定。第二支撑件204上设有第二束缚件222,第二束缚件222可以为弹性织物,其一端与第二支撑件204固定,另一自由端配置为绕卷被束缚物后与第二支撑件204固定,从而将被束缚物与第二支撑件202固定。在应用中,该运动阻滞装置200的第一支撑件202、第二支撑件204可以用来分别利用第一束缚件220、第二束缚件222与病患上肢的上臂和前臂相固定,从而病患肘部位于该运动阻滞装置200的第一枢转轴206与第二枢转轴208相枢转固定的位置处并与之贴合,并且其上臂和前臂之间的枢转受到第一支撑件202、第二支撑件204彼此相互枢转的引导和约束。

如前所述地,以第一支撑件202为参照,当第二支撑件204枢转至位置218处时,由于第一限止件214和第二限止件216之间的抵触,第二支撑件204将无法进一步地枢转以减小其与第一支撑件202所成角度。在前述的该运动阻滞装置200的应用中,被束缚的上臂与前臂之间的枢转角度将与之相应地无法进一步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止件214、第二限止件216的抵触使得第一支撑件202、第二支撑件204之间所成最小角度为90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经抵触限制的第一支撑件202、第二支撑件204所成最小角度可以设置为其他更大或更小的角度,唯应保证在该所成最小角度上,位于前臂末端的手部无法触及面部而拉扯经由面部器官置入的导管。在另一方向上,在第一支撑件202、第二支撑件204分别通过第一束缚件220、第二束缚件222与上臂和前臂相对固定时,肘关节的运动特性将天然地约束该第一支撑件202、第二支撑件204在增大所成角度方向上的相对枢转,直至约180度的所成最大角度。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202与第二支撑件204之间能够在预定的角度内发生相对枢转,该预定角度为钝角。

图3所示的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运动阻滞装置300的分解立体视图。该运动阻滞装置300与图2中所示的运动阻滞装置200类似,包括了第一支撑件302和第二支撑件304、第一枢转轴306与第二枢转轴308、多个第一束缚件320和多个第二束缚件322、第一限止件314和第二限止件316等,其均与图2中的对应部件类似,在此不予重复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尽管第一支撑件302、第二支撑件304配置为条形,但仅设有沿条形外周轮廓的框架,该框形结构的第一支撑件302、第二支撑件304使得材料得以节省,并且能够使得被通过第一束缚件320、第二束缚件322束缚的被束缚物在框架内部具有更佳的调节自由度。

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限止件314设于第一支撑件302的与第二支撑件304相邻的一端,并与第一支撑件302刚性地固定。第二限止件316设于第二支撑件304的与第一支撑件302相邻的一端,并与第二支撑件304刚性地固定。第一限止件314具有开口324,以供第一支撑件302和第二支撑件304经由图3中虚线326所示的路径而组装在一起并使第一枢转轴306和第二枢转轴308可枢转地相对固定时,第二限止件316穿过该开口324而设置。在组装后,第一限止件314能够以第一枢转轴306为轴而在第一枢转方向328上枢转,第二限止件326能够以第二枢转轴308为轴而在第二枢转方向330上枢转。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枢转方向328大体垂直于第一限止件314所在的面,第二枢转方向330大体垂直于第二限止件316所在的面。

图4所示的是图3中的第一限止件314和第二限止件316的放大示图。第一限止件314的开口324在垂直于其第一枢转方向328的面上,在互相正交的方向上分别具有第一尺寸332和第二尺寸334。类似地,第二限止件316在垂直于其第二枢转方向330的面上,在互相正交的方向上分别具有第三尺寸336和第四尺寸338。如前所述地,第二限止件316穿过第一限止件314的开口324而设置,为此,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尺寸334大于第四尺寸338,而使得第二限止件316能够以插入的方式穿过第一限止件314的开口。

第一限止件314通过该开口324而在第一尺寸332所在方向上、在与所述第一枢转轴306相对的另一侧形成第一止挡部分340,该第一止挡部分340在垂直于第一枢转方向328上具有该第一尺寸332。第二限止件316在第三尺寸336所在方向上、在与所述第二枢转轴308相对的另一侧具有第二止挡部分342,该第二止挡部分342在垂直于第二枢转方向330上具有该第三尺寸336。第一止挡部分340的该第一尺寸332小于第二止挡部分342的的第三尺寸336。因此,当第一支撑件302与第二支撑件304相对枢转而使第一限止件314与第二限止件316相互接近时,具有较小的第一尺寸332的第一止挡部分340将与具有较大的第三尺寸336的第二止挡部分342相对,从而第一止挡部分340将阻挡第二止挡部分342,从而阻挡第二限止件316、第二支撑件304相对于第一限止件314、第一支撑件302的进一步枢转。

尽管图3、图4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限止件314的开口324、第二限止件316具有矩形的配置,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限止件314的开口324及第二限止件316亦可以配置为其他可得的形状,例如椭圆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从而使第一限止件314的开口324至少地在垂直于枢转方向的某一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限止件316的在与该第一限止件314接触时在该方向上的尺寸,以使第二限止316能够穿过开口324而使第二枢转轴308能够与第一枢转轴306相对可枢转地固定,并且使得在所述可枢转地固定之后、在相互枢转时,第二限止件316至少地在垂直于枢转方向的该一方向上的一部分的尺寸大于经枢转能够与该一部分相对的第一限止件314的部分的尺寸,从而该具有较大尺寸的第二限止件316的该一部分被第一限止件314所止挡。例如,当开口324配置为正方形时,第二限止件316可以是矩形,该矩形的宽小于开口324的正方形的边长而使第二限止件316能够穿过开口324,而该矩形的长大于开口324的正方形的边长而使开口324的边对第二限止件316产生止挡。

图5所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运动阻滞装置500的结构示意图。与图2、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运动阻滞装置200、300类似地,该运动阻滞装置500包括第一支撑件502和第二支撑件504、第一枢转轴506和第二枢转轴508、第一限止件514和第二限止件516、第一束缚件520和第二束缚件522等,其均与图2、图3中的对应部件类似,在此不予重复说明。

在图5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502、第二支撑件504均为半圆柱形,从而具有半圆形端面。第一枢转轴506设置在第一支撑件502的一端的半圆形柱面的两侧的弧端处,类似地,第二枢转轴508亦设置在第二支撑件504的一端的半圆形柱面的两侧的弧端处,从而两个第一枢转轴506分别与对应一个第二枢转轴508可枢转地相对固定,以使第一支撑件502与第二支撑件504能够相对枢转。

如图5所示,设于第一支撑件502的与第二支撑件504相邻的一端的第一限止件514具有开口524,开口524包括第一头部544和第一颈部546;设于第二支撑件504的与第一支撑件502相邻的一端的第二限止件516包括第二头部548和第二颈部550。如前所述地,开口524的第一头部544的沿着圆周方向的第一尺寸552大于第二限止件516的第二头部548沿着圆周方向的第二尺寸554以及第二颈部550沿着圆周方向的第三尺寸556,从而在装配时第二限止件516的第二头部548能够穿过开口524的第一头部544而设置。进一步地,在第一枢转轴506与第二枢转轴508彼此可枢转地固定后,在第一支撑件502与第二支撑件504相互枢转以使二者所成角度变小时,第二限止件516沿着使其与第一限止件514分离的方向553运动,从而使第二限止件516的第二颈部550进入开口524的第一颈部546。为此,第一颈部546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尺寸稍大于第二颈部550的沿着圆周方向的尺寸556,然而小于第二头部548沿着圆周方向的第二尺寸554,使其能够作为止挡部件而阻碍第二限止件516进一步地沿着与第一限止件514分离的方向553继续运作,以如前所述地阻碍第一支撑件502与第二支撑件504的进一步枢转,而使二者的枢转被限制在预定角度内。

图6所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运动阻滞装置600的结构示意图。与图2至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运动阻滞装置200、300、500类似地,该运动阻滞装置600包括第一支撑件602和第二支撑件604、第一限止件614和第二限止件616等,其与图2至图5中的对应部件类似,在此不予重复说明。在图6中,省略了第一束缚件和第二束缚件、第一枢转轴和第二枢转轴的示意。

如图6所示,该运动阻滞装置600的第一限止件614设于第一支撑件602的与第二支撑件604相邻的一端,并具有开口,第二限止件616设于第二支撑件604的与第一支撑件602相邻的一端,并呈现为相对于第二支撑件604的折弯。第一限止件614的开口在竖直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限止件616在该竖直方向的尺寸,用于供第二支撑件604的折弯穿过。在图6所示的第一支撑件602与第二支撑件604的相对枢转的运动位置,第二限止件616的折弯与第一限止件614互相抵触,从而阻碍了第二支撑件604沿着使其与第一支撑件602所成角度变小的方向610继续相对枢转。在该抵触中,第二限止件616的折弯通过勾合第一限止件614的开口的一边而产生止挡。亦可理解为,第二限止件616的折弯在垂直于该第二限止件616的枢转方向658的方向上具有的尺寸636大于开口在该方向上具有的尺寸(图未示),从而产生相对抵触和止挡。

图7所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运动阻滞装置700的结构示意图。与前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类似地,该第五实施方式的运动阻滞装置700包括第一支撑件702和第二支撑件704、第一枢转轴706与第二枢转轴708、第一束缚件720和第二束缚件722等,其与图2至图6中的对应部件类似,在此不予重复说明。图7中的第一支撑件702包括呈条形的第一基板703及自第一基板703两侧纵向设置的第一翼部705。相应地,第一束缚件720可以固定在第一翼部705上,以及第一枢转轴706可以设置在第一翼部705的邻近第二支撑件704的一端上。类似地,第二支撑件704包括呈条形的第二基板707和自第二基板707两侧纵向设置的第二翼部709。相应地,第二束缚件722可以固定在第二翼部709上,以及第二枢转轴708可以设置在第二翼部709的邻近第一支撑件702的一端上。

如图7所示的,第一限止件714设于第一支撑件702一端,其呈现为相对于第一支撑件702的第一基板703的第一折弯。具体地,该第一折弯自第一支撑件702的第一基板703倾斜设置,并与第一翼部705位于第一基板703的相同一侧。在第二支撑件704的一端设置的第二限止件716呈现为相对于第二支撑件704的第二基板707的第二折弯。具体地,第二折弯自第二基板707以与第二翼部709相同一侧的方向倾斜设置。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限止件714的第一折弯相对于第一支撑件702的第一基板703以及第二限止件716的第二折弯相对于第二支撑件704的第二基板707所成的角度可以分别根据需要限止的角度而具体设置。

结合图8所示的,在第一枢转轴706与第二枢转轴708彼此可枢转地相对固定后,当第一支撑件702与第二支撑件704以使二者所成角度变小的方向710相对枢转时,第一限止件714与第二限止件716之间产生沿方向728的相对运动而彼此接近,直至在预定角度处彼此相对而产生抵触,以阻碍第一支撑件702、第二支撑件704之间继续的相对枢转。

进一步地,结合图9所示的,该第六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限止件914、第二限止件916的截面配置为l形。应当理解的是,在更多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限制件及/或第二限止件的截面能够配置为弧形、半圆形、螺旋形等。

图10所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方式的运动阻滞装置1000的结构示意图。该运动阻滞装置1000包括与图2至图9的各实施方式中类似的第一支撑件1002和第二支撑件1004,以及第一枢转轴1006和第二枢转轴1008,其与图2至图9中的对应部件类似,在此不予重复说明。在图10中,省略了第一束缚件和第二束缚件、第一限止件和第二限止件的示意。该运动阻滞装置1000包括衔接件1060,衔接件1060与第一支撑件1002和第二支撑件1004可枢转地相对固定,在第一枢转轴1006和第二枢转轴1008相对可枢转地固定处,衔接件1060的枢转轴1062亦可枢转地固定。图10中未示出衔接件1060与第一支撑件1002及第一限止件、第二支撑件1004及第二限止件之间的相对关系,应当理解的是,图2至图9中各实施方式所示的第一限止件和第二限止件的配置及其相互关系均可适用于衔接件1060其及与设于第一支撑件1002上的第一限止件、或者衔接件1060与设于第二支撑件1004上的第二限止件的配置与相互关系。

图11所示的是图10中的衔接件1060的一种示例的结构示意图。衔接件1060大体呈柳叶形,以与图10中所示的作为示例的半圆柱形的第一支撑件1002和第二支撑件1004相配合。柳叶形的衔接件1060的两个尖端上设置其枢转轴1062,在衔接件1060的与第一支撑件1002相邻的一侧,设有第三限止件1064,以与设于第一支撑件1002上的第一限止件(图未示)产生抵触止挡;在衔接件1060的与第二支撑件1004相邻的一侧,设有第四限止件1066,以与设于第二支撑件1004上的第二限止件(图未示)产生抵触止挡。尽管图11中示出了类似于图7、图8的实施方式的限止件,应当理解的是,其余各实施方式中的、以及其余适用的能够产生抵触止挡的相对结构,均可适用于衔接件1060与第一限止件、第二限止件。此外,尽管图10中示出了该运动阻滞装置1000包括1个衔接件1060,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运动阻滞装置1000可以包括多个衔接件,各衔接件按次衔接在第一支撑件1002和第二支撑件1004之间,其限止结构的配置可以采用各实施方式中、以及其余适用的能够实现抵触止挡的相对结构。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方式的运动阻滞装置1200的结构示意图。该运动阻滞装置1200与图7中所示的运动阻滞装置700类似地具有第一支撑件1202和第二支撑件1204、第一枢转轴1206和第二枢转轴1208、第一限止件1214和第二限止件1216等。在图12中省略了第一束缚件和第二束缚件。运动阻滞装置1200包括阻滞件1268,阻滞件1268具有固定在第一支撑件1202上的第一端1270和固定在第二支撑件1204上的第二端1272。阻滞件1268的第一端1270通过例如锚钩结构1274而固定在第一支撑件1202的与第一枢转轴1206相反的另一端,阻滞件1268的第二端1272通过例如锚钩结构1276而固定在第二支撑件1204的与第二枢转轴1208相反的另一端。可以理解的是,阻滞件1268的第一端1270可以通过其他固定手段而固定在第一支撑件1202的其他可选的位置,以及第二端1272可以通过其他固定手段而固定在第二支撑件1204的其他可选的位置。

阻滞件1268可以是具有收缩弹性的弹性元件,例如弹簧或弹性织带等。在第一支撑件1202相对于第二支撑件1204使二者所成角度变小的方向1210上枢转时,阻滞件1268产生反向阻滞力,以阻碍该方向1210上的枢转。当上肢的前臂和上臂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件1202和第二支撑件1204上时,若欲弯曲上肢而产生牵拉、扯动经面部器官置入的导管时,该阻滞件1268能够产生反向的阻碍力,使上肢的肘关节弯曲受到阻碍而保证置入的导管安全。

应当理解的是,前述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各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的形状配置能够彼此互用,各第一枢转轴、第二枢转轴能够彼此互用,以及各第一限止件、第二限止件、衔接件的第三限止件、第四限止件等亦能够彼此互用。

各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用来与上肢的前臂、上臂相固定,从而使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的枢转跟随前臂、上臂之间的肘关节的弯曲;进一步地,通过与第一支撑件刚性固定的第一限止件、与第二支撑件刚性固定的第二限止件来限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彼此枢转的角度,藉此来约束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相固定的上肢的前臂和上臂的互相运动,从而将肘关节的弯曲角度限制在预定的角度范围中,该预定的角度范围能够使得位于前臂末端的手部无法触及面部器官进而对经面部器官置入的导管产生牵扯的危险。

从抽象角度但仍具有明确意义来说,实现相同功能性的组件的任何布置有效地“相关联”,从而使得所期望的功能性得以实现。因此,在本文中被组合以实现特定功能性的任何两个组件都可以被视为彼此“相关联”,从而实现所期望的功能性,而不管架构或中间组件如何。同样地,如此相关联的任何两个组件还可以被视为彼此“可操作地连接”或“可操作地耦合”以实现所期望的功能性。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认识到,上述操作的功能性之间的界限仅为示例性的。多个操作的功能性可被组合成单个操作,且/或单个操作的功能性可被分布在另外的操作中。此外,替代实施例可包括特定操作的多个例子,并且在不同其它实施例中,操作的次序可以进行更改。

此外,装置可以物理地分布在多个设备上,而功能上用作单个装置。并且,功能上形成单独装置的装置可以集成在单个实体装置中。另外,单元和电路可以在一个或多个装置中适当地组合。但是,其它修改、变化和替代方案也是可能的。因此,说明书和图式应在说明性意义上而非限制性意义上看待。

在权利要求书中,放置在圆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标记不应被解释为限制该权利要求。词语‘包括’不排除权利要求中所列的那些元件或步骤之外的其它元件或步骤的存在。此外,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一”被限定为一个或多于一个。而且,权利要求书中对例如“至少一个”和“一个或多个”等介绍性短语的使用不应被解释为暗示由不定冠词“一”介绍的另一权利要求要素将包含此介绍的权利要求要素的任何特定权利要求限制为仅包含一个此要素的实用新型,即使是在同一权利要求包括介绍性短语“一个或多个”或“至少一个”和例如“一”等不定冠词时也如此。对于定冠词的使用也是如此。除非另有陈述,否则例如“第一”和“第二”等术语用于任意地区别此类术语所描述的元件。因此,这些术语不一定意图指示此些元件的时间优先级或其它优先级。在彼此不同的权利要求中叙述某些措施这一单纯事实并不表示不能使用这些措施的组合来获得优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