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下肌撑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1301发布日期:2019-04-29 12:19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肩胛下肌撑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肩胛下肌撑开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外科临床治疗中,对于严重的肩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袖损伤后关节病、以及创伤或手术导致肱骨头和肩盂发生难以修复的骨及软骨损伤导致病人出现肩痛症状时,往往需要进行人工全肩关节置换甚至人工反球关节置换术。为了进行肩盂的表面置换或是安装反球关节的肩盂侧基底座及反球头,往往需打磨去除肩盂表面残留软骨,在肩盂表面钻孔并安装肩盂假体或肩盂侧基底座及反球头。这些操作均需要充分显露肩盂。只有能直视下完整显露肩盂并留出足够空间,才能使用肩盂锉及专用钻头准确的完成打磨和钻孔等操作。由于肩盂解剖位置深,表面覆盖有大量的肌肉且被肱骨头所占据,因而术中显露肩盂往往是手术的难点,需要借助专用的肩胛下肌撑开装置。现有的肩胛下肌撑开装置,其本体为圆弧弯曲的金属板,其一端设有舌状凸起,凸起上设有防滑锯齿,使用时,握紧本体的末端,使所述舌状凸起插入肩胛下肌,然后根据杠杆原理,撑开肩胛下肌。现有的肩胛下肌撑开装置,当需对病变处用药时,因肩胛下肌撑开装置处于病变处的位置,使药物很难到达病变处,增加了手术难度。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肩胛下肌撑开装置,以解决因肩胛下肌撑开装置处于病变处的位置,使药物很难到达病变处的问题。一种肩胛下肌撑开装置,包括手柄和与所述手柄连接的撬杆,所述撬杆的两端均设有开口,且所述撬杆的中部设有一个U形槽,所述U形槽的两端延伸至所述撬杆两端对应的所述开口处,所述撬杆的自由末端设有防滑锯齿,使用时,所述防滑锯齿插入病变处的肩胛下肌,推动所述手柄撑开所述肩胛下肌,药物通过所述U形槽进入病变处。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肩胛下肌撑开装置,手术时,先将所述防滑锯齿插入病变处的肩胛下肌,然后推动所述手柄撑开所述肩胛下肌,最后将药物通过所述U形槽进入病变处,上药非常方便。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的表面设有多个防滑凸块。进一步地,所述撬杆与所述手柄通过一组螺栓和螺母连接,所述手柄和所述撬杆的相应位置设有螺纹孔。进一步地,所述螺母固设于所述撬杆的一侧,所述螺栓的头部的侧围设有防滑凹槽。进一步地,所述螺栓的头部的侧围设有推杆。进一步地,所述螺栓的中部设有一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抵靠于所述撬杆,另一端抵靠于所述手柄。进一步地,所述撬杆的表面为曲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的中部设有一观察孔,所述观察孔朝向所述U形槽。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肩胛下肌撑开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肩胛下肌撑开装置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肩胛下肌撑开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肩胛下肌撑开装置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手柄10U形槽21推杆32防滑凸块11防滑锯齿22螺母40观察孔12螺栓30扭力弹簧50撬杆20防滑凹槽3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肩胛下肌撑开装置,包括手柄10和与所述手柄10连接的撬杆0,所述撬杆20的两端均设有开口(图未标出),且所述撬杆20的中部设有一个U形槽21,所述U形槽21的两端延伸至所述撬杆20两端对应的所述开口处,所述撬杆20的自由末端设有防滑锯齿22,使用时,所述防滑锯齿22插入病变处的肩胛下肌,推动所述手柄10撑开所述肩胛下肌,药物通过所述U形槽21进入病变处。上述肩胛下肌撑开装置,手术时,先将所述防滑锯齿22插入病变处的肩胛下肌,然后推动所述手柄10撑开所述肩胛下肌,最后将药物通过所述U形槽21进入病变处,上药非常方便。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所述肩胛下肌撑开装置能够调节弯曲的角度,进而适应不同体形的患者使用,所述撬杆20与所述手柄10通过一组螺栓30和螺母40连接,所述手柄10和所述撬杆20的相应位置设有螺纹孔(图未标出),使用时,松开所述螺母40和所述螺栓30,调节好合适的角度后,再拧紧所述螺母40和所述螺栓,达到能够改变肩胛下肌撑开装置的弯曲角度的目的。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调节所述螺母40和所述螺栓30的松紧情况,所述螺母40固设于所述撬杆20的一侧,只需调节螺栓30即可,同时,还可以在所述螺栓30的头部的侧围设置防滑凹槽31,增加手与螺栓30的贴合力,达到便于拧动所述螺栓30的目的。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撬杆20损伤患者,所述撬杆20的表面为曲面结构,避免有尖锐部件划伤患者。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肩胛下肌撑开装置,所述第二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第二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旋转所述螺杆30,所述螺栓30的头部的侧围设有推杆32,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推杆32的表面还可以设置凹槽或凸块,增加所述推杆32的防滑效果。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所述手柄10和所述撬杆20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转动,在拧紧所述螺栓30的同时,还可以在所述螺栓30的中部设有一扭力弹簧50,所述扭力弹簧50的一端抵靠于所述撬杆20,另一端抵靠于所述手柄10,用于提供一阻止所述撬杆20和所述手柄20相互靠近的力,避免所述手柄10和所述撬杆20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转动。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用药,所述手柄10的中部设有一观察孔12,所述观察孔12朝向所述U形槽21,使使用者可以通过所述观察孔12观察U形孔的情况,避免所述手柄10挡住视线。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使用者抓紧手柄10,可以在所述手柄10的表面设有多个防滑凸块1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