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位胆道梗阻引流的“J”型胆道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6334发布日期:2019-08-13 21:08阅读:8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位胆道梗阻引流的“J”型胆道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胆道支架。



背景技术:

应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植入胆道塑料支架已广泛用于解除胆道梗阻。高位胆道梗阻系指位于肝门部及以上肝胆管梗阻,常见的病因包括胆道手术、肝移植等引发的良性狭窄和恶性肿瘤压迫引发的恶性狭窄。因胆道金属支架尺寸及对左右肝管汇合部的阻塞等问题难以克服,目前高位胆道梗阻主要通过植入胆道塑料支架来解决。

目前常用的胆道塑料支架通常为一直线型导管状器材,两端开口,导管上通常设有空洞用于引流,头尾两端设有倒刺,用于防止支架向胆道内移位或向十二指肠腔滑脱。

由于胆管内径远大于胆道支架尺寸,尽管支架头尾两端设有倒刺,仍存在支架移位或滑脱的风险,所以存在支架两端均设计成猪尾型等形状以防止支架移位或滑脱,而胆道高位梗阻时梗阻部位以上胆管管径有限,双猪尾支架难以在梗阻以上胆管内成圈,因此目前植入的胆道塑料支架仍以直线型结构为主。

直线型结构支架靠头尾两端开口引流,侧壁上无引流侧孔,引流效率有限。

胆道高位梗阻累及左右肝管汇合部时引发左右肝管互不相通,通常于左、右肝管各植入一根胆道塑料支架以充分引流,在植入过程中,后植入的第二根支架与已植入的第一根支架间存在摩擦,可能导致先植入的胆道支架尾端被挤入十二指肠乳头内,而头端则进入梗阻平面以上更深处的肝胆管,给患者造成明显的不适甚至疼痛,也影响引流效果。

另外,由于胆总管、肝总管及左右肝管间走行并非完全直线化,而是呈“S”型,尤其是肝总管至左右肝管的走行存在向左或向右的弧形转弯,直线型结构的胆道支架植入后较难顺应胆道走行,同时肝脏随呼吸上下运动,导致支架极易被挤压并向十二指肠腔脱出,较长的支架尾端压迫十二指肠腔引发溃疡甚至穿孔,若支架上端同时下降至梗阻平面以下甚至整个支架脱落,则将导致引流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高位胆道梗阻引流的“J”型胆道支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导致支架移位、滑脱或引流不畅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高位胆道梗阻引流的“J”型胆道支架1,包括:用于设置在胆总管内部的胆管部2和用于设置在十二指肠中的肠道部3,所述肠道部3与所述胆管部2一体连接,所述肠道部3形成大“C”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胆管部2呈顺应性较好的直线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胆管部2的直径尺寸沿远离所述肠道部2的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胆管部2的管头端呈圆钝型。

优选的,所述胆管部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对胆汁进行引流的侧孔4,所述侧孔交错设置于所述胆管部上。

优选的,所述肠道部3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胆汁引流至十二指肠腔的侧孔5,所述侧孔交错设置于所述肠道部上。

优选的,在所述胆管部2的管头端一侧设置有环形不透X线标识6。

优选的,在所述胆管部和肠道部连接处有金属标示环7。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整体长度在16-22cm之间,所述肠道部3长度在4.7cm-5cm之间,所述胆管部2的长度为11-17cm之间,所述肠道部形成的大“C”型结构直径约为2cm。

优选的,所述支架1管内直径为7或8.5Fr。

优选的,支架由聚氨酯(PU)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高位胆道梗阻引流的“J”型胆道支架,通过设置的胆道部和肠道部,并且将肠道部设置为大“C”型结构,总长度在16-22cm之间,使得肠道部在放置在十二指肠中时,可以在十二指肠降部形成“C”型环,有效地避免了用于高位胆道梗阻引流的长支架向胆道内移位和向十二指肠滑脱的情况的发生,使引流效果更稳定可靠,提高了该胆道支架的实用性,且制作简单易行,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给出的一种用于高位胆道梗阻引流的“J”型胆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给出的一种用于高位胆道梗阻引流的“J”型胆道支架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支架,2为胆管部,3为肠道部,4为胆管部引流侧孔,5为肠道部引流侧孔,6为胆管部头端不透X线标识,7为胆管部和肠道部连接处金属标示环,8为十二指肠降部,9为胆总管,10为左肝管,11为右肝管,12为梗阻部肿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高位胆道梗阻引流的“J”型胆道支架,包括胆管部和肠道部两部分,胆管部和肠道部成一体化连接。胆管部长度为11-17cm,胆管部的直径尺寸沿远离所述肠道部的方向逐渐减小,胆管部头段分布数量不等的侧向引流孔,于管壁上交错排列,距胆管部头端开口约5mm处设有不透X线标识。肠道部与胆管部尾端相连,为3/4圆环形结构,圆环内直径约2cm,肠道部长度在4.7cm-5cm之间,使得肠道部在放置在十二指肠中时,可以在十二指肠降部乳头水平形成“C”型环,肠道部尾段也设置有类似于胆管部头段的侧向引流孔。在胆管部和肠道部连接处有金属标示环。支架由聚氨酯(PU)材料制成。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高位胆道梗阻引流的”J”型胆道支架1,由胆管部2和肠道部3组成,胆管部2长度在11-17cm之间,胆管部内径尺寸为7或8.5Fr,胆管部的直径尺寸沿远离所述肠道部的方向逐渐减小,在胆管部头段分布数量不等的引流侧孔4,孔径为2mm,于管壁上交错排列,距胆管部头端开口约5mm处设有不透X线标识6,用于标记支架在肝管内的位置。肠道部3肠道部与胆管部2尾端相连,为3/4圆环形结构,圆环内直径约2cm,肠道部长度在4.7cm-5cm之间,使得肠道部在放置在十二指肠中时,可以在十二指肠降部乳头水平形成“C”型环,肠道部尾段也设置有类似于胆管部头段的引流侧孔5。在胆管部和肠道部连接处有金属标示环7。

如图2所示,先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根据术中所见梗阻部位置选择合适的支架长度,使支架经十二指肠乳头植入胆道后,其胆管部2经胆总管9进入左肝管10,其头端开口部不透x线标识6和部分或全部引流侧孔4越过肿瘤12造成的梗阻点进入梗阻以上段肝管,肠道部3留置于十二指肠降部8,并形成“C”型环,由于“C”型环直径约2cm与十二指肠降部肠腔宽度接近,将保护支架在肠道蠕动的作用下不向外滑脱,同时也可以阻止支架滑入胆道内。

实施例2

本例与实施例1相比,胆管部2经胆总管9进入右肝管11,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例与实施例1相比,后植入的第二根“J”型胆道支架的胆管部2经胆总管9进入右肝管11,两根支架的肠道部均于十二指肠降部形成“C”型环,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目前肝门部高位梗阻常规使用直线型胆道塑料支架,由于胆总管、肝总管及左右肝管间走行并非完全直线化,而是呈“S”型,尤其是肝总管至左右肝管的走行存在向左或向右的弧形转弯,直线型结构的胆道支架植入后较难顺应胆道走行,同时肝脏随呼吸上下运动,导致支架极易被挤压并向十二指肠腔脱出,较长的支架尾端压迫十二指肠腔引发溃疡甚至穿孔,若支架上端同时下降至梗阻平面以下甚至整个支架脱落,则将导致引流失败。

现有的双猪尾支架难以在梗阻以上胆管内成圈,目前尚无专门用于胆道的单猪尾支架,且猪尾支架其肠道部在释放后需圈成猪尾状,操作需具备一定技术和经验,现有文献曾报道一例植入双猪尾支架患者,由于操作者未能将支架肠道部圈成猪尾状,支架尾段钳夹十二指肠前侧壁引发穿孔行急诊开腹手术治疗,给患者造成了严重后果。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肠道部在十二指肠降部呈“C”型结构,由于十二指肠的结构特点,“C”型环末端将不与肠壁接触,其圆钝处接触肠壁不会造成患者的不适和损伤,同时尾端的引流侧孔5能使胆汁更好的排出,在确保引流和支架位置固定的同时也确保了支架的安全性。

实施例5

临床上常发生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取石失败留置胆道支架引流,由于取石前已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和扩张,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呈开放状,导致胆道支架留置后头尾两端倒刺并不能阻止支架向胆管内移位或向肠道脱出,申请人就多次观察到乳头切开后支架自行脱落及移位至胆管内的情况发生,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J”型胆道支架由于肠道部形成大“C”型环状结构,环形突出部与十二指肠壁接触可阻止支架脱出,同时也能阻止支架进一步移位至胆管内,有利于支架位置的稳定,确保引流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