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迫止血经皮气管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5870发布日期:2019-03-27 10:24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迫止血经皮气管套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外科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迫止血经皮气管套管。



背景技术:

经皮气管内插管通气技术至今已有50余年,经皮采用气管撑开器扩张后置入气管套管通气技术距今已有30余年,是危重症患者抢救常用的一种临床急救技能,相对于传统开放式气管切开技术,其具有创伤小、感染少、手术切口美观、操作迅速等优点。

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经皮气管套管包括弯曲设计的主管道,主管道上固定有叶片和气管气囊,叶片将主管道分为长段管和短段管,长段管为插入气管的一端,气管气囊设在长段管上,主管道内设有与主管道内壁滑动连接的内芯,内芯靠近长段管的一端为圆润光滑的圆锥体,叶片的两侧设有通孔,通孔内连接有收缩绳,由于经皮气管切开患者病情多危重,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局部解剖血管异常,或者患者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术中操作不细心等因素易导致患者术后局部出血,这样在直视下进行止血比较困难,常需要向局部创口内填塞细小纱布条形成局部加压止血,以达到止血的目的。由于颈部及气管处组织较为松软,所以受到压力时,切口的位置会变化,从而导致压迫止血效果不好,如果能在创口处从切口内外两个方向来挤压创口,那就可以使得气管处组织的位置不会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动,从而使得压迫止血的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压迫止血经皮气管套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在局部创口上从切口内外两个方向来挤压切口,来达到局部止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迫止血经皮气管套管,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弯曲设计,所述主管道上固定有叶片和气管气囊,所述叶片将主管道分为长段管和短段管,所述气管气囊设在长段管上,所述气管气囊连接有用于充气的第一充气管,所述主管道内设有与主管道内壁滑动连接的内芯,所述内芯靠近长段管的一端为圆润光滑的圆锥体,所述叶片的两侧设有通孔;所述长段管与叶片连接部位套设有压迫气囊,所述压迫气囊上设有用于将压迫气囊分为切口内气囊和切口外气囊两部分的箍紧环,所述压迫气囊连接有用于充气的第二充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本方案帮助患者通气时,因为主管道为弯曲设计,且主管道内的内芯靠近长段管的一段为圆润光滑的圆锥体,所以能轻松地沿着切口插入到患者的气管内,气管气囊充上气以后会堵塞患者的气管通道,使得患者呼吸通道变为经皮气管套管,当要进行止血时,向压迫气囊里面通气,而压迫气囊上设有用于将压迫气囊分为切口内气囊和切口外气囊两部分的箍紧环,所以切口内气囊就会从切口内向外挤压切口,切口外气囊就会从切口外挤压切口,这样就会使得切口的位置相对固定,切口的位置也不会因为受到压力而向气管方向移动,从而压迫气囊与切口处皮肤的接触面就相对稳定,压迫气囊内的压力均匀地作用在切口处,止血效果也就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在压迫气囊上设置箍紧环,将压迫气囊分成位于皮肤外和皮肤内的两个部分,这样充气时就会使得切口的位置相对固定,不会随受到的压力的变化而变动位置,从而达到更好的压迫止血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在局部创口从切口内外两个方向来挤压切口的问题。

以下是对基础技术方案的优化:

进一步,所述叶片上设有用于显示压迫气囊内压力的压力计。相对于现有主要依靠医生的经验来判断气囊的充气程度,这样能更方便医生控制气囊内的压力。

进一步,所述叶片的两侧设有倾斜方向偏离主管道的限位板。偏离主管道倾斜的限位板在压迫气囊充气时,能将压迫气囊向中央挤压,从而使得切口处受到的压力更大,止血效果也就更好。

进一步,所述长段管的出口处与气管气囊之间的部位设有若干通气侧孔。因为经皮气管切开长时间插管通气后,长段管的出口处极易形成痰痂,设置通气侧孔能够增加排痰的通道,减少痰痂的形成,进而保证了通气充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压迫止血经皮气管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充气管1、叶片2、切口外气囊3、主管道4、第二充气管5、切口内气囊6、通孔7、气管气囊8、通气侧孔9、内芯10、限位板11。

实施例基本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压迫止血经皮气管套管,包括主管道4,主管道4弯曲设计,主管道4上固定有叶片2和气管气囊8,叶片2将主管道4分为长段管和短段管,叶片2上设有用于显示压迫气囊内压力的压力计,叶片2的两侧设有倾斜方向偏离主管道4的限位板11,气管气囊8设在长段管上,在长段管的出口处与气管气囊8之间的部位设有若干通气侧孔9,主管道4内设有与主管道4内壁滑动连接的内芯10,内芯10靠近长段管的一端为圆润光滑的圆锥体,叶片2的两侧设有通孔7;长段管与叶片2连接部位套设有压迫气囊,压迫气囊上设有用于将压迫气囊分为切口内气囊6和切口外气囊3两部分的箍紧环,压迫气囊连接有用于充气的第二充气管5。

使用本方案帮助患者通气时,因为主管道4弯曲设计,且主管道4内的内芯10靠近长段管的一段为圆润光滑的圆锥体,所以能轻松地沿着切口插入到患者的气管内,气管气囊8通过第一充气管1充上气以后会堵塞患者的气管通道,使得患者呼吸通道变为经皮气管套管,设在叶片2两侧的通孔7可以系上绳子,然后将绳子绕在患者颈部对经皮气管导管进行固定,当要进行止血时,通过第二充气管5向压迫气囊里面通气,医生可以根据压力计上的显示来控制压迫气囊内的压力,而压迫气囊上设有用于将压迫气囊分为切口内气囊6和切口外气囊3这两部分的箍紧环,充气时切口内气囊6就会从切口内向外挤压切口,切口外气囊3就会从切口外向里挤压切口,这样就会使得切口的位置相对固定,不会因为受到压力而向气管方向移动,从而压迫气囊与切口处皮肤的接触面就相对稳定,压迫气囊内的压力均匀地作用在切口处,止血效果也就更好,且位于叶片2两侧,倾斜方向偏离主管道4的限位板11会使得切口外气囊3将压力更集中地作用到切口处,同时,设置在长段管的出口处与气管气囊8之间的部位上的通气侧孔9能够减少痰痂的形成,保证通气充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