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骨封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7450发布日期:2019-06-19 00:57阅读:10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颅骨封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器械,具体是一种颅骨封合装置。



背景技术:

进行开颅手术前,首先要使用皮肤标记器在头部画一个切口,然后再用手术剖面铺巾,消过毒的塑料贴合剂置于手术剖面上方,使用注射器给整个切口线浸润局部麻醉剂,手术刀向下切至骨面,从上颞线开始,再使用雷尼持夹钳将雷尼夹置于头皮切口上部止血,止血后将头皮夹用于整个切口,将浸润的纱布折叠在肌皮瓣上,手术巾、头皮夹下缘置于颞肌上,用手术巾夹牵开肌皮瓣,纱布打环穿过手术巾夹柄部,手术巾夹将纱布松散端固定到铺单上,再次用电凝钳止血。

然后进行开颅工作,用穿孔钻头在后部到额颧缝的洼处钻第一钻孔,穿孔钻头在前部到冠状缝钻第二钻孔,而外侧到前囱亦如此,穿孔钻头在顶枕隆起上钻第三钻孔,钻切颅骨以连接所有三个颅骨钻孔,再小心翼翼的将颅骨骨瓣取下来,然后止血后用手术剪切开硬脑膜再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后再缝合硬脑膜,在使用盐水溶液灌洗该区域。再将颅骨骨瓣置于手术台上,凸面朝上,用螺丝将三个骨瓣固定板固定在颅骨骨瓣的边缘,将带有骨瓣固定板的颅骨骨瓣重新置入颅骨缺损处以适应形状,再用单子螺丝将每个骨瓣固定板固定在颅骨上,然后在三个钻孔处填上骨质填块,移除连到铺巾上的纱布片,移除连接到头皮和大块湿润纱布的手术巾夹,更换肌皮瓣将颞肌筋膜缝合在一起,移除雷尼夹,再用连续缝术缝合头皮帽状腱膜,用U形钉闭合皮肤即可完成整个手术操作。

针对现有手术操作方法,再将带有骨瓣固定板的颅骨骨瓣重新置入颅骨缺损处时,由于颅骨骨瓣与颅骨缺损处有较宽的切缝间隙,手术医生需要费时调节颅骨骨瓣与颅骨缺损处的相对位置,用以与颅骨缺损处形状正对适应,避免出现一侧贴合,另一侧间隙过大的问题,从而影响后续骨质发育封合。这样的操作过程对手术医生的手术操作要求高,而且手术医生需要费时调节颅骨骨瓣与颅骨缺损处的相对位置,延长手术时间。而且需要后续将三个钻孔处填上骨质填块,就更加延长了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颅骨封合装置,使用本装置进行颅骨骨瓣与颅骨缺损处封合时,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难度更低,而且更加方便、省时。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颅骨封合装置,包括骨瓣固定薄片和位于骨瓣固定薄片底部的骨质填块,所述骨瓣固定薄片上环形阵列至少设有两个定位孔,所述骨质填块与骨瓣固定薄片同圆心设置。

所述骨瓣固定薄片为钛合金薄片,所述骨瓣固定薄片的厚度为 0.3mm~0.6mm。

所述骨质填块底面为弧面。

所述骨瓣固定薄片底部设有螺柱,所述骨质填块顶部设有与螺柱螺纹连接的螺纹孔。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使用本装置时,要在开颅之前在颅骨表面预留标记固定孔,术后使用本装置进行颅骨骨瓣与颅骨缺损处封合时,用骨瓣固定薄片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骨瓣固定板,用骨瓣固定薄片底部设置用于封闭钻孔的骨质填块,定位孔与标记固定孔相对应,然后骨瓣固定薄片与颅骨、颅骨骨瓣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这样一来,将骨瓣固定薄片与颅骨、颅骨骨瓣之间通过螺丝固定后,就相当于完成了整个颅骨封合工作,而且骨瓣固定薄片上的定位孔与颅骨上的预留标记固定孔相对应,手术医生不需要再费时调节颅骨骨瓣与颅骨缺损处的相对位置,对于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难度更低,而且更加方便、省时。

2、骨瓣固定薄片设置为钛合金薄片,不会影响做磁共振检查。骨瓣固定薄片的厚度为0.3mm~0.6mm,厚度小,便于后续的头皮缝合。

3、骨质填块底面为弧面,弧面设有多种弧度,便于根据病人的颅骨弧度适应性选取。

4、骨瓣固定薄片底部设有螺柱,骨质填块顶部设有与螺柱螺纹连接的螺纹孔,实现了骨瓣固定薄片与骨质填块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根据病人的颅骨弧度适应性的选取骨质填块。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剖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术后颅骨封合前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术后颅骨封合后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骨瓣固定薄片;2、骨质填块;3、定位孔;4、螺柱;5、螺纹孔;6、标记固定孔;7、颅骨骨瓣;8、骨瓣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是一种颅骨封合装置,主体结构包括骨瓣固定薄片1和位于骨瓣固定薄片1底部的骨质填块2,骨质填块2的大小与钻孔的大小相适应。所述骨瓣固定薄片1上环形阵列至少设有两个定位孔3,定位孔3与标记固定孔6相对应,然后骨瓣固定薄片1与颅骨、颅骨骨瓣7之间通过螺丝固定,所述骨质填块2 与骨瓣固定薄片1同圆心设置。

所述骨瓣固定薄片1为钛合金薄片,不会影响做磁共振检查。所述骨瓣固定薄片1的厚度为0.3mm~0.6mm,厚度小,便于后续的头皮缝合。

所述骨质填块2底面为弧面。弧面设有多种弧度,便于根据病人的颅骨弧度适应性选取。

所述骨瓣固定薄片1底部设有螺柱4,所述骨质填块2顶部设有与螺柱4螺纹连接的螺纹孔5,这样一来,实现了骨瓣固定薄片1与骨质填块2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根据病人的颅骨弧度适应性的选取骨质填块2。

使用方法:

进行开颅工作时,首先用穿孔钻头在后部到额颧缝的洼处钻第一钻孔,穿孔钻头在前部到冠状缝钻第二钻孔,而外侧到前囱亦如此,穿孔钻头在顶枕隆起上钻第三钻孔。

然后在第一钻孔、第二钻孔、第三钻孔的颅骨表面预留标记固定孔6。

然后,钻切颅骨以连接所有三个颅骨钻孔,再小心翼翼的将颅骨骨瓣7取下来,然后止血后用手术剪切开硬脑膜再进行手术操作。

术后再缝合硬脑膜,在使用盐水溶液灌洗该区域。再将颅骨骨瓣7置于手术台上,凸面朝上,用螺丝将骨瓣固定薄片1固定在三个钻孔处,将带有骨质填块2的骨瓣固定薄片1、颅骨骨瓣7重新置入颅骨缺损处以适应形状,骨质填块2填在钻孔区域内,再用单子螺丝将每个骨瓣固定薄片1固定在颅骨上。

移除连到铺巾上的纱布片,移除连接到头皮和大块湿润纱布的手术巾夹,更换肌皮瓣将颞肌筋膜缝合在一起,移除雷尼夹,再用连续缝术缝合头皮帽状腱膜,用U形钉闭合皮肤即可完成整个手术操作。

综上所述,本装置用骨瓣固定薄片1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骨瓣固定板8,用骨瓣固定薄片1底部设置用于封闭钻孔的骨质填块2,定位孔3与标记固定孔6 相对应,然后骨瓣固定薄片1与颅骨、颅骨骨瓣7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这样一来,将骨瓣固定薄片1与颅骨、颅骨骨瓣7之间通过螺丝固定后,就相当于完成了整个颅骨封合工作,而且骨瓣固定薄片1上的定位孔3与颅骨上的预留标记固定孔6相对应,手术医生不需要再费时调节颅骨骨瓣7与颅骨缺损处的相对位置,对于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难度更低,而且更加方便、省时。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所述是一种颅骨封合装置,主体结构包括骨瓣固定薄片1和位于骨瓣固定薄片1底部的骨质填块2,骨质填块2的大小与钻孔的大小相适应。所述骨瓣固定薄片1上环形阵列设有三个定位孔3,所述骨质填块2与骨瓣固定薄片1 同圆心设置。所述骨瓣固定薄片1为钛合金薄片,所述骨瓣固定薄片1的厚度为 0.3mm~0.6mm。所述骨质填块2底面为弧面。所述骨瓣固定薄片1底部设有螺柱4,所述骨质填块2顶部设有与螺柱4螺纹连接的螺纹孔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