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创呼吸机用空气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6330发布日期:2019-04-20 03:2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创呼吸机用空气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创呼吸机用空气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有创呼吸机是属于呼吸机的一类,有创呼吸机又称多功能呼吸机。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是一种能代替、控制或改变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功消耗,节约心脏储备能力的装置,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在使用时如果不添加过滤装置就会直接影响呼吸机输出的空气质量,进而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乃至威胁病人的生命。

现有的有创呼吸机用空气过滤装置存在占用空间大、不能根据病人的情况来调节输出气体流量的大小、空气过滤不彻底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占用空间小、能够根据病人的情况来调节输出气体流量的大小、空气过滤彻底的有创呼吸机用空气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有创呼吸机用空气过滤装置存在占用空间大、不能根据病人的情况来调节输出气体流量的大小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占用空间小、能够根据病人的情况来调节输出气体流量的大小的有创呼吸机用空气过滤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有创呼吸机用空气过滤装置,包括有过滤箱、密封箱门、合页、进气管、单向阀、空气过滤布、钩子、杀菌过滤网、超细玻璃纤维纸、第一出气管、第二出气管、气流量调节机构、固定机构、导向杆、第一套管和挂环;密封箱门通过合页铰接于过滤箱的前侧面上,过滤箱顶部两侧均固接有固定机构,导向杆通过固定机构进行固定;第一套管与导向杆套装,挂环固接于第一套管顶部;第一出气管安装于过滤箱远离合页的一侧上部,气流量调节机构固接于第一出气管内,且第二出气管通过气流量调节机构与第一出气管螺接;进气管安装于过滤箱靠近合页的一侧下部,进气管上安装有单向阀;过滤箱内沿水平方向固接有杀菌过滤网,杀菌过滤网上放置有超细玻璃纤维纸;过滤箱内两侧壁上均固接有钩子,空气过滤布通过钩子进行固定,且位于杀菌过滤网的下方。

优选地,气流量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一塞子、第二塞子、外螺纹和内螺纹;第一出气管端部外围设有外螺纹,第一塞子安装于第一出气管内,第一塞子上开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二出气管靠近第一出气管的内侧开有内螺纹,第二塞子安装于第二出气管内,第二塞子上开有多个第二通孔。

优选地,固定机构包括有蝶形螺栓;过滤箱顶部两侧均沿竖直方向开有凹槽,导向杆两端分别插入两凹槽内;导向杆两端部上均沿水平方向开有第一螺纹孔,过滤箱靠近第一螺纹孔的两侧均沿水平方向开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与凹槽、第一螺纹孔连通,蝶形螺栓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螺接。

优选地,该有创呼吸机用空气过滤装置还包括有支杆和第二套管;支杆固接于过滤箱紧靠第一出气管的侧部,支杆端部固接有第二套管,第二出气管与第二套管套装。

工作原理:当医护人员需要给病人使用有创呼吸机时,首先医护人员将过滤箱上的挂环悬挂在墙上,进而能够节约放置空间。接着将有创呼吸机的出气管与进气管连接,并将第二出气管连接到病人的吸气管上。之后医护人员打开有创呼吸机,则有创呼吸机就会通过进气管向过滤箱内输入气体,则气体就会经过空气过滤布进行初步的过滤,之后再经过杀菌过滤网和超细玻璃纤维纸的双重过滤,进而将气体内的细菌、杂质等过滤的更彻底,之后再通过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排出,从而能够使病人吸入的气体更纯净。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控制气流量调节机构来调节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排出气体的流量,从而使病人更舒适。当病人不再需要使用有创呼吸机时,医护人员关闭有创呼吸机即可。当医护人员将过滤箱取下时,医护人员可以控制固定机构不再固定导向杆,进而可以将导向杆取下。当需要将过滤箱进行悬挂时,医护人员再控制固定机构将导向杆进行固定即可将其进行悬挂。当医护人员需要更换空气过滤布或超细玻璃纤维纸时,医护人员打开密封箱门,进而可以将空气过滤布或超细玻璃纤维纸取下进行更换,接着再将密封箱门关闭即可。

因为气流量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一塞子、第二塞子、外螺纹和内螺纹;第一出气管端部外围设有外螺纹,第一塞子安装于第一出气管内,第一塞子上开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二出气管靠近第一出气管的内侧开有内螺纹,第二塞子安装于第二出气管内,第二塞子上开有多个第二通孔;所以当医护人员需要调节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排出气体的流量时,医护人员拧动第二出气管,当第一塞子上的第一通孔与第二塞子上的第二通孔完全重合时,此时气体流量是最大的;当需要使气体流量减小时,医护人员转动第二出气管使第一塞子上的第一通孔与第二塞子上的第二通孔重合部分减小,进而就会减小气体流量,从而能够更方便快捷地根据病人的情况来调节输出气体的流量,从而增加了病人了舒适度。

因为固定机构包括有蝶形螺栓;过滤箱顶部两侧均沿竖直方向开有凹槽,导向杆两端分别插入两凹槽内;导向杆两端部上均沿水平方向开有第一螺纹孔,过滤箱靠近第一螺纹孔的两侧均沿水平方向开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与凹槽、第一螺纹孔连通,蝶形螺栓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螺接;所以当医护人员需要将导向杆取下时,医护人员将蝶形螺栓从第一螺纹孔内拧出,进而就可以将导向杆从凹槽内取出。当需要将过滤箱进行悬挂时,医护人员将导向杆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两侧的凹槽内,此时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连通,接着医护人员将蝶形螺栓拧入第一螺纹孔内,进而将导向杆进行固定,进而就可以将过滤箱悬挂起来。

因为该有创呼吸机用空气过滤装置还包括有支杆和第二套管;支杆固接于过滤箱紧靠第一出气管的侧部,支杆端部固接有第二套管,第二出气管与第二套管套装;所以根据过滤箱悬挂的位置,当第二出气管过长时,医务人员可以将第二出气管缠绕在支杆上,之后再穿过第二套管,从而能够防止由于第二出气管过长而使得第二出气管摆放凌乱。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机构能够使过滤箱进行悬挂,从而节约了放置空间;通过气流量调节机构能够根据病人的情况来调节输出气体流量的大小,从而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通过空气过滤布、杀菌过滤网和超细玻璃纤维纸的多层过滤能够将空气顾虑的更彻底;从而达到了占用空间小、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空气过滤更彻底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流量调节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出气管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出气管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出气管缠绕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过滤箱,2-密封箱门,3-合页,4-进气管,5-单向阀,6-空气过滤布,7-钩子,8-杀菌过滤网,9-超细玻璃纤维纸,10-第一出气管,11-第二出气管,12-气流量调节机构,121-第一塞子,122-第二塞子,123-第一通孔,124-第二通孔,125-外螺纹,126-内螺纹,13-固定机构,131-凹槽,132-第一螺纹孔,133-第二螺纹孔,134-蝶形螺栓,14-导向杆,15-第一套管,16-挂环,17-支杆,18-第二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有创呼吸机用空气过滤装置,如图1-8所示,包括有过滤箱1、密封箱门2、合页3、进气管4、单向阀5、空气过滤布6、钩子7、杀菌过滤网8、超细玻璃纤维纸9、第一出气管10、第二出气管11、气流量调节机构12、固定机构13、导向杆14、第一套管15和挂环16;密封箱门2通过合页3铰接于过滤箱1的前侧面上,过滤箱1顶部两侧均固接有固定机构13,导向杆14通过固定机构13进行固定;第一套管15与导向杆14套装,挂环16固接于第一套管15顶部;第一出气管10安装于过滤箱1远离合页3的一侧上部,气流量调节机构12固接于第一出气管10内,且第二出气管11通过气流量调节机构12与第一出气管10螺接;进气管4安装于过滤箱1靠近合页3的一侧下部,进气管4上安装有单向阀5;过滤箱1内沿水平方向固接有杀菌过滤网8,杀菌过滤网8上放置有超细玻璃纤维纸9;过滤箱1内两侧壁上均固接有钩子7,空气过滤布6通过钩子7进行固定,且位于杀菌过滤网8的下方。

气流量调节机构12包括有第一塞子121、第二塞子122、外螺纹125和内螺纹126;第一出气管10端部外围设有外螺纹125,第一塞子121安装于第一出气管10内,第一塞子121上开有多个第一通孔123;第二出气管11靠近第一出气管10的内侧开有内螺纹126,第二塞子122安装于第二出气管11内,第二塞子122上开有多个第二通孔124。

固定机构13包括有蝶形螺栓134;过滤箱1顶部两侧均沿竖直方向开有凹槽131,导向杆14两端分别插入两凹槽131内;导向杆14两端部上均沿水平方向开有第一螺纹孔132,过滤箱1靠近第一螺纹孔132的两侧均沿水平方向开有第二螺纹孔133,第二螺纹孔133与凹槽131、第一螺纹孔132连通,蝶形螺栓134与第一螺纹孔132、第二螺纹孔133螺接。

该有创呼吸机用空气过滤装置还包括有支杆17和第二套管18;支杆17固接于过滤箱1紧靠第一出气管10的侧部,支杆17端部固接有第二套管18,第二出气管11与第二套管18套装。

工作原理:当医护人员需要给病人使用有创呼吸机时,首先医护人员将过滤箱1上的挂环16悬挂在墙上,进而能够节约放置空间。接着将有创呼吸机的出气管与进气管4连接,并将第二出气管11连接到病人的吸气管上。之后医护人员打开有创呼吸机,则有创呼吸机就会通过进气管4向过滤箱1内输入气体,则气体就会经过空气过滤布6进行初步的过滤,之后再经过杀菌过滤网8和超细玻璃纤维纸9的双重过滤,进而将气体内的细菌、杂质等过滤的更彻底,之后再通过第一出气管10和第二出气管11排出,从而能够使病人吸入的气体更纯净。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控制气流量调节机构12来调节第一出气管10和第二出气管11排出气体的流量,从而使病人更舒适。当病人不再需要使用有创呼吸机时,医护人员关闭有创呼吸机即可。当医护人员将过滤箱1取下时,医护人员可以控制固定机构13不再固定导向杆14,进而可以将导向杆14取下。当需要将过滤箱1进行悬挂时,医护人员再控制固定机构13将导向杆14进行固定即可将其进行悬挂。当医护人员需要更换空气过滤布6或超细玻璃纤维纸9时,医护人员打开密封箱门2,进而可以将空气过滤布6或超细玻璃纤维纸9取下进行更换,接着再将密封箱门2关闭即可。

因为气流量调节机构12包括有第一塞子121、第二塞子122、外螺纹125和内螺纹126;第一出气管10端部外围设有外螺纹125,第一塞子121安装于第一出气管10内,第一塞子121上开有多个第一通孔123;第二出气管11靠近第一出气管10的内侧开有内螺纹126,第二塞子122安装于第二出气管11内,第二塞子122上开有多个第二通孔124;所以当医护人员需要调节第一出气管10和第二出气管11排出气体的流量时,医护人员拧动第二出气管11,当第一塞子121上的第一通孔123与第二塞子122上的第二通孔124完全重合时,此时气体流量是最大的;当需要使气体流量减小时,医护人员转动第二出气管11使第一塞子121上的第一通孔123与第二塞子122上的第二通孔124重合部分减小,进而就会减小气体流量,从而能够更方便快捷地根据病人的情况来调节输出气体的流量,从而增加了病人了舒适度。

因为固定机构13包括有蝶形螺栓134;过滤箱1顶部两侧均沿竖直方向开有凹槽131,导向杆14两端分别插入两凹槽131内;导向杆14两端部上均沿水平方向开有第一螺纹孔132,过滤箱1靠近第一螺纹孔132的两侧均沿水平方向开有第二螺纹孔133,第二螺纹孔133与凹槽131、第一螺纹孔132连通,蝶形螺栓134与第一螺纹孔132、第二螺纹孔133螺接;所以当医护人员需要将导向杆14取下时,医护人员将蝶形螺栓134从第一螺纹孔132内拧出,进而就可以将导向杆14从凹槽131内取出。当需要将过滤箱1进行悬挂时,医护人员将导向杆14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两侧的凹槽131内,此时第一螺纹孔132与第二螺纹孔133连通,接着医护人员将蝶形螺栓134拧入第一螺纹孔132内,进而将导向杆14进行固定,进而就可以将过滤箱1悬挂起来。

因为该有创呼吸机用空气过滤装置还包括有支杆17和第二套管18;支杆17固接于过滤箱1紧靠第一出气管10的侧部,支杆17端部固接有第二套管18,第二出气管11与第二套管18套装;所以根据过滤箱1悬挂的位置,当第二出气管11过长时,医务人员可以将第二出气管11缠绕在支杆17上,之后再穿过第二套管18,从而能够防止由于第二出气管11过长而使得第二出气管11摆放凌乱。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