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用心肺复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2323发布日期:2019-02-15 20:4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用心肺复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急诊用心肺复苏装置。



背景技术:

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

当前在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时,主要是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医护人员在进行手动抢救时,体力消耗较大,会导致后期的按压力度和深度不足,进而影响抢救效果,并且人工操作需要技术很熟练的医护人员才可,而普通人员很难掌握较好的力度和深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急诊用心肺复苏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进行自动按压、按压深度可调的急诊用心肺复苏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诊用心肺复苏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安装于所述底板的表面;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所述支撑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凸轮,所述凸轮安装于所述防护罩的内部,且所述凸轮转动连接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固定于所述防护罩的内壁;滚轮,所述滚轮安装于所述防护罩的内部,且所述滚轮安装于所述凸轮的底部;所述凸轮的外缘与所述滚轮外缘之间相互接触;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管和弹簧,且所述限位管贯穿于所述防护罩的底面;所述限位管的内部安装有所述弹簧;位移机构,所述位移机构包括驱动杆、第二限位旋钮以及顶杆,且所述驱动杆贯穿于所述限位管的内部;所述驱动杆的顶端设有所述滚轮,且所述驱动杆的外壁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限位管的内部,且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弹簧的顶端;所述驱动杆的底端套接有所述顶杆,且所述顶杆与所述驱动杆之间通过所述第二限位旋钮连接;所述顶杆的外壁分布有刻度条;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安装于所述顶杆的底端;电源机构,所述电源机构电性连接所述转动电机。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把手、第一限位旋钮以及支管,且所述支撑架固定于所述底板的表面;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套接有所述支管,所述支撑架呈倒L型结构,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底板之间相互垂直焊接;所述支撑架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所述第一限位旋钮;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支管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旋钮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外壁设有所述把手。

优选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压板和海绵垫,且所述压板的表面设有所述顶杆;所述压板的底面胶合连接有所述海绵垫。

优选的,所述压板呈正方体结构,且所述压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电源机构包括手持按钮和电源盒,且所述电源盒安装于所述底板的表面;所述电源盒电性连接所述手持按钮,且所述手持按钮电性连接所述转动电机。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表面安装有供氧机构,且所述供氧机构包括氧气瓶、氧气管以及吸氧罩;所述氧气瓶设于所述底板的表面,且所述氧气瓶连通有所述氧气管;所述氧气管连接所述吸氧罩。

优选的,所述防护罩的顶部呈圆形、底部呈长方形,且所述防护罩与所述转动电机相对位置处为网孔结构。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诊用心肺复苏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急诊用心肺复苏装置,通过所述凸轮的转动能够实现所述驱动杆的上下运动,进而驱动所述按压机构对病人胸腔进行复苏按压,实现了对传统人工按压的替代,有效的减少了急救人员的劳动量,实现急救人员能够再进行其他急救措施;可自由调节所述顶杆的伸出长度,使得所述按压机构的按压深度不同,从而使得所述按压机构在对小孩、老人进行按压时,能够采用较少的按压深度,防止损伤老人、小孩的胸部骨骼,所述刻度条的设置能够使得深度调节的更为精准;能够满足普通人们的需求,在紧急状况下,无需较好的抢救技术也可进行心肺复苏抢救,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诊用心肺复苏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限位机构与位移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提供的供氧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提供的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板,2、支撑机构,21、支撑架,22、把手,23、第一限位旋钮,24、支管,3、防护罩,4、凸轮,41、转动电机,5、滚轮,6、限位机构,61、限位管,62、弹簧,7、位移机构,71、驱动杆,711、挡板,72、第二限位旋钮,73、顶杆,731、刻度条,8、按压机构,81、压板,82、海绵垫,9、供氧机构,91、氧气瓶,92、氧气管,93、吸氧罩,9a、电源机构,91a、电源盒,92a、手持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诊用心肺复苏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提供的限位机构与位移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提供的供氧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提供的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急诊用心肺复苏装置包括:底板1;支撑机构2,所述支撑机构2安装于所述底板1的表面;防护罩3,所述防护罩3与所述支撑机构2的一端固定连接;凸轮4,所述凸轮4安装于所述防护罩3的内部,且所述凸轮4转动连接转动电机41;所述转动电机41固定于所述防护罩3的内壁;滚轮5,所述滚轮5安装于所述防护罩3的内部,且所述滚轮5安装于所述凸轮4的底部;所述凸轮4的外缘与所述滚轮5外缘之间相互接触;限位机构6,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限位管61和弹簧62,且所述限位管61贯穿于所述防护罩3的底面;所述限位管61的内部安装有所述弹簧62;位移机构7,所述位移机构7包括驱动杆71、第二限位旋钮72以及顶杆73,且所述驱动杆71贯穿于所述限位管61的内部;所述驱动杆71的顶端设有所述滚轮5,且所述驱动杆71的外壁设有挡板711;所述挡板711设于所述限位管61的内部,且所述挡板711位于所述弹簧62的顶端;所述驱动杆71的底端套接有所述顶杆73,且所述顶杆73与所述驱动杆71之间通过所述第二限位旋钮72连接;所述顶杆73的外壁分布有刻度条731;按压机构8,所述按压机构8安装于所述顶杆73的底端;电源机构9a,所述电源机构9a电性连接所述转动电机41。

为了对设备进行有效的支撑,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架21、把手22、第一限位旋钮23以及支管24,且所述支撑架21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表面;所述支撑架21的内部套接有所述支管24,且所述支撑架21与所述支管24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旋钮23连接;所述支撑架21的侧壁设有所述把手22。

为了使得所述支撑机构2更为稳固,所述支撑架21呈倒L型结构,且所述支撑架21与所述底板1之间相互垂直焊接;所述支撑架2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所述第一限位旋钮23。

为了使得按压过程更为舒适,所述按压机构8包括压板81和海绵垫82,且所述压板81的表面设有所述顶杆73;所述压板81的底面胶合连接有所述海绵垫82。

为了实现复苏按压,所述压板81呈正方体结构,且所述压板81与所述底板1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为了便于医护人员控制,所述电源机构9a包括手持按钮92a和电源盒91a,且所述电源盒91a安装于所述底板1的表面;所述电源盒91a电性连接所述手持按钮92a,且所述手持按钮92a电性连接所述转动电机41。

为了使得病人在抢救时吸氧,所述底板1的表面安装有供氧机构9,且所述供氧机构9包括氧气瓶91、氧气管92以及吸氧罩93;所述氧气瓶91设于所述底板1的表面,且所述氧气瓶91连通有所述氧气管92;所述氧气管92连接所述吸氧罩93。

为了对设备进行保护,所述防护罩3的顶部呈圆形、底部呈长方形,且所述防护罩3与所述转动电机41相对位置处为网孔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诊用心肺复苏装置的使用原理为:在操作时,医护人员可握住所述把手22,然后将设备置于地面上,调节所述支管24的伸出长度,使得所述按压机构8置于患者心脏的顶部,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所述顶杆73的伸出长度,使得所述按压机构8被调节至合适的按压深度,将所述吸氧罩93置于病人的口腔内;在调节完毕后,医护人员可通过所述手持按钮92a启动所述转动电机41,进而带动所述凸轮4转动,所述凸轮4在转动至底部时会与所述滚轮5相互接触并滚动,进而推动所述滚轮5向下运动,所述滚轮5带动所述顶杆73向下运动,所述挡板711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会挤压所述弹簧62,所述驱动杆71、所述顶杆73同步向下运动,所述压板81向下运动并挤压病人的胸腔,实现心肺复苏按压,所述海绵垫82可使得按压过程更为舒适,起到缓冲的效果,当所述凸轮4转动至离开底部时,所述驱动杆71便会在所述弹簧62的作用下返回原位,如此循环。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诊用心肺复苏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急诊用心肺复苏装置,通过所述凸轮4的转动能够实现所述驱动杆71的上下运动,进而驱动所述按压机构8对病人胸腔进行复苏按压,实现了对传统人工按压的替代,有效的减少了急救人员的劳动量,实现急救人员能够再进行其他急救措施;可自由调节所述顶杆73的伸出长度,使得所述按压机构8的按压深度不同,从而使得所述按压机构8在对小孩、老人进行按压时,能够采用较少的按压深度,防止损伤老人、小孩的胸部骨骼,所述刻度条731的设置能够使得深度调节的更为精准;能够满足普通人们的需求,在紧急状况下,无需较好的抢救技术也可进行心肺复苏抢救,适用范围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