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4454发布日期:2019-05-31 21:32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



背景技术:

临床上对于绝大部分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都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基本原则是解剖复位和固定。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尝试设计并采用各种内固定装置,例如皮质骨螺钉、Tight-Rope、腓骨钩、自体韧带等。传统的皮质骨螺钉固定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不论是穿透三皮质还是四皮质,术后断钉和固定位置不正确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往往使用该方法复位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病人需要在完全负重前取出该螺钉,十分不方便。Tight-Rope装置固定模拟下胫腓联合的生理结构,可保留下胫腓联合的微动功能,但其稳定性欠牢固和昂贵的价格及线结的局部排异反应是个不可忽视的缺点。腓骨钩需根据不同患者胫腓骨的直径存在差异手动调整其形状,难以达到良好的匹配,易造成复位不良。使用自体韧带重建下胫腓前韧带对患者造成二次创伤,并且重建韧带要恢复原有韧带强度需较长的时间,使患者难以进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影响预后。

另外,在Pilon骨折的治疗中,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部位的复位和固定非常重要,常作为其他骨块复位的参照,目前治疗Pilon骨折中的钢板都难以确切固定该部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包括一体纵向设置的干部、颈干部,还包括:侧翼,设于颈干部,侧翼沿颈干部的横向延伸,并向颈干部的内侧弯曲。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一体纵向设置的干部和颈干部,便于与腓骨贴合并固定腓骨,提高治疗效果;在颈干部处设置横向延伸的侧翼,便于通过侧翼包裹下胫腓联合,复位和固定外踝和下胫腓联合,从而复位和固定尽可能多的腓骨远端和胫骨远端的骨折块,还可以使外踝骨折和下胫腓联合一起固定,提高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的稳定性,提高治疗效果;侧翼向颈干部的内侧弯曲,使侧翼的形状与下胫腓联合的形状相适,可以进一步提高复位和固定的可靠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其中,颈干部的内侧为接触人体骨骼的一侧,背向人体骨骼的一侧为外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从颈干部向侧翼的远端,侧翼上依次设有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第一螺孔为长腰形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侧翼上设置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便于根据具体需要,例如伤势的具体情况,骨折的具体位置等等,在第一螺孔或第二螺孔中打入螺钉,或者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都打入螺钉,使用方便灵活;同时,通过侧翼和螺钉配合使用的方式,形成稳定的支撑和坚强的内固定,增加了支撑点,分散了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的受力,降低了每颗螺钉的受力,从而比现有技术中单独螺钉固定的方式更稳定,还可以降低断钉和二次创伤的可能;靠近颈干部的第一螺孔采用长腰形孔,在该处打入螺钉时,便于起到加压作用,使骨折断端对合紧密,促进愈合,同时,还便于调节螺钉的固定位置,以适应不同患者的实际解剖数据。

还需要指出的是,第一螺孔优选采用无螺纹孔,螺钉直接植入骨骼内,与骨骼锁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头部,沿颈干部的纵向与干部相对地设于颈干部的另一端,第一螺孔的中心和第二螺孔的中心的连线,与头部的端面轮廓线的最大距离为25~3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颈干部的纵向与干部相对的另一端设置头部,便于在腓骨远端包裹更多的骨块,提高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通过将第一螺孔的中心和第二螺孔的中心的连线,与头部的端面轮廓线的最大距离设置为25~30mm,即可将侧翼的位置确定,该位置与外踝和下胫腓联合的位置基本吻合,从而可以使侧翼更准确的包裹外踝和下胫腓联合,提高侧翼对外踝和下胫腓联合的固定效果,有利于术后恢复。

根据临床经验和大多数人体解剖结构,第一螺孔的中心和第二螺孔的中心的连线,到头部的端面轮廓线的最大距离优选为27mm。当然,为了取得最佳的匹配效果,该距离可以根据临床个体患者实际解剖数据进行精确确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干部的纵向上设有多个干部锁定加压结合孔,多个干部锁定加压结合孔的中心连线呈直线,经过中心连线的平面中,与该平面两侧的干部的轮廓线的夹角均相等的平面为第一纵截面,其中,第一螺孔的中心线与第一纵截面的夹角为50°~60°,第二螺孔的中心线与第一纵截面的夹角为70°~80°。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螺孔的中心线与第一纵截面的夹角,和第二螺孔的中心线与第一纵截面的夹角不同,使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在下胫腓联合的横向上的位置不同,从而便于根据具体需要,例如伤势的具体情况,骨折的具体位置等等,在第一螺孔或第二螺孔中打入螺钉,方便灵活,使解剖锁定钢板与人体骨骼更加贴合。且植入的螺钉的角度也不同,可以更好的起到固定作用;根据临床经验,第一螺孔的中心线与第一纵截面的夹角为50°~60°,第二螺孔的中心线与第一纵截面的夹角为70°~80°能够与大多数患者的实际解剖数据相吻合,从而在固定时,能够使侧翼与下胫腓联合具有更好的贴合度,即具有更好的匹配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固定效果,降低治疗难度。上述两个夹角,具体数值可以根据上述数值范围,进行标准化的生产多个型号,也可以根据个体患者的实际解剖数据进行精确确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侧翼为“8”字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侧翼设置为“8”字形,使侧翼上不会具有尖锐凸出的部位,减少了对人体的二次伤害,同时,采用“8”字形侧翼,使侧翼根据骨头曲面容易塑形,从而使侧翼更加贴合骨面,提高治疗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螺孔及其边缘和第二螺孔及其边缘分别构成“8”字形的两个圆环,其中,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之间两边缘设有相对的弧形凹槽,以使“8”字形侧翼的两个圆环之间平滑过渡。

在该技术方案中,“8”字形侧翼的两个圆环之间平滑过渡,减少了两个圆环之间界面的突变,从而在弯曲后,减少了圆环之间的凹槽位置成为应力集中部位的可能,进而减少了侧翼断裂的可能,从而提高了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固定骨块的稳定性,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二次创伤的可能。

弧形凹槽的半径为3~5mm,优选地,为3.5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头部和颈干部向一侧扭转。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头部和颈干部向一侧扭转,使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的特征,从而与腓骨远端和胫骨远端的骨表面更好地贴合,提高治疗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侧翼相对于颈干部具有5°~10°的扭转角度,且侧翼的内侧朝向头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侧翼相对于颈干部具有5°~10°的扭转角度,且侧翼的内侧朝向头部,使侧翼能够更加符合下胫腓联合的解剖结构,从而更好地与下胫腓联合相贴合,提高对下胫腓联合和外踝的固定效果,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螺孔的中心线进行了倾斜,倾斜方向与侧翼扭转方向相反,从而使从第二螺孔植入的螺钉的尾部朝向干部偏转,与其它方向的螺钉错位,减少干涉的可能,且螺钉从第二螺孔植入时与其他螺孔植入的螺钉呈发散状,可以扩大螺钉的固定范围;其中,第二螺孔的中心线偏转角度为5°~10°,优选为6.5°。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侧翼在颈干部的横向截面上的投影的中心线为圆弧,圆弧直径为26~32mm,且侧翼与颈干部平滑过渡。

在该技术方案中,侧翼在颈干部的横向截面上的投影的中心线为圆弧,即侧翼在长度方向上,或者说在颈干部的横向上,呈圆弧状,与下胫腓联合的解剖结构相吻合,使侧翼与外踝及下胫腓联合能够更好的贴合,提高治疗效果,并且侧翼呈在长度方向上呈圆弧状,且侧翼与颈干部平滑过渡,还可以减少其表面凸出,从而减少对人体的刺激,减少排异的可能,有利于术后恢复;侧翼的圆弧直径为26~32mm,符合大多数的人体解剖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侧翼的厚度为1~3mm,干部厚度为1.5~4mm。

在该技术方案中,侧翼的厚度为1~3mm,干部厚度为1.5~4mm,适度的厚度,一方面降低了创口缝合处的皮肤张力,从而减小了创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可能;另一方面还保证了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的强度,减少因厚度不够而断裂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植入螺钉后的前视图;

图3示出了图2的仰视图;

图4示出了图1植入螺钉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的侧翼剖开后,和颈干部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侧翼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干部,102干部锁定加压结合孔,20颈干部,202锁定加压长结合孔,30头部,302头部锁定孔,304克氏针孔,40侧翼,402第一螺孔,404第二螺孔,502普通接骨螺钉,504锁定接骨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包括一体纵向设置的干部10、颈干部20和头部30,干部10、颈干部20和头部30保持平滑过渡,且从干部10到颈干部20处微微下凹,头部30微微向上翘起,以贴合腓骨;头部30的宽度大于干部10的宽度,头部30和颈干部20一起向一侧扭转;还包括:侧翼40,设于颈干部20,侧翼40沿颈干部20的横向延伸,并向颈干部20的内侧弯曲,侧翼40在颈干部20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的中心线呈圆弧状,圆弧的直径为26~32mm,优选为30mm;侧翼40与颈干部20平滑过渡,其中,颈干部20的内侧即接触人体骨骼的一侧,背向人体骨骼的一侧为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的外侧。

通过一体纵向设置的干部10、颈干部20和头部30,以及在颈干部20处横向延伸的侧翼40,便于在固定外踝的同时,通过侧翼40包裹下胫腓联合,复位和固定外踝骨折块,还可以同时将分离的下胫腓联合解剖复位并固定,提高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的稳定性,提高治疗效果;干部10、颈干部20和头部30相互之间具有一定弧度,且平滑过渡,头部30和颈干部20向一侧扭转,以及侧翼40向颈干部20的内侧弯曲并呈圆弧状,且侧翼40与颈干部20平滑过渡,使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的形状与人体解剖结构相适,同时保证螺钉植入方向不同且互不干扰,从而更好的与胫骨及腓骨的骨面贴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复位和固定的可靠性,从而提高质治疗效果。

优选地,侧翼40的厚度为1.5mm,干部10厚度为2mm。

进一步地,侧翼40相对于颈干部20具有8°的扭转角度,且侧翼40的内侧朝向头部10,以便更好的与颈干部20配合,与下胫腓联合的形状相匹配,更加贴合下胫腓联合的骨面,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便于术后的恢复。

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进一步地,头部30具有多个头部锁定孔302,多个头部锁定孔302呈两列排布,以便为螺钉的植入角度提供多个选择,拓宽了实际治疗中锁定螺钉的固定方式,使多个锁定螺钉呈发散状植入,以尽可能大范围地固定骨折块;头部30还设有用于定位的多个克氏针孔304;干部10具有多个干部锁定加压结合孔102,以提供轴向加压或锁定选择;颈干部20设有锁定加压长结合孔202,以便在手术中调整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的位置或螺钉的固定位置,或对骨折块进行加压,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如图5与图6所示,侧翼40上具有作为锁定加压孔的长腰形的第一螺孔402,以及作为普通锁定孔的第二螺孔404,其中,第一螺孔402和第二螺孔404从颈干部20向侧翼40的远端依次设置,两个螺孔的间距为10~13mm,如图3、图4所示,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上的多个干部锁定加压结合孔102沿干部的纵向依次排列,且多个干部锁定加压结合孔102的中心连线为直线,经过中心连线的平面有多个,其中一个平面与其两侧的干部的轮廓线的夹角相等,该平面为第一纵截面,如图5所示,第一螺孔402的中心线与第一纵截面的夹角α为50°~60°,第二螺孔404的中心线与第一纵截面的夹角β为70°~80°,以便在下胫腓联合部位植入螺钉时,提供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至少两处角度和位置选择,使侧翼40与下胫腓联合具有更好的贴合度,即具有更好的匹配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固定效果,降低治疗难度。

进一步地,第二螺孔402的中心线进行了倾斜,倾斜方向与侧翼40扭转方向相反,从而使从第二螺孔402植入的螺钉的尾部朝向干部10偏转,与其它方向的螺钉错位,减少干涉的可能,且螺钉从第二螺孔402植入时与其他螺孔植入的螺钉呈发散状,可以扩大螺钉的固定范围;其中,第二螺孔402的中心线偏转角度为6.5°。

如图2与图3、图4和图6所示,侧翼40上的第一螺孔402的中心和第二螺孔的中心的连线,到头部30的端面轮廓线的最大距离为25~30mm,即侧翼40纵向的中心线与头部30端面轮廓线的最大距离为25~30mm,使侧翼40的位置与下胫腓联合的位置相吻合,从而可以使侧翼40更准确的包裹下胫腓联合,提高侧翼40对下胫腓联合的固定效果,有利于术后恢复,其中,该最大距离优选为27mm,以适应大多数的人体解剖结构。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侧翼40为“8”字形,“8”上两个圆环中间的孔,分别为第一螺孔402和第二螺孔404。“8”字的两个圆环之间的边缘通过圆弧平滑的过渡,圆弧的半径为3~5mm,优选为3.5mm。

治疗时,如图2、图3、图4所示,第一螺孔402中可植入普通接骨螺钉502,第二螺孔404和头部锁定孔302、干部锁定加压结合孔102、锁定加压长结合孔202中可植入锁定接骨螺钉504,从而通过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和螺钉配合使用,形成稳定的支撑和坚强的内固定,相比现有技术使用单独螺钉固定更强,且降低了断钉和二次创伤的可能性;同时,侧翼40的孔的位置方向固定,无需手动调整位置方向,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从而对解剖复位后的胫腓骨进行有效支撑。侧翼40植入螺钉后,可覆盖外踝及下胫腓联合。

通过采用本实施例的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其形状和弧度与人体解剖结构相适应,提高了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与人体的匹配度,从而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且操作简单,固定方便快速而强度也高,便于推广;可以使外踝骨折和下胫腓联合一起固定,还减少了传统螺钉横向固定下胫腓联合导致断钉和移位的风险,也无需早期取出;适应症广,大部分踝关节骨折患者都可使用;在Pilon骨折的治疗中,还可同时固定外踝和下胫腓联合。

实施例2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侧翼40沿颈干部20横向延伸并弯曲,其弯曲的形状并不一定为弧形,而是根据个体患者的实际解剖数据精确确定,从而可以更好的与患者的下胫腓联合部位贴合,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有利于术后恢复。

第二螺孔404也为长腰形加压孔,便于更加灵活的选择。

第一螺孔402的中心,到头部30的端面轮廓线的最大距离为26mm,以适应下胫腓联合较特殊的个体患者的需要。

第一螺孔402的中心线与第一纵截面的夹角为55°,第二螺孔404的中心线与第一纵截面的夹角为75°,以适应较特殊的个体患者的人体解剖结构。

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侧翼40的厚度设为1mm,干部10的厚度设为1.5mm。通过采用较薄的厚度,可以减轻重量,并减少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在患者体内占据的空间,减少排异的可能。

所有交界的位置,均打磨成为圆滑过渡,以减少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上的锋锐凸起,减少因锋锐凸起造成二次创伤的可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更好地与人体解剖结构相适应,提高了其与人体的匹配度,还可以使外踝骨折和下胫腓联合一起固定,减少了传统螺钉横向固定下胫腓联合断钉和移位的风险,也无需早期取出;在Pilon骨折的治疗中,还可同时固定外踝和下胫腓联合,从而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且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翼状外踝解剖锁定板适应症广,大部分踝关节骨折患者都可使用;操作简单,固定方便快速而强度也高。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