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确化测量下肢肢体外展角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2136发布日期:2019-05-11 00:44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确化测量下肢肢体外展角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确化测量下肢肢体外展角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晚期髋关节炎、创伤及病理因素导致髋部疾病的重要手段,术后体位的摆放至关重要,患肢要始终保持髋关节外展中立位15°~30°,以防止假体脱出。但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病人如果不能正确掌握体位摆放技术要领,反复呼叫护士咨询、帮忙,增加护士工作量;

2、病人体位摆放位置不正确,容易造成假体脱出,增加病人痛苦的同时额外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易导致病人的不满等。

现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主要有:1、反复与病人家属沟通,做好健康教育。2、护士要多巡视病房,发现体位不正确,及时纠正等,但是这些都不能较好的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确化测量下肢肢体外展角度的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扇形块上分别设置刻度值和穿线孔,可以准确的摆放患者体位,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也避免了因假体脱出,增加病人痛苦的问题,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等。

为实现如上所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精确化测量下肢肢体外展角度的装置,包括扇形块、穿线孔和手柄,所述扇形块为四分之一圆结构,在扇形块的圆弧面上设有刻度值,在扇形块的前面设有八个穿线孔,每个穿线孔分别靠近扇形块的弧形边,第一个穿线孔的中心线与扇形块侧边的夹角为10°,其余每两个穿线孔中心线的夹角为10°,在扇形块的直边段设有向下延伸的手柄形成所述的精确化测量下肢肢体外展角度的装置。

所述的精确化测量下肢肢体外展角度的装置,所述穿线孔为圆形孔。

所述的精确化测量下肢肢体外展角度的装置,所述扇形块上设有复数个工艺孔A。

所述的精确化测量下肢肢体外展角度的装置,所述工艺孔A的形状为五角形。

所述的精确化测量下肢肢体外展角度的装置,所述手柄上设有工艺孔B。

所述的精确化测量下肢肢体外展角度的装置,所述工艺孔B的形状为长圆形。

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所述的优越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扇形块上分别设置刻度值和穿线孔,可以准确的摆放患者体位,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也避免了因假体脱出,增加病人痛苦的问题,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等,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适合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扇形块;2、穿线孔;3、工艺孔A;4、手柄;5、工艺孔B。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描述时采用的方位关系均以说明书附图为依据。

结合附图1所述的一种精确化测量下肢肢体外展角度的装置,包括扇形块1、穿线孔2和手柄4,所述扇形块1为四分之一圆结构,在扇形块1的圆弧面上设有刻度值,在扇形块1的前面设有八个穿线孔2,穿线孔2的直径要保证带重物的呢绒线通过,所述穿线孔2为圆形孔,每个穿线孔2分别靠近扇形块1的弧形边,第一个穿线孔2的中心线与扇形块1侧边的夹角为10°,其余每两个穿线孔2中心线的夹角为10°,在扇形块1的直边段设有向下延伸的手柄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减轻本装置的重量,在所述扇形块1上设有复数个工艺孔A3,所述工艺孔A3的形状为五角形或异形孔,在所述手柄4上设有工艺孔B5,所述工艺孔B5的形状为长圆形或异形孔形成所述的精确化测量下肢肢体外展角度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医生给患者手术后摆放体位时把本装置的0°一侧边缘放于以躯干与健侧肢体保持一直线上,测量角度后使用带重物的呢绒线通过合适的穿线孔2自然垂下,根据角度摆放患肢的角度,能准确按要求摆放体位。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准确摆放体位的问题;减少了护士工作量的问题;可以有效的解决因假体脱出,增加病人痛苦的问题;有效的解决因额外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导致病人不满的问题,有效的解决医患矛盾,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等。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为了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在本文中选用的实施例,当前认为是适宜的,但是,应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旨在包括一切属于本构思和发明范围内的实施例的所有变化和改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