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硬胶囊充填机的播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1725发布日期:2019-03-30 09:06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硬胶囊充填机的播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硬胶囊充填机的播囊装置。



背景技术:

胶囊填充机集机、电、气为一体,采用微电脑可编程控制器,触摸面板操作,变频调速,配备电子自动计数装置,能分别自动完成胶囊的就位、分离、充填、锁紧等动作,是制药行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设备。目前,胶囊充填机一般由胶囊排序及分离机构、剔废机构、物料填充机构、胶囊锁紧机构、成品出料机构、模具清理机构、人机界面控制机构、机械传动机构、分度转盘机构和机架、工作台等构成。其工作流程为:空胶囊先经过胶囊排序及分离机构的调头排序和胶囊帽体分离而进入分度转盘机构的上下模块的模孔内,再经过剔废机构的废胶囊剔除,接着由物料填充机构对囊体进行物料充填,充填后再由胶囊锁紧机构对囊帽、囊体进行锁紧,并由成品出料机构输出胶囊成品药,最后由模具清理机构对模块进行清洗、整理,接着再进入下一工作循环。

其中,胶囊排序及分离机构是对胶囊进行调头排序和胶囊帽体分离处理,又称为播囊机构或播囊装置。目前,公告号为CN20596449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胶囊充填机的播囊机构,包括胶囊胶囊料斗、播囊板、拨叉机构及胶囊导槽,胶囊胶囊料斗的底部接播囊板的顶端,胶囊导槽设置在播囊板的正下方,拨叉结构水平设置在胶囊导槽的侧面,播囊板与拨叉机构机械传动,播囊板内设有两排胶囊排序通道,胶囊排序通道顶部呈喇叭状,胶囊排序通道的下端呈阶梯状并设有控制胶囊通过的开关结构;胶囊导槽位于胶囊排序通道的正下方,并设有存囊结构;拨叉机构包括水平叉和垂直叉,水平叉的前端设置有与胶囊导槽的存囊结构对应的分层结构,垂直叉安装在播囊板的外侧面,垂直叉与胶囊充填机的充填模块对应;固定座在播囊板的分叉结构之间设置有送囊隔板。

上述技术方案,空胶囊从胶囊胶囊料斗中进入,在胶囊排序通道下方受到拔叉机构的作用而校正方向,之后进入下一步工序。上述拔叉机构利用水平叉和垂直叉将胶囊调头、排序,但上述的拔叉机构改变胶囊方向的出错率高,容易导致胶囊充填机卡料。为此,亟需一种全自动硬胶囊充填机的播囊装置,其出错率低,不易卡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硬胶囊充填机的播囊装置,其出错率低,不易卡料。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全自动硬胶囊充填机的播囊装置,包括箱体和控制器,所述箱体上设有胶囊料斗、落料管和排序机构,所述排序机构包括与所述落料管相通以承接、分离胶囊的承接组件、阻止胶囊下落的隔断组件以及校正胶囊方向的校正组件,所述校正组件包括供胶囊进入的变向管、将胶囊翻转的翻转部件以及供胶囊出料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与所述承接组件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序机构设置成承接组件、隔断组件和校正组件的组合,承接组件用于容纳胶囊并分离囊体和囊帽;隔断组件用于隔断胶囊在落料管中的传输,使得胶囊的排序、分离有序进行;而校正组件由变向管、翻转部件和出料管组成,需要变向的胶囊从落料管中进入变向管内,在翻转部件的翻转作用下改变囊体和囊帽的方向,再由出料管滑至承接组件中进行分离,校正组件的设置将需要变向的胶囊与无需变向的胶囊分开处理,减小了播囊装置出错的可能性,从而使得播囊装置不易卡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部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出料管内的挡块以及用于推动胶囊翻转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箱体固定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翻转部件设置成挡块和第二气缸的组合,挡块固定在出料管上,胶囊从变向管滑出时一端与挡块抵触,此时第二气缸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推动胶囊绕挡块翻转,囊体和囊帽的方向随之改变,从而实现对胶囊方向的校正作用,便于胶囊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断组件包括与所述箱体滑移连接的移动块,所述箱体内固定有推动所述移动块滑移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落料管上开设有供所述移动块通过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隔断组件设置成移动块、第一气缸的组合,移动块与箱体滑移连接,而落料管上开设有通孔,当第一气缸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推动移动块滑移至落料管内时,胶囊的下落受到移动块的阻碍而停止;当移动块滑移出落料管后,胶囊继续下落,从而实现胶囊的有序下落,避免同时处理过多的胶囊而导致卡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落料管上转动连接有翻板,所述移动块端部开设有斜槽,所述斜槽与所述翻板围合成与所述变向管相通的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落料管上设置翻板,并在移动块端部开设斜槽,当移动块滑移至落料管内时,移动块端部将未落至承接组件上的胶囊推至落料管一侧,并推动翻板转动,此时翻板与斜槽围合成一个通道,胶囊沿通道滑入变向管中以便后续的方向校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组件包括与所述落料管对应的第一模块和与所述出料管对应的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上均开设有用于容纳囊体的细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承接组件设置成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第一模块位于落料管下侧,第二模块位于出料管下侧,且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上均开设有细孔,囊体进入细孔中得以固定,从而便于囊体和囊帽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上开设有用于抽气以分离囊体和囊帽的抽气通道,所述抽气通道与所述细孔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上开设抽气通道,抽气通道一端与细孔相通,另一端与真空泵等抽气设备相连,利用空气压力将囊体与囊帽分离,便于下一步物料的填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上还设有传感组件,所述传感组件包括用于检测胶囊方向的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所述激光发射器和所述激光接收器均与所述箱体固定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激光发射器与所述激光接收器的连线位于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隔断组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箱体上安装由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组成的传感组件,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均固定在箱体上并与控制器电连接,且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位于第一模块与移动块之间,以此对第一模块上的胶囊位置进行监测,以便控制器调控各部件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变向管和所述落料管上开设有供所述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通过的透光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变向管和落料管上开设透光孔以便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通过,从而便于监测胶囊位置,确保传感组件的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排序机构设置成承接组件、隔断组件和校正组件的组合,承接组件用于容纳并分离胶囊;隔断组件用于隔断胶囊中的传输,使得胶囊有序下落;校正组件由变向管、翻转部件和出料管组成,需变向的胶囊进入变向管内后,在翻转部件的作用下改变方向,再滑至承接组件中进行分离,校正组件的设置将需变向的胶囊与无需变向的胶囊分开处理,减小了播囊装置出错的可能性,从而使得播囊装置不易卡料;

2、将隔断组件设置成移动块和第一气缸的组合,移动块与箱体滑移连接,又在落料管上开设通孔,当第一气缸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推动移动块滑移至落料管内时,胶囊的受移动块的阻碍停止下落,直至移动块移开从而实现胶囊的有序下落,避免同时处理过多的胶囊而导致卡料;

3、在箱体上安装由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组成的传感组件,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均固定在箱体上并与控制器电连接,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对第一模块上的胶囊位置进行监测,从而便于控制器调控各部件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胶囊料斗;12、落料管;121、通孔;122、翻板;123、透光孔;4、承接组件;41、第一模块;42、第二模块;43、细孔;44、抽气通道;5、隔断组件;51、移动块;511、斜槽;52、第一气缸;6、校正组件;61、变向管;62、出料管;63、翻转部件;631、挡块;632、第二气缸;71、激光发射器;72、激光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全自动硬胶囊充填机的播囊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为立方体形,其内部中空。箱体1上固定有胶囊料斗11,胶囊料斗11安装在箱体1顶部,且胶囊料斗11底部通向箱体1内部以便胶囊倒入。

如图2所示,箱体1内部安装有落料管12以便胶囊料斗11内的胶囊进入。落料管12竖直设置,其内部中空,截面为方形,且落料管12底部连通有承接组件4。承接组件4包括第一模块41和第二模块42,第一模块41与第二模块42呈阶梯状排列,且第一模块41的高度高于第二模块42的高度。第一模块41和第二模块42均开设有细孔43,细孔43的直径介于胶囊囊体的直径和囊帽的直径之间。胶囊从落料管12中下落时,若囊帽在上,囊体在下,胶囊的囊体落入细孔43中,囊帽部分外露在第一模块41上表面上;若囊体在上,囊帽在下,由于囊帽的直径大于细孔43的孔径,胶囊停留在第一模块41上。

落料管12底部还安装有隔断组件5,隔断组件5包括移动块51和第一气缸52。第一气缸52固定在箱体1内壁上,其活塞杆延伸向落料管12底部,移动块51固定在第一气缸52的活塞杆端部。移动块51与箱体1滑移连接,且落料管12上开设有供移动块51进出的通孔121。当移动块51在第一气缸52的推动下滑移至落料管12内时,胶囊的下落受到移动块51的阻碍而停止;当移动块51滑移出落料管12后,胶囊继续下落,从而实现胶囊的有序下落。

落料管12底部还连通有用于调整胶囊方向的校正组件6,校正组件6包括变向管61、出料管62和翻转部件63。变向管61安装在落料管12底部,且变向管61一端与落料管12相通,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落料管12与变向管61相通处还安装有一块翻板122,翻板122顶部与落料管12内壁铰接,且翻板122的横截面为圆弧形。移动块51靠近翻板122的一端上开设有一斜槽511,斜槽511的倾斜方向与变向管61的倾斜方向一致,且斜槽511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当胶囊因囊帽在下而停留在第一模块41上时,胶囊在移动块51的推动下向变向管61滑移,滑移过程中,移动块51推动翻板122旋转,由于翻板122和斜槽511均为圆弧形,胶囊在翻板122翻转过程中受重力作用逐渐下滑,直至滑出斜槽511进入变向管61中。

变向管61一端与出料管62中部相通,出料管62的底部延伸至箱体1底部,并与箱体1外部相通。出料管62由与箱体1底部相连的一端倾斜向上延伸,且出料管62的倾斜方向与变向管61的倾斜方向垂直。翻转部件63包括挡块631和第二气缸632。挡块631固定在出料管62内部上,并与变向管61和出料管62的相接处对应,当胶囊从变向管61中滑落至出料管62中时,胶囊的囊帽部分与挡块631表面贴紧,胶囊停留在出料管62内。第二气缸632固定在出料管62顶部,且第二气缸632的活塞杆延伸向挡块631处,当活塞杆在第二气缸632的驱动下向挡块631处延伸时,活塞杆推动胶囊的囊体部分绕囊帽与挡块631的接触部分旋转,直至囊体翻转至挡块631另一侧时,胶囊沿出料管62滑落。

第二模块42位于出料管62的出口处,胶囊从出料管62中滑落后落入第二模块42上开设的细孔43中。第一模块41和第二模块42内还开设有抽气通道44,细孔43底部与抽气通道44相通,抽气通道44另一端与真空泵等抽气设备相连,利用空气压力将囊体吸出,以此将位于细孔43顶部的胶囊分离。

箱体1内还安装有传感组件,传感组件包括激光发射器71和激光接收器72。发生器固定在变向管61外部,用于发射激光;激光接收器72固定在移动块51底部,用于接收激光发射器71发射的激光;变向管61上开设有透光孔123以便激光发射器71发射的激光通过。且激光发射器71与激光接收器72的水平连线位于第一模块41与移动块51之间,以此监测第一模块41顶部的胶囊情况。

箱体1外连接有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器与第一气缸52、第二气缸632、激光发射器71和激光接收器72电连接,用于控制各个组件和部件的工作。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只需将胶囊倒入胶囊料斗11中,胶囊在重力作用下落入落料管12中,胶囊从落料管12中下落至第一模块41上时,若囊帽在上,囊体在下,胶囊的囊体落入细孔43中,囊帽部分外露在第一模块41上表面上;若囊体在上,囊帽在下,由于囊帽的直径大于细孔43的孔径,胶囊停留在第一模块41上。此时激光发射器71发射的机构被胶囊挡住,激光接收器72无法接收到激光信号,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中,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52推动移动块51移动;胶囊在移动块51的推动下向变向管61滑移,滑移过程中,移动块51推动翻板122旋转,由于翻板122和斜槽511均为圆弧形,胶囊在翻板122翻转过程中受重力作用逐渐下滑,直至滑出斜槽511进入变向管61中;当胶囊从变向管61中滑落至出料管62中时,胶囊的囊帽部分与挡块631表面贴紧,胶囊停留在出料管62内,此时第二气缸632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推动胶囊的囊体部分绕囊帽与挡块631的接触部分旋转,直至囊体翻转至挡块631另一侧时,胶囊沿出料管62滑落,最终滑落至第二模块42上。当第一模块41和第二模块42上的细孔43上放满胶囊后,控制器控制第一模块41和第二模块42与真空泵等抽气设备相连,以此减小抽气通道44以及细孔43内的气压,胶囊的囊体部分在气压作用下与囊帽分离,从而实现完整的播囊过程。上述过程中,由于校正组件6将需要变向的胶囊与无需变向的胶囊分开处理,减小了播囊装置出错的可能性,从而使得播囊装置不易卡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