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导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2463发布日期:2019-06-11 23:54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导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导尿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许多昏迷、瘫痪、脑震荡、中风及手术后患者等,他们大部分伴有排尿方面的障碍,而留置导尿成为解决上述患者排尿障碍的常用手段。

传统留置导尿使用的导尿装置由插入尿道的导尿管和导尿管下端连接的集尿袋组成,其结构简单,存在以下缺点:

1、导尿管一般由质软的硅橡胶导尿管或天然胶乳制成,导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导尿管扭曲而导致的堵塞现象,而达不到治疗预期的目的,这不仅延误了治疗时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与尿路感染的机会,也给医护人员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2、现有的导尿管由于直接连接于与患者,导尿管固定效果不佳,时常出现导尿管滑脱、扭曲等导致患者导尿出现异常的情况。

3、导尿管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在操作时尺度不好把握,容易使得导尿管过度伸入到患者的体内,给患者造成痛楚;

4、在导尿过程中,流量不好进行控制,易给患者造成胀痛感。

5、集尿袋在使用时一般是将集尿袋悬挂在挂钩上,当无挂钩配合使用时需要患者用手提着,不便于患者使用,若在床边沿设置挂钩,挂钩容易刮伤人员,还增加了医护人员的看护工作。

6、集尿袋只具备储尿功能,袋体中的尿液达到一定值时,如果不及时排除,可能导致尿液回流,致患者不能正常排尿,同时会对导尿管造成污染。因此,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护士进行实时的监测袋体中的尿液量,并进行及时处理,使用不方便,尤其是晚上,对护士或者陪护人员更是一种体力和精神的双重考验,而现有的液位报警器容易污染尿液,影响后续尿液检测的准确性。

以上诸多因素,都不利于临床尿液引流,因此急需一种新型导尿装置以满足患者高效、安全导尿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患者高效、安全引流的新型导尿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导尿装置,包括能够插入人体的导尿管和与所述导尿管连接的集尿袋,

所述导尿管包括引流管、注水管和冲洗管,所述引流管上设有球囊,所述注水管的开口端内设有注水阀;所述冲洗管的开口处设有冲洗接头;所述引流管一端为盲端,引流管的另一端为引流端,所述注水管和冲洗管均与所述引流管的引流端位于同一端,所述引流管的盲端上设有引流口、冲洗口和位于球囊内部的注水口;所述引流管内设有用于连通引流口和引流端的导尿通道,用于连接注水口和注水管的注水通道,用于连通冲洗口和冲洗管的冲洗通道,所述导尿管还包括延长管,所述延长管包括螺旋伸缩管和软质主管;所述螺旋伸缩管一端与所述主管内壁相贴合连接;所述螺旋伸缩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引流管内壁贴合连接;所述软质主管上设有流速调节装置,所述引流管上设有固定器,所述导尿管的表面上设有第一刻度线;

所述集尿袋包括包括袋体,所述袋体上端密封连接有进尿管,所述进尿管的上端设有环形卡槽与所述软质主管连接;所述袋体下端密封连接有排尿管,所述排尿管上设置有排尿阀;所述袋体的上部设有液位报警器和控制器,所述液位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袋体的上方设有用于固定袋体的扣环;所述进尿管上设有磁吸悬挂装置,所述磁吸悬挂装置包括背板和强力磁铁,所述背板与所述进尿管连接,所述背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和强力磁铁形状、厚度相配的凹陷容置槽,所述强力磁铁嵌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强力磁铁表面与其周围的背面表面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流速调节装置包括套装在所述软质主管上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斜向导向槽,所述壳体上安装有能够沿斜向导槽滚动的拨轮,所述拨轮的外圆贴靠在所述软质主管的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器包括支撑座、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端面的定位架,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下端面的固定夹,所述固定夹设有握持部;所述支撑座、定位架和固定夹的握持部上设有均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引流管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引流管的外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伸缩管拉伸后的长度为5-8cm。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单向引流阀。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注水管、冲洗管、软质主管和进尿管采用天然乳胶或者全硅橡胶制成;所述螺旋伸缩管采用软性塑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袋体的表面上设有用于标示尿量的第二刻度线,所述液位报警器包括光敏二极管、红外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所述光敏二极管和红外发光二极管分别设置在所述袋体外上部的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二刻度线的最大刻度线平齐;所述蜂鸣器设置在所述尿袋上,所述光敏二极管、红外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尿管上沿尿液的流向依次设置有止流夹、液体流量计、压力调节器和进尿阀,所述磁吸悬挂装置位于所述进尿阀和袋体之间,所述液体流量计和压力调节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和强力磁铁之间设有粘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集尿袋上设有用于放置标签的透明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开口朝上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强力磁铁的形状为圆形或方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与所述进尿管连接处之间设有加强支撑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操作方便,安全高效,可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通过设置螺旋伸缩管,所述螺旋伸缩管由于呈螺旋形状,使用时可拉伸或压缩长度,并且不容易出现堵塞现象,具有引流功能、伸缩功能和弯曲功能,能够避免出现导尿管滑脱、扭曲等导致患者导尿出现异常的情况。通过在软质主管上设置流速调节装置,能够控制流量,避免患者在导尿过程中感觉到不适,通过在所述引流管上设有固定器,能够将引流管固定在衣服或被褥上,能够避免导尿管滑落,通过在所述管体的表面上设有第一刻度线,医护人员能够掌握导尿管伸入患者体内的深度,减轻了对患者造成的伤害。通过在所述进尿管上设有磁吸悬挂装置,集尿袋能够通过磁吸装置有效地固定在病床边或其它磁吸性物体上,使用方便,稳定性高;通过在袋体的上部设有液位报警器和控制器,能够检测袋体内尿液是否达到预警高度并进行警报。

2、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控制液位报警器,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时检测集尿袋中的尿液量并进行提醒,有利于看护人员工作,节省了人力。将所述液位报警器设置在所述袋体外,不会污染已收集的尿液,不影响后续尿检。通过将所述光敏二极管和红外发光二极管分别设置在所述袋体外上部的两侧且与最大刻度线平齐,所述控制器控制红外发光二极管工作,当袋体中的尿液高度达到最大刻度时,所述光敏二极管接收到的红外光变少,并将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蜂鸣器发出警报声,提醒医护人员将尿从集尿袋中倒出。

3、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导尿装置具有结构新颖和有益效果显著的优点,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高,便于普遍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导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流速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磁吸悬挂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其中,附图中标记为:1-引流管;2-注水管;3-冲洗管;4-球囊;5-注水阀;6-冲洗接头;7-盲端;8-引流端;9-引流口;10-冲洗口;11-注水口;12-导尿通道;13-注水通道;14-冲洗通道;15-螺旋伸缩管;16-软质主管;17-流速调节装置;18-固定器;19-第一刻度标识;20-袋体;21-进尿管;22-环形卡槽;23-排尿管;24-排尿阀;25-液位报警器;26-控制器;27-磁吸悬挂装置;28-背板;29-强力磁铁;30-容置槽;31-壳体;32-斜向导槽;33-拨轮;34-支撑座;35-定位架;36-固定夹;37-安装孔;38-单向引流阀;39-第二刻度线;40-光敏二极管;41-红外发光二极管;42-蜂鸣器;43-止流夹;44-液体流量计;45-压力调节器;46-进尿阀;47-加强支撑边;48-插槽;49-扣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只是为了能更清楚的描述技术方案,而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一种限制。

请参阅图1-5。一种新型导尿装置,包括能够插入人体的导尿管和与导尿管连接的集尿袋,

导尿管包括引流管1、注水管2和冲洗管3,引流管1上设有球囊4,注水管2的开口端内设有注水阀5;冲洗管3的开口处设有冲洗接头6;引流管1一端为盲端7,引流管1的另一端为引流端8,注水管2和冲洗管3均与引流管1的引流端8位于同一端,引流管1的盲端7上设有引流口9、冲洗口10和位于球囊4内部的注水口11;引流管1内设有用于连通引流口9和引流端8的导尿通道12,用于连接注水口11和注水管2的注水通道13,用于连通冲洗口10和冲洗管3的冲洗通道14,导尿管还包括延长管,延长管包括螺旋伸缩管15和软质主管16;螺旋伸缩管15一端与主管内壁相贴合连接;螺旋伸缩管15的另一端与引流管1内壁贴合连接;软质主管16上设有流速调节装置17,引流管1上设有固定器18,导尿管的表面上设有第一刻度线19;

集尿袋包括包括袋体20,袋体20上端密封连接有进尿管21,进尿管21的上端设有环形卡槽22与软质主管16连接;袋体20下端密封连接有排尿管23,排尿管23上设置有排尿阀24;袋体20的上部设有液位报警器25和控制器26,液位报警器25与控制器26电性连接;袋体20的上方设有用于固定袋体20的扣环49;进尿管21上设有磁吸悬挂装置27,磁吸悬挂装置27包括背板28和强力磁铁29,背板28与进尿管21连接,背板28的外表面设置有和强力磁铁29形状、厚度相配的凹陷容置槽30,强力磁铁29嵌设于容置槽30内,容置槽30和强力磁铁29之间设有粘胶层;强力磁铁29表面与其周围的背面表面齐平。强力磁铁29的形状为圆形或方形或椭圆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强力磁铁29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注水管2向球囊4中注水,球囊4注水胀大使引流管1的盲端7固定在患者膀胱内部以免滑出,从而使引流管1盲端7能够牢固的固定在膀胱内部。清洗液依次通过冲洗管3、冲洗通道14和冲洗口10进入患者膀胱内部进行清洗,可防止术后创面出血凝集阻塞尿路,并能保持患者膀胱内部的清洁以降低膀胱出现感染的机率;对患者膀胱内部进行清洗时导尿管不需要取出,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通过设置螺旋伸缩管15,螺旋伸缩管15由于呈螺旋形状,使用时可拉伸或压缩长度,并且不容易出现堵塞现象,具有引流功能、伸缩功能和弯曲功能,能够避免出现导尿管滑脱、扭曲等导致患者导尿出现异常的情况。通过在管体的表面上设有第一刻度线19,医护人员能够掌握导尿管伸入患者体内的深度,减轻了对患者造成的伤害。通过在进尿管21上设有磁吸悬挂装置27,集尿袋能够通过磁吸装置有效地固定在病床边或其它磁吸性物体上,使用方便,稳定性高;通过在袋体20的上部设有液位报警器25和控制器26,能够检测袋体20内尿液是否达到预警高度并进行警报。

如图2,流速调节装置17包括套装在软质主管16上的壳体31,壳体31上设有斜向导向槽,壳体31上安装有能够沿斜向导槽32滚动的拨轮33,拨轮33的外圆贴靠在软质主管16的外壁上。通过在软质主管16上设置流速调节装置17,能够控制流量,避免患者在导尿过程中感觉到不适。

如图3,固定器18包括支撑座34、安装在支撑座34上端面的定位架35,以及固定安装在支撑座34下端面的固定夹36,固定夹36设有握持部;支撑座34、定位架35和固定夹36的握持部上设有均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37,引流管1穿过安装孔37,引流管1的外壁与安装孔37的内壁连接。通过在引流管1上设有固定器18,固定夹36能够将引流管1固定在衣服或被褥上,能够避免导尿管滑落,并且固定器18对引流管1起到保护作用,不会将引流管1挤压。

螺旋伸缩管15拉伸后的长度为5-8cm。螺旋伸缩管15伸长后的长度为压缩后长度的2倍。本实施例中,螺旋伸缩管15拉伸后的长度为5cm。

进一步的,引流管1上设置有单向引流阀38,单向引流阀38为单向向外导出液体的阀体。

进一步的,引流管1、注水管2、冲洗管3、软质主管16和进尿管21采用天然乳胶或者全硅橡胶制成;螺旋伸缩管15采用软性塑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产品既保持了引流装置柔软,刺激性很小,表面光洁度高,生物相溶性好的优点,也使导尿管具备伸缩弯曲的功能,患者感觉舒适,价格适宜,留置操作方便。

袋体20的表面上设有用于标示尿量的第二刻度线39,液位报警器25包括光敏二极管40、红外发光二极管41和蜂鸣器42,光敏二极管40和红外发光二极管41分别设置在袋体20外上部的两侧,且均与第二刻度线39的最大刻度线平齐;蜂鸣器42设置在尿袋上,光敏二极管40、红外发光二极管41和蜂鸣器42分别与控制器26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26控制液位报警器25,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时检测集尿袋中的尿液量并进行提醒,有利于看护人员工作,节省了人力。将液位报警器25设置在袋体20外,不会污染已收集的尿液,不影响后续尿检。通过将光敏二极管40和红外发光二极管41分别设置在袋体20外上部的两侧且与第二刻度线39的最大刻度线平齐,控制器26控制红外发光二极管41工作,当袋体20中的尿液高度达到最大刻度时,光敏二极管40接收到的红外光变少,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26,控制器26控制蜂鸣器42发出警报声,提醒医护人员将尿从集尿袋中倒出。

进尿管21上沿尿液的流向依次设置有止流夹43、液体流量计44、压力调节器45和进尿阀46,磁吸悬挂装置27位于进尿阀46和袋体20之间,液体流量计44和压力调节器45分别与控制器26电性连接。当尿液溢出袋体20时,止流夹43起到止流的作用,通过采用液体流量计44和压力调节器45,可根据尿量进行压力调节,从而及时抽吸进尿管21中的尿量,进尿阀46为单向引流阀38,该单向引流阀38为单向向内排入液体的阀体。

集尿袋上设有用于放置标签的透明的插槽48,插槽48的开口朝上设置。将标签放入插槽48,标签上记载有患者的信息,插槽48保护标签上的字迹,在标签放入插槽48时,不会受到外界摩擦而使字迹模糊,透明的插槽48便于医护人员将标签放入插槽48后,可以直接观察标签上的信息。

为了使磁吸悬挂装置27坚固耐用,背板28与进尿管21连接处之间设有加强支撑边47。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