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科整形用皮肤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0669发布日期:2019-06-26 01:1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烧伤科整形用皮肤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烧伤科整形用皮肤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烧伤整形手术常需要进行皮肤移植,现在临床上采用较多的是筛状植皮、网状植皮和点状植皮等方法,此方法需要对皮片进行分割处理,即通过切割、剪切等方法将皮片分割为0.3~0.5cm或1cm以下的方形或长方形小块,分散移植在创面。对于皮片的分割处理,目前临床上主要由医护人员手工操作完成,由于皮片容易发生卷曲,而难以展平,因此不利于医护人员的分割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不足,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使用效果好的烧伤科整形用皮肤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烧伤科整形用皮肤处理装置,包括底盘(9),其特征在于,底盘(9)前端固定连接有多根压绳(4),压绳(4)的另一端共同连接有活动压辊(6),压绳(4)缠绕在活动压辊(6)外,活动压辊(6)相对旋转连接有活动支架(5),活动支架(5)与底盘(9)为前后活动和铰接相连,压绳(4)位于底盘(9)上面;所述活动支架(5)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连杆(11),左、右连杆(11)上端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压拉杆(10),左、右连杆(11)中部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2),所述活动压辊(6)相对旋转连接在连接轴(12)外,左、右连杆(11)的下端内侧均分别固定连接有滑杆(13),滑杆(13)与所述底盘(9)前后滑动相连。

根据所述的烧伤科整形用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9)的左、右侧面均分别向内凹陷开设有开口向外的牵引滑槽(8),牵引滑槽(8)为前后走向,牵引滑槽(8)与所述滑杆(13)相对应,左、右滑杆(13)分别伸入至各自所在侧的牵引滑槽(8)内,滑杆(13)与牵引滑槽(8)为前后滑动和铰接相连。

根据所述的烧伤科整形用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压辊(6)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扭簧(16),扭簧(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轴(12)上或所述连杆(11)上。

根据所述的烧伤科整形用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压辊(6)外左右滑动套穿有多个转环(19),所述压绳(4)与转环(19)一一对应相连接,压绳(4)缠绕在转环(19)外。

根据所述的烧伤科整形用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9)上面连接有定位压辊(2),定位压辊(2)为左右走向,定位压辊(2)位于所述活动支架(5)前侧,所述压绳(4)从定位压辊(2)与底盘(9)之间经过。

根据所述的烧伤科整形用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9)上面连接有定位轴(3),所述定位压辊(2)相对旋转连接在定位轴(3)外;所述底盘(9)上面连接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一对拉簧(17),拉簧(17)竖向设置,所述定位轴(3)固定连接在左、右拉簧(17)上端之间,所述定位压辊(2)与底盘(9)接触。

根据所述的烧伤科整形用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9)前端固定连接有系绳杆(1),所述压绳(4)固定连接在系绳杆(1)上。

根据所述的烧伤科整形用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系绳杆(1)上左右活动套穿有多个调节环(15),所述压绳(4)一一对应固定连接在调节环(15)上。

根据所述的烧伤科整形用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9)上表面向下凹陷开设有插槽(21),插槽(21)同时带有向上和向后的开口,插槽(21)内前后活动插接有可移动放置板(7),所述活动压辊(6)位于可移动放置板(7)上面。

根据所述的烧伤科整形用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绳(4)为弹性压绳。

本实用新型中的可移动放置板(7)用于放置皮片,将皮片初步整理后与可移动放置板(7)一同置于底盘(9)上,使活动压辊(6)从皮片一端开始压过皮片转到皮片的另一端,在此过程中,可以随时整理展平皮片,而后皮片被压绳压住,不会发生卷曲,因此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分割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系绳杆;2、定位压辊;3、定位轴;4、压绳;5、活动支架;6、活动压辊;7、可移动放置板;8、牵引滑槽;9、底盘;10、压拉杆;11、连杆;12、连接轴;13、滑杆;14、轴承;15、调节环;16、扭簧;17、拉簧;18、滑块;19、转环;20、调节滑槽;21、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烧伤科整形用皮肤处理装置,包括底盘(9),其特征在于,底盘(9)前端固定连接有多根压绳(4),压绳(4)为弹性压绳。压绳(4)的另一端共同连接有活动压辊(6),压绳(4)缠绕在活动压辊(6)外,活动压辊(6)相对旋转连接有活动支架(5),活动支架(5)与底盘(9)为前后活动和铰接相连,压绳(4)位于底盘(9)上面。

所述活动支架(5)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连杆(11),左、右连杆(11)上端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压拉杆(10),左、右连杆(11)中部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2),所述活动压辊(6)相对旋转连接在连接轴(12)外,左、右连杆(11)的下端内侧均分别固定连接有滑杆(13),滑杆(13)与所述底盘(9)前后滑动相连。

所述底盘(9)的左、右侧面均分别向内凹陷开设有开口向外的牵引滑槽(8),牵引滑槽(8)为前后走向,牵引滑槽(8)与所述滑杆(13)相对应,左、右滑杆(13)分别伸入至各自所在侧的牵引滑槽(8)内,滑杆(13)与牵引滑槽(8)为前后滑动和铰接相连。

所述滑杆(13)外连接有轴承(14),轴承(14)位于所述牵引滑槽(8)内,轴承(14)与牵引滑槽(8)为前后滑动和铰接相连。

所述活动压辊(6)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扭簧(16),扭簧(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轴(12)上或所述连杆(1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压辊(6)外左右滑动套穿有多个转环(19),所述压绳(4)与转环(19)一一对应相连接,压绳(4)缠绕在转环(19)外。

所述转环(19)的外侧面向内凹陷形成缠绳槽,所述压绳(4)位于缠绳槽内。

所述活动压辊(6)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开设有开口向外的调节滑槽(20),调节滑槽(20)为左右走向,所述转环(19)固定连接有滑块(18),滑块(18)左右滑动连接在调节滑槽(20)内。

所述调节滑槽(20)的纵向截面为长方形或梯形,所述滑块(18)的侧面投影为长方形或梯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盘(9)上面连接有定位压辊(2),定位压辊(2)为左右走向,定位压辊(2)位于所述活动支架(5)前侧,所述压绳(4)从定位压辊(2)与底盘(9)之间经过。

所述底盘(9)上面连接有定位轴(3),所述定位压辊(2)相对旋转连接在定位轴(3)外;所述底盘(9)上面连接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一对拉簧(17),拉簧(17)竖向设置,所述定位轴(3)固定连接在左、右拉簧(17)上端之间,所述定位压辊(2)与底盘(9)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盘(9)前端固定连接有系绳杆(1),所述压绳(4)固定连接在系绳杆(1)上。所述所述系绳杆(1)上左右活动套穿有多个调节环(15),所述压绳(4)一一对应固定连接在调节环(15)上。

所述系绳杆(1)为“[”型,系绳杆(1)的两个自由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底盘(9)前端,所述调节环(15)左右活动套穿在系绳杆(1)的中部段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盘(9)上表面向下凹陷开设有插槽(21),插槽(21)同时带有向上和向后的开口,插槽(21)内前后活动插接有可移动放置板(7),所述活动压辊(6)位于可移动放置板(7)上面。可移动放置板(7)的前端和后端均分别带有倒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