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鼠肾脏活体显微成像和示踪配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0418发布日期:2019-03-15 19:40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鼠肾脏活体显微成像和示踪配套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鼠肾脏活体显微成像和示踪配套系统。



背景技术:

小鼠肾脏的活体显微成像观测和示踪是科研人员开展肾脏相关的科学研究(如干细胞示踪、肾损伤后修复)的一种方式,现有的观察环的内径为圆形,小鼠肾脏完全设置在观察环内,这样,随时小鼠的呼吸,肾脏会产生较大幅度的移动,不利于科研人员在显微镜下进行活细胞追踪(如干细胞的迁移和示踪)等的观测,且固定装置稀缺,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科学研究的开展和推进。

因此,亟需设一种小鼠肾脏活体显微成像和示踪配套系统,优化观察环的结构,优化固定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鼠肾脏活体显微成像和示踪系统,其结构合理,固定方式便捷,观察环内圈紧贴肾脏表面,增加了小鼠肾脏固定的可靠度,设置椭圆形的观察环,以更好的标记肾脏表面的固定位点,这有利于长时间示踪及观察某特定标记点的细胞迁移和形态学变化,推进小鼠肾脏活体显微成像和示踪的研究;并且观察环设置在支架的卡爪上,其可以沿立柱上下移动,方便调整观测距离,且不阻挡显微镜镜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小鼠肾脏活体显微成像和示踪配套系统,具体包括底盘、设置在底盘上的立柱、支架、卡爪及观察环,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在立柱上的滑槽内,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卡爪;所述观察环的内圈为椭圆形,小鼠肾脏装卡在观察环的内圈,所述观察环外圈的凹槽;所述卡爪包括固定爪及活动爪,卡爪上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与观察环外圈的凹槽相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凸块,其设置在立柱上的滑槽内并沿滑槽上下移动,支架的端部由支架锁紧螺母固定锁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上贯穿设置有卡爪滑槽,所述固定爪设置在卡爪滑槽的一端,所述活动爪设置在卡爪滑槽的另一端;所述活动爪沿卡爪滑槽左右滑动并由锁紧螺母锁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固定部上设置有长条孔,锁紧螺母带动活动爪沿长条孔左右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观察环由平面部、中间部及弧形部组成,三者的内圈及外圈为椭圆形;所述凹槽位于平面部与弧形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面部的上部设置有载玻片卡槽,载玻片固定在载玻片卡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板为L型钣金,其与观察环外圈的凹槽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小鼠肾脏活体显微成像和示踪配套系统,其结构合理,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中,设置椭圆形的观察环,与肾脏外观尺寸匹配,观察环内圈紧贴肾脏表面,增加了小鼠肾脏固定的可靠度,以更好的标记肾脏表面的固定位点,这有利于长时间示踪及观察某特定标记点的细胞迁移和形态学变化,推进小鼠肾脏活体显微成像和示踪的研究;

(2)由于观察环侧边设置有凹槽,所以可以把切口做荷包缝合,塞入环后,拉紧,线和皮肤卡在凹槽里,打个结就固定好了,方便快捷牢固,且小鼠不容易咬到线头便于长期地显微观察;

(3)观察环设置在支架的卡爪上,其可以沿立柱上下移动,方便调整观测距离,以提高科研人员观察操作的便捷性;

(4)由于观察环通过卡板固定在支架上,当锁紧螺母后,观察环的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化,就不会影响显微镜下观察肾脏,这样更加利于长时间观察肾脏的微细结构,如肾小管、肾毛细血管,示踪特定细胞,如荧光标记的干细胞或肾小管上皮细胞等的游动和迁移等;

(5)观察环4上设置弧形部4-4,这样能够增加观察环4与肾脏表面的贴合度,即使老鼠大幅度活动,依旧能够对肾脏起到固定及保护作用。

(6)由于观察环上的凹槽的周长小,这样皮肤切口就可以减小,以减轻实验小鼠的损伤并使观察环固定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小鼠肾脏活体显微成像和示踪配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卡爪与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立柱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观察环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观察环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观察环缝合示意图。

1.底盘;2.立柱;3.支架;3-1.凸块;3-2.卡爪滑槽;3-3.长条孔;4.观察环;4-1.凹槽;4-2.平面部;4-3.中间部;4-4.弧形部;5.滑槽;6.固定爪;7.活动爪;8.卡板;9.支架锁紧螺母;10.锁紧螺母;11.皮肤切口;12.缝合线;13.肾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小鼠肾脏活体显微成像和示踪配套系统的相关附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小鼠肾脏活体显微成像和示踪配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具体包括底盘1、设置在底盘1上的立柱2、支架3、卡爪及观察环4,所述支架3的一端设置在立柱2上的滑槽5(图4示出)内,支架3的另一端设置有卡爪;所述观察环4的内圈为椭圆形,小鼠肾脏装卡在观察环4的内圈,所述观察环4外圈的凹槽4-1;所述卡爪包括固定爪6及活动爪7,卡爪上设置有卡板8,所述卡板8与观察环4外圈的凹槽4-1相抵接。

本申请中,所述卡板8为L型钣金,其与观察环4外圈的凹槽4-1相抵接。两卡板8可卡入凹槽4-1处牢牢固定住肾脏活体观察环,调整好位置,将螺母锁紧,这样即便小鼠呼吸,由于观察环通过卡板固定在支架上,观察环的位置便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就不会影响显微镜下观察肾脏,这样更加利于长时间观察肾脏的微细结构,如肾小管、肾毛细血管,示踪特定细胞,如荧光标记的干细胞或肾小管上皮细胞等的游动和迁移等。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卡爪与支架的装配示意图,所述支架3的一端设置有凸块3-1,其设置在立柱2上的滑槽5内并沿滑槽5上下移动,支架3的端部由支架锁紧螺母9固定锁紧;所述支架3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上贯穿设置有卡爪滑槽3-2,所述固定爪6设置在卡爪滑槽3-2的一端,所述活动爪7设置在卡爪滑槽3-2的另一端;所述活动爪7沿卡爪滑槽3-2左右滑动并由锁紧螺母10锁紧。

所述支架3的固定部上设置有长条孔3-3,如图3所示,固定爪6由螺栓固定在固定部的一端,活动爪7可沿长条孔3-3左右滑动,由锁紧螺母10锁紧,以完成活动爪7与固定爪6之间的距离,完成观察环4的固定。

本申请所述观察环的示意图,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观察环4由平面部4-2、中间部4-3及弧形部4-4组成,三者的内圈及外圈为椭圆形;所述凹槽4-1位于平面部4-2与弧形部4-4之间,荷包缝合肾脏13上方皮肤切口11处(图7中虚线所示),其上的缝合线12环扎一圈后在此凹槽4-1结扎,可将皮肤牢牢固定在凹槽内,如图7所示。由于观察环4上的凹槽4-1的周长小,这样皮肤切口11就可以减小,以减轻实验小鼠的损伤并使观察环固定更加可靠。

所述平面部4-2的上部设置有载玻片卡槽4-5,载玻片固定在载玻片卡槽4-5内。吸出载玻片与肾脏表面的空气后,肾脏表面与盖玻片贴合,缩短了显微镜与观察组织的死腔距离,利于使用更高倍镜更清晰地观察肾脏的微细结构。

本申请中,设置椭圆形的观察环,其具体尺寸是根据小鼠的肾脏大小确定的。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观察环4的内圈椭圆的短轴内径为5mm,内圈椭圆的长轴内径为7mm;观察环4的外圈椭圆的短轴内径为8mm,外圈椭圆的长轴内径为10mm;平面部4-2的厚度为0.3mm,中间部4-3的厚度为1.3mm,弧形部4-4的厚度为1.5mm。观察环4的内圈紧贴肾脏表面,增加了小鼠肾脏固定的可靠度,以及椭圆的设计可以更好的标记肾脏表面的固定位点,这有利于长时间示踪及观察某特定标记点的细胞迁移和形态学变化,推进小鼠肾脏活体显微成像和示踪的研究。

同时,观察环4上设置弧形部4-4,这样能够增加观察环4与肾脏表面的贴合度,即使老鼠大幅度活动,依旧能够对肾脏起到固定及保护作用。并且弧形设计能够在荷包缝合后结扎时,空间更大,更容易让丝线滑入凹槽内,收紧打结,且皮肤牢牢固定后无法滑脱出凹槽。

这样即便小鼠呼吸,也不影响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肾脏。这样更加利于长时间观察肾脏的微细结构,如肾小管、肾毛细血管,示踪特定细胞,如荧光标记的干细胞或肾小管上皮细胞等的游动和迁移,以开展相关实验观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鼠肾脏活体显微成像和示踪系统,其结构合理,观察环内圈紧贴肾脏表面,增加了小鼠肾脏固定的可靠度,设置椭圆形的观察环,以更好的标记肾脏表面的固定位点,这有利于长时间示踪及观察某特定标记点的细胞迁移和形态学变化,推进小鼠肾脏活体显微成像和示踪的研究;并且观察环设置在支架的卡爪上,其可以沿立柱上下移动,方便调整观测距离,且不阻挡显微镜镜头。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