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前路板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2918发布日期:2019-05-17 20:0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前路板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医疗器械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椎前路板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采取颈椎前路板固定方式是颈椎前路手术后稳定颈椎的较好方法,它能使得颈椎稳定固定,牢固固定植骨块,促进融合,并可使得手术更为彻底,避免二期手术或后路固定,使患者可尽早活动,缩短住院日。通常,颈椎前路板的安装过程需要融合器辅助,目前国内临床上颈椎前路板与融合器分开独立使用,一方面,两者配合协调性操作需要凭手术人员经验控制,容易造成颈椎前路板定位精度低,进而导致手术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增加了手术过程中器械的数量,增加了医疗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融合器与颈椎前路板相结合的颈椎前路板固定系统,且其结构简单,功能可靠。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颈椎前路板固定系统,其包括:

颈椎前路板,其分为端部和连接部;

在端部上设置颈前螺钉孔和锁紧孔;

还包括融合器,其包括融合器主体,叶片等,融合器主体与叶片相互扣合;

连接部与叶片为一体成型。

相较于常规颈椎前路板与融合器分开独立使用方式,本实用新型颈椎前路板连接部与融合器上、下叶片一体成型,且其与融合器主体相互扣合,这样一来,便于颈椎前路板手术中进行定位,定位精度高,提高了手术质量,且降低了手术过程中器械的数量,进而降低了医疗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连接部与叶片结合部设置有圆角过渡。

为了便于颈椎前路板与椎骨紧密贴合,在连接部与叶片结合部设置有圆角过渡,省去了手术过程中对椎骨前缘切除的步骤,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圆角半径为0.3mm~0.6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颈椎前路板的长度与宽度方向横截面均设置为弧形。

弧形的颈椎前路板能有效地与椎骨均衡接触,固定稳定性腔,不易损伤椎骨,降低了术后的不适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颈椎前路板的长度方向弧形半径为30mm~40mm;颈椎前路板的宽度方向弧形半径为35mm~4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与颈前螺钉孔相配的颈前螺钉的头部设置为球形面,颈前螺钉孔也相应的设置为与颈前螺钉相适配的球形面。

颈前螺钉的头部设置为球形面,与颈前螺钉相应的螺钉孔设置为相适配的球形面,这样一来,便于对颈前螺钉的方向进行调整且在手术中随时、便捷的对颈前螺钉的入骨角度进行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融合器横截面厚度由与颈椎前路板部至其入路端方向逐渐减小。

颈椎形状呈现前宽后窄,而融合器横截面厚度由与颈椎前路板部至其入路端方向逐渐减小,这样一来,便于融合器入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叶片的工作面上设置有单向滑动槽。

在手术过程中,融合器工作面上设置的单向滑动槽使得融合器的植入更加省力、方便,且避免了融合器与椎骨间在术中或术后发生相对滑动,从而保证了颈椎前路板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单向滑动槽横截面呈锯齿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颈椎前路板、颈前螺钉及融合器均由钛合金制成。

钛合金具有“亲生物”性,在人体内,能抵抗分泌物的腐蚀且无毒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颈椎前路板固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颈椎前路板固定系统中连接部和所述叶片一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颈椎前路板固定系统中叶片工作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颈椎前路板固定系统中颈前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颈椎前路板固定系统中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1-颈椎前路板;11-端部;111-锁紧孔;112-螺钉孔;12-连接部;2-颈前螺钉;21-头部球形面;3-融合器;31-融合器本体;32-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颈椎前路板固定系统,其包括两个颈椎前路板1、一个融合器3及颈前螺钉2等,均采用具有“亲生物”性,在人体内,能抵抗分泌物的腐蚀且无毒的钛合金制成。其中,融合器3设置在两个颈椎前路板1之间,颈椎前路板1外观呈现为弧形,且在其长度及宽度方向均有体现,长度方向弧形半径为30mm~40mm,优选35mm,宽度方向弧形半径为35mm~45mm,优选40mm,这样一来,能有效地与椎骨均衡接触,固定稳定性强,不易损伤椎骨,大大降低了病人术后的不适感。在颈椎前路板1上又分为端部11和连接部12;在端部12的左、右侧均设置有颈前螺钉孔112,锁紧孔111布置在上述颈前螺钉孔112之间。另外,融合器3包括融合器主体31,叶片32等,且两者相互扣合到一起。连接部12与叶片32为一体成型,在连接部12与叶片32结合部设置有圆角过渡,圆角半径0.3mm~0.6mm,优选0.5mm,从而,相较于常规颈椎前路板1与融合器3分开独立使用方式,本实用新型颈椎前路板1连接部与融合器上、下叶片32一体成型,且其与融合器主体31相互扣合,这样一来,便于手术中对颈椎前路板1进行定位,且定位精度高,提高了手术质量,且降低了手术过程中器械的数量,进而降低了医疗成本。在连接部12与叶片32结合部设置的圆角过渡便于颈椎前路板1与椎骨紧密贴合,省去了手术过程中对椎骨前缘切除步骤,提高了手术效率。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颈椎前路板固定系统中叶片工作面的局部放大图。叶片32的工作面上设置有单向滑动槽。在手术过程中,融合器3工作面上设置的单向滑动槽使得融合器3的植入更加省力、方便,且避免了融合器3与椎骨间发生相对滑动,保证了融合器3在术中和术后的稳定性。单向滑动槽横截面优选锯齿状,当然也可以选取其他适合的任意形状。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颈椎前路板固定系统中颈前螺钉的结构示意图。颈前螺钉2的头部设置为球形面;与所述颈前螺钉2相应的螺钉孔112设置为相适配的球形面,这样一来,颈前螺钉2能在螺钉孔112中进行自由的摆动,便于对颈前螺钉2的方向进行调整且在手术中随时、便捷的对颈前螺钉2的入骨角度进行调整。更进一步,叶片32的材质为非金属,具体可选PEEK(聚醚醚酮)、PEEK+碳纤维、PEEK+硅酸钙、PEEK+HA(羟基磷灰石)、PEKK(聚醚酮酮)、PEKK+碳纤维、PEKK+硅酸钙、高分子聚乙烯等不可吸收生物材料和左旋乳酸、内消旋乳酸、乙醇酸及三亚甲基碳酸酯等可吸收生物材料。颈前螺钉2的端部的螺纹为尖螺纹或在其上设置有尖刺,结合上下叶片非金属的特点,可以将颈前螺钉2直接拧入,且不需要再额外设置防退装置。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颈椎前路板固定系统中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由于颈椎形状呈现前宽后窄,而融合器3横截面厚度由与颈椎前路板部至其入路端方向逐渐减小,呈现倾斜状,融合器3的倾斜角设置为3°~8°,优选5°,这样一来,便于融合器3的入路操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所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