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穿戴的心电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3671发布日期:2019-04-20 03:0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穿戴的心电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心电记录仪,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穿戴的心电记录仪。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些心电记录仪虽然能够进行穿戴,但是捆绑过于死板,可调节性差,不够人性化,而且捆绑设备均裸露在外,即占用空间,又不利于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穿戴的心电记录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穿戴的心电记录仪,包括记录仪主体,所述记录仪主体底部的一侧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通过尺簧与固定带一端连接,且转轴一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侧与第一转盘连接,所述转轴一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外侧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通过螺纹连接的形式与调节槽外侧壁连接,且固定杆外侧设有第二转盘,所述调节槽外侧设有与固定带相匹配的出料口,所述固定带另一端的上表面设有拉环,且固定带另一端的下表面设有子魔术贴,所述记录仪主体底部的另一侧设有与固定带宽度相同的弹力带,所述弹力带上设有与子魔术贴大小相匹配的母魔术贴。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内表面为圆弧形,且固定板内表面设有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设于出料口上端,所述固定板的中心处与转轴中心处平齐。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高度与固定带厚度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穿戴的心电记录仪,利用调节槽内的转轴、尺簧和固定带之间的缠绕连接,使固定带实现了自动收缩,大大减少了固定带的占用空间,使心电记录仪更加便于携带,利用第二转盘带动固定块的移动,实现了对固定带的选择性固定,从而满足了对不同体积人群的穿戴,再加上第一转盘,使心电记录仪的调节松紧更加方便,穿戴更加人性化,在母魔术带一侧设置弹力带,使使固定带的连接具有一定的弹性,有效的防止穿戴太紧,导致血液不流通,该设计操作简单,综合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记录仪主体、2-固定带、3-固定杆、4-连接杆、5-拉环、6-出料口、7-转轴、8-尺簧、9-调节槽、10-第一转盘、11-子魔术贴、12-固定板、13-弹力带、14-母魔术贴、15-第二转盘、16-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一种用于穿戴的心电记录仪,包括记录仪主体1,所述记录仪主体1底部的一侧设有调节槽9,所述调节槽9内设有转轴7,所述转轴7上通过尺簧8与固定带2一端连接,且转轴7一端设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外侧与第一转盘10连接,所述转轴7一侧设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外侧设有固定杆3,所述固定杆3通过螺纹连接的形式与调节槽9外侧壁连接,且固定杆3外侧设有第二转盘15,所述调节槽9一侧设有与固定带2相匹配的出料口6,所述固定带2另一端的上表面设有拉环5,且固定带2另一端的下表面设有子魔术贴11,所述记录仪主体1底部的另一侧设有与固定带2宽度相同的弹力带13,所述弹力带13上设有与子魔术贴11大小相匹配的母魔术贴14。

所述固定杆3设于出料口6上端,所述固定板12的中心处与转轴7中心处平齐。

所述出料口6的高度与固定带2厚度一致。

实施例2,一种用于穿戴的心电记录仪,包括记录仪主体1,所述记录仪主体1底部的一侧设有调节槽9,所述调节槽9内设有转轴7,所述转轴7上通过尺簧8与固定带2一端连接,且转轴7一端设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外侧与第一转盘10连接,所述转轴7一侧设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外侧设有固定杆3,所述固定杆3通过螺纹连接的形式与调节槽9外侧壁连接,且固定杆3外侧设有第二转盘15,所述调节槽9一侧设有与固定带2相匹配的出料口6,所述固定带2另一端的上表面设有拉环5,且固定带2另一端的下表面设有子魔术贴11,所述记录仪主体1底部的另一侧设有与固定带2宽度相同的弹力带13,所述弹力带13上设有与子魔术贴11大小相匹配的母魔术贴14。

所述固定板12内表面为圆弧形,且固定板12内表面设有橡胶层16。

所述固定杆3设于出料口6上端,所述固定板12的中心处与转轴7中心处平齐。

所述出料口6的高度与固定带2厚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用于用于穿戴的心电记录仪,在使用时,通过拉环5,拉动固定带2,缠绕在需要捆绑的部位,使子魔术贴11与母魔术贴14相连接,然后通过转动第一转盘10调整固定带2的松紧至合适感觉,然后转动第二转盘15使固定板12将转轴7进行固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