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8360发布日期:2019-04-30 18:48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刺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穿刺引流管。



背景技术:

当前临床医疗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胸腔、腹腔积聚脓、血或其他液体。较多病人需要穿刺引流以减轻症状,部分病人需要通过引流管进行治疗。引流管属医疗器械,导管通过人体体表进入人体内,通过导管可将人体组织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或其他液体引力原处,导流于体外或脏腔内。目前,常用的穿刺引流管一般不带有固定装置,导致在胸、腹腔等位置置管时不易稳固定位,容易引起损伤,尤其是肝脏疾病的置管引流容易损伤肝脏导致出血,给病人带来生活不便和痛苦。

专利文件《一种穿刺引流管》(公开号:CN201814989U)公开了一种穿刺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引流管的前端开有引流孔,引流管的末端设有引流袋接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前端套置一环形气囊,所述的引流管内形成与环形气囊相通的充液管道,所述的充液管道外延形成一旁路导管,所述旁路导管的外端设有充液口,旁路导管内设有阀门。可直接将引流管插入胆囊管或腺管内,再通过旁路导管的充液口对环形气囊充液,充液后的气囊膨胀,扩大了引流管前端的表面积,牢靠固定引流管。所述装置虽然能对引流管形成内固定作用,但引流管套置气囊扩大了引流管的外径,使外径不一致,加大了引流管插入体内的阻力,加大病人的痛苦,并且当气囊膨胀时,会对引流管进行挤压,容易缩小管径,降低流量,不利于介质的传输。

同时对于肺萎陷时间较长者以及胸膜腔大量积气、积液者,在排放气体或液体时,速度不能过快,否则将有可能出现纵隔的快速摆动移位或复张性肺水肿,严重时有生命危险。目前常规使用引流管调节装置多为一次性输液流量调节器,该流量调节器体形过大,不利于患者自己进行调节,并且多次使用过后容易损伤导管。

专利文件《一种胸腔引流管管径调节器》(公开号:CN205360089U)公开了一种胸腔引流管管径调节器,包括管体和旋柄,所述管体的内腔端部设有调节装置,且调节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安装有传动装置,且传动装置由一个环形的主动齿盘和多个从动齿盘构成,所述主动齿盘设置于底盘的中部,且主动齿盘的四周均匀设有与主动齿盘相互啮合的从动齿盘,所述从动齿盘均通过销轴转动安装于底盘上,且销轴的顶端均固定连接于限位件的端部,所述限位件为弧形限位挡板,且弧形限位挡板的弧面均向底盘的中心处凹陷,所述主动齿盘通过连接管与旋柄固定连接,且管体的侧方安装有固定卡环,所述旋柄依次贯穿连接管、调节装置、管体和固定卡环的内腔。该装置虽然使用效果好,但是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操作简单,能够根据使用需求自主调节引流流量,避免气囊膨胀对于引流管内径的挤压,减少患者痛苦的穿刺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包括引流管、和引流管侧部连通的连通管、设置在连通管端部的连通管接头、和连通管接头配合的流量调节接头以及连接在流量调节接头上的排液管;

所述引流管上安装有刚性材质的支撑管,支撑管的表面设置有容纳凹槽,容纳凹槽内固定有密封气囊,密封气囊连通有对密封气囊填充气体或液体的加压管道,安装有密封气囊的支撑管的外径不大于引流管的外径;

所述连通管接头内部沿径向固定有挡板,由连通管接头的自由端向固定端方向,挡板的长度依次增大,所述流量调节接头的自由端铰接有流量调节片,流量调节片抵接挡板时,流量调节片向流量调节接头的圆心方向倾斜;或者所述流量调节接头内部沿径向固定有挡板,由流量调节接头的自由端向固定端方向,挡板的长度依次增大,所述连通管接头的自由端铰接有流量调节片,流量调节片抵接挡板时,流量调节片向连通管接头的圆心方向倾斜。

所述容纳凹槽的数量为3-4个,设置在支撑管的轴向方向。

所述支撑管的两端设置有连接管,引流管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套装在连接管上。

所述加压管道连通有旁路导管,旁路导管上设置有阀门。

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将连通管进行关闭的卡扣。

所述连通管接头和流量调节接头采用螺纹连接。

所述流量调节片通过弹簧固定在流量调节接头端部,当挡板不挤压流量调节片时,弹簧将流量调节片回复到原始状态。

在所述连通管接头的一个横截面上,挡板的数量和流量调节片的数量相同,且不多于6个。

所述流量调节片的宽度为流量调节接头内径的1/10-1/5。

所述连通管设置有连通管凹槽,所述连通管接头设置有和连通管凹槽匹配的旋转凹槽。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其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置轴向的容纳凹槽,用于密封气囊的收纳,避免设置气囊使饮料管的外径加大,减轻了引流管插入人体产生的阻力,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病人的痛苦,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支撑管采用刚性材料,避免了密封气囊膨胀时,挤压引流管内径,影响引流液体的流动。

2、本实用新型的流量调节接头通过流量调节片与挡板的配合,以调节流量大小,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通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流量调节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引流管,2支撑管,21容纳凹槽、22连接管、3密封气囊,4加压管道,5旁路导管,6阀门,7引流孔,8穿刺针,9连通管,91连通管凹槽,10卡扣,11连通管接头,111旋转凹槽,112挡板,113内螺纹、12流量调节片,13流量调节接头,131外螺纹,14排液管,15排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包括引流管1、和引流管1侧部连通的连通管9、设置在连通管9端部的连通管接头11、和连通管接头配合的流量调节接头13以及连接在流量调节接头13上的排液管14;

所述引流管1上安装有刚性材质的支撑管2,支撑管2的表面设置有容纳凹槽21,容纳凹槽21内固定有密封气囊3,密封气囊3连通有对密封气囊3填充气体或液体的加压管道4,安装有密封气囊3的支撑管2的外径不大于引流管1的外径;

所述连通管接头11内部沿径向固定有挡板112,由连通管接头11的自由端向固定端方向,挡板112的长度依次增大,所述流量调节接头13的自由端铰接有流量调节片12,流量调节片12抵接挡板112时,流量调节片12向流量调节接头13的圆心方向倾斜。

所述容纳凹槽21的数量为3-4个,设置在支撑管2的轴向方向。

所述支撑管2的两端设置有连接管22,引流管1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套装在连接管22上。

所述加压管道4连通有旁路导管5,旁路导管5上设置有阀门6。

所述连通管9上设置有将连通管9进行关闭的卡扣10。

所述连通管接头11和流量调节接头13采用螺纹连接。连通管接头11上设置有内螺纹113,流量调节接头13上设置有匹配的外螺纹131。

所述流量调节片12通过弹簧固定在流量调节接头13端部,当挡板112不挤压流量调节片12时,弹簧将流量调节片12回复到原始状态。

在所述连通管接头11的一个横截面上,挡板112的数量和流量调节片12的数量相同,且不多于6个。

所述挡板112的宽度不大于1毫米,不阻碍液体的流动;流量调节片12的宽度为流量调节接头13内径的1/10-1/5。

所述连通管9设置有连通管凹槽91,所述连通管接头11设置有和连通管凹槽91匹配的旋转凹槽111,当旋转连通管接头11时,连通管9不会随着一起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选取穿刺点进行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按穿刺点将穿刺针8插入,插入时卡扣10处于关闭状态,穿刺针8穿刺到位后,停止进针,向前推进引流管,拔出穿刺针8,并在所述引流管的末端拧上肝素帽,同时从充液口注入水、生理盐水或者气体,使支撑管2处的密封气囊3膨胀,关闭阀门5,防止引流管滑出。本实用新型在将引流管导入患者体内时,由于密封气囊3是安装在支撑管2的容纳凹槽内的,其外径小于引流管1的外径,密封气囊3并没有突出在引流管1外部,引流管1在插入过程中不会对患者有额外的负担和阻力。

液体或气体通过引流孔7引出后,依次进入引流管1、连通管9和排液管14,通过排液口15排出。当需要减少引流的流量时,将流量调节接头13往连通管接头11方向旋进,流量调节片12抵触到挡板12,挡板12向圆心方向倾斜,阻碍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液体或气体流量减少。

实施例2

所述流量调节接头13内部沿径向固定有挡板112,由流量调节接头13的自由端向固定端方向,挡板112的长度依次增大,所述连通管接头11的自由端铰接有流量调节片12,流量调节片12抵接挡板112时,流量调节片12向连通管接头11的圆心方向倾斜,其他结构同

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