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用血压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1362发布日期:2019-02-12 21:31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用血压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压计支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急诊用血压计支架。



背景技术:

在急诊救治过程中,血压的正确测量是医务人员掌握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手段之一,不管在急诊救治中或诊断学实验教学时,都会使用到急诊用血压计支架。

有鉴于此,中国专利201520109590.1公开了一种新型急诊用血压计支架,包括底板和血压计托板,所述底板和血压计托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柱,所述血压计托板上设置有血压计放置框,所述支撑柱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外壁设置有螺纹的杆体、斜齿轮副以及摇杆,所述第一管体的底部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顶部与所述血压计托板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设置有凸块,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沿轴向设置有滑槽,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凸块与所述滑槽可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管体内设置有板体,所述斜齿轮副的从动轮的输出轴与所述板体可旋转连接,所述杆体的底端与所述斜齿轮副的从动轮的输出轴连接,顶端插入到所述第二管体内且杆体的螺纹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螺纹配合连接,所述摇杆的一个端头插入到所述第一管体内且与所述斜齿轮副的主动轮的输出轴连接。但是,该新型急诊用血压计支架,存在对血压计托板的角度和高度调节时,需要手动进行调节,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急诊用血压计支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的装置存在对血压计托板的角度和高度调节时,需要手动进行调节,费时费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诊用血压计支架,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套管,所述套管上设置有安装槽孔,所述安装槽孔上安装有调节柱,所述套管的侧壁上固定有第三电动马达,所述第三电动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套管内同轴固定连接有齿轮盘,所述调节柱的侧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调节齿排,所述齿轮盘与所述调节齿排啮合连接,所述调节柱的上端固定有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上设置有血压计托板,所述血压计托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一转轴,所述U型支架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电动马达,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U型支架外与所述第一电动马达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血压计托板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转轴,所述U型支架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电动马达,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U型支架外与所述第二电动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血压计托板上表面设置有血压计放置框。

较佳地,所述支撑底座上还包括安装固定在底面四个拐角处的轮座,所述轮座上通过铰接轴安装有滚轮。

较佳地,所述套管上开设有供所述传动轴穿过的轴孔。

较佳地,所述U型支架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相对应的限位通孔。

较佳地,所述第三电动马达通过机架与所述支撑底座的侧壁焊接固定,所述第一电动马达与所述第二电动马达分别通过机架与所述U型支架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急诊用血压计支架,在使用之前需要使用四个开关按钮与对第三电动马达、第一电动马达、第二电动马达,第一开关按钮的正极端与第三电动马达的正极端电性连接,第一开关按钮的负极端与第三电动马达的负极端电性连接,实现对第三电动马达正转的控制;第二开关按钮的正极端与第三电动马达的负极端电性连接,第二开关按钮的负极端第三电动马达的正极端电性连接,实现对第三电动马达反转的控制;第三开关按钮的的正极端与第一电动马达的正极端电性连接,第三开关按钮的的负极端与第一电动马达的负极端电性连接,实现对第一电动马达的正转控制;第四开关按钮正极端与第二电动马达的负极端电性连接,第四开关按钮负极端与第二电动马达的正极端电性连接,实现控制第二电动马达的反转;使用时,如果想调节血压计托板的高度,只需按下第一开关按钮,启动第三电动马达正转,第三电动马达带动齿轮盘转动,其中的齿轮盘与调节齿排啮合,将调节柱升高,实现自动对血压计托板高度的调节,当对血压计托板进行降低调节时,只需按动第二开关按钮即可,方便在诊断学实验教学时快速调节展示,省时省力;当需要对血压计托板的角度进行调节时,只需按下相应的第三开关按钮或第四开关按钮即可,整个调节过程无需手动用力旋动调节,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急诊用血压计支架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急诊用血压计支架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急诊用血压计支架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急诊用血压计支架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急诊用血压计支架的调节柱与齿轮盘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急诊用血压计支架的调节柱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底座;2-轮座;3-滚轮;4-套管;5-安装槽孔;6-第三电动马达;7-调节柱;8-调节齿排;9-U型支架;10-第一转轴;11-血压计托板;12-第一电动马达;13-第二电动马达;14-机架;15-限位通孔;16-齿轮盘;17-传动轴;18-第二转轴;19-血压计放置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诊用血压计支架,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套管4,所述套管4上设置有安装槽孔5,所述安装槽孔5上安装有调节柱7,所述套管4的侧壁上固定有第三电动马达6,所述第三电动马达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17,所述传动轴17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套管4内同轴固定连接有齿轮盘16,所述调节柱7的侧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调节齿排8,所述齿轮盘16与所述调节齿排8啮合连接,所述调节柱7的上端固定有U型支架9,所述U型支架9上设置有血压计托板11,所述血压计托板11的一侧固定有第一转轴10,所述U型支架9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电动马达12,所述第一转轴10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U型支架9外与所述第一电动马达12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血压计托板11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转轴18,所述U型支架9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电动马达13,所述第二转轴18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U型支架9外与所述第二电动马达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血压计托板11上表面设置有血压计放置框19。

所述支撑底座1上还包括安装固定在底面四个拐角处的轮座2,所述轮座2上通过铰接轴安装有滚轮3。

所述套管4上开设有供所述传动轴17穿过的轴孔。

所述U型支架9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10、所述第二转轴18相对应的限位通孔15。

所述第三电动马达6通过机架14与所述支撑底座1的侧壁焊接固定,所述第一电动马达12与所述第二电动马达13分别通过机架14与所述U型支架9焊接固定。

工作原理:该急诊用血压计支架,在使用之前需要使用四个开关按钮与对第三电动马达6、第一电动马达12、第二电动马达13,第一开关按钮的正极端与第三电动马达6的正极端电性连接,第一开关按钮的负极端与第三电动马达6的负极端电性连接,实现对第三电动马达6正转的控制;第二开关按钮的正极端与第三电动马达6的负极端电性连接,第二开关按钮的负极端第三电动马达6的正极端电性连接,实现对第三电动马达6反转的控制;第三开关按钮的的正极端与第一电动马达12的正极端电性连接,第三开关按钮的的负极端与第一电动马达12的负极端电性连接,实现对第一电动马达12的正转控制;第四开关按钮正极端与第二电动马达13的负极端电性连接,第四开关按钮负极端与第二电动马达13的正极端电性连接,实现控制第二电动马达13的反转;使用时,如果想调节血压计托板11的高度,只需按下第一开关按钮,启动第三电动马达6正转,第三电动马达6带动齿轮盘16转动,其中的齿轮盘16与调节齿排8啮合,将调节柱7升高,实现自动对血压计托板11高度的调节,当对血压计托板11进行降低调节时,只需按动第二开关按钮即可,方便在诊断学实验教学时快速调节展示,省时省力;当需要对血压计托板11的角度进行调节时,只需按下相应的第三开关按钮或第四开关按钮即可,整个调节过程无需手动用力旋动调节,省时省力。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