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病人腿围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3893发布日期:2019-04-16 22:57阅读:5973来源:国知局
水肿病人腿围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肿病人腿围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临床上,常用测量腿围的方法来观察患肢肿胀的程度。传统所采用的方法为用皮尺在髌骨上缘15cm左右测量大腿围,髌骨下缘10cm测量小腿围,但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在测量的过程需要用手持的方法握住皮尺进行测量,需要双手操作,读数不方便,同时也不方便测量数值的记录,这就容易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甚至有可能导致读数的错误,进而影响后续的临床判定;(2)在测量过程中常常因为医护人员测量方法、测量部位、个人操作习惯等的不同,导致测量结果误差大,不能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供临床参考;(3)在测量腿围时不能确保每次都测量同一位置,如果有位置差,测得的结果就失去了比较的意义,造成医生误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肿病人腿围测量装置,操作方便,减小测量误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水肿病人腿围测量装置,包括定位装置;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弧形固定板和将弧形固定板固定在膝盖上的卡扣;所述的弧形固定板的中部设置有将髌骨露出的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测量大腿腿围和测量小腿腿围的测量组件,所述的测量组件包括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长度测量尺、卷绕轴和围度测量尺;所述的卷绕轴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的弧形固定板上,卷绕轴的一端通过平键与从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的从动齿轮的下方设置有与其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的主动齿轮由电机驱动;所述的电机固定在所述弧形固定板上;所述长度测量尺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卷绕轴上,另一端设置有一连接扣,该连接扣的中部设置有通道,所述的围度测量尺穿过所述的通道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连接扣上;长度测量尺和围度测量尺上均设置有测量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弧顶固定板的内侧设置有缓冲垫。

进一步地,所述的弧形固定板上还设置有笔槽,笔槽的底部设置有笔套,所述笔槽内设置有记录笔,记录笔卡在笔套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测量髌骨上缘15cm左右的大腿围,髌骨下缘10cm左右的小腿围,提高测量部位的准确度,减小测量误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测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和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肿病人腿围测量装置,包括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弧形固定板1和将弧形固定板固定在膝盖上的卡扣2;所述的弧形固定板1的中部设置有将髌骨露出的观察窗3;所述观察窗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测量大腿腿围和测量小腿腿围的测量组件4,所述的测量组件4包括电机41、主动齿轮42、从动齿轮43,长度测量尺44、卷绕轴45和围度测量尺46;卷绕轴45通过支架47设置在所述的弧形固定板1上,卷绕轴45的一端通过平键与从动齿轮43固定连接,从动齿轮43的下方设置有与其啮合的主动齿轮42,所述的主动齿轮42由电机41驱动;电机41固定在所述弧形固定板1上;所述长度测量尺4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卷绕轴45上,另一端设置有一连接扣48,该连接扣48的中部设置有通道,所述的围度测量尺46穿过所述的通道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连接扣上;长度测量尺和围度测量尺上均设置有测量刻度。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弧形固定板1固定在患者膝盖处,从观察窗3露出髌骨,然后打开一侧的电机,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卷绕轴退绕,长度测量尺44测量出连接扣48至髌骨上边缘的距离为15cm左右时,电机停止转动,长度测量尺44的退出卷绕轴的部分长度固定,此时围度测量尺46距离然后利用髌骨上边缘的距离约为15cm,然后通过围度测量尺46的量大腿围度,测量结束后,再启动电机,长度测量尺44卷绕至卷绕轴上,将测量小腿围度的操作方法与测量大腿围是一样的,在此不加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为了佩戴舒适,弧顶固定板的内侧设置有缓冲垫。

本实用新型的弧形固定板上还设置有笔槽5,笔槽5的底部设置有笔套6,所述笔槽内设置有记录笔7,记录笔卡在笔套内,便于记录。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