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观察静脉血管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1764发布日期:2019-05-21 21:22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观察静脉血管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医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观察静脉血管的设备。



背景技术:

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经常需要对患者做静脉穿刺或静脉输液。由于患者体质各不相同,有些患者静脉血管较细,医疗人员不易识别,若不能准确将输液针管扎入静脉内,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耽误医护人员救助的时间。

对于现有的智能眼镜,如专利公告号为CN104950449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可穿戴式智能眼镜,包括眼镜,眼镜上设有主控芯片组、骨传导装置、光传感器以及光学显示设备,光传感器上设有摄像设备,主控芯片组上连接有骨传导装置、光传感器、摄像设备以及终端,摄像设备与光学显示设备和终端连接。

上述专利使用时,由于采用骨传导装置进行听觉传递,骨传导装置需要与头部紧压才能保证声音的清晰,这种穿戴方式极大地影响穿戴的舒适性,尤其是在长期佩戴后,眼镜挤压头部会产生疼痛感,故现有技术存在待改进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穿戴不舒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观察静脉血管的设备,具有提高穿戴舒适性、便于医护人员实施救助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观察静脉血管的设备,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信息处理芯片和电池,所述盒体两侧分别设置有头箍和支杆,所述支杆远离所述盒体的一端正交设置有投影块,所述投影块远离所述盒体的侧面嵌设有红外灯、接收灯和投影灯;

所述盒体一侧卡接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头箍的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头箍的一端伸缩设置于所述卡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头箍佩戴在头上,投影块位于脸前方,启动红外灯,扫描眼前的人体,发射的光线被接收灯接收后传递给信息处理芯片,信息处理芯片将反射光线反馈的信息处理成静脉血管图像,并通过投影灯投射至人体相应的位置上,医疗人员根据投射的静脉血管图像,了解人体内静脉血管位置。通过将头箍与连接块伸缩设置,调节头箍和连接块之间连接的相对位置,改变头箍包裹的空间,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和舒适性;通过将连接块卡接设置于盒体上,便于将头箍拆卸收纳;通过投影灯向人体上投影相应位置内部血管的图像,提高医护人员的行医质量,减轻医疗患者接收治疗的痛苦;通过头箍将投影块穿戴在头上,解放了医疗人员的双手,便于医疗人员实施救助,此外,只需移动头部就可改变观察的位置,便于调节观察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内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弹性设置有两个沿所述连接块宽度方向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相互远离的侧面固定有卡杆,所述盒体侧壁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壁开设有与所述卡杆卡接配合的固定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弹性的滑块带动卡杆移动,使卡杆压缩后插入固定槽内实现连接块与盒体之间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头箍的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滑槽连通,所述滑槽内弹性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滑块移动的弹块,所述弹块远离所述通孔的侧面固定有第一弹性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块推动滑块运动控制卡杆的伸缩,实现连接块与盒体之间的固定和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内壁远离所述头箍处沿所述连接块长度方向设置有齿条,所述卡槽内设置有与所述齿条卡接配合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头箍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性件与头箍固定,第二弹性件与齿条卡接,同时,第二弹性件可沿卡槽长度方向滑动,改变头箍与连接块之间的连接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件远离所述头箍处设置有用于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压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片压缩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从齿条的齿槽中离开,便于改变头箍与连接块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头箍适合不同的人穿戴。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用于复位所述滑块的第三弹性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弹性件为滑块提供弹力,抵压滑块,使卡杆收缩。

进一步的,所述头箍表面贴合有用于增强穿戴舒适度的海绵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海绵体用于增强头箍佩戴的舒适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头箍伸缩设置于连接块内,调节头箍一端在卡槽内的位置,改变头箍包裹的空间,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的人,提高本实用新型佩戴舒适性,此外,由于连接块卡接设置于盒体上,便于拆卸头箍,缩小收纳空间;

(2)通过将体内血管的图像投射在人体上,便于医护人员实施救助措施,并使光线的投射方向与视线方向平行,医疗人员观察到的血管位置更为精确,提高医护人员的治疗服务;

(3)投影块通过头箍可穿戴在头上,医疗人员可腾出双手操作,方便实施救助,此外,利用头部的移动即可改变红外灯发射光线的方向,便于调整扫描人体的位置;

(4)通过调节头箍与连接块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头箍可容纳的空间,使本实用新型适合不同的人穿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接块和盒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1、盒体;2、信息处理芯片;3、电池;4、头箍;5、支杆;6、投影块;7、红外灯;8、接收灯;9、投影灯;10、连接块;11、卡槽;12、滑槽;13、滑块;14、卡杆;15、连接槽;16、固定槽;17、通孔;18、弹块;19、第一弹性件;20、齿条;21、第二弹性件;22、压片;23、第三弹性件;24、海绵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观察静脉血管的设备,包括盒体1,盒体1两侧分别固定有头箍4和支杆5,头箍4表面贴合有用于增强穿戴舒适度的海绵体24,支杆5呈长方体状,支杆5远离盒体1的一端正交设置有投影块6,投影块6呈长方体状,投影块6同时与支杆5转动连接,投影块6远离盒体1的侧面嵌设有红外灯7、接收灯8和投影灯9,盒体1内设置有信息处理芯片2和电池3。使用时,先将头佩戴在头上,再使用红外灯7发射光线扫描人体,接收灯8接收反射回来的光线,信息处理芯片2对反射回来的光线进行分析后,形成静脉血管图像信息,并将形成的静脉血管图像通过投影灯9投射在人体相应的位置,医护人员通过投影在人体上的图像,可准确找出人体内的静脉血管。

如图3和图4所示,盒体1一侧卡接有连接块10,连接块10内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12,滑槽12内弹性设置有两个沿连接块10宽度方向滑动的滑块13,滑块13相互远离的侧面与滑槽12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23,第三弹性件23优选为弹簧,滑块13相互远离的侧面固定有卡杆14,卡杆14滑动连接于连接块10内,盒体1侧壁开设有连接槽15,连接槽15内壁开设有与卡杆14卡接配合的固定槽16。使用时,先使滑块13带动卡杆14滑入连接块10内,将连接块10插入,接着滑动滑块13,带动卡杆14卡入固定槽16内,实现连接块10与盒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

连接块10远离头箍4的侧面开设有通孔17,通孔17与滑槽12连通,滑槽12内弹性设置有弹块18,弹块18远离通孔17的侧面固定有第一弹性件19,第一弹性件19优选为弹簧,弹块18的侧壁与滑块13抵接,用于推动滑块13滑动,从而控制卡杆14的伸缩,便于拆下头箍4,收纳本实用新型。

如图2和图4所示,连接块10远离头箍4的表面开设有卡槽11,卡槽11内壁远离头箍4处沿连接块10连接块10长度方向固定有齿条20,卡槽11内设置有与齿条20卡接配合的第二弹性件21,第二弹性件21优选为弹片,第二弹性件21固定在头箍4的一端,第二弹性件21远离卡槽11底部处一体固定有用于压缩第二弹性件21的压片22,压片22同时延伸出盒体1外。使用时,通过压片22下压第二弹性件21,第二弹性件21从齿条20的齿槽内滑出,头箍4可在卡槽11内滑动,通过调节头箍4在卡槽11内的位置,使本实用新型适合不同的人佩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先将头箍4在卡槽11内的位置调节至合适的位置,便于将头箍4佩戴在头上,同时使投影块6位于脸前方,转动投影块6,启动红外灯7,发射光线扫描人体,光线反射后,被接收灯8接收,传递给信息处理芯片2,信息处理芯片2将反射光线反馈的信息处理成静脉血管图像,并通过投影灯9投射至人体相应的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改变头箍4和连接块10之间的卡接位置,调节头箍4容纳的空间,使其适合不同的人佩戴,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和舒适性,此外,头箍4与连接块10卡接,便于将头箍4拆卸收纳;医护人员根据投射在人体上的血管图像,了解人体血管分布,提高行医质量和效率,减少病患救助时的病痛;通过头部的移动即可改变红外灯7发射光线的方向,便于调整位置,此外,采用头戴的方式,医疗人员可腾出双手操作,方便实施救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