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港用无损伤针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4894发布日期:2019-04-09 22:22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静脉输液港用无损伤针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物品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穿刺可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无损伤针组。



背景技术:

输液港用无损伤针是专门针对输液港而设计的一类输液针,其通常由蝶翼部和相对于蝶翼部所在平面垂直的针体部组成。在使用时通常将针体部垂直地穿入输液港内,然后将蝶翼部与病患人员皮肤向贴,以固定无损伤针。输液港的内部结构可参考专利WO2014177298所示,至少具有一个带有药液流道的外壳和固定设置在该外壳顶部且供无损伤针穿刺的阻菌软胶。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输液港被设置成固定在病患人员体内,需要输液时将无损伤针从阻菌软胶中穿刺使用,不需要输液时将无损伤针从阻菌软胶中拔出,紧致的软胶结构能将拔出后的无损伤针的间隙瞬间挤满。目前一般常用的无损伤针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针体部内具有输液通道;为了能顺利地穿刺,该针体部的最下端具有楔形切口,这样的结构在专利CN201720256972.6中能清楚显示。但是,这样的结构会导致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如图1、2中虚线部分100实际形成了刃口,在无损伤针向下从阻菌软胶的穿刺过程中,刃口会对阻菌软胶进行切割,无损伤针的多次穿刺会形成多次的切割。这样,首先会影响阻菌软胶的紧致性,最严重的后果是阻菌软胶中会形成间隙,无法对输液港形成阻菌效果;其次被切割下来的阻菌软胶的弹性体颗粒有可能会被药液带入到输液港的药液流道内,引起其堵塞,更致命的是该弹性体颗粒还有可能会被药液带入到病患人员的体内,形成不可估计的医疗事故。

鉴于此,技术人员对无损伤针进行了改进,如图3所示,将其尖端部进行弯曲,弯曲的角度一般在15度左右,使其楔形切口大致呈垂直于输液港的阻菌软胶表面,防止形成刃口,这样的结构在专利US5290267、EP0495214、WO2013104642、CN201380003571中均能清楚地显示,唯一的区别在于无损伤针尖端的弯曲角度和形状有所不同。这样的结构,虽然能防止形成刃口,但是同样治标不治本,因为一旦医护人员穿刺过程中无损伤针以非垂直地形态穿刺进输液港内时,同样会产生切割输液港阻菌软胶的问题;其二,由于无损伤针尖端形成弯曲角度,因此在穿刺过程中,阻菌软胶对于无损伤针的表面的反作用力增大,导致穿刺时需要施加较大的推力。因此,需要有一种另外的思路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穿刺可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无损伤针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静脉输液港用无损伤针组,包括相互配接的基座和穿刺针组件,所述基座包括同轴设置的壳体、软塞、套管,所述壳体内设有输液通道,所述输液通道与所述套管的中空部导通,所述软塞用于堵塞所述壳体的上开口,所述穿刺针组件包括针座及固定在其下方的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的端部穿刺过所述软塞、并经过所述套管的中空部后从套管的远端伸出。

优选的,所述壳体至少包括一个圆筒部,该圆筒部的内壁与所述软塞的外壁之间为紧配合。

优选的,所述圆筒部的上端面设有卡槽,用于固定所述软塞的上表面;所述圆筒部的外侧壁上垂直延伸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内为所述输液通道。

优选的,所述输液管上对称设有蝶翼部,两个蝶翼部可绕所述输液管的中心轴翻折,且在各自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可相互卡接的凸起和凹槽。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远端具有一楔形口。

优选的,所述楔形口与所述穿刺针的外表面平滑过渡。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远端具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套管的中空部导通。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近端为一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形成一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与所述输液通道导通。

优选的,所述穿刺针的端部为三棱形状的尖端。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静脉输液港用无损伤针组,包括具有同一旋转轴的套管和穿刺针,同轴设置的壳体和软塞,所述壳体内设有输液通道,所述输液通道与所述套管的中空部导通,所述软塞用于堵塞所述壳体的上开口,所述穿刺针的端部穿刺过所述软塞、并经过所述套管的中空部后从套管的远端伸出。

优选的,所述穿刺针的外径与所述套管的中空部内径相当。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远端具有一楔形口。

优选的,所述楔形口与所述穿刺针的外表面平滑过渡。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远端具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套管的中空部导通。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静脉输液港用无损伤针组,包括相互配接的基座和穿刺针组件,所述基座包括同轴设置的壳体、软塞、套管,所述穿刺针组件包括针座及固定在其下方的穿刺针,所述壳体内设有输液通道,

初始状态时,所述穿刺针的端部穿刺过所述软塞、并经过所述套管的中空部后从套管的远端伸出;

第二状态时,所述穿刺针从所述套管的中空部中抽出,所述输液通道与所述套管的中空部导通。

优选的,所述壳体至少包括一个圆筒部,该圆筒部具有上开口,其内壁与所述软塞的外壁之间为紧配合。

优选的,所述圆筒部的上端面设有卡槽,用于固定所述软塞的上表面;所述圆筒部的外侧壁上垂直延伸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内为所述输液通道。

优选的,所述输液管上对称设有蝶翼部,两个蝶翼部可绕所述输液管的中心轴翻折,且在各自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可相互卡接的凸起和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在能顺利将无损伤针与输液港导通的前提下,有效防止无损伤针在穿刺时对输液港的阻菌软胶的切割,确保器械的正常使用,从根本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事故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现有技术的无损伤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现有技术的无损伤针的右视图;

图3:现有技术的无损伤针的第二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0:图9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1:图9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此时套管属于另一种形式;

图12:本实用新型所适用的输液港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所适用的输液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静脉输液港用无损伤针组,包括相互配接的基座1和穿刺针组件2。具体的,所述基座1包括同轴设置的壳体11、软塞12、套管13。所述穿刺针组件2包括针座21及固定在其下方的穿刺针22。

所述壳体11内设有输液通道14,所述套管13垂直固定在所述壳体11的下方。所述输液通道14与所述套管13的中空部15导通,所述软塞12用于堵塞所述壳体11的上开口16。

具体如图5所示,所述壳体11至少包括一个圆筒部18,该圆筒部具有用于设置所述软塞12的上开口16,该圆筒部的内壁与所述软塞12的外壁之间为紧配合。所述圆筒部18的上端面设有卡槽19,用于固定所述软塞12的上表面。

所述圆筒部18的外侧壁上垂直延伸有输液管110,所述输液管110内为所述输液通道14,所述输液通道14的开口处可以与输液管相连通。所述套管13的近端为一喇叭口114,所述喇叭口114置于所述壳体11内部形成一储液腔115,所述储液腔115与所述输液通道14导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管13和穿刺针22具有同一旋转轴。初始状态时,所述穿刺针22的端部23穿刺过所述软塞12、并经过所述套管13的中空部15后从套管13的远端17伸出;第二状态时,所述穿刺针22从所述套管13的中空部15中抽出,所述输液通道14与所述套管13的中空部15导通。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穿刺针22的外径与所述套管13的中空部15内径大致相当。这样也能从侧面保证套管13与穿刺针22平滑过渡。

图7至图9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大致相同,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所述输液管110上对称设有蝶翼部111,两个蝶翼部11可绕所述输液管110的中心轴翻折,且在各自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可相互卡接的凸起112和凹槽113。所述蝶翼部的固定和翻折结构应当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本实施例同样包括两个状态,初始状态时,所述穿刺针22的端部23穿刺过所述软塞12、并经过所述套管13的中空部15后从套管13的远端17伸出;第二状态时,所述穿刺针22从所述套管13的中空部15中抽出,所述输液通道14与所述套管13的中空部15导通。

结合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套管13的远端17具有一楔形口116。所述楔形口116与所述穿刺针22的外表面平滑过渡。这是当套管13插入到输液港内后,供药液能顺利地从所述套管13中流出。因为如果没有楔形口116,一旦套管13的端部在穿刺完毕后紧贴于输液港的内壁,则药液会被堵死而无法完成正常输液动作。鉴于杆原理,如图11所示,所述套管13的远端17还可以开始通孔117,所述通孔117与套管13的中空部15导通。该通孔17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可以对称或非对称,同样起到确保完成正常输液动作。当然,其他的结构,例如多个楔形口,或者改变套管13的端部,等等技术方案,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穿刺针22的端部23为三棱形状的尖端。这样当穿刺针22进行穿刺时受到的阻力会更小。当然,其他的形状也是可以的。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静脉输液港用无损伤针组的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一,提供一基座1,所述基座1包括同轴设置的壳体11、软塞12,套管13,软塞12位于所述壳体11的上方,套管13垂直设于所述壳体11的下方,所述壳体11内设有输液通道14,所述输液通道14与所述套管13的中空部15导通,所述软塞12用于堵塞所述壳体11的上开口16;

步骤二,提供一穿刺针组件2,所述穿刺针组件2包括针座21及固定在其下方的穿刺针22,所述穿刺针22的长度大于所述套管13的长度;

步骤三,提供一输液港3,如图12、13所示,所述输液港3包括带有药液流道33的外壳31和固定设置在该外壳顶部的阻菌软胶32,所述外壳31内部具有药腔34,所述药腔34与药液流道33导通;

步骤四,所述穿刺针22的端部23穿刺过所述软塞12、并经过所述套管13的中空部15后从套管13的远端17伸出,将所述穿刺针22和套管13同时刺穿所述输液港3的阻菌软胶32后使所述穿刺针22的端部23和套管13的远端17同时进入并保持在所述药腔34内;

步骤五,向后撤出所述穿刺针22,将所述穿刺针22从所述套管13中抽出,使所述输液通道14、套管13的中空部15、所述输液港3的药腔34及药液流道33均导通。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一贯思路,提出了套管和穿刺针相配合的结构,实现有效穿刺和防损失的双层功效。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