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血持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3716发布日期:2019-04-20 03:00阅读:9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血持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抽血持针器。



背景技术:

通过验血来分析判断人等受检对象的健康情况或病因,是一种普遍的医疗实践,为此,首先需要通过采血装置来采集受检对象的血液,典型的采血装置包括采血针、持针器和真空采血管,采血时,先通过接头将采血针固定到持针器的接头座上,然后对受检对象进行静脉穿刺,然后将针孔采血管安装到持针器中,静脉血在真空采血管内真空的作用下自动流入真空采血管内,由于采血针持针器套筒的外形大部分为圆柱体,采血针连接座与套筒之间连接部的外部形状呈直角,采血过程中采血针持针器用力压在患者皮肤上,使患者感到十分不适,同时护士由于难以控制采血针的方向导致穿刺时容易刺破患者的血管,当护士处于疲劳期时进针成功率大大降低,往往需要进行多次穿刺方能成功。

不同的护士的进针手法不同,进针的倾角为采血成功的关键因素,现有的持针器无法满足所有护士不同的进针倾角的使用需求,使用时需依赖护士累积大量的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手法。

当需要多次采血时,采血针需一直保持在患者的血管中,再更换多个真空采血管,该过程一直由护士手持持针器,稳定性差,难以保证采血针针头不会发生偏移而刺破患者的血管壁,一旦刺破患者的血管壁,则需要重新进针,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抽血持针器与患者皮肤接触角度无法调节和多次采血易刺破患者血管壁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抽血持针器,该抽血持针器可以调节患者皮肤与调节片之间的角度,方便护士将调节片调节至适合自己的角度,提高进针成功率,同时还能大大的减少多次采血时刺破患者血管壁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抽血持针器,包括两端开口的套筒、两个对称设置于套筒顶端的手持耳座和设置于套筒开口处的卡针环,两个手持耳座的相邻侧壁之间设有调节片,调节片通过第一转轴与套筒的上表面相连接,第一转轴上套设有扭簧,扭簧的两个扭簧臂分别与套筒的内壁和调节片的内壁相接触。

其中,两个手持耳座为与圆筒形的套筒形状相配合的圆弧状,两个手持耳座的相邻侧壁指的是手持耳座上的竖直侧壁,调节片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置,可以调节患者皮肤与调节片之间的角度,使用时,先通过套筒上的卡针环将采血针固定在抽血持针器上,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两个手持耳座,将调节片的顶端与患者皮肤接触,此时通过控制调节片底端与患者皮肤之间的距离而调整调节片与患者皮肤之间的倾角,当找到适合自己进针的角度后可以开始进针。

进一步的改进,调节片上设有用于控制调节片倾斜角度的锁定组件,锁定组件包括垂直连接于调节片内侧壁一端的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并向手持耳座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杆和连接于第二连接杆末端的滑块,手持耳座内设有供滑块滑动的空腔,空腔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二连接杆通过的开口,开口的宽度小于滑块的厚度,空腔内设有与滑块远离开口的侧壁相接触的挡片,挡片远离滑块的侧壁上通过弹簧连接有支杆,手持耳座的侧壁沿弹簧的压缩方向开设有供支杆通过的通孔,挡片的长度与空腔的长度相等。

其中,挡片的长度与空腔的长度相等,调节片内侧壁指的是两个调节片相对的侧壁;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置,可以将调节片的位置固定,使用时,当护士将调节片调整至适合自己的角度后,按压支杆,弹簧压缩,挡片随着支杆的压力向滑块方向移动,当支杆将弹簧压缩到极致时,滑块静止不动,第二支杆随着滑块的静置而固定不动,与第一支杆上相连接的调节片随着第二支杆的固定不动而固定在某个角度,此时护士可以开始进针。

进一步的改进,通孔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面上设有垂直的卡板,支杆上设有可伸入凹槽内的卡条,卡条的宽度与卡板的宽度之和小于凹槽的宽度,卡板的高度小于凹槽的高度,凹槽的长度大于弹簧由完全松弛状态到完全压缩状态时支杆的运动距离,卡条的高度与支杆的半径之和大于支杆的轴心与卡板之间的距离。

其中,卡条与卡板、凹槽的宽度均指其沿着凹槽一个侧壁向另一个侧壁方向延伸的距离,卡板的高度指的是其沿着凹槽的底部向凹槽开口方向延伸的距离,凹槽的长度指的是其沿着弹簧压缩方向的距离;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条和卡板,可以在护士将调节片调整至适合自己的角度时,转动卡条,使卡条卡固在卡板与凹槽的侧壁之间,此时护士不必一直捏紧支杆,节省护士的力气,方便快捷,也可提前将需要使用的抽血持针器均调整至适合自己的角度,节省大量的时间。

进一步的改进,抽血持针器还包括至少两个通过第二转轴固定于套筒侧壁上的翼板,翼板与调节片位于套筒的同一侧,一个翼板的侧壁上轴连接有卡杆,卡杆的下侧壁由左至右设有多个卡固凹槽,另一个翼板的侧壁上设有与卡固凹槽相配合的卡钩。

其中,翼板的底端为与人的胳膊相适合的弧形;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翼板、卡杆和卡钩,当患者需要多次采血时,将两个翼板打开调整至合适的高度后,将翼板上的卡杆拉开至卡杆上的卡固凹槽卡接在另一翼板的卡钩上,此时护士不必一直手持抽血持针器,节省护士的力气,同时抽血持针器相对稳定,降低采血针刺破患者血管壁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血持针器调节患者皮肤与调节片之间的倾角,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将调节片调整至适合自己的角度,大大地提高了进针的成功率,当需要多次采血时,通过将翼板拉开调整至合适的高度,将抽血持针器支撑在患者的皮肤上,使其保持相对稳定,降低采血针刺破患者血管壁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抽血持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抽血持针器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2的抽血持针器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3的抽血持针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3的抽血持针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4的抽血持针器的局部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抽血持针器,如图1所示,该抽血持针器包括两端开口的套筒1、两个对称设置于套筒1顶端的手持耳座2和设置于套筒1开口处的卡针环101,两个手持耳座2的相邻侧壁之间设有调节片4,调节片4通过第一转轴3与套筒1的上表面相连接,第一转轴3上套设有扭簧5,扭簧5的两个扭簧臂分别与套筒1的内壁和调节片 4的内壁相接触;其中,两个手持耳座为与圆筒形的套筒形状相配合的圆弧状,两个手持耳座的相邻侧壁指的是手持耳座上的竖直侧壁,调节片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置,可以调节患者皮肤与调节片之间的角度,使用时,先通过套筒上的卡针环将采血针固定在抽血持针器上,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两个手持耳座,将调节片的顶端与患者皮肤接触,此时通过控制调节片底端与患者皮肤之间的距离而调整调节片与患者皮肤之间的倾角,当找到适合自己进针的角度后可以开始进针。

实施例2

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抽血持针器,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和图3所示,调节片4上设有用于控制调节片4倾斜角度的锁定组件,锁定组件包括垂直连接于调节片4内侧壁一端的第一连接杆 6、与第一连接杆6的端部固定连接并向手持耳座2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杆7和连接于第二连接杆7末端的滑块8,手持耳座2内设有供滑块 8滑动的空腔9,空腔9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二连接杆7通过的开口10,开口10的宽度小于滑块8的厚度,空腔9内设有与滑块8远离开口10的侧壁相接触的挡片11,挡片11远离滑块8的侧壁上通过弹簧12连接有支杆13,手持耳座2的侧壁沿弹簧12的压缩方向开设有供支杆13通过的通孔14,挡片11的长度与空腔9的长度相等;挡片的长度与空腔的长度相等,调节片内侧壁指的是两个调节片相对的侧壁,通过以上设置,可以将调节片的位置固定,使用时,当护士将调节片调整至适合自己的角度后,按压支杆,弹簧压缩,挡片随着支杆的压力向滑块方向移动,当支杆将弹簧压缩到极致时,滑块静止不动,第二支杆随着滑块的静置而固定不动,与第一支杆上相连接的调节片随着第二支杆的固定不动而固定在某个角度,此时护士可以开始进针。

实施例3

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抽血持针器,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和图5所示,通孔14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16,凹槽16的底面上设有垂直的卡板17,支杆13上设有可伸入凹槽16内的卡条15,卡条15的宽度与卡板17的宽度之和小于凹槽16的宽度,卡板17的高度小于凹槽16的高度,凹槽16的长度大于弹簧12由完全松弛状态到完全压缩状态时支杆13的运动距离,卡条15的高度与支杆13的半径之和大于支杆13的轴心与卡板17之间的距离;其中,卡条与卡板、凹槽的宽度均指其沿着凹槽一个侧壁向另一个侧壁方向延伸的距离,卡板的高度指的是其沿着凹槽的底部向凹槽开口方向延伸的距离,凹槽的长度指的是其沿着弹簧压缩方向的距离;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条和卡板,可以在护士将调节片调整至适合自己的角度时,转动卡条,使卡条卡固在卡板与凹槽的侧壁之间,此时护士不必一直捏紧支杆,节省护士的力气,方便快捷,也可提前将需要使用的抽血持针器均调整至适合自己的角度,节省大量的时间。

实施例4

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抽血持针器,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抽血持针器还包括至少两个通过第二转轴18固定于套筒 1侧壁上的翼板19,翼板19与调节片4位于套筒1的同一侧,一个翼板19的侧壁上轴连接有卡杆20,卡杆20的下侧壁由左至右设有多个卡固凹槽21,另一个翼板19的侧壁上设有与卡固凹槽21相配合的卡钩22;其中,翼板的底端为与人的胳膊相适合的弧形;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翼板、卡杆和卡钩,当患者需要多次采血时,将两个翼板打开调整至合适的高度后,将翼板上的卡杆拉开至卡杆上的卡固凹槽卡接在另一翼板的卡钩上,此时护士不必一直手持抽血持针器,节省护士的力气,同时抽血持针器相对稳定,降低采血针刺破患者血管壁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