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功能位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9323发布日期:2019-03-30 08:59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口腔功能位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口腔功能位锻炼器。



背景技术:

鼻咽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鼻咽癌的综合治疗手段,尤其是放射治疗的进步使得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所以患者长期的生活质量是目前关切的重点,而张口困难是鼻咽癌根治性放疗的后遗症之一,张口困难的机制是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受射线损伤,发生退行性病变并逐渐纤维化,导致肌肉萎缩、关节硬化、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张口困难,张口困难的发生除了与颞下颌及咀嚼肌所接受射线剂量相关,还与治疗中以及治疗后功能锻炼密切相关,早期规范的功能锻炼能够预防或者减轻张口困难的程度,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锻炼方式是让患者徒手进行张口训练,或者口含木塞进行张口训练,锻炼的持续时间及力度均不能达到减轻张口困难的目的,此外,目前传统用于张口锻炼的治疗器,在锻炼时无法对患者口部的张开幅度以及开合频率进行调节,不仅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要,也无法在不同治疗时期对患者口部的锻炼频率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无法达到很好的锻炼效果,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口腔功能位锻炼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口腔功能位锻炼器,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口腔功能位锻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安装板、电动推杆、套筒、活塞、拉杆、接头、气管、球囊、上支撑架、上牙槽、下支撑架、下牙槽、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红外发射端、红外接收端、连接杆、行程开关、箱盖、收纳槽,所述的安装板位于箱体内部后端,所述的安装板与箱体螺纹相连,所述的电动推杆位于安装板前端右侧,所述的电动推杆与安装板螺纹相连,所述的套筒位于安装板前端左侧,所述的套筒与安装板螺纹相连,所述的活塞位于套筒内部,所述的活塞与套筒滑动相连,所述的拉杆位于活塞右侧中端,所述的拉杆与活塞胶水相连,且所述的拉杆与电动推杆焊接相连,所述的接头贯穿箱体内部左侧,所述的接头与箱体活动相连,且所述的接头与套筒胶水相连,所述的气管一端位于接头左侧,所述的气管与接头紧配相连,所述的球囊位于气管另一端,所述的球囊与气管胶水相连,所述的上支撑架位于球囊顶部,所述的上支撑架与球囊胶水相连,所述的上牙槽位于上支撑架顶部弧形边缘,所述的上牙槽为凹槽、且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的下支撑架位于球囊底部,所述的下支撑架与球囊胶水相连,且所述的下支撑架与上支撑架转动相连,所述的下牙槽位于下支撑架底部弧形边缘,所述的下牙槽为凹槽,且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的第一滑轨位于安装板前端上侧,所述的第一滑轨与安装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滑轨位于安装板前端下侧,所述的第二滑轨与安装板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滑轨外壁前端,所述的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相连,且所述的第一滑块为C形,所述的第二滑块位于第二滑轨外壁前端,所述的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相连,且所述的第二滑块为C形,所述的红外发射端位于第一滑块前端,所述的红外发射端与第一滑块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红外发射端与电动推杆导线相连,所述的红外接收端位于第二滑块前端,所述的红外接收端与第二滑块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红外接收端分别与红外发射端和电动推杆导线相连,所述的连接杆位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前端,所述的连接杆上下两端分别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螺纹相连,所述的行程开关位于套筒右侧外壁,所述的行程开关与套筒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行程开关与电动推杆导线相连,所述的箱盖位于箱体顶部,所述的箱盖后端与箱体转动相连,且所述的箱盖前端与箱体采用锁具相连,所述的收纳槽位于箱体内部前端,所述的收纳槽为矩形凹槽。

进一步,所述的箱体右侧外壁还设有第一开关,所述的第一开关与箱体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一开关分别与电动推杆、红外发射端、红外接收端和行程开关导线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箱体右侧外壁还设有第二开关,所述的第二开关与箱体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二开关分别与电动推杆、红外发射端、红外接收端和行程开关导线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滑块右侧顶端还贯穿有紧固螺栓,所述的紧固螺栓与第一滑块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箱体内部前端下侧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箱体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蓄电池分别与电动推杆、红外发射端、红外接收端、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行程开关导线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口腔功能位锻炼器,锻炼前,根据患者口腔锻炼程度情况,医护人员可预先对患者口腔锻炼幅度进行调节改变,具体操作如下:当需要增大患者口腔张口角度时,医护人员首先向后旋转打开箱盖,实现箱体内部露出,再向左拉动第一滑块,使第一滑块沿着第一滑轨外壁作由右向左移动,当第一滑块移动的位置到达医护人员需要时,因第一滑块与红外发射端和连接杆为相连固定状态,且第二滑块与红外接收端和连接杆也为相连固定状态,即第一滑块带动红外发射端联动连接杆连同第二滑块和红外接收端分别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上进行同步移动,当第一滑块向左移动至医护人员所需位置时,医护人员顺时针拧紧紧固螺栓,即紧固螺栓向下运动夹持住第一滑轨,从而实现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的相连固定,此时通过上述,即达到增大患者口腔张口角度的调节,反之,当需要减小患者口腔张口角度时,医护人员只需向右移动第一滑块即可,锻炼时,医护人员首先取出收纳槽内的气管、球囊、上支撑架以及下支撑架的组合体,再将气管与接头插合相连,即实现气管和接头的紧配固定,接着医护人员将上支撑架、球囊以及下支撑架的组合体放入患者口腔,并嘱咐患者将上牙和下牙分别插入到上牙槽和下牙槽内,通过上牙槽和下牙槽的作用,能够提高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分别与患者上牙和下牙的相连牢固性,接着医护人员打开第一开关,使红外发射端、红外接收端、行程开关以及电动推杆开启,通过电动推杆开启的作用,推动拉杆带动活塞沿着套筒内壁作由右向左的运动,通过活塞向左运动的作用,使套筒内的空气通过接头由气管流入球囊,通过空气流入的作用,使球囊膨胀,通过球囊膨胀的作用,使得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进行向背旋转张开运动,即在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张开角度扩大的效果下,从而能够支撑患者的上颌和下颌同步向背运动,最终实现患者的张口扩大,因活塞材质具备遮光效果,从而当电动推杆推动活塞持续向左移动阻断红外发射端与红外接收端之间的红外线时,即实现红外发射端与红外接收端之间的断开,此时通过红外发射端与红外接收端的断开作用,使得电动推杆进行复位运动,即电动推杆带动拉杆联动活塞同步向右移动,通过活塞向右的作用,使套筒内部产生负压,即负压形成的吸力使球囊内部的空气由气管以及接头回流至套筒内部,因球囊内空气流出的作用,使球囊缩小并同步拉动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作相向闭拢旋转运动,此时通过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闭拢效果,从而实现患者口腔的闭拢,当电动推杆向右拉动活塞运动触碰到行程开关时,行程开关被触发,即通过行程开关触发的作用,使电动推杆再次向左运动,当电动推杆向左运动时,根据上述相同原理,从而能够持续往复达到对患者口腔张开与闭拢的锻炼,当需要停止锻炼器时,医护人员按下第二开关,使电动推杆、红外发射端、红外接收端以及行程开关停止工作,当电动推杆停止工作后,医护人员再将上支撑架、球囊以及下支撑架的组合体从患者口腔取出,然后将气管与接头拉动分离,接着对上支撑架、球囊以及下支撑架进行废弃处理,此时通过上述拆卸式结构,不仅能够实现该装置的持续使用,还能够通过更换与患者口腔接触区域的部件,来有效的防止多位患者使用发生交叉感染的问题,此外,当需要增大患者口腔的张开幅度已提高锻炼效果时,可通过向左移动第一滑块,使红外发射端和红外接收端向左移动,从而增加活塞向左移动的距离,通过增加活塞向左移动的距离,能够提高套筒内部更多空气流入球囊内,从而增加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旋转张开的角度,最终实现增大患者口部张开幅度的功能,反之,向右移动第一滑块,即可实现减小患者口部张开幅度的功能,此外,为了提高患者口部的锻炼效果,还可通过操作电动推杆来调整电动推杆的动作频率,以实现对患者口部张开和闭拢的动作频率进行调节,该口腔功能位锻炼器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首先通过口腔往复张合机构的设计,实现患者口腔张开与闭拢的往复锻炼,促进术后患者口腔功能位的锻炼效果,其次因内置锻炼程度调节的配合效果,能够根据患者的术后锻炼情况,对张合幅度和频率进行针对性调节,从而提高了患者的锻炼康复,最终利于医疗行业的推广应用,同时,电动推杆3具有调速功能,其型号优选为XTL50,蓄电池是为了给红外发射端、红外接收端、行程开关以及电动推杆提供能量供应,套筒为透明材质,从而不影响红外线发射端与红外线接收端之间的红外线。

附图说明

图1是口腔功能位锻炼器主视图;

图2是口腔功能位锻炼器俯视图;

图3是口腔功能位锻炼器A向剖视图;

图4是口腔功能位锻炼器B向剖视图;

图5是电动推杆部位局部剖视图;

图6是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部位剖视图。

箱体1、安装板2、电动推杆3、套筒4、活塞5、拉杆6、接头7、气管8、球囊9、上支撑架10、上牙槽11、下支撑架12、下牙槽13、第一滑轨14、第二滑轨15、第一滑块16、第二滑块17、红外发射端18、红外接收端19、连接杆20、行程开关21、箱盖22、收纳槽23、第一开关101、第二开关102、蓄电池103、紧固螺栓16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口腔功能位锻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安装板2、电动推杆3、套筒4、活塞5、拉杆6、接头7、气管8、球囊9、上支撑架10、上牙槽11、下支撑架12、下牙槽13、第一滑轨14、第二滑轨15、第一滑块16、第二滑块17、红外发射端18、红外接收端19、连接杆20、行程开关21、箱盖22、收纳槽23、第一开关101、第二开关102、紧固螺栓1601、蓄电池103,所述的安装板2位于箱体1内部后端,所述的安装板2与箱体1螺纹相连,所述的电动推杆3位于安装板2前端右侧,所述的电动推杆3与安装板2螺纹相连,所述的套筒4位于安装板2前端左侧,所述的套筒4与安装板2螺纹相连,所述的活塞5位于套筒4内部,所述的活塞5与套筒4滑动相连,所述的拉杆6位于活塞5右侧中端,所述的拉杆6与活塞5胶水相连,且所述的拉杆6与电动推杆3焊接相连,所述的接头7贯穿箱体1内部左侧,所述的接头7与箱体1活动相连,且所述的接头7与套筒4胶水相连,所述的气管8一端位于接头7左侧,所述的气管8与接头7紧配相连,所述的球囊9位于气管8另一端,所述的球囊9与气管8胶水相连,所述的上支撑架10位于球囊9顶部,所述的上支撑架10与球囊9胶水相连,所述的上牙槽11位于上支撑架10顶部弧形边缘,所述的上牙槽11为凹槽,且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的下支撑架12位于球囊9底部弧形边缘,所述的下支撑架12与球囊9胶水相连,且所述的下支撑架12与上支撑架10转动相连,所述的下牙槽13位于下支撑架12底部,所述的下牙槽13为凹槽,且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的第一滑轨14位于安装板2前端上侧,所述的第一滑轨14与安装板2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滑轨15位于安装板2前端下侧,所述的第二滑轨15与安装板2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滑块16位于第一滑轨14外壁前端,所述的第一滑块16与第一滑轨14滑动相连,且所述的第一滑块16为C形,所述的第二滑块17位于第二滑轨15外壁前端,所述的第二滑块17与第二滑轨15滑动相连,且所述的第二滑块17为C形,所述的红外发射端18位于第一滑块16前端,所述的红外发射端18与第一滑块16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红外发射端18与电动推杆3导线相连,所述的红外接收端19位于第二滑块17前端,所述的红外接收端19与第二滑块17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红外接收端19分别与红外发射端18和电动推杆3导线相连,所述的连接杆20位于第一滑块16和第二滑块17前端,所述的连接杆20上下两端分别于第一滑块16和第二滑块17螺纹相连,所述的行程开关21位于套筒4右侧外壁,所述的行程开关21与套筒4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行程开关21与电动推杆3导线相连,所述的箱盖22位于箱体1顶部,所述的箱盖22后端与箱体1转动相连,且所述的箱盖22前端与箱体1采用锁具相连,所述的收纳槽23位于箱体1内部前端,所述的收纳槽23为矩形凹槽,所述的箱体1右侧外壁还设有第一开关101,所述的第一开关101与箱体1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一开关101分别与电动推杆3、红外发射端18、红外接收端19和行程开关21导线相连,所述的箱体1右侧外壁还设有第二开关102,所述的第二开关102与箱体1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二开关102分别与电动推杆3、红外发射端18、红外接收端19和行程开关21导线相连,所述的第一滑块16右侧顶端还贯穿有紧固螺栓1601,所述的紧固螺栓1601与第一滑块16螺纹相连,所述的箱体1内部前端下侧还设有蓄电池103,所述的蓄电池103与箱体1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蓄电池103分别与电动推杆3、红外发射端18、红外接收端19、第一开关101、第二开关102和行程开关21导线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口腔功能位锻炼器,锻炼前,根据患者口腔锻炼程度情况,医护人员可预先对患者口腔锻炼幅度进行调节改变,具体操作如下:当需要增大患者口腔张口角度时,医护人员首先向后旋转打开箱盖22,实现箱体1内部露出,再向左拉动第一滑块16,使第一滑块16沿着第一滑轨14外壁作由右向左移动,当第一滑块16移动的位置到达医护人员需要时,因第一滑块16与红外发射端18和连接杆20为相连固定状态,且第二滑块17与红外接收端19和连接杆20也为相连固定状态,即第一滑,16带动红外发射端18联动连接杆20连同第二滑块17和红外接收端分19别在第一滑轨14和第二滑轨15上进行同步移动,当第一滑块16向左移动至医护人员所需位置时,医护人员顺时针拧紧紧固螺栓1601,即紧固螺栓1601向下运动夹持住第一滑轨14,从而实现第一滑块16和第一滑轨15的相连固定,此时通过上述,即达到增大患者口腔张口角度的调节,反之,当需要减小患者口腔张口角度时,医护人员只需向右移动第一滑块16即可,锻炼时,医护人员首先取出收纳槽23内的气管8、球囊9、上支撑架10以及下支撑架12的组合体,再将气管8与接头9插合相连,即实现气管8和接头9的紧配固定,接着医护人员将上支撑架10、球囊9以及下支撑架12的组合体放入患者口腔,并嘱咐患者将上牙和下牙分别插入到上牙槽11和下牙槽13内,通过上牙槽11和下牙槽13的作用,能够提高上支撑架10和下支撑架12分别与患者上牙和下牙的相连牢固性,接着医护人员打开第一开关101,使红外发射端18、红外接收端19、行程开关20以及电动推杆3开启,通过电动推杆3开启的作用,推动拉杆6带动活塞7沿着套筒4内壁作由右向左的运动,通过活塞5向左运动的作用,使套筒4内的空气通过接头7由气管8流入球囊9,通过空气流入的作用,使球囊9膨胀,通过球囊膨胀9的作用,使得上支撑架10与下支撑架12进行向背旋转张开运动,即在上支撑架10与下支撑架12张开角度扩大的效果下,从而能够支撑患者的上颌和下颌同步向背运动,最终实现患者的张口扩大,因活塞5材质具备遮光效果,从而当电动推杆3推动活塞5持续向左移动阻断红外发射端18与红外接收端19之间的红外线时,即实现红外发射端18与红外接收端19之间的断开,此时通过红外发射端18与红外接收端19的断开作用,使得电动推杆3进行复位运动,即电动推杆3带动拉杆6联动活塞5同步向右移动,通过活塞5向右的作用,使套筒4内部产生负压,即负压形成的吸力使球囊9内部的空气由气管8以及接头7回流至套筒4内部,因球囊9内空气流出的作用,使球囊9缩小并同步拉动上支撑架10与下支撑架12作相向闭拢旋转运动,此时通过上支撑架10与下支撑架12闭拢效果,从而实现患者口腔的闭拢,当电动推杆3向右拉动活塞5运动触碰到行程开关21时,行程开关21被触发,即通过行程开关21触发的作用,使电动推杆3再次向左运动,当电动推杆3向左运动时,根据上述相同原理,从而能够持续往复达到对患者口腔张开与闭拢的锻炼,当需要停止锻炼器时,医护人员按下第二开关102,使电动推杆3、红外发射端18、红外接收端19以及行程开关21停止工作,当电动推杆3停止工作后,医护人员再将上支撑架10、球囊9以及下支撑架12的组合体从患者口腔取出,然后将气管8与接头7拉动分离,接着对上支撑架10、球囊9以及下支撑架12进行废弃处理,此时通过上述拆卸式结构,不仅能够实现该装置的持续使用,还能够通过更换与患者口腔接触区域的部件,来有效的防止多位患者使用发生交叉感染的问题,此外,当需要增大患者口腔的张开幅度已提高锻炼效果时,可通过向左移动第一滑块16,使红外发射端18和红外接收端19向左移动,从而增加活塞5向左移动的距离,通过增加活塞5向左移动的距离,能够提高套筒4内部更多空气流入球囊9内,从而增加上支撑架10和下支撑架12旋转张开的角度,最终实现增大患者口部张开幅度的功能,反之,向右移动第一滑块16,即可实现减小患者口部张开幅度的功能,此外,为了提高患者口部的锻炼效果,还可通过操作电动推杆3来调整电动推杆3的动作频率,以实现对患者口部张开和闭拢的动作频率进行调节,同时,电动推杆3具有调速功能,其型号优选为XTL50,蓄电池103是为了给红外发射端18、红外接收端19、行程开关21以及电动推杆3提供能量供应,套筒4为透明材质,从而不影响红外线发射端18与红外线接收端19之间的红外线。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