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质深度测量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1340发布日期:2019-07-06 11:22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质深度测量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质深度测量尺。



背景技术:

在创伤骨科临床上,通常采用钢板实现骨折部位的固定,因而需要对骨折部位的骨孔深度进行测量,以便于选择适当长度的螺丝钉对钢板进行固定,螺丝钉过长或者过短都难以实现钢板的有效固定。目前,骨孔深度的测量通常通过简单的测量尺来实现,但是测量准确度较低,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088586Y,名称为骨孔深度测量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虽然所公开的测量尺的结构较为简单,但是测量时读数不便,操作也不便,导致最终的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读数、且易于操作的骨质深度测量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质深度测量尺,包括手柄部、连接部、测量部、以及探测部,其中:手柄部的一端通过连接部连接测量部的一端,测量部的另一端连接探测部的一端,探测部的另一端悬空;手柄部与连接部之间水平连接,连接部与测量部之间折弯连接,测量部与探测部之间垂直连接。

进一步的,连接部与测量部之间的折弯角度在120度-160度之间。

进一步的,连接部与测量部之间的折弯角度为130度。

进一步的,测量部表面设置有若干黑色刻度区以及若干白色刻度区,其中,黑色刻度区与白色刻度区间隔连续布置。

进一步的,黑色刻度区与白色刻度区的长度相等,且其长度在2mm-10mm之间。

进一步的,黑色刻度区与白色刻度区的长度均为5mm。

进一步的,手柄部为扁平手柄部,连接部为杆状连接部,测量部为杆状测量部,探测部为杆状探测部,其中:手柄部的长度在90mm-120mm之间,宽度在10mm-15mm之间,厚度在3mm-4mm之间;连接部的长度在10mm-20mm之间,直径在1.5mm-2.5mm之间;测量部的长度在60mm-80mm之间,直径在1.5mm-2.5mm之间;探测部的长度在1.5mm-2mm之间,直径在1.5mm-2.5mm之间。

进一步的,手柄部的长度为105mm,宽度为12mm,厚度为3.2mm;连接部的长度为15mm,直径为2mm;测量部的长度为70mm,直径为2mm;探测部的长度为1.7mm,直径为2mm。

进一步的,手柄部的连接连接部的一端宽度逐步缩小形成锥形过渡端部,其中,锥形过渡端部的末端平滑连接连接部;手柄部的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为圆弧端部,其中,圆弧端部的直径为12mm。

进一步的,连接部与测量部之间折弯连接后以及测量部与探测部之间垂直连接后,测量部位于连接部的上侧,探测部位于测量部的上侧;或者,连接部与测量部之间折弯连接后以及测量部与探测部之间垂直连接后,测量部位于连接部的下侧,探测部位于测量部的下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骨质深度测量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骨质深度测量尺,连接部与测量部之间折弯连接,从而便于探测部深入骨孔底部后,测量部对骨孔深度进行测量,以及测量数据的方便读取,从而使得骨孔深度的测量更加准确;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骨质深度测量尺还包括手柄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尺更易于操作。

2、本实用新型的骨质深度测量尺,合理设计手柄部、连接部、测量部、以及探测部的结构尺寸,在保证测量尺测量精度及操作简便的情况下,减小其整体尺寸,使得在手术操作中更加的简便。

3、本实用新型的骨质深度测量尺,测量部表面激光打印有若干相间设置的黑色刻度区以及白色刻度区,用于骨孔深度的测量,视觉效果明显,且加工方便。

4、本实用新型的骨质深度测量尺便于读数、易于操作、结构简单,并且体积小巧灵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骨质深度测量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骨质深度测量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骨质深度测量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部、11-锥形过渡端部、12-圆弧端部、2-连接部、3-测量部、31-黑色刻度区、32-白色刻度区、4-探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骨质深度测量尺包括手柄部1、连接部2、测量部3、以及探测部4,其中:手柄部1的一端通过连接部2连接测量部3的一端,测量部3的另一端连接探测部4的一端,探测部4的另一端悬空;手柄部1与连接部2之间水平连接,连接部2与测量部3之间折弯连接,测量部3与探测部4之间垂直连接。

具体的,手柄部1、连接部2、测量部3、以及探测部4依次连接,手柄部1用于拿捏测量尺,连接部2主要用于过渡连接手柄部1与测量部3,测量部3用于骨孔深度的测量,探测部4用于首先插入骨孔,可以认为探测部4是整个测量尺的头部。连接部2与测量部3之间折弯连接,从而便于探测部4深入骨孔底部后,测量部3对骨孔深度进行测量,以及测量数据的读取,从而使得骨孔深度的测量更加准确;测量部3与探测部4之间垂直连接,即探测部4相对测量部3具有一个90度的弯折角度,从而加大了探测部4的探测面积,另外,当探测部4到达骨孔底部以后,实现探测部4通过90度折弯钩住对侧的骨皮质,便于测量部3进行深度测量,进一步提高测量准确度。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连接部2与测量部3之间折弯连接后以及测量部3与探测部4之间垂直连接后,测量部3位于连接部2的上侧,探测部4位于测量部3的上侧;或者,连接部2与测量部3之间折弯连接后以及测量部3与探测部4之间垂直连接后,测量部3位于连接部2的下侧,探测部4位于测量部3的下侧。

具体的,测量部3相对连接部2以及探测部4相对测量部3均向同一方向偏折,即同顺时针或者同逆时针,便于探测部4的深入以及测量部3的测量,且符合使用者通常的使用习惯,操作更加灵活。

进一步的,连接部2与测量部3之间的折弯角度在120度-160度之间。优选的,连接部2与测量部3之间的折弯角度为130度。合理确定连接部2与测量部3之间的弯折角度,在方便测量的同时,可以有个更好的视觉角度进行数据的读取,从而保证了数据读取的准确。

进一步的,如图1、图3所示,测量部3表面设置有若干黑色刻度区31以及若干白色刻度区32,其中,黑色刻度区31与白色刻度区32间隔连续布置;黑色刻度区31与白色刻度区32的长度相等,且其长度在2mm-10mm之间。优选的,黑色刻度区31与白色刻度区32的长度均为5mm。测量部3表面激光打印的若干相间设置的黑色刻度区31以及白色刻度区32,用于骨孔深度的测量,视觉效果明显,且加工方便;此外,黑色刻度区31与白色刻度区32的长度均为5mm,便于数据的累积叠加。

进一步的,手柄部1为扁平手柄部1,连接部2为杆状连接部2,测量部3为杆状测量部3,探测部4为杆状探测部4,其中:手柄部1的长度在90mm-120mm之间,宽度在10mm-15mm之间,厚度在3mm-4mm之间;连接部2的长度在10mm-20mm之间,直径在1.5mm-2.5mm之间;测量部3的长度在60mm-80mm之间,直径在1.5mm-2.5mm之间;探测部4的长度在1.5mm-2mm之间,直径在1.5mm-2.5mm之间。优选的,手柄部1的长度为105mm,宽度为12mm,厚度为3.2mm;连接部2的长度为15mm,直径为2mm;测量部3的长度为70mm,直径为2mm;探测部4的长度为1.7mm,直径为2mm。本实用新型的骨质深度测量尺,合理设计手柄部1、连接部2、测量部3、以及探测部4的结构尺寸,在保证测量尺测量精度及操作简便的情况下,减小其整体尺寸,使得在手术操作使用中更加的简便。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手柄部1的连接连接部2的一端宽度逐步缩小形成锥形过渡端部11,其中,锥形过渡端部11的末端平滑连接连接部2;手柄部1的远离连接部2的一端为圆弧端部12,其中,圆弧端部12的直径为12mm。手柄部1的外形设计合理、美观,且通过锥形过渡端部11实现与连接部2的平滑连接,圆弧端部12的设计避免了手柄部1出现危险棱角,操作更加安全,不存在磕碰等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骨质深度测量尺便于读数、易于操作、结构简单,并且体积小巧灵便。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