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梗阻患者用污物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1515发布日期:2019-05-15 23:0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肠梗阻患者用污物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肠梗阻患者用污物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进展期结直肠癌,肿瘤向肠腔内生长常引起肠道狭窄,发生肠梗阻的几率大大增加。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肠道支架的应用,可以对左半结肠癌及直肠癌梗阻患者进行结肠镜下放置内支架治疗,其具体过程为:肠镜由肛门进镜至肠道狭窄近端,留置导丝在X线监测下确定导丝越过肠腔狭窄部位至远端肠腔,沿导丝退出肠镜,支架置入器沿导丝进入肠腔并延伸至肠腔狭窄处释放支架,退出导丝和置入器。由于梗阻处积存了大量的气体和粪液,放入肠道的肠道支架张开后,肠梗阻一旦解除,即见大量粪水经由肛门涌出,短时间内无法完成收集工作,导致手术台面及周围区域污染严重。

CN206045062U、CN103768668A中均述及了一种适用于肠梗阻手术、肠道肿瘤手术的污物收集装置,其结构包括管形的本体,本体包括第一通道,本体的前端固定于肠管中,其后端固接一个纳污袋,本体上还设有一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贯通,第二通道内可选择地插入一冲洗管道,所述冲洗管道的前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道和第一通道并伸出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前端,且该冲洗管道的前端插入发生梗阻的内容物中。上述结构的收集装置适用于导管结肠冲洗方式治疗肠梗阻,对于肠镜置入支架的治疗方式没有借鉴作用。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粪液收集装置进行结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肠梗阻患者用污物收集装置,可满足瞬时收集大量污物的要求,并且对于肠镜的操作影响小。

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肠梗阻患者用污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粘接环、导出管、污物收集袋,柔性材质的导出管包括作业套管,作业套管的一端与粘接环的内缘密封连接,作业套管底端侧壁连通设置有排污支管,排污支管的出口与污物收集袋密封连接;作业套管的管腔用于容纳肠镜和支架置入器穿过,粘接环用于与肛周皮肤粘接。

作业套管与粘接环之间的密封连接为一体式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同样的,排污支管与污物收集袋之间的连接也可具体选择一体式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考虑到污物收集装置的使用为一次性的,基于节约成本考虑,上述连接均采用一体式连接结构。

支架释放后大量粪液涌出时,导丝和支架置入器处于半退出或者完全退出状态,由医护人员手捏作业套管的自由端敞口一端,使作业套管的自由端敞口处于封闭状态,或者作业套管的自由端敞口紧压在支架置入器的表面,引导污物流入污物收集袋中。此过程医护人员需要快速反应并手动作业,必要时可用医用纱布包覆捏紧处,以吸收经由作业套管自由端溢出的液体。捏紧时需要保证动作幅度小,保证支架置入器的位置固定。

肠镜的操作需要根据医生的手感进行,因此为了减少作业套管与肠镜触碰摩擦对于肠镜插入的影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作业套管包括直管段和伸缩管段,排污支管与直管段连通,伸缩管段通过直管段与粘接环连通。在插入肠镜的过程中,伸缩管段呈缩短折叠状态,而在粪液涌出前,拉伸伸缩管段使其呈伸长且倾斜向上的状态,作业套管的管口高度增加,避免发生污物涌出过快而无法手动捏紧伸缩管段敞口的情况。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作业套管为薄膜材质。薄膜材质质轻且软,对于肠镜操作者手感的影响较小。

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作业套管为硅胶材质。硅胶材质亲肤性和柔性良好。

薄膜材质和硅胶材质的作业套管自由端手捏状态下或多或少存在漏液间隙间隙,而且操作比较繁琐。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作业套管的自由端设置有收口件,收口件用于切换作业套管自由端的收口状态和敞开状态。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收口件包括管状薄膜和束口抽绳;管状薄膜的一端与作业套管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束口抽绳。通过拉紧束口抽绳,管口呈收紧状态或者呈收紧状约束在半退出支架置入器的外周。进一步的,束口的内表面设置有柔性的密封材质层,如医用海绵层等。

不同体型的患者,侧卧位屈膝状态下肛门高度不一,袋体直接放置在手术台上会导致作业套管被过度牵伸,不利于保证作业套管对准肛门,从而影响肠镜和支架置入器的插入和取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支架,支架上设置有挂钩,挂钩与污物收集袋上的挂孔相配合,支架的固定端用于与手术台的不锈钢边轨连接,所述支架为高度可调节支架。通过支架确定污物收集袋的高度,并且保证排污支管呈贯通状态,保证污物顺利流入。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污物收集袋的容量不小于1500ml。由于排出的粪液中还伴有气体,临床经验通常采用容量为2000ml以上的袋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肠梗阻患者用污物收集装置包括粘接环、导出管、污物收集袋,其中柔性材质的导出管由作业套管和排污支管连接而成,肠镜操作人员或者辅助人员在污物即将涌出时手动将作业套管的自由端捏紧,引导污物经由排污支管流入污物收集袋,使用方便,有助于减少护理人员清理手术台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肠梗阻患者用污物收集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肠梗阻患者用污物收集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粘接环;2、导出管;21、作业套管;211、直管段;212、伸缩管段;22、排污支管;3、污物收集袋;4、支架;5、收口件;51、管状薄膜;52、束口抽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实施例1的肠梗阻患者用污物收集装置,包括粘接环1、导出管2、污物收集袋3,柔性材质的导出管2包括作业套管21,作业套管21的一端与粘接环1的内缘密封连接,作业套管21底端侧壁连通设置有排污支管22,排污支管22的出口与污物收集袋3密封连接;作业套管21用于套设在肠镜外,粘接环1用于与肛周皮肤粘接。

实施例1作业套管21和排污支管22均为为薄膜材质,污物收集袋3为薄膜袋。实施例1中作业套管为直管状。

实施例1使用时,肠镜插入肛门前,首先准备患者体位,将粘接环粘贴到患者的肛周,注意保证排污支管的位置位于作业套管的下方,否则袋体会发生弯折,导料不顺畅;然后作业套管套在肠镜插入部外周,肠镜正常操作伸入直至延伸至肠腔狭窄处,留置导丝在X线监测下确定导丝越过肠腔狭窄部位至远端肠腔,沿导丝退出肠镜,支架置入器沿导丝进入肠腔并延伸至肠腔狭窄处释放支架,退出导丝和置入器。支架置入器和导丝完全退出后,捏紧作业套管的自由端敞口使之呈封闭状态,污物经由排污支管进入污物收集袋中,当无更多粪液涌出时,移除污物收集装置,再次插入肠镜观察支架放置情况。

实施例1使用过程中,由于薄膜袋的自重小,排出的污物自重大,护理人员需要手托住污物收集袋,或者在污物收集袋下垫设增高垫,保证肠镜不处于悬挂重物的状态。粘接环的结构类似于现有技术中的造口袋与患者皮肤粘接的部分。

实施例2

如图3和4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作业套管21包括直管段211和伸缩管段212,排污支管22与直管段211连通,伸缩管段212通过直管段211与粘接环1连通。

作业套管21和排污管22均为硅胶材质。

作业套管21的自由端设置有收口件5,收口件5用于切换作业套管自由端的收口状态和敞开状态。

收口件5包括管状薄膜51和束口抽绳52;管状薄膜51的一端与作业套管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束口抽绳52。具体的,束口抽绳的数量为一根或者两根,CN206552499U中所述的为含有两根束口抽绳的束口袋。

实施例2中,作业套管21为自粘接环1连接端向自由端延伸的扩口状。阔口状的作业套管更方便医生对肠镜的操作。

实施例2使用时,首先使伸缩管段呈紧缩状态,当支架释放完成,支架置入器和导丝半退出的状态下,粪水涌出,手术辅助人员沿着患者体外支架置入器的延伸方向牵拉束口抽绳,伸缩管段伸长,作业套管的自由端呈封闭状态,污物经由排污支管进入污物收集袋中,当无更多粪液涌出时,移除污物收集装置,再次插入肠镜观察支架放置情况。

为了方便粪液涌出情况的观察,薄膜和硅胶材质可为透明或半透明状。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增加了支架4,支架4上设置有挂钩,挂钩与污物收集袋3上的挂孔相配合,支架4为高度可调节支架。可调节挂钩高度的支架具体结构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的输液架。支架可直接放置在地面上,也可以与手术台的不锈钢边轨连接。

污物收集袋的容量不小于1500ml。

实施例2中的收口件包括但仅限于束口抽绳,作为等效替换,还可选择CN102169189A中公开的旋转盖体,该旋转盖体采用硅胶环扭转形成密封盖,盖体开关旋转至一半时,中部的通孔用于配合肠镜的插入部。

实施例1和实施例2在实际使用中首先需要根据患者肛门的高低调整污物收集袋的高度,随着污物收集袋的中污物量的增加,袋体形状和高度发生变化,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袋体高度调节,而实施例3使用时,首先固定污物收集袋的高度,使得排污支管处于贯通而非折叠或者扭转的状态;污物收集袋的中污物量增加,也无需调整支架上污物收集袋的悬挂高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