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防护座的下肢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7893发布日期:2019-06-19 01:0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防护座的下肢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防护座的下肢牵引器,属医疗保健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皮肤牵引术是骨科常见的保守治疗方法,患者需要长期牵引或牵引重量较大时,足跟处皮肤常会出现压疮,压疮是指人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性缺血、低氧、营养不良导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这一现象在年老体弱、偏瘫、昏迷或神智不清的卧床患者身上极易发生,而患者的足后跟、踝部等骨骼突出又缺乏肌肉保护的部位尤其严重;患者一旦发生压疮后,治疗难度大,感染致死率高。目前,防止下肢皮牵引病人发生足跟压疮的措施只要是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足部进行皮肤护理,但其效果部件,易给患者和护理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负面作用。在另一方面,下肢皮牵引患者卧床牵引期间,极易发生脚掌下垂变形的情况,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同时也给日后的康复增加了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同时避免脚掌下垂的带有防护座的下肢牵引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防护座的下肢牵引器,它由防护座和牵引器本体构成;其特征在于:防护座上活动设置有牵引器本体,所述的防护座由底板和挡板构成,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固定环;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槽内一端对称状设置有多组插装孔,挡板的底部形状与弧形槽相应,挡板的底部与插装孔对应状设置有插杆,挡板通过插杆活动插装在底板的插装孔内;挡板一侧的弧形槽内活动设置有垫圈;所述的挡板上设置有脚凹,脚凹下方两侧对称设置有牵引孔;所述的牵引器本体由大腿固定片、小腿固定片、大腿牵引带和小腿牵引带构成;大腿固定片上对称缝制有大腿牵引带,小腿固定片上对称缝制有小腿牵引带,大腿固定片和小腿固定片之间由大腿牵引带和小腿牵引带通过锁环相互活动连接,小腿牵引带的一端通过牵引孔延伸至挡板一侧外端,伸至挡板一侧外端的小腿牵引带端头通过牵引环相互固定连接。

所述的多组插装孔为3组,各组相互之间的设置角度不同。

所述的垫圈由海绵材料制成,垫圈的中心孔与外圈之间设置有凹口。

所述的大腿固定片和小腿固定片的一侧分别缝制有束紧带,与束紧带对应的大腿固定片和小腿固定片的另一侧、以及束紧带下表面分别缝制有魔术贴;大腿固定片和小腿固定片分别通过束紧带和魔术贴的配合卷绕成筒。

所述的束紧带内侧的小腿固定片上呈对称状设置有固定带,固定带上表面缝制有魔术贴,小腿固定片通过固定带和魔术贴与固定环连接。

所述的大腿固定片和小腿固定片均由棉质材料的外套和外套内填充的海绵层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带有防护座的下肢牵引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垫圈不仅能够防止压疮的产生,并且通过挡板可防止发生脚掌下垂变形的情况,解决了现有卧床患者一旦发生压疮后,治疗难度大、感染致死率高的问题,以及极易发生脚掌下垂变形的情况,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降低了日后康复的难度;本实用新型的垫圈在弧形槽可前后移动,因此可变换对患者的支撑点,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大腿固定片和小腿固定片之间由大腿牵引带和小腿牵引带通过锁环相互活动连接,可针对不同个体差异的患者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个体差异患者的使用要求;并且通过挡板上设置的脚凹,可防止牵引过程中腿部的转动,特别适用于患者下肢牵引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插装孔的设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牵引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挡板,3、固定环,4、弧形槽,5、插装孔,6、插杆,7、垫圈,8、凹口,9、脚凹,10、牵引孔,11、大腿固定片,12、小腿固定片,13、大腿牵引带,14、小腿牵引带,15、锁环,16、牵引环,17、束紧带,18、魔术贴,19、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该带有防护座的下肢牵引器由防护座和牵引器本体构成;防护座由底板1和挡板2构成,底板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固定环3;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槽4,弧形槽4内一端对称状设置有3组插装孔5,挡板2的底部形状与弧形槽4相应,挡板2的底部与插装孔5对应状设置有插杆6,挡板2通过插杆6活动插装在底板1的插装孔5内;挡板2上设置有脚凹9,脚凹9下方两侧对称设置有牵引孔10;该下肢牵引器的各组插装孔5相互之间的设置角度不同,由左向右,第一组为垂直底板1设置,第二组相对第一组倾斜15度设置;第三组相对第二组倾斜15度设置,其目的是,通过不同的插装孔5插装挡板2,可使挡板2呈不同的插装角度,以适应不同的患者需要。

挡板2一侧的弧形槽4内活动设置有垫圈7;垫圈7由海绵材料制成,垫圈7的中心孔与外圈之间设置有凹口8。

该下肢牵引器的牵引器本体由大腿固定片11、小腿固定片12、大腿牵引带13和小腿牵引带14构成;大腿固定片11和小腿固定片12均由棉质材料的外套和外套内填充的海绵层构成。大腿固定片11上对称缝制有大腿牵引带13,小腿固定片12上对称缝制有小腿牵引带14;

大腿固定片11和小腿固定片12之间由大腿牵引带13和小腿牵引带14通过锁环15相互活动连接,锁环15的目的是方便大腿固定片11和小腿固定片12之间的距离调整,以满足不同个体差异患者的使用要求;小腿牵引带14的一端通过牵引孔10延伸至挡板2一侧外端,伸至挡板2一侧外端的小腿牵引带14端头通过牵引环16相互固定连接,牵引环16的作用是用于重力源与小腿牵引带14之间的连接。

大腿固定片11和小腿固定片12的一侧分别缝制有束紧带17,与束紧带17对应的大腿固定片11和小腿固定片12的另一侧、以及束紧带17下表面分别缝制有魔术贴18;大腿固定片11和小腿固定片12分别通过束紧带17和魔术贴17的配合卷绕成筒。

束紧带17内侧的小腿固定片12上呈对称状设置有固定带19,固定带19上表面缝制有魔术贴18,小腿固定片12通过固定带19和魔术贴18的配合与底板1上的固定环3连接,从而使小腿固定片12与底板1之间形成相对的整体。

该带有防护座的下肢牵引器使用时,首先将大腿固定片11和小腿固定片12固定于患者的大腿和小腿上;然后将小腿部位放置于底板1上,同时将垫圈7通过凹口8套在患者的脚腕处并放置于弧形槽4内,即可使患者足跟形成悬空,从而达到防治足跟压疮的目的,并使患者的脚掌位于挡板2的脚凹9内,由此可防止牵引过程中腿部的转动;达到防止发生脚掌下垂变形的目的。

上述准备完成后,将小腿牵引带14的一端通过牵引孔10延伸至挡板2一侧外端,并通过牵引环16相互固定连接后与重力源连接,并通过固定带19与底板1上的固定环3即可。

该下肢牵引器的垫圈7在弧形槽4内可前后移动,因此可变换对患者的支撑点,从而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通过挡板2可防止发生脚掌下垂变形的情况,大腿固定片11和小腿固定片12之间由大腿牵引带13和小腿牵引带14通过锁环15相互活动连接,可针对不同个体差异的患者进行调节,满足不同个体差异患者的使用要求; 该下肢牵引器具有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解决了现有卧床患者一旦发生压疮后,治疗难度大、感染致死率高的问题,以及极易发生脚掌下垂变形的情况,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降低了日后康复的难度;特别适用于患者下肢牵引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