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氧气瓶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8639发布日期:2019-09-13 22:50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氧气瓶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氧气瓶支架。



背景技术:

在进行急救或重症患者护理时,经常需要对患者进行供氧,供氧过程中需要用到氧气瓶。为便于氧气瓶固定和运输,氧气瓶一般放置在氧气瓶支架内。现有氧气瓶支架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647758U的中国专利“氧气瓶固定支架”,其包括支架主体、设置在支架主体下端的底座、与底座相连的两个行走轮、设置在两个行走轮之间的定位筒以及设置在支架主体上的用于捆绑氧气瓶的氧气瓶紧固装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自底座向下延伸的地脚,地脚与两个行走轮间不共线;所述定位筒内部设置有用于缓冲氧气瓶的碰撞力的缓冲垫板。

其不足之处在于急救或重症患者由于送往手术室或转院等原因转移时,躺卧在病床上的病人需要维持氧气供应,现有的氧气瓶固定支架虽使用了行走轮,但其移动速度仍跟不上病床的转移速度,需要护理人员抱起支架跑动或限制病床移动速度,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氧气瓶支架,可固定与病床上随病床移动,便于病人转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医用氧气瓶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安装在支架主体两侧的行走轮,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底座和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竖直且其下端与底座固定,所述支撑臂朝向底座的一侧固定有位于底座正上方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支撑臂相连的一端固定有挂载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氧气瓶放置在该医用氧气瓶支架上,在氧气瓶未使用的情况下,可通过行走轮进行运输;当为病人供氧时,病人发生突发情况,该医用氧气瓶支架可通过挂载钩挂载固定在病床的床沿或护栏上,使氧气瓶直接随病床移动而移动,便于病人转移,同时供氧稳定,避免氧气瓶移动滞后扯动病人身上的输氧管。

作为优选的,所述挂载钩包括与限位环固定的连接部和连接于连接部上方且向下弯曲呈弧形的搭压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压部搭压在病床的床沿或护栏上后,医用氧气瓶支架以及固定在底座上的氧气瓶的重心,发生转动调整,使得整体的重心和搭压部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保证医用氧气瓶支架固定稳定。

作为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同轴上环和下环,所述上环的直径大于下环的直径,所述上环和下环的侧面之间连接有若干围绕下环轴心均匀分布的连接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氧气瓶放置在底座上后,氧气瓶的底面与连接条相抵;当病床移动过程中氧气瓶或医用氧气瓶发生振动时,连接条可发生弯曲变形,吸收氧气瓶的振动的能量,进而减缓氧气瓶振动,防止氧气瓶损坏。

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臂自上而下包括握持曲臂、上滑杆和下套杆,所述上滑杆沿下套杆轴向插入下套杆内,所述支撑臂还包括用于固定上滑杆在下套杆内滑动位置的伸缩控制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臂调节上滑杆插入下套杆的深度,改变支撑臂的高度,以适同与不同规格的氧气瓶。

作为优选的,所述下套杆侧面沿其轴向开设有若干卡孔,所述伸缩控制组件包括连通上滑杆侧面的中连杆、穿设在上滑杆内的推杆以及固定于下套杆下端的卡接头,所述中连杆内穿有可按动的压杆,所述推杆的上端与压杆插入上滑杆的一端固定,所述卡接头包括与下套杆下端固定的基体和容置在下套杆内且周向限位的的抵压头,所述基体设置有水平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自内向外放置有复位弹簧和卡柱,所述卡柱一端朝向卡孔且可与其相插接,所述容置槽侧面开有平行容置槽的长滑槽,所述长滑槽内穿有与卡柱固定的第一滑柱,所述抵压头上端与推杆相抵,其下端设置有抵压臂,所述抵压臂包括背向卡孔且与第一滑柱侧面相抵的斜抵面。

通过采用技术方案,按动压块推顶压杆下压,带动推杆沿上滑杆向下滑动;

下套杆的下端下压抵压头,使得斜抵面向下抵压第一滑柱;

第一滑柱受斜抵面抵压带动卡柱沿长滑槽长度方向向容置槽底部移动,压缩复位弹簧,并且此时卡柱从卡孔内抽回,进而可沿下套杆轴向拉动上滑杆,以调节上滑杆位置;

在调节上滑杆位置时,卡柱与下套杆内壁相抵;

若松开压块,不主动下压压杆,当下套杆带动基体移动至卡柱与卡孔对准时,复位弹簧将卡柱顶出并插入卡孔内,进而固定上滑杆位置;

由此实现按动压块,拉动上滑杆,松开压块,继续拉动上滑杆,卡柱卡接卡孔固定上滑杆的方式调节控制支撑臂高度,操作方法简单方便。

作为优选的,所述上滑杆的侧面设置有沿上滑杆轴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下套杆侧面固定有插入限位槽内的限位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方案,限位螺栓可与限位槽的上端相抵,现在下套杆插入下套杆的深度,避免中连杆与下套杆发生撞击,进而保护中连杆;同时限位螺栓还可与限位槽的下端相抵,防止上滑杆向上拉动时其拔出下套杆。

作为优选的,所述推杆下端设置有柱状且侧面与上滑杆内侧相贴的推压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压块增大推杆对抵压头的抵压面积,并对推杆在上滑杆内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推杆下压抵压头时,防止推杆下端发生弯曲在抵压头上端面滑动,避免抵压头下压距离减少导致卡柱未从卡孔内抽出。

作为优选的,所述上环侧面与支撑臂固定,所述上环远离支撑臂的一侧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上端与限位环侧面远离支撑臂的一侧相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的两侧通过支撑臂和加强杆连接固定,加强限位环的结构强度,减少医用氧气瓶支架侧翻时限位环发生的吧变形。

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架主体还包括与支撑臂下端连接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两行走轮形成水平面上的三点支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医用氧气瓶支撑架的稳定性,减少其侧翻的可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氧气瓶放置在该医用氧气瓶支架上,在氧气瓶未使用的情况下,可通过行走轮进行运输;当为病人供氧时,病人发生突发情况,该医用氧气瓶支架可通过挂载钩挂载固定在病床的床沿或护栏上,使氧气瓶直接随病床移动而移动,便于病人转移,同时供氧稳定,避免氧气瓶移动滞后扯动病人身上的输氧管。

附图说明

图1为医用氧气瓶支架的结果示意图一;

图2为支撑臂的爆炸图;

图3为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医用氧气瓶支架的结果示意图二;

图5为支撑臂为体现伸缩控制组件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图5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卡接头的爆炸图一;

图8为卡接头的爆炸图二;

图9为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图2在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1、支架主体;11、底座;111、上环;1111、第一固定环;112、下环;113、连接条;12、限位环;121、第二固定环;13、加强杆;14、支撑臂;141、握持曲臂;1411、防滑套;142、上滑杆;1421、限位槽;143、下套杆;1431、卡孔;1432、限位螺栓;15、支撑脚;151、抵压段;1511、抵接块;152、连接曲臂;16、轴杆;17、挂载钩;171、连接部;172、搭压部;173、限位部;18、伸缩控制组件;181、推杆;1811、推压块;182、中连杆;183、卡接头;1831、基体;1831-1、容置槽;1831-2、长滑槽;1831-3、弹簧槽;1832、抵压头;1832-1、抵压顶;1832-2、抵压臂;1832-3、导向滑槽;1832-4、斜抵面;1833、复位弹簧;1834、卡柱;1834-1导向柱;1834-2、插柱;1834-3、穿孔;1835、第一滑柱;1836、第二滑柱;1837、第二回升弹簧;184、压块;185、压杆;1851、安装孔;1852、固定螺栓;1853、第一回升弹簧;2、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医用氧气瓶支架,其包括支架主体1和安装在支架主体1两侧且相平行的行走轮2。支架主体1包括底座11、限位环12、连接底座11和限位环12的加强杆13、位于底座11一侧的支撑臂14、位于底座11下方的支撑脚15以及位于支撑臂14背向底座11一侧的轴杆16。

如附图2所示,支撑臂14包括握持曲臂141、两根上滑杆142和两根下套杆143。其中握持曲臂141呈“U”形且其两臂向下。握持曲臂141在其弯曲处还套有防滑套1411。上滑杆142和下套杆143内部均中空。两根上滑杆142的上端与握持曲臂141的两臂的端部一一对应相连接固定,上滑杆142的下端则沿下套杆143的轴心插入下套杆143内。

如附图1所示,轴杆16水平设置且其侧面与两下套杆143下端的一侧相固定。行走轮2转动连接安装与轴杆16的两端。

如附图1所示,支撑脚15包括抵压段151和连接在位于抵压段151两端的连接曲臂152。连接曲臂152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连接曲臂152的上端与下套杆143的下端一一对应相连接固定,连接曲臂152下端向下延伸后水平弯曲。

抵压段151位于两连接曲臂152之间且其与轴杆16平行,抵压段151在其中间位置的下底面上还带有用于直接与地面抵接的抵接块1511,抵接块1511为软性材料如橡胶,其可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支撑脚15与地面碰撞时冲击力过大使支撑脚15损坏,进而延长支撑脚15使用寿命。

如附图3所示,底座11包括上环111、下环112和若干连接条113。上环111外侧固定有两个第一固定环1111,两个第一固定环1111一一对应套接在下套杆143的下端,且第一固定环1111的下端与轴杆16相抵。下环112和上环111的轴心重合且位于上环111的下方,下环112直径小于上环111的直径。

连接条113围绕下环112的轴心分布,其上端连接于上环111外侧的下边沿,其下端连接与下环112的外侧,连接条113的长度方向上水平方向上与上环111的半径重合,连接条113朝向上环111中心的一侧倾斜设置。氧气瓶放置在底座11上后,氧气瓶的底面与连接条113相抵,当氧气瓶发生振动时,连接条113可发生弯曲变形,吸收氧气瓶的振动的能量,进而减缓氧气瓶振动,防止氧气瓶损坏。

如附图4所示,限位环12其轴心与上环111轴心重合,当支撑脚15和行走轮2同时抵接地面时,底座11中上环111和下环112的轴心呈竖直状态,此时位于底座11正上方。限位环12外侧固定有两个与第一固定环1111结构相同的第二固定环121,第二固定环121分别套接于两下套杆143的侧面。

同时限位环12朝向支撑臂14的一侧且在两下套杆143之间的侧面上固定有挂载钩17。挂载钩17包括与限位环12连接固定的连接部171、连接于连接部171上端的搭压部172以及位于搭压部172相对连接部171另一侧的限位部173。其中连接部171背向限位环12倾斜向上设置,搭压部172向下弯曲呈弧形,限位部173朝向限位环12方向弯曲。

加强杆13轴向平行限位环12的轴心且其位于限位环12相对支撑臂14的另一侧。加强杆13的上端与限位环12的侧面相固定,其下端与上环111的侧面相固定。

如附图5所示,支撑臂14还包括伸缩控制组件18。伸缩控制组件18包括两分别穿设在两上滑杆142内的推杆181、位于两上滑杆142之间且水平设置中连杆182以及固定于下套杆143下端的卡接头183。推杆181轴心与上滑杆142的轴心重合且其下端固定有推压块1811。推压块1811呈柱状,其外侧与上滑杆142的内侧相贴。

中连杆182的两端与握持曲臂141的两臂下端相连接,中连杆182和握持曲臂141内部均中空,中连杆182与上滑杆142的内部相连通。中连杆182侧面的上表面还开有开口,开口内插有压块184,同时中连杆182内穿有的与压块184固定的压杆185。

如附图6所示,压杆185上开有两安装孔1851,安装孔1851中均穿有贯穿中连杆182的固定螺栓1852。固定螺栓1852位于压杆185下方的侧面上还套有第一回升弹簧1853。按压压块184可带动压杆185沿固定螺栓1852轴向下压;松卡压块184后,第一回升弹簧1853可推动压杆185沿固定螺栓1852轴向上升。同时压杆185的两端伸出中连杆182外且分别于两推杆181的上端相连接固定。

如附图7所示,卡接头183包括与上滑杆142下端内侧固定的基体1831和位于上滑杆142内且套在基体1831上的抵压头1832。

如附图8所示,基体1831呈长条的块状,其竖直设置,在其下端设置水平的容置槽1831-1。容置槽1831-1的两侧还开设置有贯通的长滑槽1831-2。容置槽1831-1内自内向外放置有复位弹簧1833和卡柱1834。

复位弹环一端抵压容置槽1831-1的槽底,另一端抵压卡柱1834。

卡柱1834包括朝向在容置槽1831-1的槽底的导向柱1834-1和朝向容置槽1831-1外的插柱1834-2。导向柱1834-1的侧面与容置槽1831-1的槽壁相贴,且导向柱1834-1沿其径向开有贯穿导向柱1834-1的穿孔1834-3。穿孔1834-3可与长滑槽1831-2相对准且其内穿有第一滑柱1835。

同时基体1831容置槽1831-1上方固定贯穿基体1831且平行第一滑柱1835的第二滑柱1836,基体1831的上端还带有弹簧槽1831-3。

如附图9所示,抵压头1832包括抵压顶1832-1和两个抵压臂1832-2。抵压顶1832-1呈柱状,其可与推压块1811的底面相抵接。两抵压臂1832-2位于抵压顶1832-1底面的两侧,其沿抵压顶1832-1轴向向下延伸。抵压臂1832-2的侧面均设置有平行抵压顶1832-1轴向的导向滑槽1832-3,第二滑柱1836的两端可分别插入两导向滑槽1832-3内。抵压臂1832-2的下底面为斜抵面1832-4,其倾斜设置且可与第一滑柱1835的侧面相抵接。

如附图7,卡接头183还包括第二回升弹簧1837,第二回升弹簧1837的下端插入弹簧槽1831-3内,其上端与抵压顶1832-1的底面相抵接。

如附图10所示,下套杆143的侧面位于斜抵面1832-4的背向的一侧上沿下套杆143的轴向设置有若干卡孔1431。卡孔1431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数量为二,卡孔1431大小可与插柱1834-2相插接。

结合附图9至附图11,由此按动压块184推顶压杆185下压,带动推杆181沿上滑杆142向下滑动;下套杆143的下端下压抵压头1832,使得斜抵面1832-4向下抵压第一滑柱1835;第一滑柱1835受斜抵面1832-4抵压带动插柱1834-2沿长滑槽1831-2长度方向向容置槽1831-1底部移动,压缩复位弹簧1833,并且此时插柱1834-2从卡孔1431内抽回,进而可沿下套杆143轴向拉动上滑杆142,以调节上滑杆142位置;

在再调节上滑杆142位置时,插柱1834-2与下套杆143内壁相抵;若松开压块184,不主动下压压杆185,当下套杆143带动基体1831移动至插柱1834-2与卡孔1431对准时,复位弹簧1833将插柱1834-2顶出并插入卡孔1431内,进而固定上滑杆142位置;

由此实现按动压块184,拉动上滑杆142,松开压块184,继续拉动上滑杆142,插柱1834-2卡接卡孔1431固定上滑杆142的方式调节控制支撑臂14高度,操作方法简单方便。

同时上滑杆142的侧面设置有沿上滑杆142轴向延伸的限位槽1421,下套杆143侧面固定可有插入限位槽1421内的限位螺栓1432。限位螺栓1432可与限位槽1421的上端相抵,现在下套杆143插入下套杆143的深度,避免中连杆182与下套杆143发生撞击,进而保护中连杆182;同时限位螺栓1432还可与限位槽1421的下端相抵,防止上滑杆142向上拉动时其拔出下套杆143。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氧气瓶放置在该医用氧气瓶支架上,在氧气瓶未使用的情况下,可通过行走轮2进行运输;当为病人供氧时,病人发生突发情况,该医用氧气瓶支架可通过挂载钩17挂载固定在病床的床沿或护栏上,使氧气瓶直接随病床移动而移动,便于病人转移,同时供氧稳定,避免氧气瓶移动滞后扯动病人身上的输氧管。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